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世界歷史 古代文明的遺產 大河與文明 許秀玲編輯 參考資源:歷史學科中心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世界歷史 古代文明的遺產 大河與文明 許秀玲編輯 參考資源:歷史學科中心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世界歷史 古代文明的遺產 大河與文明 許秀玲編輯 參考資源:歷史學科中心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 學習重點 基本概念 分析亞非古文明興起的條件 了解兩河流域與波斯古文明的成就 探討埃及古文明與印度古文明的貢獻 專題:
印度與中國、西方文明的交通 哲學(思想與宗教)的突破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 大河流域的亞非古文明 A:埃及(尼羅河) B:西亞(兩河流域) C:印度(印度河) D:中國(黃河)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4 文明興起的條件 新石器時代 1.新石器革命:農業出現 農業最早起源地:「美索不達米亞」(距今11000年前)。
最早馴化的作物:小麥、大麥、豌豆。 2.城市革命:城牆→邦國(「美索不達米亞」最早出現) Jerico (在以色列)古城牆 取自google: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5 考古發現 1756, 丹麥考古隊在波斯波里斯(Persepolis)發現古波斯王宮、波斯楔形文銘文-近東考古先河。
1799, 拿破崙遠征埃及,發現埃及文字(羅塞塔Rosseta石碑);1822,法人商博良(Jean-Frangois Champollion)破解。 Rosseta 石碑 取自wikipedia: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6 腓尼基(Phoenician)文字系統(拼音字母)的傳播 _Georges Jean,《文字與書寫-思想的符號》,頁50.
歷史學科中心編製

7 考古發現 1840年代起, 歐洲各國開始資助兩河流域的考古工作:亞述古城、蘇美古城(伊拉克首都巴革逹)。
烏爾(Ur)--蘇美城邦遺物 the Stele of Vultures上所顯示的戰車陣容,約 2600 BC。取自Wikipedia: 考古發現 亞述首都尼尼微(Nineveh)北宮浮雕:獵獅的國王,現存大英博物館 。取自Wikipedia: 1840年代起, 歐洲各國開始資助兩河流域的考古工作:亞述古城、蘇美古城(伊拉克首都巴革逹)。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8 考古發現 1873, 特洛伊考古:德國商人許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從Hisarlik(今土耳其地名),遠眺愛琴海 ,舉目所見的平原即古Troy城所在地。取自wikipedia: 1873, 特洛伊考古:德國商人許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殷墟甲骨文,取自wikipedia: 1899, 有文字的龜甲-甲骨文出土;1928中研院考古隊,河南安陽小屯村。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9 考古發現 1900, 英人伊文斯(Arthur Evans)發掘克里特島的諾薩斯城(Knossos)。
1901, 法國探險隊,伊朗蘇薩(Susa) :漢摩拉比法典。 Hammurabi法典。取自wikipedia: Mohenjo-daro 1920年代, 英國殖民者發掘印度哈拉帕文化與摩亨佐達羅。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0 古文明的出現 世界史的第三期(1000B.C.~200A.D.)才出現人文精神、理性思維-哲學的突破。
(一)文明(Civilization)的定義:指高等文化及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的總體而言。 (二)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出現:約3500B.C.開始 1.大河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黃河 2.海洋文明:愛琴海(希臘) (三)性質: 皆經過新石器革命、城市革命,並帶有神話思維的色彩。 世界史的第三期(1000B.C.~200A.D.)才出現人文精神、理性思維-哲學的突破。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1 一、兩河流域古文明 (一)地理環境 1.別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兩河之間)、肥沃月彎。
