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护教学初探: 異教, 異端與極端 Session/Date Topic 1 (6-4-17) 概论 2 ( ) 印度教 3 ( ) 佛教 4 ( ) 5 (7-2-17) 回教 6 (7-9-17) 7 ( ) 猶太教 8 ( ) 中国特有宗教/異教 9 ( ) 異端: 新時代運動; 基督科學會 10 (8-6-17) 異端: 耶和華見證人會; 摩門教 11 ( ) 異端: 新神學派,世俗主義(現代/后現代主義) 12 ( ) 極端: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極端靈恩派 13 ( ) 總結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教目前主要流行於中國大陆(30%), 台灣(28%), 日本(71%), 韓國(23%), 蒙古(93%)等東亞地區以及泰国(94%), 柬埔寨(93%), 缅甸(90%), 越南(50%), 斯里兰卡(70%)等东南亚国家. 在欧洲, 美洲, 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 佛教徒人数有7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在西元前6世纪以前建立 “佛”(或者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人们的一切烦恼(苦)都是有因有缘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人和其他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生死轮回。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惟有断灭贪、嗔、痴的圣人(佛陀、和阿罗汉)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 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 佛教徒的目的即在于从佛陀的教育(正法)裏,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成佛,或者成阿罗汉。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5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阿罗汉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6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教由古印度释迦牟尼或佛陀35岁时创立,当时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佛教,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云游四方,度化了许多弟子,佛教影响逐渐扩大. 释迦牟尼死(入灭)后,弟子们整理出他的言行说教,成为经, 律, 论“三藏”。 佛教在古印度發展非常迅速,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成為了國教,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佛教修正並發展了釋迦牟尼的學說,分化為18個部(有的說是20個部). 1世纪時產生了大乘佛教。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7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 南傳佛教(又稱小乘佛教)主要影響泰國、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 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在漢朝時傳入中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以及越南; 另外一支則主要在西藏地區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国东北等地區。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8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語:GotamaBuddha),古印度释迦族人,是佛教的创始人。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又被称为佛陀(觉者), 世尊等。 “悉达多”的意思是达成目的的人,“乔达摩”(Gautama)是释迦族祖先的姓氏。释迦牟尼为古代印度白种的雅利安人,高鼻深目,但随着佛教在中原的本土化,有时其形象被描绘成汉人模样. 公元前565-前486年/公元前624-前544年/公元前623-前543年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9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覺悟前 传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王国净饭王的王子,其母生下释迦牟尼的第七天逝世,由姨母養育成人,也成為繼母。八歲開始學習武術,从小在宫中生活,娶有三个妃子,生有一子. 深感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不满婆罗门说教,29岁时在月夜乘白马出家修道。开始遍访名师。后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35歲時,悟到苦行不能达到解脱,转而前往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禅定“成道”。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0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覺悟後 在鹿野苑开始传教,宣说“四谛”,“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道理,称之为“初转法轮” 創立僧侶团体(Sangha): 跟随他俢道. 八十岁时,在拘尸那羅城附近的婆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後遺骨(舍利)分由摩竭陀國王阿闍世等八王帶回建塔供養。 入滅後 弟子们整理出他的言行说教,成为经,律,论“三藏”. 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2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印度教信奉神灵主宰一切,对这些神灵进行祈祷,各种祭祀,以及对各种神灵的赞咏,进而成为四种《吠陀》。 根据玄奘法师的名著《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技能伎数,禁咒医方。” 古印度社会渐渐分化成了婆罗门、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等四种非常不平等的阶级: 婆罗门, 主要从事祭祀, 剎帝利, 世袭军政, 吠舍, 经营市农工商, 首陀罗, 贫穷的自由民,但是接近奴隶的地位。 贱民, 被称为“不可触者”。