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此為專題一封面投影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此為專題一封面投影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此為專題一封面投影片。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第四講 新青年的「終身大事」 ──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的愛情與婚姻
第四講 新青年的「終身大事」 ──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的愛情與婚姻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 重要問題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 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魯迅  胡適  徐志摩 此為第三講主題與授課綱要。本專題(「觸摸歷史.進入五四」)以「新青年的『終身大事』——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的愛情與婚姻」作為其中一講之主題,是因為清末民初以來受到西潮的衝擊,知識分子們對於「傳統」有了新的思考。其中,「家」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縮影,因此,除了國家政治等關涉群體的事務之外,關乎己身的「終身大事」,遂成為新青年們衝決網羅,從舊社會走向新時代的突圍點。他們試圖打破傳統的婚戀觀,爭取自由戀愛與婚姻自主,對於傳統之於女性的束縛更多有批判與省思。且對當時許多的五四新青年而言,他們並非隔岸觀火式的空談,而是親歷其中,切實地反映在他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因此本講在概述新青年對此議題的關注之後,即以蔡元培、魯迅、胡適、徐志摩等五四人物的婚姻與愛情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左上圖為蔡元培與周峻合照;左下圖為胡適與張冬秀合照;右上圖為魯迅與許廣平母子合照;右下圖為徐志摩與張幼儀合照。

3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新青年》熱烈討論女子與婚姻問題 2卷6號(1917年2月1日)發表陳獨秀〈文學革命論〉同時, 推出「女子問題」專欄。 3卷5號(1917年7月1日)刊出震瀛〈結婚與戀愛〉。 3卷6號(1917年8月1日)刊出劉延陵〈婚姻之過去現在未來〉。 4卷1號(1918年1月15日)刊出陶履恭〈女子問題〉。 4卷4號(1918年6月15日)乃「易卜生專號」,收有胡適 撰〈易卜生主義〉、羅家倫、胡適合譯《娜拉》。 6卷3號 (1919年3月)刊出胡適的劇作《終身大事》。 《婦女雜誌》每期皆有多篇文章談論 戀愛理論或報導戀愛事件。 此為《新青年》1917至1919年間對女性與婚姻、家庭問題的討論,其中「易卜生專號」引起廣泛迴響。《娜拉》即《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最具代表性的社會問題劇,女主角娜拉的處境啟發了五四新青年們對於女子與婚姻問題的思索,胡適的《終身大事》即為《玩偶之家》的模仿,女主角一句「孩兒的終身大事,孩兒該自己決斷」無疑是對傳統婚姻觀的顛覆與反叛。此外,《婦女雜誌》是1915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創辦的刊物,為一專攻女性讀者群的大型綜合性刊物,刊物中對於婚戀議題多有討論,可見當時知識分子乃至於社會大眾對於此議題的高度關注。

4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為什麼要討論女子與婚戀問題? 女子問題:反纏足,受教育  成就強健進步的新國家與新社會 婚戀問題:自由戀愛,婚姻自主  打破傳統禮教桎梏,脫離封建家庭束縛 此張投影片說明五四時期的新青年之所以關注、討論女子與婚戀問題的因由。在女子問題上,他們反對纏足,提倡女子接受教育,如此身心健全、具一定知識能力之「新女性」形象儼然被視為成就強健進步的新國家與新社會的一個環節,也是建設新中國、新社會的一個具體象徵。而在婚戀問題上,他們主張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大張旗鼓地向傳統封建禮教宣戰,凸顯出個體之自由意志與自我價值,由此以示新文化運動之「新」。

5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的婚姻與婚姻觀 (一)蔡元培與王昭(1889~1900) 撰《夫婦公約》廿五條  以「主臣」為例  基於人格平等互愛  與民主共和國同型 體現當時知識分子對於女權與婚姻問題 的思考 以下投影片將依序說明蔡元培的三段婚姻。王昭是蔡元培奉兄長之命、媒妁之言所娶的妻子。蔡元培22歲時中舉人,同年迎娶王昭。王昭是個舊式女子,個性與豪邁瀟灑的蔡元培不合,婚後經常發生口角。至1900年,蔡元培受新學影響,注重女權,撰寫《夫妻公約》二十五條,重新調整夫妻關係,兩人相處漸趨融洽,可惜不久後王昭便因病去世。而這份公約也初步體現了當時知識分子對女子婚姻問題與女權的思考。

