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A_Ch7(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A_Ch7(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A_Ch7(1)

2 2A_Ch7(2)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A 組織圖 B 頻數多邊形 C 頻數曲線 目錄

3 2A_Ch7(3) 7.3 累積頻數 A 累積頻數表 B 累積頻數多邊形 C 累積頻數曲線 目錄

4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4) 連續數據的整理 ‧ 當要將一組差異大的數據整理成頻數分佈表時,我們可將數據(離散或連續)先歸入不同的組區間,然後點算各組區間的數據數目以得出頻數分佈表。 目錄

5 連續數據的整理 例如:以下是 35 位同學的跳高成績(單位是 cm)。 高度 頻數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5) 連續數據的整理 例如:以下是 35 位同學的跳高成績(單位是 cm)。 把以上的數據先歸入不同的組區間,然後得出以下的頻數分佈表。 高度 頻數 目錄

6 連續數據的整理 ‧ 在 120 cm – 124 cm 這個組區間中, i. 組中點是 122 cm;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6) 例題演示 連續數據的整理 ‧ 在 120 cm – 124 cm 這個組區間中, i. 組中點是 122 cm; ii. 下組限是 120 cm 而上組限是 124 cm; iii. 下組界是 cm 而上組界是 cm。 119.5 cm 120 cm 124.5 cm 124 cm 122 cm 下組限 上組限 下組界 上組界 組中點 目錄

7 下表記錄了一班 40 位學生完成 100 m 賽跑的時間(單位是 s)。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7) 下表記錄了一班 40 位學生完成 100 m 賽跑的時間(單位是 s)。 時間 (s) 13.1–14.0 14.1–15.0 15.1–16.0 16.1–17.0 17.1–18.0 18.1–19.0 頻數 4 8 11 10 6 1 在橫線上填正確答案。 14.05 (a) 第二個組區間的下組界是 ________ s; (b) 第三個組區間的下組限是 ________ s; (c) 第四個組區間的組中點是 ________ s; (d) 第五個組區間的上組限是 ________ s; (e) 第六個組區間的上組界是 ________ s。 15.1 16.55 18.0 19.05 目錄

8 下表是志雄過去 50 次使用手提電話通話時間的頻數分佈表。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8) 下表是志雄過去 50 次使用手提電話通話時間的頻數分佈表。 通話時間 (min)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頻數 7 12 13 11 5 2 (a) 第一個組區間的兩個組限是甚麼? (b) 第二個組區間的上組界是甚麼? (c) 第三個組區間的組中點是甚麼? (d) 10.5 min 這個通話時間屬於哪一個組區間? 目錄

9 (a) 第一個組區間的組限是 1 min 及 5 min。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9) 返回問題 (a) 第一個組區間的組限是 1 min 及 5 min。 (b) 第二個組區間的上組界是 10.5 min。 (c) 第三個組區間的組中點是 13 min。 (d) 由於第三個組區間包括所有多於或等於 10.5 min 而少於 15.5 min 的通話時間,因此 10.5 min 屬於第三個組區間(即 11 min – 15 min 內)。 習題目標 闡釋頻數分佈表。 目錄

10 下面列出了 40 名女學生完成 100 m 賽跑的時間(單位是 s)。試把這些數據整理成一個頻數分佈表。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10) 下面列出了 40 名女學生完成 100 m 賽跑的時間(單位是 s)。試把這些數據整理成一個頻數分佈表。 目錄

11 7.1 連續數據的整理 2A_Ch7(11) 返回問題 以 15.0 s–15.9 s 作為第一個組區間,16.0 s–16.9 s 作為第二個組區間,餘者類推,我們可把所給數據整理成下列頻數分佈表。 時間 (s) 劃記 人數 15.0 –15.9 16.0 –16.9 17.0 –17.9 18.0 –18.9 19.0 –19.9 20.0 –20.9 //// //// / //// //// //// // 4 6 9 10 7 習題目標 製作頻數分佈表。 重點理解 7.1.1 目錄

12 組織圖 A) 1. 組織圖可以用來表達已分組的連續數據的頻數分佈,其中各棒條的高度表示對應組區間的頻數。 目錄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2) A) 組織圖 1. 組織圖可以用來表達已分組的連續數據的頻數分佈,其中各棒條的高度表示對應組區間的頻數。 目錄

13 組織圖 A) 2. 組織圖的製作步驟如下: i. 在橫軸上順序列出組界,而在縱軸上則列出數據的頻數。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3) 例題演示 A) 組織圖 2. 組織圖的製作步驟如下: i. 在橫軸上順序列出組界,而在縱軸上則列出數據的頻數。 ii. 清楚顯示兩軸的標度、數值、單位及所代表的事項等。若軸上的數值並非由零開始,需在軸上加上「 」這個符號以作標明。 iii. 將對應於每組的頻數以同一闊度的棒條表示。 iv. 給組織圖一個明確的標題。 目錄 7.2 目錄

