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National Chi-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台灣調查資料庫簡介與應用 Introduction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Taiwanese Survey Data 陳建良 Chien-Liang Chen,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 National Chi-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ugust, 17, 2005
2
調查資料庫簡介 Survey data sources
調查資料是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 國內近年來在調查資料的收集與提供外界使用,有長足的進步 除了政府單位歷年來長期資料庫的繼續執行,近年來趨向收集追蹤資料 另一個努力方向是調查資料的整理與公開,愈趨便利與免費
3
報告大綱 1. 國內調查資料庫簡介 2. 國內主要資料庫相關網站介紹 3.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六個重要資料庫
行政院主計處 DGBAS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SRDA 3.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各項決策 遷徙決策
4
國內調查資料庫簡介 Survey Data Sources - Introduction
1. 家庭收支調查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2. 人力運用調查 (勞動力調查) Manpower Utilization Survey 3.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4. 台灣社會變遷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5.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aiwan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6. 戶口及住宅普查 Census
5
家庭收支調查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 conducted by DGBAS with raw data available since 1976 to date Collect information on socio-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particularly the detailed sources of income (no working hour, however), of all household members along with detailed household expenditures on a broad range of commodities.
6
家庭收支調查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ample size of SFIE is 9,442 households in 1976. It increased to 14,076 in In between 1983 and 1994, sample size is fixed in 16,434. In 1995 sample size decreased to 14,706; and further reduced to be 13,700 since 1996 up to current year.
7
家庭收支調查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Based on the nature of statistics, the survey data use “household" and “person" as the statistical units. The survey items covers the following domains: a. Household facilities and housing conditions; b. Household members; c. Income and expenditure; 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e. Capital gains and losses, transfer of payment.
8
家庭收支調查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1. SFIE從1976年迄今,是長達三十年的跨時橫斷面 (cross-sectional) 資料 (不是追蹤資料 panel data),樣本數目龐大 2. 抽樣樣本戶數約為2/1000 3. 資料內容詳盡,特別是人口特性及所得資料,也包括少見的住宅特性及資產問項 4. 在實證研究上提供豐富的資料來源 5. SFIE調查表格式
9
人力資源調查與人力運用調查 Manpower Utilization Survey (MUS)
Conducted by DGBAS since 1978, and from the same year the raw data is available. 每年五月份進行,是每月進行的人力資源調查之附帶調查 MUS collects data of civilians aged 15 and above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ir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order to perceiv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anpower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demand for human capital.
10
人力資源調查與人力運用調查 Manpower Utilization Survey (MUS)
Sample size is 47,375 in 1978, 50,915 in 1980, which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remained at around 60,000 observations each year since 1987. The survey items covers age, sex, residential area, marital stat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usehold head, schooling, college major subject, working status, working time, employment status, unemployment reasons, and potential labor supply.