2.兩河: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 3.河水不定期氾濫→帶來肥沃土壤:農業最早起源地(小麥、大麥)悲觀的宗教觀 。 4.地理上缺乏天然屏障→外患多,政權更迭頻繁。 5.週邊是沙漠,氣候乾旱,須賴人工灌溉始能耕作→灌溉系統的興築與管理使此區的重要公共事務。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2 一、兩河流域古文明 (二)兩河流域的民族 1.本區共有三種語族:蘇美人、閃語族、印歐語族 2.語族的區別方式:
一、兩河流域古文明 (二)兩河流域的民族 1.本區共有三種語族:蘇美人、閃語族、印歐語族 2.語族的區別方式: 指「說該種語言的人」,與他們的體型、頭蓋骨大小 、皮膚、頭髮 、眼睛顏色完全無關 。因古代民族去今已遠,無法追溯血統淵源。 3.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3 (三)兩河流域的政權更迭與各文化特色: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4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5 3.每個城邦有自己的保護神,最重要的階級是祭司(國王仍是城邦的統治者) 4.高塔神殿(Ziggurat) :烏爾城(Ur)
兩河流域的宗教 1.自然崇拜 2.多神信仰 3.每個城邦有自己的保護神,最重要的階級是祭司(國王仍是城邦的統治者) 4.高塔神殿(Ziggurat) :烏爾城(Ur) 5.悲觀的神人關係 6.注重現世,沒有永生或復活的觀念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6 兩河流域古文明法典 1.蘇美:《烏爾納姆法典》(Code of Ur-Nammu,約2100B.C.) (1)世界最古老的法典
(2)留傳下來20多條 (3)以罰金的方式代替「以牙還牙」的報復主義 2.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約1760B.C.) (1)報復主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2)以楔形文字書寫(巴比倫語),共282條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7 兩河流域古文明 文學《基爾迦曼》(Epic of Gilgamesh,或譯:鳩格米西、吉爾伽美什,約完成於2000~1800B.C.)
1.最古史詩 2.大洪水傳說:顯示對兩河流域不定期氾濫的恐懼。 《舊約聖經》也有類似的大洪水故事。 楔形文字 1.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2.書寫方式:縱書變橫書,由左向右書寫。 3.書寫工具:蘆葦桿、軟泥版 4.兩河流域其他民族亦採用 占星術、六十進位法、陰曆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8 兩河流域古文明西亞其他古文明 腓尼基人 西臺人: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 紫色民族、擅航海、經商 字母:
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22個字母(拼音文字)→傳播: 往西:希臘文→拉丁文 往東:亞拉米文→粟特文(中亞) →維吾爾文→蒙古文→滿文 西臺人: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19 二、古埃及文明 (一)地理環境 (二)古埃及人: 含-閃語系(Hamitic-Semitic),東北非土著┿西南亞閃語族
1.尼羅河:定期氾濫 氾濫季(7~10月,農閒時期)、生長季(11~2月)、乾旱季(3~6月,收穫)。 希羅多德:「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2.地理位置孤立:較能免於外族的入侵,生活較安定。 (二)古埃及人: 含-閃語系(Hamitic-Semitic),東北非土著┿西南亞閃語族 (三)社會階級:金字塔式、森嚴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0 古埃及文明歷史分期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1 二、古埃及文明(續)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2 古埃及文明(續)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3 二、古埃及文明 宗教信仰 1.多神信仰、政教合一 2.復活觀 太陽神:Re,眾神之首
二、古埃及文明 宗教信仰 1.多神信仰、政教合一 太陽神:Re,眾神之首 法老:是鷹神(Horus)與太陽神的化身。 法老的意旨即法律,故不需法典。 2.復活觀 陰間之神:奧塞利斯(Osiris) 木乃伊(mummy) 死者之書:助死者在陰間通過審判以得永生 死後審判:死神阿努比斯(Anubis)、天枰左方置代表真理女神瑪特(Maat)羽毛、陶特神(Thot)。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4 二、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建造:古王國時代開始,由領薪水的工人建造。