14 下列數據所示為 40 名學生的高度(單位是 cm)。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4) 下列數據所示為 40 名學生的高度(單位是 cm)。 (a) 以 140 cm–144 cm、145 cm–149 cm 等為組區間,製作該 40 名學生高度的頻數分佈表。表中須列出各組區間的組界。 (b) 把 (a) 部的分佈繪成一個組織圖。 目錄

15 (a) 該 40 名學生高度的頻數分佈表: 高度 (cm) 組界 (cm) 頻數 140–144 145–149 150–154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5) 返回問題 (a) 該 40 名學生高度的頻數分佈表: 高度 (cm) 組界 (cm) 頻數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165–169 170–174 139.5–144.5 144.5–149.5 149.5–154.5 154.5–159.5 159.5–164.5 164.5–169.5 169.5–174.5 3 6 8 10 7 4 2 目錄

16 (b) 表示該 40 名學生高度的組織圖: 習題目標 目錄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綜合題。 返回問題 重點理解 7.2.1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6) 返回問題 (b) 表示該 40 名學生高度的組織圖: 習題目標 綜合題。 重點理解 7.2.1 目錄

17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7) B) 頻數多邊形 1. 頻數多邊形是用來表達連續數據分佈的另一種統計圖。 目錄

18 頻數多邊形 B) 2. 繪畫頻數多邊形的步驟如下: i. 在直角坐標平面中畫一水平軸,並標出各組區間的中點。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8) B) 頻數多邊形 2. 繪畫頻數多邊形的步驟如下: i. 在直角坐標平面中畫一水平軸,並標出各組區間的中點。 ii. 以各組區間的組中點及對應頻數編成序偶,在坐標平面中標出相應各點。 iii. 在水平軸左右兩端分別加一個組中點, 並設其對應頻數為 0。 iv. 把相鄰的點用直線連起來。 目錄

19 頻數多邊形 B) 3. 若一組數據已由組織圖表示,則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組織圖而繪出相應的頻數多邊形: 目錄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例題演示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19) 例題演示 B) 頻數多邊形 3. 若一組數據已由組織圖表示,則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組織圖而繪出相應的頻數多邊形: 目錄 7.2 目錄

20 表中所示為一組學生在某天連線到某網站所需時間。利用表中數據,繪畫一個頻數多邊形。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0) 表中所示為一組學生在某天連線到某網站所需時間。利用表中數據,繪畫一個頻數多邊形。 時間 (s) 組中點 (s) 頻數 22 30 27 37 32 25 11 42 4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目錄

21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1) 返回問題 【 利用上表,可在方格紙上標出 (22, 30)、(27, 37)、(32, 25)、(37, 11)、(42, 4) 這些點。此外,在兩端各加上一個頻數是零的組中點,即 (17, 0) 和 (47, 0)。用直線依次連接各點後,可得以下的頻數多邊形。】 習題目標 繪畫頻數多邊形。 目錄

22 以下頻數多邊形表示了不同型號流動電話的重量。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2) 以下頻數多邊形表示了不同型號流動電話的重量。 目錄

23 (b) 哪個組區間有最多流動電話?共有多少部? (c) 重量為 130.5 g 或以上的電話佔全部電話總數的百分之幾?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3) (a) 根據上圖,完成下列頻數分佈表。 重量 (g) 71–90 91–110 組中點 (g) 80.5 頻數 (b) 哪個組區間有最多流動電話?共有多少部? (c) 重量為 g 或以上的電話佔全部電話總數的百分之幾? 目錄

24 有最多流動電話的組區間是 111 g – 130 g,共有 16 部。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4) 返回問題 (a) 頻數 80.5 組中點 (g) 91–110 71–90 重量 (g) 111–130 131–150 100.5 120.5 140.5 12 16 9 3 (b) 由 (a) 部可知, 有最多流動電話的組區間是 111 g – 130 g,共有 16 部。 目錄

25 (c) 重量為 130.5 g 或以上的電話數目 = 9 電話的總數 = 3 + 12 + 16 + 9 = 40 所佔的百分數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5) 返回問題 (c) 重量為 g 或以上的電話數目 = 9 電話的總數 = = 40 所佔的百分數 =  100% = 22.5% 習題目標 綜合題。 重點理解 7.2.2 目錄

26 頻數曲線 C) ‧ 把頻數多邊形繪畫成平滑的曲線圖像,便得到對應的頻數曲線。 例如: 右圖中的實線部分是一個頻數曲線。 目錄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6) 例題演示 C) 頻數曲線 ‧ 把頻數多邊形繪畫成平滑的曲線圖像,便得到對應的頻數曲線。 例如: 右圖中的實線部分是一個頻數曲線。 目錄 7.2 目錄