6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的婚姻與婚姻觀 (二)蔡元培與黃仲玉(1902~1920) 徵婚提五「擇偶條件」說: 女子須不纏足者 須識字者 男子不娶妾 男死後,女可再嫁 夫婦如不相合,可離婚 選擇西曆元旦為結婚日 以拜孔子為大禮,以開演說會代替鬧洞房 王昭死後,許多人紛紛上門說親,蔡元培貼出了一份徵婚啟事,註明擇偶條件,這五個擇偶條件在今日看來毫無新意,但在當時卻是頗為驚世駭俗,許多媒人紛紛打退堂鼓。後來蔡元培在某個朋友家中看到黃仲玉的畫,極為欣賞,而黃仲玉又是書香門第之女,符合蔡元培的擇偶條件,蔡元培便主動託人說媒,自己成就了一樁姻緣。而兩人的婚禮就像蔡元培標新立異的徵婚啟事般,是中西合璧的婚禮,其種種新奇之作風,不啻意味著所謂的婚姻、兩個人的結合,不僅是以傳宗接代的目的,而應該更求彼此之間心性的契合。如此新青年配新女性的組合,無疑是當時知識圈中最流行、也最具新文化意義的婚配模式。圖為蔡元培與黃仲玉及其兒女在1912年於德國所攝之照片。

7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的婚姻與婚姻觀 (三)蔡元培與周峻(1923~1940) 徵婚提三「擇偶條件」  .原有相當認識  .年齡略大  .須熟諳英文而能為先生之助者 結婚照上題詩:  「忘年新結閨中契,勸學將為海外遊;  鰈泳鶼飛常互動,相期各自有千秋。」 黃仲玉病逝後幾年,蔡元培決定續娶,再度貼出一張徵婚啟事,提出三個擇偶條件,時蔡元培55歲,已任北大校長。當時一位曾在蔡元培所創辦的上海愛國女學校讀過書的女子周峻(字養浩)最後成了他第三任妻子。這次的婚禮全採西式,兩人於蘇州留園拍攝了一張結婚照,男著西裝,女披白色婚紗(見本張投影片上之照片)。周峻小蔡元培22歲,但與蔡元培相知相契,正如其在結婚照上之題詩,兩人感情甚篤。周峻一路陪伴著蔡元培,直至他1940年逝世於香港。

8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的婚姻與婚姻觀 (三)蔡元培與周峻(1923~1940) 結婚頌詞: 「社會組織,托始夫婦。  互尊人格,互盡義務。  互諒所短,互認所長。  親愛不渝,幸福無疆。」 於婚姻中實踐其所接受的新思想 此為蔡元培為兩人婚姻所寫之結婚頌詞,而他們實際的婚姻生活無疑是最佳的體現,而身為新文化運動推手之一的蔡元培,正是在個人的婚姻中實踐了他所接受的新思想。圖為蔡元培與周峻晚年合照。

9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魯迅( ) 以下講述魯迅的婚姻與家庭。圖左為魯迅照片;圖中為魯迅手跡,此為其〈自嘲〉詩中著名詩句;圖左為魯迅與許廣平、周海嬰母子合照。

10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魯迅( )的婚姻與家庭 朱安( ) 魯迅原配,侍親至孝的好媳婦,舊社會的犧牲者。 許廣平( )   魯迅學生 畢生唯一相知相愛的伴侣 魯迅的元配妻子朱安為浙江紹興山陰縣人,是魯迅母親為其定下的媳婦。1906年,魯迅正留學東京,母親魯瑞以一封「母病速回」的電報急召他回國,魯迅因此被迫與朱安完婚。然魯迅對這位未曾謀面、大他三歲、裹著小腳的傳統女人毫無感情,兩人的婚姻有名無實,婚後第四天魯迅即返回日本,夫妻兩人聚少離多,即使魯迅後來返回中國後,他對朱安仍只有贍養之義而無情愛之實,兩人互動極少。儘管如此,性格溫順朱安還是恪守著傳統妻子與媳婦的本份,侍親至孝,長年陪伴於魯迅母親身邊,對於許廣平、周海嬰母子亦不曾口出惡言,而是充滿關愛之情。1936年魯迅逝世於上海,1943年魯迅母親逝世於北京,1947年朱安獨自在北京逝世,其孤老一生,最終連希望葬於魯迅墓旁的心願都未能實現。她灰暗的一生,是傳統舊社會制度所導致的悲劇,卻也是新時代中新青年與新女性攜手邁向美麗新世界時必然的犧牲品,令人不勝唏噓。相較於朱安的傳統,小魯迅17歲的許廣平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女性。她出身於廣州番禺,為當地望族之後。她在北京讀書期間亦曾參與五四運動,擔任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之編輯,並曾多次發表有關婦女問題之文章。1922年,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與其師魯迅相知相戀,是魯迅畢生唯一相知相愛的伴侶,兩人育有一子,名為海嬰。圖左為朱安照片;圖右為許廣平照片。 百度百科 ︰冯靖雄 百度百科 ︰小臭R