11
人力資源調查與人力運用調查 Manpower Utilization Survey (MUS)
MUS is a survey reported on a personal basis for every household member above age 15. We can covert the personal data to be household data by connecting household ID throughout the survey. This conversion greatly extends the potentials of the survey. MUS調查表格式-人力資源 MUS調查表格式-人力運用
12
人力運用調查附帶調查 Supplementary Survey of MUS
The Manpower Survey has supplements with following data in various years: a. labor participation by married women; 婦女婚育與就業狀況 b. work time, income, duration of the present job, way to obtain the present job, and changing job of an employed person; 員工進退、勞動報酬率統計
13
人力運用調查附帶調查 Supplementary Survey of MUS
c. under-utilization of labor force;缺工及人力需求統計 d. migration survey 國內遷徙調查 e. juvenile survey 青少年狀況調查 f. 攤販概況統計 g. 農漁產品運銷實況統計
14
人力資源調查與人力運用調查 的擬追蹤資料 從1978年開始,長達25年的跨時橫斷面資料庫
重複樣本的設計,可以連結成為擬追蹤的資料庫形式,大幅擴充資料的豐富性 中央研究院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已經進行擬追蹤資料整合,並公開提供各界使用 部份學者自行整合此資料為跨時連續型態
15
人力資源擬-追蹤資料庫 (pseudo-panel)
主計處進行之人力資源調查,為我國每月公布之人力指標之依據 人力資源調查採用樣本輪換方式。按照其樣本輪換規則,每期與前一期皆有一半的樣本重複 按此特性進行串連,即可將原先橫剖面資料的性質擴充為具有兩個至三個時點的短期追蹤資料,提高資料的利用價值 二十多年的調查資料,已累積超過九百萬筆樣本,對於過去二十年間長時間序列勞動力相關研究提供重要而成本低廉的分析資料。
16
人力運用擬-追蹤資料庫 (pseudo-panel)
人力運用調查為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之附帶調查,於每年五月進行 人力運用調查為橫剖面調查資料,研究上亦有其限制。 人力運用擬-追蹤調查資料庫即利用主計處進行調查時樣本輪換的特性,串連本期資料與前期資料重複的樣本 使得相關分析元素具有兩個到三個時點的分析資料
17
人力運用擬-追蹤資料庫 (pseudo-panel)
18
人力運用擬-追蹤資料庫 (pseudo-panel)
本資料庫因考量使用者對資料的不同需求,因此提供兩種不同串連條件的版本。 嚴格版以樣本戶號、性別相同,第二期年齡為第一期年齡加一,第二期教育程度大於第一期為條件進行串連。 寬鬆版本則考慮到年齡可能會因訪問或計算上的失誤而錯誤,導致應串連樣本流失,因此在嚴格版的條件中,將年齡條件放寬為第二期減第一期年齡的絕對值小於等於2。 請見SRDA網站內容
19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Conducted by Academia Sinica since 1999 PSFD is a pioneer panel type survey data that contain compressive socio-economic and socio-demographic modules of Taiwanese households. The 1999 wave (named RI1999) is a pilot study with 995 samples aged 36 to 45.
20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From year 2000, PSFD covers almost 3,000 samples in which respondents’ age ranged between 37 and 65, with respondents aged 47 to 65 had the first-year survey (named RI2000), Who aged 37 to 46 had the second-year panel interview (named RII2000). This survey extended to Mainland China in 2002
21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擴展到主樣本 (main respondents) 夫妻雙方的父母、手足、子女
22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RⅠ1999:35-45歲之受訪者,樣本數994 ◆RⅠ2000:46-65歲之受訪者,樣本數1959 ◆RⅡ2000:RⅠ1999第一次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802。 ◆PⅠ2000:RⅠ1999受訪者之父母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260。 ◆SⅠ2000:RⅠ1999受訪者之兄弟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271。 ◆CⅠ2000:RⅠ1999、RⅠ2000之子女追蹤,樣本數1379。
