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節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2
一、新知識分子的興起 (一)背景 1.庚子後新政,推動新式教育,廢科舉, 設學部 2.各級官學與書院改為新式學堂
【對應課本P.43】 一、新知識分子的興起 (一)背景 1.庚子後新政,推動新式教育,廢科舉, 設學部 2.各級官學與書院改為新式學堂 3.民間私人創辦新式學堂風氣盛 4.留學風氣盛 2
3
(二)影響 1.清末:取代傳統士紳 (1)以各種專業成各行業的領導階層 (2)創辦報章雜誌(如:農學報、女學報) 鼓吹新知
【對應課本P.43】 (二)影響 1.清末:取代傳統士紳 (1)以各種專業成各行業的領導階層 (2)創辦報章雜誌(如:農學報、女學報) 鼓吹新知 2.民初:具積極革新的活動力 (1)「忠君」觀念轉變為愛國思想 (2)對傳統文化多採批判態度 (3)興辦刊物,宣揚西方新思潮
4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1.知識分子檢討文化:國家積弱不振的原因在於傳統文化→主張進行文化革新
【對應課本P.43~44】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1.知識分子檢討文化:國家積弱不振的原因在於傳統文化→主張進行文化革新 2. 《新青年》雜誌:傳播西方思想 (1)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誌 (2)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加入撰稿 3.北京大學為搖籃:北大校長蔡元培支持 3
5
《新青年》書影 《敬告青年》六項原則: 1.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2.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3.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4.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對應課本P.44】 《新青年》書影 v 《敬告青年》六項原則: 1.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2.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3.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4.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5.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6.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6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1.倡導民主與科學 (1)陳獨秀認為近代歐洲文明進步的關鍵, 就在「科學與民主並重」
【對應課本P.44】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1.倡導民主與科學 (1)陳獨秀認為近代歐洲文明進步的關鍵, 就在「科學與民主並重」 (2)擁護「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 (科學)才能救治中國
7
2.批判傳統文化 (1)提出反對舊社會、舊文化、舊道德及 舊思想
【對應課本P.44】 2.批判傳統文化 (1)提出反對舊社會、舊文化、舊道德及 舊思想 (2)提出「打倒孔家店」、「打倒吃人的 禮教」的激進口號 (3)魯迅批判傳統禮教是「吃人」的工具
8
(1)白話文運動:於《新青年》發表 A.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B.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