27 根據例 4 的頻數多邊形,我們可以繪畫下面的頻數曲線。
7.2 連續數據的表示 2A_Ch7(27) 根據例 4 的頻數多邊形,我們可以繪畫下面的頻數曲線。 頻數曲線不一定要穿過頻數多邊形所有的頂點。 重點理解 7.2.3 目錄

28 累積頻數表 A) ‧ 根據已知的頻數分佈表,可作出對應的累積頻數表。 例如: 根據以下左方的頻數分佈表,可作出右方的累積頻數表。 智商少於
7.3 累積頻數 2A_Ch7(28) 例題演示 A) 累積頻數表 ‧ 根據已知的頻數分佈表,可作出對應的累積頻數表。 例如: 根據以下左方的頻數分佈表,可作出右方的累積頻數表。 智商少於 累積頻數 智商 頻數 目錄 7.3 目錄

29 下表所示為 30 個書包的價錢。 根據以上數據,製作累積頻數表。 79.5 99.5 119.5 139.5 159.5 179.5
7.3 累積頻數 2A_Ch7(29) 下表所示為 30 個書包的價錢。 價錢 ($) 80–99 100–119 120–139 140–159 160–179 頻數 3 8 10 5 4 根據以上數據,製作累積頻數表。 價錢少於 ($) 累積頻數 重點理解 7.3.1 目錄

30 累積頻數多邊形 B) ‧ 我們可以用累積頻數多邊形將累積頻數表的資料表示出來。 目錄 7.3 累積頻數 例題演示 目錄 7.3
7.3 累積頻數 2A_Ch7(30) 例題演示 B) 累積頻數多邊形 ‧ 我們可以用累積頻數多邊形將累積頻數表的資料表示出來。 目錄 7.3 目錄

31 2004 年度歐洲國家盃足球賽於當年 6 月 12 日至 7 月 4 日在葡萄牙舉行。在全部的 31 場賽事中,有 27 場有入球。
7.3 累積頻數 2A_Ch7(31) 2004 年度歐洲國家盃足球賽於當年 6 月 12 日至 7 月 4 日在葡萄牙舉行。在全部的 31 場賽事中,有 27 場有入球。 右方的累積頻數多邊形表示了這 27 場賽事首次入球的時間。 目錄

32 (a) 有多少場賽事於開賽後一 小時內有入球﹖ 25
7.3 累積頻數 2A_Ch7(32) (a) 有多少場賽事於開賽後一 小時內有入球﹖ 25 求於開賽後 45 分鐘內有入球的賽事佔該 27 場賽事的百分數。(答案須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返回問題 (a) 從圖可見, 有 25 場賽事於開賽後一小時內有入球。 目錄

33 (b) 從圖可見,有 20 場賽事於開賽後 45 分鐘內有入球。
7.3 累積頻數 2A_Ch7(33) 返回問題 (b) 從圖可見,有 20 場賽事於開賽後 45 分鐘內有入球。 20 ∴ 所求百分數 =  100% = 74.1%(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習題目標 闡釋累積頻數多邊形。 重點理解 7.3.2 目錄

34 累積頻數曲線 C) ‧ 若我們把累積頻數多邊形繪畫成平滑的曲線圖像,該圖像稱為累積頻數曲線。 例如: 右圖中的實線部分是一個累積頻數曲線。
7.3 累積頻數 2A_Ch7(34) 例題演示 C) 累積頻數曲線 ‧ 若我們把累積頻數多邊形繪畫成平滑的曲線圖像,該圖像稱為累積頻數曲線。 例如: 右圖中的實線部分是一個累積頻數曲線。 目錄 7.3 目錄

35 把累積頻數多邊形繪畫成平滑的曲線圖像,便得到對應的累積頻數曲線。
7.3 累積頻數 2A_Ch7(35) 把累積頻數多邊形繪畫成平滑的曲線圖像,便得到對應的累積頻數曲線。 目錄

36 容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將一組科學家的智商分佈繪成以下的累積頻數曲線。
7.3 累積頻數 2A_Ch7(36) 容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將一組科學家的智商分佈繪成以下的累積頻數曲線。 目錄

37 (a) 求智商在 150 或以上的科學家佔整體的百分數。
7.3 累積頻數 2A_Ch7(37) (a) 求智商在 150 或以上的科學家佔整體的百分數。 (b) 吳院長是最高智商的 150 人中智商最低的一個。吳院長最低的智商會是多少? (c) 容博士的智商是 170 。求這組科學家中智商低於容博士的百分數。 目錄