23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RⅡ2001:RⅠ2000第一次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1730 ◆RⅢ2001:RⅠ1999第二次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726。 ◆RⅢ2002:RⅠ2000第二次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1642。 ◆RIV2002:RⅠ1999第三次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782。 ◆CⅡ2002:CⅠ2000第一次追蹤調查資料,樣本數1382。
24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RIV2003:RⅠ2000第三次追蹤調查資料。 (1)可追蹤樣本1923點,回收1566點 (2)2000年訪問成功1959點,2003年回收1566 ◆RV2003:RⅠ1999第四次追蹤調查資料。 (1)可追蹤樣本936點,回收750點 (2)1999年訪問成功994點,2003年回收750 ◆RⅠ2003:25-38歲之受訪者,抽樣數2434點,回收1152點。
25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問項由經濟學家、人口學家、社會學家共同設計,涵蓋以往調查少有的問項 RI1999調查表格式 RI2000調查表格式
26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中文合併檔資料(combined datasets)--- (1)Dataset I:就2000年第一次調查的主樣本( 年次) 依照樣本序號 (serial number),合併其2000、2001、2002 年資料而成的追蹤資料。 包括RI-2000、RII-2001及RIII-2002問卷。
27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2)Dataset II:就1999年第一次調查的主樣本 ( 年次) 依其樣本序號 (serial number),合併其1999、 2000、2001、2002年資料而成的追蹤資料。 包含RI-1999、RII-2000、RIII-2001及RIV- 2002問卷。
28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3)Dataset III:就三群主樣本(含 、 、 出生年次主樣本)的第一次調查資料,串連而成的合併檔。 涵括RI-1999、RI-2000及RI-2003問卷。 (4)Dataset IV:就2000年第一次調查的子女樣本,依其樣本序號 (serial number),合併其2000、2001、2002年資料而成的追蹤資料。 包括CI-2000及CII-2002問卷。
29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處所長期資助的一項全台抽樣調查研究計劃 自1984年進行以來,已完成十五項全台灣的抽樣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家庭、教育、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政治文化、選舉行為、傳播 、文化價值、宗教等。
30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這個系列社會調查的主要特色是在收集兩個以上時間點的同樣問卷資料以探究台灣社會變遷的各個面向 目前已進入第五期的研究,亦即將開始有第五個時間點的資料。 此調查研究的重要特點乃是在於建立公共使用的資料庫,本調查各次的原始資料庫在收集妥當一年後全面公開。
3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第一期第一次調查 (1984) 第二期第一次調查 (1990) 第二期第二次調查 (1991) 第二期第三次調查 (1992) 第二期第四次調查 (1993) 第二期第五次調查 (1994) 第三期第一次調查 (1995)
32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第三期第二次調查 (1996) 第三期第三次調查 (1997) 第三期第四次調查 (1998) 第三期第五次調查 (1999) 第四期第一次調查 (2000) 第四期第二次調查 (2001) 第四期第三次調查 (2002)
33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歷年調查主題一覽表 基本狀況 社會學 精神醫學 教育 傳播 心理學 政治 宗教 其他
34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1.人際關係 2.社會問題 3.成就期望 4.休閒活動 5.生活感受 6.道德觀念 7.價值取向 8.休閒活動與態度 鄰居與朋友關係 10工作情境 11工作經驗 12工作概況 13工作態度 謀職與介紹人 15社會網路 16社會團體參與 社會支持 18社會階層態度 階級認同 20省籍與經濟 社會文化方面 22族群印象 物質主義與後物質主義
35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24宗教行為與態度 家庭特徵與態度 26家務分工 家庭決策 28家庭觀念 家庭關係與家庭氣氛 30婚姻觀念 婚姻適應 32奉養態度 33家庭價值 34生育價值 35文化評價 36文化認知與評估 性別角色 38信任 39子女照顧與婦女工作史
36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SCS問卷多由社會學家設計,偏重社會學主題,而且有許多心理狀態和認知的問題 四期二次社會問題組問卷 四期二次家庭組問卷 四期三次性別組問卷 四期三次社會階層組問卷
37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aiwan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TEPS
是由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和國科會共同規劃的全國性長期的調查計畫。 自2001年起七年內,建立起臺灣地區教育研究領域具代表性的長期資料庫,為教育基礎研究提供良好可靠的資料。 以問卷自填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範圍涵蓋臺灣地區的國中、高中、高職及五專的學生。同時,再以這些學生為研究核心,將研究範圍擴及到會影響學生學習經驗的最主要的幾個因素:學生家長、老師及學校。