【對應課本P.44】 3.提倡新文學 (1)白話文運動:於《新青年》發表 A.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B.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提出「八不主義」:強調「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9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提出「三大主義」:建設 1.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2.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 3.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對應課本P.44】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提出「三大主義」:建設 1.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2.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 3.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10
《阿Q正傳》(從未接受過教育的阿Q生長在 一個保守的時代,他的無知帶給 他屈辱,可是他並沒有反抗,反 而因而沾沾自喜)
3.提倡新文學 (2)白話文創作 A.胡適《嘗試集》(中國第一部白話新詩集。) B.魯迅《狂人日記》(以患了被害妄想症的主角狂人以日記方式來自述,表露魯迅對中國傳統的看法。) 《阿Q正傳》(從未接受過教育的阿Q生長在 一個保守的時代,他的無知帶給 他屈辱,可是他並沒有反抗,反 而因而沾沾自喜) (3)影響:新文學的風潮、中小學教科書改用白話文 5
11
三、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政治的覺醒 (1)關心國事→五四愛國運動 (2)國民黨改組(1919)、中共的誕生(1921)
【對應課本P.44】 三、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政治的覺醒 (1)關心國事→五四愛國運動 (2)國民黨改組(1919)、中共的誕生(1921) (3)其他政治、 社會團體的興起 6
12
(1)白話文學發展→平民教育興起 (2)白話文刊物→認識新思想的主要媒體 (3)中國現代新聞事業
【對應課本P.45】 2.文學的革新 (1)白話文學發展→平民教育興起 (2)白話文刊物→認識新思想的主要媒體 (3)中國現代新聞事業 7 1918年《新青年》推出了「易卜生專號」,發表了羅家倫、胡適合譯的《傀儡家庭》(玩偶家庭)
13
3.思想的啟蒙 (1)引進西方思想學說→思想自由的風氣 (2)馬克思主義的引入影響最大
【對應課本P.45】 3.思想的啟蒙 (1)引進西方思想學說→思想自由的風氣 (2)馬克思主義的引入影響最大 4.社會的改造 (1)自由平等觀念→中下階層意識覺醒 (2)婦女平權運動
14
新文化運動整理 背 景 歸咎於傳統文化 知識分子提倡效仿西方 列強交侵 1915年上海,《青年》雜誌創辦 時 地 起 點
v 背 景 歸咎於傳統文化 知識分子提倡效仿西方 列強交侵 1915年上海,《青年》雜誌創辦 時 地 起 點 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傳統文化 提倡新文化 最重要 內 容 政治覺醒 五四運動 國民黨改組 中共誕生 文學革新 平民教育 白話刊物 新聞事業 影 響 思想啟蒙 西方學說 自由風氣 社會改造 階層意識 婦女運動
15
四、工商業者地位的提升 1.清末:工商業逐漸發展,工商從業人口增加,工會、商會紛紛成立
【對應課本P.45~46】 四、工商業者地位的提升 1.清末:工商業逐漸發展,工商從業人口增加,工會、商會紛紛成立 2.民國建立 (1)頒布《工會法》、《商會法》→工商社 團有合法地位 (2)企業家對政策或政局帶來影響→工商業 者地位提高 3.新文化運動→響應五四愛國運動,罷工、罷市→更提升其社會地位 *
16
五四運動時,上海報紙刊登工商界集體罷工的消息。
【對應課本P.46】 五四運動時,上海報紙刊登工商界集體罷工的消息。
17
五、婦女地位的提升 1.清末 (1)西潮衝擊→提倡女權 的刊物 (2)維新派發起興女學與廢纏足
【對應課本P.46~47】 五、婦女地位的提升 1.清末 (1)西潮衝擊→提倡女權 的刊物 (2)維新派發起興女學與廢纏足 2.民初 (1)新學制取消兩性受教權的差別 (2)更多的就業機會→獨立的經濟能力 (3)勇於爭取婚姻自主權,自由戀愛的風氣 8
18
【對應課本P.46】 清末女權運動的先驅─秋瑾 v 秋瑾在〈敬告姐妹們〉一文中,主張以女學求藝所得的基礎,作為爭取獨立的工具。
19
【對應課本P.46】 廢纏足後的女學生進行體操表演 v
20
(4)婦女社會地位大為提高:參與社會公 眾活動、公私立機關任用女性職員、 女兵
【對應課本P.47】 3.新文化運動後 (1)大學開始招收女生 (2)爭取財產繼承權 (3)婦女取得參政權→婦女獲選為省議員 (4)婦女社會地位大為提高:參與社會公 眾活動、公私立機關任用女性職員、 女兵
21
【對應課本P.46】 民初的女子師範學校 v
22
【對應課本P.47】 民初的女學生 民初的女兵 v v 才女林徽音