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3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反吠陀的思潮 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出现了各种非婆罗门思想,主要有以下六个流派: 阿耆多(Ajita)派:他们认为人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否认灵魂,反对祭祀,具有唯物论的思想,以追求现世快乐为目的; 散惹夷(Sasjaya)派:主张对一切问题不作决定说,认为哲学辩论,得不到最后的解答和知识,是一种主观主义学派; 末伽梨(Makkhali)派:主张没有业报,一切修行都徒劳,只要经过很多世,大家都会解脱,属于定命论者;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4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不兰迦叶(Praa-kyapa)派:也是否认善恶报应,否认社会道德,主张纵欲; 波浮陀(Pakudha)派:认为人由地、水、火、风、乐、苦、命等七大永存元素组成,元素分离便是死亡,具有唯物思想; 尼乾子(Nirgrantha-putra)派:主张通过苦行,来加速受业报,从而更快地解脱。严禁祭祀,严格地不杀生,有的甚至衣服都不穿,被戏称为裸行外道,后来发展成为奢那教,在现在的印度,仍有一定的影响。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5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僧俗四众(“佛弟子四众”) 一、比丘: 乞士,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要受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 乞士女,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要受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三、优婆(居士): 清信士、近事男,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 没有出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限制. 四、优婆夷(居士): 清信女、近事女,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 没有出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限制.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6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教理論的發展: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又稱作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是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之一(另一派別是大乘佛教)。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恒河流域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再传到东北南亚,这些地区都在印度之南。 除著佛教在公元1世紀開始由印度向東方傳入,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同期傳入中國,梵文譯作中文的佛經,為魏晉南北朝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其後小乘佛教在中國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蓋過。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7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小乘佛教信仰特點 小乘佛教比較固守釋迦牟尼佛的本意,有觀點認為,释迦牟尼创办的佛教和西方宗教不同,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不求助于神,認為神和人的區别只在於生命長短,同样得落于轮回,人的解脱在于自我的修炼,最终达到涅槃,由此逃脱轮回,解脱痛苦。 小乘佛教根据自己的经典不允许建立佛像,而是用脚印、法轮等象征物来表示佛陀,并且进行礼拜。不过在近世受大乘佛教的影响,也开始修造佛像。 當代的小乘佛教主要以斯里蘭卡所傳的上座部佛教為代表。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8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門法轮由毂, 八个轮辐和外圈组成. 图案意义为: 整个图案是一个圆形,代表了佛教教义的完满. 毂代表了戒律,戒律是冥想修炼的本质核心. 八个轮辐代表了八正道, 八正道是破除无明的利器.外圈是指把所有东西汇聚在一起的正念(穩定的心理狀態)或三昧(禅)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19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小乘佛教用原始佛教基本經典, 一些南傳佛教徒認為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並不是釋迦牟尼親口所說的,而是后人假托釋迦牟尼佛之名的偽作,這些經典違背了佛陀的本意,屬於偽經。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名称是大乘佛教徒取的(小乘佛教认为对方只求自我的解脱而不愿意度人,相对的大乘佛教自身注重度化众生)。 他們認為大乘佛教教徒用上這些稱呼,有貶低他們所奉之教義之嫌,故此,他們不接受「小乘」這個稱號,至今他們自稱為「上座部佛教」。 有學者論文指出:「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称谓,则并不寓有褒贬之意。」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0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小乘佛教的核心是一個「苦」字 涅槃(Nirvāṇa)是佛教用语,意義是指清涼寂靜, 惱煩不現, 眾苦永寂; 具有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遠離一異, 生滅, 斷常, 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perfectly balanced)意義. 四種涅槃: 1. 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 2. 有餘依涅槃 3. 無餘依涅槃 4. 無住處大涅槃.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小乘修行者由斷我見後,修行除斷我執,能夠證得的最高境界名為阿羅漢(非出家觉悟者)。此境界是指滅盡七轉識(五宫认知+意识意根),唯餘第八識(空性) 。 阿羅漢如果還沒有死亡, 尚要承受風吹雨打, 炎熱日曬等等人間的微苦, 所證境界稱為有餘依涅槃. 阿羅漢如果死亡, 入境界則稱為無餘依涅槃. 不論是有餘依涅槃或是無餘依涅槃, 阿羅漢都因為消滅自我的緣故, 再沒有此阿羅漢存在. 無住處大涅槃境界, 唯佛能證 只能有释迦牟尼一个佛,普通人通过修证只能达到出离轮回,至于涅槃的阿罗汉果位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2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教理論的發展: 大乘佛教 在佛教建立大約五百年後,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 公元7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吸收了的婆罗门教的咒语、宗教仪匦和瑜珈术的身体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极富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教实践方式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3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大乘佛教在兴起以后很快向外传播,一度成为中亚地区的主要宗教,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就是这一时期雕刻的。