38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aiwan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TEPS
以問卷調查方法來蒐集資料,強調學校及家庭學習環境(制度及社會面向)對學生的影響; 長期的追蹤資料; 資料範圍包含學生個人、班級和學校等多層次; 由於近年來教育制度的更迭,TEPS分別對民國九十年就讀高中/高職/五專二年級及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共約四萬人)蒐集的資料,可以讓未來的分析有準實驗設計的可能性;
39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aiwan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TEPS
包括以下幾個面向的問卷 學生問卷 老師問卷 家長問卷 學生表現評量 TEPS老師問卷 TEPS家長問卷 TEPS學生問卷 TEPS導師問卷
40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民國前七年十月一日零時 (1905) 民國四年十月一日零時 (1915) 民國九年十月一日零時 (1920)
民國前七年十月一日零時 (1905) 民國四年十月一日零時 (1915) 民國九年十月一日零時 (1920) 民國十四年十月一日零時 (1925) 民國十九年十月一日零時 (1930)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一日零時 (1935) 民國二十九年十月一日零時 (1940) 歷次普查表 (1956、1966、1970、1975、1980、1990)
41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2000年底台閩地區常住人口(包括本國國民及外籍人口)計有2,230萬1千人
1995年底全台閩地區常住人口(不含居住營舍之軍人)為2083萬9千人 1990台閩地區常住人口總數計2039萬3千人
42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43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44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45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46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47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48
戶口及住宅普查Census Census調查格式00_1 Census調查表格式00_2
49
相關資料庫網站 SFIE: 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239&CtUnit=352&BaseDSD=7
MUS: PSFD: psfd.sinica.edu.tw TSCS: TEPS: Census:
50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SRDA 中央研究院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115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電話:(02) 分機.209 傳真:(02)
51
家庭決策的概念 費斯.波普康(Faith Popcorn)在《爆米花報告Ⅲ》中強調,「今天,買與不買的決定,有80%取決於女性
Women`s Consumer Network的報告指出,女性掌握了家庭85%的開銷 中時電子報8/16/05頭條新聞
52
PSFD家庭決策問項
53
PSFD家庭決策問項
54
TSCS家庭決策問項
55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關於家庭內決策的議題,既有的文獻大都在迴歸分析的架構下探討 夫妻間權力分配的決定因素,是家庭資源分派機制討論的核心議題 (Strauss and Thomas, 1995) 文獻上的標準方法,由夫妻間權力指標和家庭內資源分派彼此的關連性,間接推論家庭成員的談判協議能力對於家庭資源分派決策的影響,例如Lundberg et al. (1997)、Bourguignon et al. (1993) 以及Browning et al. (1994)、Thomas (1990, 1993)
56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在夫妻之外,也有部份研究由夫妻同代間的資源分派轉到親子兩代之間的討論,例如Altonji et al. (1992) 和Hayashi (1995) 這些文獻在集體協議模型 (collective model) 之下,一致支持家庭成員的權力分配對於家庭資源分派的結果有顯著影響 Strauss and Thomas (1995) 和Berman (1996) 對此主題的相關文獻有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57
理論模型(共同效用模型) Bergson-Samuelson家庭福利函數
Max [Um (Xm ,Xf ; m), Uf(Xm ,Xf ; f)] Max U (Xm , Xf ) s.t. P( Xm + Xf ) = Ym + Yf +Y0 Xi = Xi (P, Ym + Yf +Y0; m, f ) [3]
58
理論模型(個人化效用模型) McElroy and Horney (1981) 、McElroy (1990, 1991)以及Chu, et al (2001) 的分析架構; 以Nash均衡作為家庭談判協議的均衡解; 假設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一個效用的底限(fall-back position)