38 (a) 根據圖像,該組科學家共 250 人。 35 ∴ 這些人所佔的百分數 =  100% = 86%
7.3 累積頻數 2A_Ch7(38) 返回問題 (a) 根據圖像,該組科學家共 250 人。 【 智商在 150 以下共 35 人。因此智商在 150 或以上共 (250 – 35) 人,即 215人。】 35 ∴ 這些人所佔的百分數 =  100% = 86% 目錄

39 7.3 累積頻數 2A_Ch7(39) 返回問題 162 (b) 智商比吳院長低的共 (250 – 150) 人,即 100 人。在圖中,智商低於 162 的共 100 人,即其他的 150 人的智商都在 162 或以上。 ∴ 吳院長的智商最低會是162 。 目錄

40 (c) 在圖中,智商低於 170 的共 200 人。 200 =  100% = 80% ∴ 所求的百分數 習題目標 目錄
7.3 累積頻數 2A_Ch7(40) 返回問題 (c) 在圖中,智商低於 170 的共 200 人。 200 ∴ 所求的百分數 =  100% = 80% 習題目標 闡釋累積頻數曲線。 重點理解 7.3.3 目錄

41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1) 例題演示 統計圖表的誤用 ‧ 在各類宣傳廣告上常附有誤導讀者及誇張的圖表及字句。作為消費者,我們須小心闡釋其中訊息。在決定購買或使用某商品(或服務)時,為安全起見,更宜參考多些較中肯的資料。 目錄

42 右面的組織圖表示一間電腦軟件公司的僱員的年齡分佈。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2) 右面的組織圖表示一間電腦軟件公司的僱員的年齡分佈。 該公司的總裁宣稱其僱員年齡主要在 30–50 之間,屬於生產力最高的一羣。試從組織圖判斷他所說的是否正確。 目錄

43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3) 返回問題 單憑各棒條的高度來看,僱員年齡主要位於中間的三個組區間。然而,若考慮縱軸的標度,可見僱員年齡其實幾乎平均分佈於五個組區間。再者,中間的三個區間所包括的僱員年齡其實由大於或等於 25 歲至小於 55 歲,所以僱員的年齡並不一定是 30–50 歲。 因此, 該公司總裁所說的並不正確。 習題目標 有關兩軸標度被錯誤地繪畫的統計圖表的題目。 目錄

44 下圖所示為中二甲和中二乙兩班學生在數學科考試成績的頻數曲線。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4) 下圖所示為中二甲和中二乙兩班學生在數學科考試成績的頻數曲線。 目錄

45 中二甲班的班長啟能指出,中二甲班的頻數曲線較中二乙班的高,這表示中二甲班的成績較佳。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5) 中二甲班的班長啟能指出,中二甲班的頻數曲線較中二乙班的高,這表示中二甲班的成績較佳。 你贊成他的說法嗎?試說出理由。 返回問題 由於中二乙班的頻數曲線較偏向右方,所以該班的得分一般較高。 習題目標 闡釋頻數曲線。 ∴ 啟能的說法並不正確。 目錄

46 某健康食品公司的負責人利用下面的累積頻數多邊形來說明新產品「纖秀麗」的顯著功效。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6) 某健康食品公司的負責人利用下面的累積頻數多邊形來說明新產品「纖秀麗」的顯著功效。 該負責人宣稱在服用「纖秀麗」後, 體重大幅減少的人數大幅上升。 目錄

47 (b) 根據 (a) 部的結果,判斷該負責人所宣稱的是否有誤導成份。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7) (a) 根據所提供的統計圖,求 (i) 體重減少了 6 kg 或以上的人數; (ii) 體重減少了 8 kg 或以上的人數。 (b) 根據 (a) 部的結果,判斷該負責人所宣稱的是否有誤導成份。 目錄

48 (a) 根據統計圖, 服用「纖秀麗」後體重減少的總人數 = 35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8) 返回問題 (a) 根據統計圖, 服用「纖秀麗」後體重減少的總人數 = 35 (i) 所減體重少於 6 kg 的人數 = 29 ∴ 所減體重達 6 kg 或以上的人數 = 35 – 29 = 6 目錄

49 7.4 統計圖表的誤用 2A_Ch7(49) 返回問題 (ii) 所減體重少於 8 kg 的人數 = 33 ∴ 所減體重達 8 kg 或以上的人數 = 35 – 33 = 2 (b) 根據 (a) 部的結果,當體重的減幅由 6 kg 增加至 8 kg 時,人數卻由 6 人減少至 2 人。因此,該負責人的宣稱有誤導成份。 習題目標 有關累積頻數曲線 / 多邊形所表達資料被錯誤闡釋的題目。 重點理解 7.4.1 目錄


Download ppt "2A_Ch7(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