23
廢除纏足 爭取 參政權 爭取 受教權 婦女運動 婚姻 自主權 獨立 經濟能力
【對應課本P.46~47】 廢除纏足 爭取 參政權 爭取 受教權 婦女運動 婚姻 自主權 獨立 經濟能力
24
清末民初社會各階層的變動 .崛起成為領導階層,取代傳統士大夫 .工商會合法 .影響政策與政局 .爭取自身權益 .廢除纏足
【對應課本P.47】 清末民初社會各階層的變動 v .崛起成為領導階層,取代傳統士大夫 .工商會合法 .影響政策與政局 .爭取自身權益 .廢除纏足 .爭取受教權、婚姻自主權、財產繼承權、參政權 .爭取獨立經濟能力 身分 新知識分子 工 商 業 者 女 性 轉變
25
第二節 經濟的發展與困境
26
逐漸蓬勃 沿海城市:天津、青島、上海等 新式工商業興起 民 初 經 濟 發 展 內地城市:漢口、無錫等 土地不足 田賦過重 農村生活的困頓 經濟結構的改變 逐漸衰弱 天災人禍加劇
27
抗戰時期的經濟問題整理 政府籌措軍費 沿海都巿淪陷 二戰爆發 增加通貨發行 物資短缺 民間囤積物資 物價飛漲 通貨膨脹 v
【對應課本P.50】 政府籌措軍費 沿海都巿淪陷 二戰爆發 增加通貨發行 物資短缺 民間囤積物資 物價飛漲 通貨膨脹
28
一、民初新式工商業與城市的興起 (一)民初新式工商業的發展 1.清末:已有興辦,但成長有限(甲午戰後列強得在中國設廠)
【對應課本P.48】 一、民初新式工商業與城市的興起 (一)民初新式工商業的發展 1.清末:已有興辦,但成長有限(甲午戰後列強得在中國設廠) 2. 歐戰爆發(1914年):中國工商界有利的發展契機→有突破性發展 (煤鐵重工業、輪船交通業、紡織、麵粉業) 3.北伐統一後:關稅自主與貨幣金融改革→資本集中與都市經濟發展 *
29
【對應課本P.48】 民初上海的新式銀行─華泰銀號 v 其為私人銀行,由熙來攘往的群眾,可見當時的發展盛況。
30
【對應課本P.48】 (二)中國現代城市的興起 1.清末(鴉片戰後):沿海通商口岸城市 (1)外國資本、新科技發明、新思想觀念 (2)充滿現代城市文明的色彩:上海、天津及青島 2.民國建立後:內陸現代化工商城市興起 (1)工商實業投資額增多,新式交通工具 (2)物產集散中心興起:漢口、無錫
31
3.影響 (1)吸引鄉村的資金、人口及勞力湧入 (2)改變傳統農業社會經濟結構 (3)引發城鄉差距問題
【對應課本P.49】 3.影響 (1)吸引鄉村的資金、人口及勞力湧入 (2)改變傳統農業社會經濟結構 (3)引發城鄉差距問題 民初的上海已有仿效西方的鐘塔
32
【對應課本P.49】 民初的漢口商業興起 v 圖中有鐘塔的大樓為當時掌管稅務的海關「江漢關」。 小圖為其現貌。
33
二、民初農村生活的困乏 (一)土地不足 (二)田賦過重 1.平均每一農民持有的耕地面積不夠維生 2.有許多農民沒有自己的耕地
【對應課本P.49】 二、民初農村生活的困乏 (一)土地不足 1.平均每一農民持有的耕地面積不夠維生 2.有許多農民沒有自己的耕地 (二)田賦過重 1.政府財政不足→田賦稅率不斷提高(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 2.出現預徵田賦現象 (4-2) 2 *
34
(三)經濟結構的改變 (四)天災人禍的加劇 1.小農缺乏知識與資金→難以改良農業 2.有熱心人士倡導農業復興運動(晏陽初) →未能有效改善
【對應課本P.50】 (三)經濟結構的改變 1.小農缺乏知識與資金→難以改良農業 2.有熱心人士倡導農業復興運動(晏陽初) →未能有效改善 (四)天災人禍的加劇 1.飽受蟲災、水災、旱災之苦 2.長期動亂→導致土地荒蕪、農具毀損 3.戰時的徵兵、徵工→勞動力大量流失
35
戰後的中國農村殘破,又碰上天然災害,民不聊生。圖為已乾涸龜裂的農地。
【對應課本P.50】 戰後的中國農村殘破,又碰上天然災害,民不聊生。圖為已乾涸龜裂的農地。
36
民初農村生活困乏整理 土地不足 人地比嚴重不足 田賦過重 田賦預徵情況普遍 雖有熱心人士倡導農業復興運動, 經濟結構改變 成效有限
【對應課本P.49~50】 v 民初農村生活困乏整理 人地比嚴重不足 土地不足 田賦預徵情況普遍 田賦過重 經濟結構改變 雖有熱心人士倡導農業復興運動, 成效有限 天災人禍加劇 使農村經濟更加衰落
37
三、抗戰以來的通貨膨脹問題 (一)抗戰時期的經濟問題 1.財政赤字:國土淪陷、戰費支出
【對應課本P.50】 三、抗戰以來的通貨膨脹問題 (一)抗戰時期的經濟問題 1.財政赤字:國土淪陷、戰費支出 2.供需失調:沿海淪陷、內遷需求增加、囤積物資、1939年二戰爆發→物資短缺→物價上漲 3.通貨膨脹:軍費支出增加→發行更多貨幣→嚴重通貨膨脹 5
38
【對應課本P.50】 因羊毛短缺而長期停擺的羊毛工廠 v …………
39
【對應課本P.51】 (二)抗日戰後的惡性通貨膨脹 1.抗戰勝利初期 (1)物價高漲現象曾稍減緩 (2)後因工資及原料價格提高、經濟復原緩慢、交通遭受破壞→物價劇烈上漲 (3)1945~1948年間,每月幾近30%的漲幅 2.國共內戰爆發後 (1)地租、賦稅、高利貸→農村經濟崩潰 (2)戰局逆轉,物價更漲→貨幣猛貶、廢法幣、金圓券、經濟管制→民心喪失 6