59
理論模型(個人化效用模型) Max L = [Um-V0m (P, Ym; m)][Uf-V0f( P, Yf; f )]
s.t P(Xm + Xf)= Ym + Yf +Y0 [4] Xi = Xi (P, Ym ,Yf, Y0; m , f) [7] 個人的所得能力是談判協議能力的來源,由此決定家庭的資源分派結果。
60
家庭追求Pareto Optimal Xi = Xi (P, Ym + Yf +Y0; m, f ) [3]
式[3]和式[7]的比較,可以導出一個簡單而直接的檢定方式
61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國內學界對於夫妻權力分配以及家庭決策的討論,起源於社會學家的關心與投入 Yi and Yang (1995)、伊慶春、蔡瑤玲與楊文山 (1992) 等代表性的研究指出,台灣地區夫妻權力關係的運作主要受到傳統父權制度以及現代權力規則 (亦即資源交換論) 兩個因素的影響 1995年之後,台、滬、津、港兩岸四地關於家庭權力結構的調查資料陸續釋出,陳玉華、伊慶春與呂玉瑕 (1998)、Yi, Lu and Pan (1998)、Yi (1999)、伊慶春 (2001)、Yi and Chen (2001) 都對此議題有所著墨
62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相較於社會學界,國內經濟學界對於夫妻決策機制與資源分派的問題討論並不多 譚令蒂、于若容 (1995) 以Nash談判模型討論夫妻勞動供給決策之形成;陳建良 (1997) 分析台灣家戶夫妻所得來源和所得支出之間的關係 Chu, Chung, Wang and Yu (2001) 在傳統社會學討論夫妻權力結構的架構下,加入婚配選擇以及家庭組成的內生性考慮,以自我選擇模型 (self-selection model) 區分社會規範和資源控制對夫妻間決策權利的影響,由此得出更具有內涵的家庭決策機制
63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雖然權力在集體協議模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實證上如何衡量卻是一個問題 (Pollak, 1994) 文獻上由夫妻的相對所得水準衡量夫妻相對權力的並不少,但是從家庭成員間的消費與時間配置的過程來探討,勞動供給和所得可能都是談判協議的結果,所以是內生的 (endogenous) 即使以非勞動所得來觀察,仍未能完全避免內生性的問題,因為非勞動所得是過去勞動所得和消費共同決定下 (亦即儲蓄) 的結果,同時也是跨時 (inter-temporal) 家庭最適決策下的內生性結果
64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為了避免所得內生性的限制,部份文獻透過制度改變造成的夫妻間所得分配外生變動,以自然實驗的方式來觀察擁有資源的變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代表性的研究是Lumberg et al. (1997) 他們觀察英國福利給付制度的改變對於夫妻消費行為的影響,但這類研究的困難是制度的改變在資料中並不常見。
65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晚近的研究嘗試尋找權力的替代變數,例如剛結婚時或是結婚後夫妻雙方擁有財富的相對比例,以及夫妻雙方的相對社會地位 (Thomas, Contreras, and Frankenberg, 1999; Beegle, Frankenberg, and Thomas, 2001)。 影響權力結構的因素,除了家庭成員對於資源的控制,也包括McElroy (1990) 強調的外在環境參數 (extra-environmental parameters),例如結婚前後的相對社會地位、資源擁有、家庭人口組成,乃至婚姻制度,應該都在家庭決策形成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
66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的資源分派
如果討論的主題是支出比例,則通常是以所得最為權力的工具變數,透過標準的最小平方迴歸 (2SLS, 3SLS) 分析 如果討論的是決策的制定者,大概都是multi-nomial logit 模型的分析 關於家庭行為的分析,面對質化資料,社會學家也採用質化的研究
67
以各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之概述 -家庭決策的相關主題
The pattern of birth spacing during Taiwan’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Chu and Tsai, 2005) The decision power in endogenously formed families, (Chu, Yu and Xie, 2005) Determinants of Fast Repeat Migrations of the Labour Force: Evidence from the Linked National Survey Data of Taiwan (Lin,Ji-Ping, K.L. Liaw, and C.L. Tsay. 1999)
68
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Demography ed. F. C. Billari and A. Prskawetz
Using simulation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demographic behavior The role of AB modeling in demographic explanation migration pattern in both state-level and householders’ behavior and its consequences Age-at-marriage norms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