11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魯迅( )的婚姻與家庭 十年攜手共艱危--魯迅與許廣平 《兩地書》中的情愛開展: 魯迅先生──謹受教的一個小學生許廣平 廣平兄──魯迅 魯迅先生吾師左右──(魯迅師所賜許成立之名)小鬼許廣平 廣平兄──迅 小白象:(你的鼻子並未如你所繪的仰起,還是垂下罷) ──小刺猬 乖姑,小刺猬──你的小白象 1923年,魯迅到女高師開設中國小說史略課程,許廣平因修習此課程而與魯迅相識。1925年,許廣平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給魯迅,兩人魚雁往返,情愛便由此萌發。這些書信後來被集結成《兩地書》出版,讀者於字裡行間當可感受到魯迅在嚴肅、剛正的形象之外充滿溫情、浪漫的一面。而他們的情愛開展,從書信中對對方的稱謂和署名即可窺知。本投影片上所列者,紫色部分為許廣平對魯迅的稱呼和自稱,藍色部分則為魯迅回信時對許廣平的稱謂和自署,明顯可感到受兩人之間的關係愈加親密,終為戀人。1934年,魯迅送給許廣平的《芥子園畫譜》上題有:「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之句,無疑是其一生情愛生活之寫照。魯迅、朱安、許廣平之間的婚戀關係,足以反映新、舊社會交接當時的某些文化現象,教師可由此引導同學深入思考。

12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 )的愛情與婚姻 江冬秀 韋蓮司 陳衡哲 曹誠英(珮聲) 新思想的師表 vs.舊道德的楷模 此為與胡適有過感情關係的四個女人,以下將分別講述胡適與這四位女子的情事,透過胡適的愛情與婚姻,教師可帶領學生思考「新思想的師表」與「舊道德的楷模」 (語出蔣中正輓胡適聯)這兩種身分如何在胡適身上達到矛盾的統一。左上圖為胡適與江冬秀合照;左下圖為陳衡哲;右上圖為韋蓮司;右下圖為曹誠英。 百度百科︰神来之笔01

13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 )的愛情與婚姻 江冬秀(胡適之妻, 性格剛烈,處事果斷) 記得那年。 你家辦了嫁妝, 我家備了新房, 只不曾捉到我這個新郎。 這十年來, 找了幾朝帝王, 看了多少世態炎涼。 「胡適大名垂宇宙, 夫人小腳也隨之。」 鏽了你嫁妝剪刀,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樣, 更老了你和我人兒一雙。 只有那十年的陳爆竹, 越陳便越響 。 (〈新婚雜詩〉) 江冬秀,安徽旌德縣江村人,為當地望族之女。胡適與她的婚姻乃出自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婚前未曾見面。業經新文化洗禮的胡適心中雖然不願,然基於孝道,他不忍違逆母親之命,仍於1917年從北京大學返鄉與江冬秀完婚,於婚儀上一改傳統婚禮儀式而代之以西式婚禮,此文明婚禮轟動鄉里。而江冬秀雖出身自仕宦之家,但僅初識文字,無法成為胡適知識上的伴侶,因此在心靈上不免與胡適有所隔膜,大多數時候兩人是相敬如賓、相安無事。且江冬秀雖是舊式女性,纏過小腳,但其性格剛烈、處事果斷,另有一番見識,故儘管婚後胡適幾次遇見心靈契合的新女性,但礙於江冬秀的個性,未敢輕言離婚,相較於當時其他許多先進的知識青年紛紛離棄元配、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侶,江冬秀的命運可謂幸運,唐德剛就曾戲言「胡適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腳也隨之」。投影片上所錄文字為胡適的〈新婚雜詩〉,他們的婚姻從立定婚約到完婚,中間相隔十年,令胡適頗為感懷。