40
通貨膨脹下的金圓券 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貶值卻超過二萬倍。 v
【對應課本P.51】 通貨膨脹下的金圓券 v 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貶值卻超過二萬倍。 •補充資料:
41
抗戰時期通貨膨脹 抗日戰後通貨膨脹 政府還都 戰時稅收減少 人口移動 軍費大量支出 收復急需 大量物資 工業原料缺乏 生活物資不足 國共內戰
【對應課本P.50~51】 抗戰時期通貨膨脹 抗日戰後通貨膨脹 政府還都 戰時稅收減少 人口移動 軍費大量支出 收復急需 大量物資 工業原料缺乏 生活物資不足 國共內戰 貨幣不當發行 法幣大量 不當發行 民初的經濟問題
42
1945年12月的中國,難民只能在水源旁搭起簡陋的茅草屋,與後方的住宅形成強烈對比。
【對應課本P.51】 1945年12月的中國,難民只能在水源旁搭起簡陋的茅草屋,與後方的住宅形成強烈對比。
43
五四運動與全盤西化-1 辛亥革命後,胡適表示:「吾於家庭之事,則從東方人,於社會國家政治之見解,則從西方人」(《胡適留學日記》)。這是在五四運動前後一些青年學生關於中國前途的一種思考和選擇。30年代初,在中國文化出路的討論中,胡適、陳序經等人全面提出
44
五四運動與全盤西化-2 了全盤西化的主張,當時在廣州、北平等地,以《廣州民國日報》、《獨立評論》等刊物為陣地,就全盤西化問題展開討論。
•資料來源:
45
抗戰期間的通貨膨脹-1 根據楊格《中國的戰時財政與通貨膨脹,1937年-1945年》的數字,1938年中國的零售價格上漲率為49%;1939年為83%;1940年為124%;1941年為173%;1942年為235%;1943年為245%;1944年為231%;1945年1-8月為251%。
46
歷史視窗: 抗戰期間的通貨膨脹-2 1937年7月,四家政府銀行發行紙幣總額為1455百萬元,到1945年12月,四家政府銀行發行紙幣總額為 百萬元。 •資料來源:
47
課本補給站(ch4-1) 如清末士紳嚴修於1898年創辦私立南開系列學校,其中南開大學設文、理、商三科,彰顯其「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 2
48
課本補給站(ch4-1) 1915 年9 月,從日本回國的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翌年改名為《新青年》刊行。在五四運動以後卻逐漸成為傳播共產主義的刊物。 3
49
課本補給站(ch4-1) 自1918 年( 民國7 年)起,魯迅陸續發表了《狂人日記》、 《阿Q正傳》等一系列的短篇通俗小說創作;胡適於1920 年(民國9 年)出版白話詩《嘗試集》。 5
50
課本補給站(ch4-1) 民國元年組成的國民黨,於民國3 年曾因袁世凱問題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五四運動之後,受到新思潮的影響再次進行改組,先於民國8 年改名為「中國國民黨」,至民國11 年完成改組。 6
51
課本補給站(ch4-1) 如《青年》曾推出「易卜生專號」、「馬克思專號」、「杜威專號」,介紹西方的現實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新教育哲學。 7
52
課本補給站(ch4-1) 如由西方傳教士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1836 ~ 1907)主辦的刊物萬國公報,宣揚戒纏足、興女學、提升婦女地位等觀念,影響深遠。女界鐘則力主女性應有入學、交友、營業、掌握財產(可領遺產)、出入自由和婚姻自由等六種權利。 8
53
課本補給站(ch4-2) 根據國民政府所公布的數字,農民中約有50%為自耕農,30 % 為佃農,20%為半自耕農(耕種少量自有土地,同時另外租種土地者)。 2
54
課本補給站(ch4-2) 抗戰期間財政支出包括: 購買軍品、訓練部隊、協助沿海工廠內遷、發展工礦交通、資助民營生產事業、支付公教薪津、救助淪陷區青年至後方升學等,其中軍費幾占六成。 5
55
課本補給站(ch4-2) 1948 年( 民國37 年)8月,政府決定放棄法幣,改行新的金圓券, 匯率訂為300 萬法幣兌換1金圓。原先政府允諾發行量限定為20 億元,規定人民私有的金、銀和外匯,都須兌換成金圓券, 但最後還是無法遏止物價上漲,金圓券形同廢紙。 6
56
1.一位民國時期的文人撰文紀念友人道:「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有時候他顯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遠遠的覷
57
見那望不盡頭的大路那一頭,好像也有幾個人在那裡灑水清道,他的心裡又高興起來了。」 上文中「灑水清道」的人是指誰?