另一个方向上,大乘佛教传入尼泊尔、西藏境内,和当地的原始宗教信仰相结合,形成藏传佛教。 而传入中国境内的大乘佛教成为了宗派众多,成就显著的汉传佛教. 隋、唐以后发展起来的天台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和净土宗 结合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特色和儒、道思想纯粹的中国大乘教派。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4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5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大乘佛教信仰特點 认为有无数的佛,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在佛在人间的应化之身,是向世人揭示证悟之道的一个“模板”。 世人只要按照释迦牟尼的教诲去修证,就能够达到佛果。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6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大乘佛教视只求自身了生死、脱轮回、离烦恼的小乘教徒为“自了汉”,认为这只是最低浅的认识; 大乘教徒认为要想成就佛果的话,不但要有自度的决心,更要有度人的决心。 认为修行的过程必须是一方面通过思辩、禅修获取无上的智慧;一方面以利乐众生的慈悲心行种种助人、度人的善行,所谓的“悲智双运”才能证得最后得成为佛。 否认小乘佛教“我无法有”的观点,而认为“我法无”: 佛法本身也是不具自性的缘合物,法的本性也是空的.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7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一個「空」字.認為這個世界, 不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物質元素, 乃至時間空間, 都是人們所感知的假象, 並非真實存在. 解脫苦並不一定非要從六道中徹底脫離, 因為所謂「六道」, 甚至「苦」本身, 都是人們所感知的假象而已. 而且即使從六道輪迴中脫離出來, 成為阿羅漢, 只能算是暫時的脫離痛苦, 不是真正的解脫. 人們只要證得空性而真正徹底的解脫成佛. 眾生也都能夠成佛. 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无数的)時間進行艱苦的修行. 進行修行的佛弟子稱為菩薩.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8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大乘佛教信仰特點 修證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夠證得涅槃. 修行人稱為菩薩. 凡夫從發起願意成佛的菩提心時,一直到將來能夠成佛,總共須要經歷五十二個位階修證階段, 修行人能夠於證得第一十七位階時, 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能夠得知清涼寂靜, 惱煩不現, 眾苦永寂之中道真實境界. 修行人於第四十一位階時, 親證有餘依涅槃.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29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於第四十八位階時,親證無餘依涅槃. 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門: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入滅,得少為足,出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無有度眾的慈悲心; 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成佛, 無邊法力, 常住三界, 具大慈悲廣度眾生, 不論在智慧, 能力,悲心, 福德, 與功德來看, 小乘佛法的修證遠遠地及不上大乘佛法的修證結果. 無住處大涅槃境界,唯佛能證。菩薩於證得第五十二位階時,完成四種涅槃的圓滿修證, 具有無邊法力, 能夠隨意利益救度一切有緣眾生。 欲(物質)界、色(感宫)界、無色(抽象)界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0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密宗佛教 大約在公元6、7世紀,大乘佛教在印度逐漸衰落,密教開始興起。密教,(或密乘,金剛乘)是佛教吸收了印度原始的婆羅門教的一些思想理論和修行方法後產生的。密教認為原來的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都是佛陀的方便說法,而不是佛的真實義諦。甚至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在密乘看來只是佛的應化身而已。佛陀的真實教義不能為一般信徒所接受,只能由師傅秘密傳授給具備資格的弟子。 密乘的修行方法主要有「持咒」、「灌頂」加持等,如果修行得好的話,便能夠即身成佛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禪宗思想 禪定本來是大乘佛教的一種修行法門。南北朝時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創立了禪宗,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禪宗法門。禪宗認為解脫不在身外,無須借助經典。解脫就在人心,只要能夠放下執着,放下自我,便是解脫。 禪宗後來在中國的發展興旺,思想本身也經歷了很大的發展,並對中國的文學、藝術、思想文化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菩提達摩; 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2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淨土信仰 淨土宗也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因提倡淨土法門而得名。淨土法門主要是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信仰。 淨土思想認為,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經發願說:只要眾生虔誠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內心真切地希望在死後往生到極樂世界(淨土),那麼在臨終時他就會被阿彌陀佛接引到那裡,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極樂世界顧名思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地方,眾生在那裡繼續修行直到成佛。 淨土思想號召人人念佛,死後往生淨土。並認為這條道路最簡單、最快捷、最穩妥。 在漢傳佛教地區的各個佛教宗派中,具有淨土信仰的人是最多的。 