14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 )的愛情與婚姻 韋蓮司 美國達達主義畫派畫家 《胡適留學日記》: 「其人極 能思想,讀書甚多,高潔幾近狂狷。」 陳衡哲 中國第一批官費女留學生 新文學、白話文運動的支持者, 〈一日〉為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韋蓮司,胡適留美期間的朋友,為當時美國達達主義畫派的女畫家,是胡適理想中的知識女性。兩人互相傾慕,然胡適當時已有婚約,故彼此雖有情卻未能成眷屬。胡適回國、結婚之後,兩人的情誼依舊深厚,維持著精神上的戀愛,不時有書信往來,直至胡適逝世。韋蓮司甚至為了胡適終身未嫁,其用情之深,令人感懷。陳衡哲出身於書香世家,是中國第一批公費留美的女學生,為胡適透過上海中國公學的好友任叔永而認識,兩人相互敬慕,視為知己。胡適結婚之後,陳衡哲亦感於任叔永特地跨海來美求婚,於1920年嫁與任叔永,婚後三人情誼仍舊醇厚,胡適留學日記中記有許多三人交往之事。陳衡哲對於胡適的新文學、白話文運動相當支持,陸續發表了不少白話文作品,其中短篇小說〈一日〉為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早於魯迅的〈狂人日記〉一年。胡適在為陳衡哲的短篇小說集《小雨點》所寫的序中曾寫道:「民國五年(即1916年)七八月間,我同梅(覲莊)任(叔永)諸君討論文學問題最多,又最激烈。莎菲那時在綺色佳過夏,故知道我們的辯論文字。她雖然沒有加入討論,她的同情卻在我的主張一方面。……她不曾積極參加這個筆戰;但她對於我的主張的同情,給了我不少的安慰與鼓舞。她是我的一個最早的同志。」(莎菲為陳衡哲筆名)由此可見兩人的相知相惜。 圖上為韋蓮司照片;圖下為陳衡哲照片。 百度百科︰神来之笔01

15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 )的愛情與婚姻 曹誠英(字珮聲,乳名麗 娟,胡適三嫂之妹) 今天晴了,天氣非常好。下午我同珮聲出門看桂花,過翁家山,山中桂樹盛開,香氣迎人。我們過葛洪井,翻山下去,到龍井寺…… 早晨與娟同看《續俠隱記》第二十二回《阿托士夜遇麗人》一段故事,我說這個故事可演一首記事詩…… 我這三個月中在月光之下過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胡適日記》) 曹誠英是胡適三嫂的妹妹,也是胡適與江冬秀婚禮的伴娘之一,兩人初識於此。曹誠英17歲時,由父母作主嫁作人婦,婚後經她努力爭取,得以進入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大學讀書。然曹誠英婆婆嫌其結婚三年未有身孕,而讓其夫納妾,曹誠英憤而離婚。1923年,胡適於杭州煙霞洞養病,曹誠英 剛與丈夫離異不久。胡適邀正值暑假的曹誠英於養病處分住隔壁房,兩 人感情迅速加溫,陷入熱戀,度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日子,胡適日記中多有記載(見此張投影片所節錄之文字)。其後,胡適曾向江冬秀提出離婚的要求,無奈江冬秀反應激烈,以死相逼,胡適不得不打消念頭,用情至深的曹誠英只能黯然將這份情感放置於心底,實現她為胡適守節之語,終身未嫁。曹誠英於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後,赴美深造,為此胡適還特地寫信給韋蓮司,請她代為照顧。後曹誠英學成歸國,專長為作物遺傳育種學,是中國農學界第一位女教授。圖為曹誠英年輕時照片。 