【98學測】 (A)嚴復 (B)梁啟超 (C)康有為 (D)陳獨秀
58
答案: D 解析:從文中可以看出這位「灑 水清道」是反對孔孟思想的。陳 獨秀在五四時期倡導「民主」、 「科學」和「打倒孔家店」等激 烈攻擊儒家思想的主張。故選(D) 。 (A)嚴復早期翻譯許多西洋的書 籍,但晚年思想趨於保守,反對 五四運動 *
59
(B)梁啟超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感覺到西方文化的侷限性,後致力於整理國政 (C)康有為為孔孟思想的擁護者。
60
2.一位學者自述:因為愛看地方戲曲,才對民間傳說有大概的領略;又因為社會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膽提出打破傳統學說的見解;也因為徵集歌謠的緣故,而注意到許多風俗材料。這位學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種風氣的影響? 【99指考】
61
(A)乾嘉時期的考據學風 (B)晚清時期中體西用說 (C)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 (D)文革時期的破舊立新
62
答案: C 解析:題幹所說「社會上流行思想革命」、「打破傳統學說」都符合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特色,故選(C)。(A)(B)乾嘉時期的考據學風與晚清的中體西用都對傳統文化持保留與尊重的心態,皆不符合「社會上流行思想革命」 (D)文革時期雖然社
63
社會上流行革命思想,但是對傳統文化如戲曲、歌謠、風俗材料等是抱持反對態度,甚至加以破壞,故不能選。
64
3.下列兩段資料,敘述中國某一城市的娛樂活動:
資料一:花鼓戲原是在農村流動演出的民間戲曲,婦女以「土話」說唱,內容多是男女私情故事。某一時期,花鼓戲在「這城市」風行,
65
「觀者千百人,一日數處」,引起衛道之士非議,江蘇地方首長下令查禁。不過,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在租界區,不僅舊戲館未能禁絕,甚至還開了不少新戲館。
66
資料二:不少花鼓戲班進入「這城市」後,在專門戲館長期固定演出,頗受市民歡迎。報紙報導許多婦女隨意進入茶館、酒肆、戲園等,「座上客常滿,紅粉居多」。
67
請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資料一與資料二,此一現象 最可能發生於哪一時期? (2)根據資料一與資料二,「這城
市」應是指哪個城市? 【96指考】
68
答案:(1)清末民初 (2)上海 解析:此題解題關鍵在江蘇地方租界區。花鼓戲源於民間音樂,在清乾隆年間,受鳳陽花鼓影響,成為有歌有舞的花鼓戲。其因音樂柔和而帶有濃郁的江南水鄉情調聞名。在五口通商上海開
69
埠以後,上海成為迅速商業化的大城市,為婦女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婦女得以有錢有閒進出茶館、戲院等。
*
70
圖片來源 《新青年》書影:http://www.xinfajia.net/content/listimgA/360.page
北京大學現貌: 1918年《新青年》推出了「易卜生專號」 : 五四運動時上海報紙刊登工商界集體罷工的消息: 清末女權運動的先驅─秋瑾: 975/ 廢纏足後的女學生進行體操表演: l 民初的女學生: %A1% E5%81%B7%E9%96%92/ 民初的女兵: 民初上海的新式銀行─華泰銀號:
71
圖片來源 民初的上海已有仿效西方的鐘塔:ttp://club.pchome.net/thread_2_3_234566.html
民初上海的新式銀行─華泰銀號: 民初的上海已有仿效西方的鐘塔: ttp://club.pchome.net/thread_2_3_ html 民初的漢口商業興起: 已乾涸龜裂的農地: 因羊毛短缺而長期停擺的羊毛工廠: 通貨膨脹下的金圓券: suggestedreading&wumii 難民在水源旁搭起簡陋的茅草屋: suggestedreading&wumii P41動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