南无: (归向于, 致敬于)阿彌陀佛: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3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阿弥陀佛 也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边光佛等;西方极乐世界的创造者。從梵語音譯而來,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故有「無量覺」之意。他手持莲台,与观音菩萨等清净大海接引念佛众生。 释迦牟尼佛曾宣讲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这是不分利根钝根人都可以修学的法门, 要求就是信、愿和念佛。 念佛成佛: 阿弥陀佛的愿力,使得任何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只要 “信, 愿”, 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4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据传说记载他在成佛前是妙喜国世饶王. 非常喜欢听佛说法,悟性也很强. 决定潜心悟道,放弃王位为僧,法号法藏比丘。响往没有四季、寒暑、阴雨的变化,永远凉爽舒适,心地清净平等,没有轮回有永生的一个极乐世界里 他发愿要成就这个世界. 他这愿力是宇宙中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最大力量!经过劫数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这一最理想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从此成为诸佛共赞的阿弥陀佛。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5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十五佛: 仅释迦牟尼佛过做人后被神化, 成了上帝. 其它的十四佛, 都无历史根据. 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 人开悟, 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 所以任何佛, 菩萨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 「佛」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 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 本无任何神秘色彩. 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称Buddha!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上帝.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6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十五佛: 「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 如实(Tatha),「来」: 到达(gata). 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 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另有「三千佛」的说法. 又有八万四千佛出世. 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 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 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7 佛教大力鼓吹慈善公益事工传教。(例如慈済机构救灾救苦). 基督徒应如可面对這个挑战?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8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菩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 梵文原意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都是「菩萨」, 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 地狱界, 饿鬼界, 畜生界, 阿修罗界, 人间界, 天上界, 以上称为「六迷界」. 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 即是说, 佛是最高, 菩萨次之。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予以神化,产生了许多非人的天上菩萨: 有男有女, 能赐人幸福与快乐。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39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菩萨 较重要的菩萨有: 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 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 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0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尚有 「明王部」的神明:三十四尊 「眷属部」神将:九十八尊。 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 佛教教义虽一直标榜无神,诸法因缘生,但它在大乘佛教中,最后变成了一个复杂多端的多佛多菩萨.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觀世音菩薩像的种类最多,有各种化身 “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觀世音菩薩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 其它形象及衣物装饰与别的菩萨像没有差别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2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宋之后则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觀世音菩薩像,并成为主流。 民间传说觀世音原是男性的仙人,法号“慈航大士”,因化身道姑救一产妇染污秽无法復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后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间百姓皈依正果之责 另一种观点认为,觀世音菩薩由于接受各种不同的信徒的请求,所以呈现出各种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3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宋代蔡襄為泉州知府時洛陽江常有人渡江時溺斃,發願興建萬安橋,觀世音菩薩於是化身為一手提魚籃的少女,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 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传言觀世音菩薩能够“送子”有关, 觀音為女身一說是出自《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後改稱《香山寶卷》),作者為宋代的普明禪師,「觀音=妙善」一說並非出自正典,乃後人所杜撰。