16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 )的愛情與婚姻 曹誠英 依舊是月圓時, 依舊是空山,靜夜; 我獨自踏月閒行,沈思,── 這淒涼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陣松濤, 驚破了空山的寂靜。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秘魔崖的月夜〉 ) 此為胡適為情人所寫之詩,詩中「心頭的人影」即指曹誠英。此詩文詞淺白,含蓄而極有情味,是胡適著名的白話新詩之一。圖為胡適、曹誠英與友人共遊之照片,右二分別為曹誠英與胡適。

17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 )的愛情與婚姻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 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 詩人徐志摩的愛情與婚姻是民初文人故事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段往事。徐志摩是梁啟超的學生,當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時,梁啟超曾寫信規勸徐志摩,然而生性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並未接受梁啟超的勸誡,而是申明其「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的初衷。這段文字儼然是徐志摩一生情愛追求的最佳寫照,且胡適謂其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此話亦可從他的愛情與婚姻中得證。對徐志摩而言,自由、美麗的愛情無疑是他創作的泉源,也因此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情詩為其畢生的愛情作見證。圖為徐志摩照片。 百度百科︰kl002002

18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 )的愛情與婚姻 張幼儀 林徽因(音) 陸小曼 此為徐志摩的愛情與婚姻中的三個女主角,分別為元配張幼儀、紅粉知己林徽因與第二任妻子陸小曼,他們在徐志摩短暫的生命中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下將逐一介紹之。左上圖為張幼儀照片,左下圖為陸小曼照片,右大圖為林徽因照片。 百度百科︰唐山李响007

19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 )的愛情與婚姻 張幼儀 出身上海寶山縣巨賈之家。 1915年,18歲的徐志摩娶15歲的 張幼儀為妻。 1920年,遠赴英國與徐志摩團聚。 1922年,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兩 人已育有二子。此後張幼儀轉赴德國留學。 接掌上海女子商業銀行,成效卓著。 策劃臺灣版《徐志摩全集》。 此張投影片介紹張幼儀生平及其婚姻狀況。張幼儀出身巨賈之門,她和徐志摩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而結合,兩人於1915年完婚。然而徐志摩對張幼儀並無感情,徐志摩在完成傳宗接代的責任後遂飛往英國留學,留張幼儀在家中侍奉公婆、照顧孩子。1920年,張幼儀遠赴英國與徐志摩團聚,但夫妻關係絲毫不見進展,每下愈況,加以徐志摩當時已結識人在英國的林徽因,對她傾心不已,因而向張幼儀提出離婚的要求。面對徐志摩堅決的態度,再度懷有身孕的張幼儀也只能黯然答應。兩人離異後,張幼儀在兄長的資助下前往德國留學,後來回國後則接掌上海女子商業銀行,成效頗為卓著,展現她出色的經營能力。離婚後的張幼儀和夫家仍然保持密切的互動,徐志摩父母甚至收她為義女,視若己出,與徐志摩也保持著往來。她一生的幸與不幸都與徐志摩相關,面對這樁婚姻,她的沉默與妥協是如此讓人同情,而她離婚之後的堅毅和成就卻又是如此令人敬佩。終其一生,她的名字都與徐志摩連在一起,甚至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她所策劃出版的。圖為徐志摩與張幼儀合照。

20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 )的愛情與婚姻 林徽因(音) 仕宦、書香世家之後,身兼 作家與建築師,被喻為一代 才女。 1920年,與父同往英國,與 徐志摩相識,結下一段情緣。 1928年,嫁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機前往北京 聽林徽因演講,不幸飛機失事而亡故。 此張投影片介紹林徽因家世及其與徐志摩的交往狀況。林徽因出身名門世家,身兼作家與建築師,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才女。她在1920年隨父親 遊歷歐洲,結識了人在英國的徐志摩,徐志摩很快地被她出眾的才貌所吸引,視其為理想的伴侶,展開熱烈的追求,甚至為了她不惜與張幼儀離婚。然當時林徽因已有婚約在身,經過理性的思考,未與徐志摩展開進一步的交往,並於1928年與未婚夫梁思成完婚。在此之前,徐志摩已先和陸小 曼結婚。雙方雖各自成婚,但徐志摩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一直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交情匪淺。徐志摩就是因為特地從南京搭機北上去北京聽林徽因演講,不幸飛機撞山而罹難,得年34歲。徐志摩的去世,讓許多朋友倍感不捨,紛紛撰文懷念這位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浪漫詩人。圖左為泰戈爾訪華時,林徽因與徐志摩一同接待他的合照;圖右為林徽因年輕時照片。 百度百科︰wyfbj

