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 未成年人的违法预防及心理教育 解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 ——探讨家长教育的知识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玫瑾

2 经常面临的咨询与困惑: 我的孩子总不愿意与我说话,为什么? 我的孩子最近总偷拿我的钱,怎么办? 我的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
我的孩子每天就玩电脑怎么办? 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上学,每天早上不起床…… 我的孩子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3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对家庭教育基本理念形成共识 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对家庭教育基本理念形成共识 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弱势在于: 来世无选择:不负责的孕育; 抚养听其命:生而不养的遗弃; 体弱易被欺:上学被人欺; 声弱无影响:难以完整地理性表达自己 势弱无地位: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玫瑾

4 人之初 性本善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爱孩子,教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人之初 性本善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爱孩子,教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然而,仍有例外—— 绝大多数的人在出生时都是正常的自然人,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人取决于他身边的成年人给予他什么… 未成年人犯罪是极少数,多数家长不会考虑以至关注“年幼的人为什么犯罪”的问题…… 但是,对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研究可发现:犯罪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正常的家庭中… 所以,本话题绝非是针对“有犯了罪的孩子家庭”,而是与所有的家庭家长探讨的话题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玫瑾

5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为什么??? 他们父母双全;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他们父母双全;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父母从未违法犯罪; 父母自称一直管教孩子, 可是,孩子还是犯罪…… 为什么??? 4位犯罪的少年: 都父母双全:没有离异或早逝; 家庭经济情况都良好,父母均有工作; 他们家庭中没有任何人有过不良行为前科; 他们自称也管教孩子,劝过,说过,打过,骂过,可孩子就是不听…… 当检察官把被害孩子的现场照片给四少年的父母们看时,他们均流下了眼泪……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么变得这么可怕?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玫瑾

6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 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改变孩子须先改变大人

7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人格趋于稳定 性格决定命运 年 龄 段 心 理 时 期 心理发展内容 未成年人 成年人 0— 1岁 乳儿期 依恋期
- 家庭 情感发展 * 言语发展 社会性发展 * 认知方式 观念发展 * 性格发展 * 未成年人 2— 3岁 婴儿期 4— 6 岁 幼儿期 6—12岁 学龄初期 小学 12—15岁 少年期 青春期 初高中 自我意识发展 独立性出现 同辈交往 等 16—18岁 青年初期 19—25岁 青年中期 人格趋于稳定 性格决定命运 成年人 26—35岁 青年晚期 36—60岁 中年期 61以上 老年期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8 依恋期: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0-12岁 人最弱小的时期(出生-12岁) 心理抚养(情感-性格)的关键期 父母获得对孩子心理控制力的关键期
依恋期: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0-12岁 人最弱小的时期(出生-12岁) 心理抚养(情感-性格)的关键期 父母获得对孩子心理控制力的关键期 人的基本心理模式建立时期 ——12岁之前:所有努力都让父母受益。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9 青春期: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13-18岁 挣脱、独立与自我中心时期(12-19岁) 行为最不稳定时期 父母教育模式的转变时期……
外部教育和干预的关键期 ——稍有不慎就出行为问题的时期。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0 青春期的定义 青春期(puberty): 发展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 指个体“性器官功能”的发育成熟、性别特征的显现时期。
“能生育后代的生理变化及完成,即为青春期”。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1 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青春期发动的第一个信号 ——身高的明显变化 青春期发动的第二个信号 ——“第二性”特征的出现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 心理变化2:自尊心强烈 心理变化3:逆反心理突出 心理变化4:想象+幻想
心理变化5:同伴影响力上升 心理变化6:性意识觉醒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3 未成年人违法或犯罪的常见类型 常见犯罪动机1:出于物质方面的需要 常见犯罪动机2:出于安全的需要 常见犯罪动机3:出于自我显示的需要
常见犯罪动机4:出于交往的需要 常见犯罪动机5:好奇与冲动的需要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4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教育方式的调整 当发现孩子初恋时 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结束时的思考: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5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6 演示结束 谢谢大家!

17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8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9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20 令世界震惊的枪击案(2006) ——枪支泛滥的结果?
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32人被打死,另有29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这名杀手在现场饮弹自尽。 ——枪支泛滥可怕;心理问题更可怕。 可知背景: 不与人交流,从无笑容; 曾写有一篇暴力作文; 两次枪击之间曾寄出一盘录像带; 8岁时全家从韩国移居到美国。 早年很正常 案发前录像中的形象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Download ppt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