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輔導室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輔導室報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輔導室報告

2 何謂霸凌bully 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學生間的一種欺凌現象。

3 霸凌學生:一個在學校或團體中不停地對其他同儕或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傷害、恐嚇、威脅或刻意排擠的學生。
受凌學生: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有些甚至是長期被霸凌,對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深遠的負向影響。

4 霸凌的要件 應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兩造相對勢力(地位)不對等。 攻擊行為長期反覆不斷。 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呈現對生理或心理侵犯的負面效果。

5 霸凌新定義 攻擊行為不須長期反覆不斷 具有欺負他人之行為 具有故意傷害之意圖 造成生理或心理上之傷害 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
其他經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討論後認定者

6 打鬧和霸凌之區別 打鬧 霸凌 面部表情 高興、愉悅、玩樂 輕視、污衊、嘲弄或猙獰 參與意願 自由選擇是否參加 被迫或被挑釁而參加 用力程度
不會使盡全力 用盡全力傷害人且激控 角色 是否轉換 可能轉換 角色固定 結束後 是否群聚 會,結束後仍群聚玩耍 不會,結束後一轟而散 蓄意程度 沒有傷害的意圖 蓄意傷害的意圖 重複發生 是,可能長期受凌

7 霸凌的類型 關係霸凌 肢體霸凌 強力碰撞,或是同儕間的踢、打、推擠、惡作劇等導致肢體受傷的動作
受同儕排擠、被拒於團體之外;或透過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進而使大家排斥他,或故意忽略、孤立某位學生,及促使他人討厭某位學生等行為。

8 霸凌的類型 言語霸凌 網路霸凌 透過取不雅的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威脅、恐嚇、勒索、謾罵、抹黑同儕等行為
透過網際網路,或利用手機散播帶有惡意、散播侵犯個人隱私及凌辱性字眼、騷擾他人的電子郵件、訊息、圖片等。泛指以具有訊息傳遞之數位電子設備做為媒介,進行傳統霸凌行為之舉動即可稱為網路霸凌。(劉世閔,2007;Strom & Strom,2005)。

9 霸凌的類型 反擊型霸凌(轉移型霸凌) 性霸凌
受凌學生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部份學生在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受凌學生則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如維吉尼亞校園槍擊事件之主角。 性霸凌 類似性騷擾等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如玫瑰少年葉永誌。

10 遇到霸凌案件,教師如何處理? 網路,言語,性別,肢體混合霸凌 1.事件摘要
某高工一年級男學生(A生)因舉止較秀氣,長期遭同班同學嘲笑是「娘炮」,「人妖」,曾於音樂課遭同學創作歌詞作弄(老師未制止),還被拍下照片加上「死娘炮」字眼傳給全班同學。該生有憂鬱症病史,曾數度起輕生之念,亦曾求助輔導室。

11 2.本案分析重點 A生長期被同學言語嘲弄,曾向老師反映輕生念頭,但未獲重視,即使A生家長為該校老師,亦無法阻止A生遭言語嘲弄情形。 3.處理經過 (1)A母告知校方後,校方邀集雙方家長,導師,輔導教官及生輔組長針對此事進行瞭解與協商。

12 (2)A同學家長向校方性別平等委員會提出申訴,生輔組受理後轉介輔導室,性平會決議成案並開始於期限內完成調查,學務處也依性平會決議及相關法規辦理召開學生重大獎懲委員會。

13 4.給學校建議: (1)班級經營落實度方面: A生長期遭同班同學嘲笑是「娘炮」,「人妖」,導師應早有耳聞,也應及早告知輔導室,以共商對A生與霸凌學生輔導策略與措施。另導師在尋求生輔組的協助,邀請雙方家長到校討論協助兩造學生學習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最後,需積極對全班同學進行相關的法律教育。

14 (2)加強對霸凌學生,受凌學生與旁觀學生的輔導措施:
例如可透過小團輔與班級輔導,藉一些角色扮演或法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學習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 (3)與雙方家長溝通方面: 秉持主動,真誠態度,表達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心意。

15 形成的因素 家庭因素: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缺乏管教、家庭內有暴力情形、提供孩子在家中霸凌行為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成為霸凌兒童的原因。
個人因素:激進衝動的個人特質、神經生理疾病(Asperger Syndrome)、「高度孤獨症」、「非語言學習障礙」、「社會情緒適應失調」等,都是霸凌兒童的可能成因。 學校因素: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技巧、學校的風氣與管教、學生受生命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

16 霸凌的影響及因應措施1 霸凌現象並非學生成長的必經過程,它對霸凌學生本身、受凌學生與旁觀的學生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霸凌學生: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求較大。 因應措施: 暴力來源的限制 正向社會技巧 禁標籤化 教導法律責任

17 霸凌的影響及因應措施2 受凌學生:研究證實「被霸凌」與「情緒困擾」和「課業困難」相關;這些受凌學生被貼上負面標籤且被嚴重排擠,他們對學校的負向觀感可能發生逃課、輟學等情形;受凌學生在成年後發展精神問題的比例也較高。 因應措施: 觀察 給予支持及溫暖 教導面對事件時的處理方式

18 霸凌的影響及因應措施3 旁觀學生: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生害怕與焦慮感,且霸凌事件已污染整個學習環境;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生長大之後也學會用攻擊的方式解決問題。 因應措施: 培養同理心及正義感 建立通報措施

19 政策規章 教育部加強防範校園霸凌等校園安全措施研商會議 一、依據教育部99年12月16日「加強防範校園霸凌等校
園安全措施研商會議」決議事項辦理。 二、請各校加強防範霸凌等各項安全措施及每學期規劃辦 理友善校園宣導週。 三、有關部長「致校長一封信」,請各校轉知師生、家 長,瞭解部長關心及重視校園安全之預防和輔導工 作。 四、相關輔導協助機制如本縣反霸凌申訴專線 ( 轉2810)、如何啟動霸凌輔導機制 及教育人員通報之義務與責任,亦請一併參照辦理。