21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 )的愛情與婚姻 林徽音〈別丟掉〉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百度百科︰雪巅苍狼 此為徐志摩去世後,林徽因懷念徐志摩之詩作,發表於徐志摩去世四周年之後。全詩充滿著豐富的意象,文字凝煉,情感含蓄而深重,並以「真」字點出徐志摩的特質,這也是詩人最讓人懷念的一點,至於詩之後半段,則寫出了徐志摩罹難後物是人非的悵然之情,由此可體會出他們兩人之間真摯濃厚的情誼。圖為林徽因照片。

22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 )的愛情與婚姻 陸小曼 北京社交名媛,精通英、法文,近代 女畫家。 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定居上海。 婚後生活開銷大,徐志摩為此奔 波於多所大學兼課。 徐志摩過世後,整理丈夫作品,出版 有《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書。 此張投影片介紹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徐志摩在追求林徽因無望後,在北京認識了社交名媛陸小曼,當時她已是王賡之妻。陸小曼雖不比林徽因的高雅與聰敏,但自有其風情與才情,不僅相貌出眾,更精通英、法語和繪畫,很快地就燃起了徐志摩的熱情,兩人遂陷入熱戀當中,不顧外界眼光,執意結為連理。徐志摩的恩師梁啟超對此頗有微詞,徐志摩的父母更對這樁婚姻難以苟同,甚至在徐志摩婚後中斷了經濟援助。陸小曼自小家境優渥,生活自然較為奢華,開銷甚大,徐志摩不得不於多所大學兼課,經常往返於北京、南京、上海三地,為家計奔波勞累。徐志摩過世後,陸小曼一改過去的奢華習性,並為徐志摩整理作品,出版了《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書,盡了她身為妻子的一份心力。徐志摩把陸小曼從一樁舊式婚姻中拯救出來,陸小曼則是徐志摩創作的泉源之一;徐志摩因她而辛勞奔波,她因徐志摩而承擔罵名,兩人的結合,既是互相成全也是互相毀了對方,令人不勝唏噓! 百度百科︰洗澡是一种美德

23 「終身大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艱難抉擇
「終身大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艱難抉擇 文化轉型期中令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新青年」配「新女性」 vs. 「小腳」與「西服」 的婚戀模式 新與舊、中與西的文化衝突 個人自由 vs. 傳統家庭倫理觀 情(真情、實愛) vs. 義(義務、責任) 此為本講之總結。在講述了以上幾位五四文人的婚姻與愛情之後,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因為這些文人的愛情與婚姻是清末民初以降的文化轉型期中令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其中有許多議題可以思考,包括兩種婚戀模式背後的文化意涵以及男性與女性的處境問題;新與舊、中與西的文化衝突;新青年於個人自由和傳統家庭倫理觀、情與義之間的拉扯……等,牽涉的面向很廣,值得一一點出,並引導學生進行思辯。

24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作者:江欣潔 來源:五四運動紀念館 到訪日期:2010/09/01 來源:新華網 來源:中華網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來源:維基百科 E6%91%A9%E4%B8%8E%E5%BC%A0%E5%B9%BC%E4%BB%AA.jpg 到訪日期:2010/09/02 到訪日期:2010/09/03 來源:新浪新聞

25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軍政在線 http://forum.ourzg.com/bbs/ 到訪日期:2010/09/03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09/01 來源:新華網 來源:中華網 到訪日期:2010/09/05 來源:百度百科 ︰冯靖雄 來源:百度百科 ︰小臭R 來源:香港百科 來源:星島文化

26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星島環球 到訪日期:2010/09/03 來源:百度百科︰神来之笔01 來源:績溪上莊景區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09/03 來源:錢報論壇 來源:百度百科︰kl002002 到訪日期:2010/09/06 來源:林徽因官方博客 來源:百度百科︰唐山李响007

27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維基百科 到訪日期:2010/09/06 來源:百度百科︰wyfbj 來源:林徽因官方博客 來源:百度百科︰雪巅苍狼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來源:百度百科︰洗澡是一种美德


Download ppt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此為專題一封面投影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