二、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建造:古王國時代開始,由領薪水的工人建造。 分布:尼羅河西岸(東方日出,西方日落;人死後前往西方世界) 性質:國王陵墓or救濟失業的大型公共工程(氾濫季時期)。 最早:階梯金字塔(約2780B.C.),佐塞王(Djoser),印和闐(Imhotep)設計。 代表: 1.吉薩的三大金字塔---古夫(Khufu)、卡夫雷(Khafre)、孟考雷(Menkaure) 。 2.帝王谷的圖坦卡門墓 (Tutankhamun)。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5 資料來源:小川英雄,《圖解古文明》,第31頁。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6 二、古埃及文明 象形文字&影響 1.羅塞塔石碑(托勒密王朝時代) 發現:1799拿破崙征埃及。1822法國人商博良(Jean-Frangois Champollion)破解。 三種字體:聖書體(象形文字)、通俗體、希臘文 書寫媒介:神廟或墓室的石牆、莎草紙(papyrus)。 2.埃及文字→腓尼基,22個字母(拼音文字) 往西: 希臘文→拉丁文 往東: 阿拉米文→粟特文(中亞) →維吾爾文→蒙古文→滿文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7 (十)醫學:解剖、藥物防腐、外科手術(木乃伊)
二、古埃及文明 曆法 陰曆→陽曆 一年的第一天:天狼星與太陽一起從東方升起,成一直線之日。 一年12月,分三季,氾濫季(7~10月)、播種生長季(11~2月)、收穫季(3~6月)。 每月30天,餘五日為節日,每年365天。 數學: 幾何、三角測量(金字塔) (十)醫學:解剖、藥物防腐、外科手術(木乃伊)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8 三、黃河流域文明 1.中國文明起源:多元分區發展 6.商代: (1)中國信史的開始:甲骨文 2.黃河流域:中原 註:二重證據法:
3.作物:小米 4.聚落:黃河流域大小支流的臺地上(近水高地) 5.五帝→夏朝:仰韶→龍山 6.商代: (1)中國信史的開始:甲骨文 註:二重證據法: 紙上材料(文獻記載)&地下材料(考古挖掘)相互驗證 (2)神權統治:商王是國家最 高統治者與大祭司 (3)青銅器 (4)曆法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29 四、古印度文明 (一)地理環境 (二)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2300~1750B.C.極盛 印度半島,北方崇山峻嶺,東西為海洋→孤立
1.哈拉帕文化&摩亨佐達羅 2.居民: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農民為主。 3.城市文明: (1)經過設計的城市:街道方整。(紅磚牆、衛城、地下水道…) (2)結合神權與軍權統治的社會。 4.衰亡之因: (1)北方阿利安人(Aryans,印歐語族)入侵 (2)印度河谷自然環境改變:氣候乾燥&印度河改道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0 愛琴文化:約3000~1000B.C. 邁諾安文化(Minoan Culture): 約2700~1100B.C.
1.地點:克里特島(Crete),克里特人(非希臘人)。 2.時間:新石器→青銅器 3.諾薩斯城(Knossos):首都,有宮殿。 4.文化特色: (1)安詳和平,無防禦性的城牆、少刀槍; (2)貿易發達; (3)線形文字A (Linear A):至今未能完全解讀。 5.文化高峰期:1400B.C.左右。 6.此文化可能毀於地震。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1 愛琴文化 邁錫尼文化(Mycenaean Culture): 約1900~1100B.C.
1.地點:希臘半島南端,阿契安人(Achains,屬希臘民族之一) 2.文化特色: (1)大部分繼承邁諾安文化 (2)貿易發達 (3)「線形文字B」 (Linear B):1952被英國學者破解,屬早期希臘語文型式。 邁錫尼好戰: (1)軍事行動頻繁 攻打特洛伊城 (2)巨大的城牆。 3.文化高峰期:1400B.C.左右 4.亡於多利安人(Dorians)。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2 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的比較 文明類型 代表的古文明 地理環境 經濟形態 文明特色 大河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 埃及 印度 中國 沃野千里 灌溉便利
降雨充沛 動植物資源豐富 灌溉農業 1.長期穩定 (兩河例外) 2.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帝國) 海洋文明 愛琴文明(希臘) 1.多山、環海、地勢崎嶇、耕地不足、土地貧脊。 2.海岸線曲折、島嶼密佈、多良港。 航海、 商業貿易、 海外殖民 1.多元、活潑 2.向外開拓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3 兩河流域與埃及古文明的比較 兩河流域 埃及 發源地 尼羅河 環境 四周缺乏地形屏障 不定期洪水氾濫 地形孤立而有保障 定期氾濫 影響