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4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六道輪迴 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眾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羅(半人半神)、畜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里生死流轉,無有止境。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5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四諦:佛教教義的核心 苦諦:人生在世免不了生老病死諸多苦難。不會因人死而結束,因為人死之後仍然會在六道中輪迴不息,不論在天堂、地獄還是人間,苦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世間的萬物都是變化不定的,沒有永恆,這叫做無常。這種永無止歇的變化本身就是一種苦。 集諦:苦產生的原因。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有情眾生所以會受苦,是由於在無盡的輪迴過程中,在貪、嗔、痴這三毒的驅使下做下很多的業,這些業積累起來成為未來的苦因。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6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四諦:佛教教義的核心 滅諦:只要是在六道中輪迴,就無法避免會受苦。有情眾生要想從苦中真正的、徹底的解脫出來,只有脫離輪迴這一個辦法。 道諦:為了脫離輪迴,必須進行修行。佛陀給出的方法主要為戒、定、慧三學。經過從四念住(修行方法)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菩提分法(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的次第修習,便可以達到涅磐,永遠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7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八正道,也叫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者八圣道,是指修炼的佛教徒达到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故又稱八船、八筏。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8 佛教業力 (Karma)的分類: 業力是指行為或廣義地包含因果關係。
業有三大類:身業,口業,意業: 身業就是由身體行為所做的業; 口業就是由語言行為所做的業; 意業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業都是隨著念頭而造是業,念善則造善業,念惡則造惡業。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49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十惡業 惡業有所謂十惡業,分別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和三意惡業。身三惡業:是殺生、偷盜、淫欲,此三業皆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口四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此四業不但是生死輪迴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本;意三惡業:是貪嗔癡三毒,此三毒是無量無邊之煩惱根源和三惡道的直接業源,是致人身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災、火災、風災的直接原因,如水災的業因是貪欲,火災的業因是嗔恚,風災的業因是愚癡。另有大惡業,就是「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50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善業、惡業、無記業 業又根據動機或道德意志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 善業有「有漏善」和「無漏善」。無記業則是不善不惡,但又分二種:「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不善不惡但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無記」;分不出善惡,但不會遮蓋本性的,則叫「無覆無記」。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51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佛教 基督教 宇宙来源 無始無終 神創造 人的地位 輪徊 按神的形像 人生意義 行善立功 死後脫離輪徊, 到西方极乐世界 榮耀神, 享受神 永生在信主時開始 人的本性 邪惡 神造性善 始祖墮落 人有原罪 人的責任 因果關係, 缘份 人對神和人負責 邪惡本質 無位格 撒但 耶穌 一個偉人 神的兒子 救恩 立功德 四大皆空 因信稱義 信主得永生 最後審判 消滅小我 成全大我 無審判 信主者上天堂, 不信者下地獄 死亡被征服 世界觀 出世 出世和入世 浪子回头的比较: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52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护教学初探: 異教, 異端與極端: 佛教 _____1.. 佛 A. 虔誠念誦阿彌陀佛, 臨終時會被接引到極樂世界 _____2. 阿罗汉 B. 放下執着,放下自我,便是解脫。 _____3. 大乘佛教 C. 如实到达者 _____4. 無住處大涅槃境界 D. 修行者神化 _____5. 淨土宗 E. 普通人通过修证能达到出离轮回,至于涅槃 _____6. 小乘佛教 F. 觉悟者 _____7. 法藏比丘 G. 師傅秘密傳授真實教義給具備資格的弟子 _____8. 禪宗思想 H. 唯佛能證 _____9. 菩萨 I. 苦 _____10. 如来 J. 西方极乐世界 _____11. 密宗佛教 K. 空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53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护教学初探: 異教, 異端與極端: 佛教 __F___1.. 佛 A. 虔誠念誦阿彌陀佛, 臨終時會被接引到極樂世界 __E___2. 阿罗汉 B. 放下執着,放下自我,便是解脫。 __K___3. 大乘佛教 C. 如实到达者 __H___4. 無住處大涅槃境界 D. 修行者神化 __A___5. 淨土宗 E. 普通人通过修证能达到出离轮回,至于涅槃 __I___6. 小乘佛教 F. 觉悟者 __J___7. 法藏比丘 G. 師傅秘密傳授真實教義給具備資格的弟子 __B___8. 禪宗思想 H. 唯佛能證 __D__9. 菩萨 I. 苦 __C___10. 如来 J. 西方极乐世界 __G___11. 密宗佛教 K. 空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Download ppt "洛丽华人基督教会二零一七年夏季成人主日學: 护教学初探: 异教异端与極端 潘柏滔, 趙任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