20 校園霸凌相關法律責任 校長及老師的通報義務與責任 一、通報義務 兒少法第34條/知悉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 二、未通報者責任
兒少法61條/6000~3萬元罰鎱 校長考核辦法/ 情節重大者,得記大過

21 校園霸凌相關法律責任 學生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傷害 刑法277、288條
觸犯法律 法律責任 傷害 刑法277、288條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千元以下罰金;致死或致重傷刑責更重。 強制 刑法304條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0元以下罰金。

22 校園霸凌相關法律責任 恐嚇 刑法305、306條 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0元以下罰金;索取財務刑責更重。 侮辱 刑法309條
霸凌行為 觸犯法律 法律責任 恐嚇 刑法305、306條 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0元以下罰金;索取財務刑責更重。 侮辱 刑法309條 拘役或300元以下罰金; 強暴手段刑責更重。 誹謗 刑法310條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0元以下罰金;散佈文字圖畫刑責更重。

23 校園霸凌相關法律責任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7歲以上未滿12歲,觸犯上述刑法,可能以保護處分代替刑罰;12歲以上未滿18歲者,視案件性質課以刑責
二、行政罰 兒少法58條/罰6~30萬元,並公告姓名 三、民事賠償 民法184條/一般侵權之損害賠償 民法195條/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

24 台灣校園霸凌現況 國小階段 在台灣約有六成左右的國小學童曾經被霸凌過,平均每兩個孩子就有一人有被霸凌的經驗;近七成的學童知道校園霸凌現象是普遍存在的(66.9%)。 其中,約一成左右的孩子經常、甚至每天都會被同學欺負(兒福聯盟,2004)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生以輕度校園霸凌較為普通,之中又以言語霸凌和關係霸凌較為普遍,而中、重度校園霸凌中以肢體霸凌較常見(楊宜學<公園國小>,2009)

25 台灣校園霸凌現況 國中階段 洪福源(2001)以國中生同儕提名的方式發現,國中生欺凌行為比例為11%至18%,受害者比例為12%至19%,平均每十人當中有一至二人為受害者或欺凌者。 魏麗敏、黃德祥(2002)抽取全台國中生共1086名,發現霸凌者佔全部的20.0%,被霸凌者佔全部的22.5%。 古乃先(2007)從兒童與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rs in Long-term Evolution, CABLE)計畫中抽取2004年就讀七年級的學生為樣本,發現霸凌行為比例達44.16%

26 台灣校園霸凌現況 以嘲笑別人、亂取綽號、諷刺等言語霸凌最為常見。 高中職階段 高中職校園欺凌相關因素調查(魏麗敏、黃德祥,2003)
霸凌者約23.22%,被霸凌者約23.95% 以嘲笑別人、亂取綽號、諷刺等言語霸凌最為常見。

27 台灣校園霸凌現況 【國外的經驗】  國外研究發現,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欺負;在美國,每四個孩子就有一人被霸凌,其中有8%的學生因為害怕被霸凌而一個月缺課一天;而紐西蘭的經驗是約有75%的學生一年內被霸凌至少一次;在英國,則是約有21-27%是經常被霸凌的出氣筒。 【台灣的狀況】  在台灣約有六成左右的國小學童曾經被霸凌過,平均每兩個孩子就有一人有被霸凌的經驗;其中,約一成左右的孩子經常、甚至每天都會被同學欺負。

28 霸凌行為之預防措施 1.注意徵候、及早介入 2.加強校園門禁管制,確實執行外部安全管制措施 3.加強巡邏暴力及侵害事件易聚集之特定地點
4.加強照明設備並減少校園死角 5.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成為合適之犯罪標的物 6.教導學生認識霸凌行為及可因應之技巧策略 7.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及班級管教方式 8.加強校園霸凌預防宣導教育 9.不應姑息,明確規範 10.加強學生拒絕誘惑之能力,避免貪念 11.實施校園生活問卷調查,主動發覺校園霸凌事件 12.規劃正當與適性之休閒活動,或進行紓壓課程

29 營造友善校園-去霸凌1 學校方面: 教師方面: 塑造安全空間,有效預防校園霸凌 規劃多元活動,促進學生情緒抒解
推動相關研習,建立教師專業知能 建構完善校園霸凌通報處理流程 教師方面: 提昇教師專業,妥善處理霸凌問題 課程融入生命教育,培養同理心及正義感 掌握關鍵時機,善用輔導策略處理霸凌事件 尋求專業協助,共同處理霸凌事件

30 營造友善校園-去霸凌2 學生方面: 家長方面: 培養學生正確觀念,避免霸凌事件發生 導引學生積極面對霸凌,避免長期受暴
協助旁觀學生,給予「反霸凌」的明確指導 家長方面: 提升親職教育,協助家長處理霸凌問題 增進親師溝通聯繫,適時處理霸凌事件 身教重於言教,管教子女多以關懷替代懲罰

31

32

33 結語 學校應該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地方,期待學生能在其中自在的學習,學校應營造友善安全的氣氛,如果漠視霸凌而蔓延,教育績效無法彰顯。
期待所有師生的努力,學校、家長與社區資源的結合,讓學生都能在健康快樂的學校生活與學習。

34 資料來源 營造友善校園-「從去霸凌開始」,張信務。 親子天下,「預防霸凌,老師該怎麼做? 」,張瀞文。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特質白河國小 林水雲校長

35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輔導室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