兩河流域 埃及 發源地 尼羅河 環境 四周缺乏地形屏障 不定期洪水氾濫 地形孤立而有保障 定期氾濫 影響 政治上常有外族入侵,以城邦政治為主,興亡頻仍,民族複雜多變 神人關係是悲觀的,對自己命運無權掌握。 政治上安定有保障,易形成長期統一國家 神人關係是和諧的,認為人與神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死亡只是達到永生的必經之路(相信死而復活)。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4 印度與中國、西方文明交通 印度歷史分期 印 度 歷 史 綱 要 印度與中國、西方的交通 早期印度河 流域文明 2500~1700 BC
遺址:1922起,有系統發掘研究。 Mohenjo-daro:分衛城、下城,有大型 公共浴池、供-排水系統。 Harappa:大型穀倉群、青銅器。 城市、階級社會;與兩河流域貿易。(發現印章文字) 中國 夏朝(?2183~?1752 BC) 兩河 阿卡德帝國(約2350~2200 BC巴比倫帝國(約2200~1550 BC) 埃及 中王國時期(約2010~1800 BC) 帝國時期(約1550~1070 BC) 吠陀經時期1500~500 BC 阿利安人入侵,征服原住民。 建立種姓制度,傳佈婆羅門教。 釋迦牟尼(566~486 BC)創立佛教。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5 印度與中國、西方文明交通 印度歷史分期 印 度 歷 史 綱 要 印度與中國、西方的交通 佛教興盛期 3世紀BC~2世紀AD
2.大月氏的貴霜王朝(2~4世紀AD) 丘就卻王(~65 AD ~) 中、印宗教文化交流 東漢明帝:蔡愔赴大月氏求經(65 AD) 後秦姚興:法顯赴天竺求法(399~414) 唐太宗:玄奘赴天竺求法(629~645) 印度教復興 4~6世紀 笈多(Gupta)王朝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6 印度與中國、西方文明交通 印度歷史分期 印 度 歷 史 綱 要 印度與中國、西方的交通 回教勢力入侵8~11~15世紀
1.阿拔斯王朝勢力東進北印度(8世紀)。 2.突厥人活躍於中亞、西亞(11~12世紀),改信回教。 3.蒙古人於中亞、西亞建立察合台、伊兒兩汗國(13世紀),改信回教。 4.帖木兒(1369~1405)以察合台為基礎而擴張建立王朝。 5.蒙兀兒王朝(1526~1761~1857)統治印度半島,曾努力調和印度教及回教,失敗。 751,唐與大食的怛羅斯之戰 蒙古西征 馬可波羅在中國活動(1275~1292) 鄭和下西洋(1405~1433)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7 印度與中國、西方文明交通 印度歷史分期 印 度 歷 史 綱 要 印度與中國、西方的交通 西方入侵 (大航海時代~) 1500~1858AD
1.葡:1498,達伽馬抵臥亞。 2.英:1600,成立東印度公司。 3.荷:1602,成立東印度公司。 4.法:1604,成立東印度公司。 5.英法七年戰爭(1756~63)。英國取得印度、加拿大、北美殖民地。 中國(明朝)沿海倭寇為患(1553~1564) 英國 克倫威爾「護國主」(1653~58) 英國 光榮革命(1688)海外擴張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8 印度與中國、西方文明交通 印度歷史分期 印 度 歷 史 綱 要 印度與中國、西方的交通 大英帝國 殖民統治時期 (歐洲工業革命)
1858~1947 1.東印度公司「保護」蒙兀兒王朝(1804)。 2.印度暴動,蒙兀兒末王逃亡緬甸(1857~59) 3.東印度公司解散,英政府直接統治(1858)。 4.印度文化復興運動開始(1858) 5.印度國民大會成立,菁英組國大黨(1885) 6.甘地領導「不合作運動」(1919/3~1920/8/1) 西歐工業革命民主政治、資本主義、殖民政策、帝國主義… 1832,英國第一次國會改革法案 1840~42,中英鴉片(商務)戰爭 1858~60,英法聯軍中國 1919,巴黎和會—「民族自決」:韓國「三一運動」、中國「五四」 1947~ 1.1947,獨立建國,印、巴分裂、衝突。 2.1948,甘地被刺殺。 印、巴對立至今,是南亞國際情勢的不定時炸彈。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39 哲學(思想與宗教)的突破 A. M. Craig等5人著, The Heritage of the World Civilization, Chap.2, The Four Great Revolutions in Thought and Religion, 概要圖示 (schematized chart) 歷史學科中心編製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Download ppt "世界歷史 古代文明的遺產 大河與文明 許秀玲編輯 參考資源:歷史學科中心 滬江高中教師許秀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