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究竟存不存在?是否稱得上是一門學術? 可否構成一學術領域?本課程試圖界定「教育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究竟存不存在?是否稱得上是一門學術? 可否構成一學術領域?本課程試圖界定「教育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究竟存不存在?是否稱得上是一門學術? 可否構成一學術領域?本課程試圖界定「教育學」
應該還是可以成立的,惟其性質並非屬純理論性、 基礎性的科學,是應用科學的一支,其理論基礎引 自其他領域。講義55頁圖示。 1.教育的理論基礎: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及 文化人類學。 2.作用:以其研究結論,為教育的理論與實施提供 支持、驗證、與理論導引。

2

3

4

5

6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壹、心理能力(智力)
一 、Gardner多元智慧說,九項智力: 二、智力面向上的個別差異: 三、智力非遺傳命定: 四、認知風格:

7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貳、學習歷程 一、制約反應論 (一)行為主義學派: Pavlov:古典制約理論 Skinner:操作制約理論

8 古典制約理論: Pavlov

9 古典制約理論 操作制約理論:Thorndike 操作制約理論:Skinner

10 二、維果斯基(Lev S. Vygotsky,1896-1934,39歲)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貳、認知發展 一、皮亞傑(Piaget,1896—1980,85歲) 二、維果斯基(Lev S. Vygotsky, ,39歲)

11 一、人格發展-艾力克森(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論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參、情意發展 一、人格發展-艾力克森(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論

12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Erikson 人生發展的八大危機
年齡 Erikson發展危機 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徵 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徵 0-1歲 信任對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不安 1-3歲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 能按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3-6歲 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乏自我價值感 6-青春期 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青年期 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生活缺乏目的與方向而時感徬徨與迷失 成年期 友愛親密對孤僻疏離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與社會疏離,時感寂寞孤獨 中年期 精力充沛對頹廢遲滯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有責任心有義務感 不關心別人與社會,缺少生活意義 老年期 完美無缺對悲觀失望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悔恨舊事,徒呼負負

13 二、道德發展—郭爾保(Kohlberg) 道德發展階段論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參、情意發展 二、道德發展—郭爾保(Kohlberg) 道德發展階段論

14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Kohlberg 道德判斷的三期六段論
一、道德循規前期 1. 避罰服從導向 不破壞規則、不使身體受傷害。 避免處罰、服從權威。 自我中心。不能考慮到別人的認知等。 2. 相對功利導向 遵守規則或付出自己的權益和需要。那是要其他人也這麼做。 從維護自己的權益中,認知到別人也有他們的權益。 具體的個人主義。知道個人有其權益和衝突,所以最能互通有無。 二、道德循規期 3. 尋求認可導向 希望與人們親近,彼此就像父子、兄弟、朋友一般。 保留並支持規則,願意去照顧別人以成為一位「好人」。 建立人際關係。與別人分享情感,他人的同意與期望比個人權益還重要。 4. 順從權威導向社會體系和良心 履行自己的責任,尤其對社會團體有貢獻。 支持制度的完整,避免破壞傳統。 不同社會觀來自個人的認同或動機。維持制度時亦考慮個體間的關係。 三、道德循規後期 5. 法制觀念導向 了解人有多樣性的價值和看法,但最大的價值則是和團體的關係。 社會契約的訂定和維持要靠法律。所以對法律應有義務感。 自我價值觀先於社會契約。道德和法律偶爾會有衝突,應尋求調和之道。 6. 價值觀念建立 遵循自我選擇的觀念。法律建立在普遍性的道德觀上。 相信普遍道德規則的有效性。 道德觀念來自社會的安排。理性的人在於認知事實和道德。尋求道德的本質。

15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參、情意發展 三、動機理論—馬斯洛(Maslow) 需求層次論圖示

16

17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參、情意發展 四、動機理論—魏納: 成敗歸因理論 內在 外在 穩定 能力 工作難度 不穩定 努力 運氣

18 教育的理論基礎:心理學 肆、學習理論 二、社會學習論 三、訊息處理理論

19 社會化、社會階層、社會流動、社會變遷、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控制、社會問題、社會運動、人口、都市…….
教育的理論基礎:社會學 壹、鉅觀層面 社會化、社會階層、社會流動、社會變遷、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控制、社會問題、社會運動、人口、都市……. 社會化是人類終其一生的歷程……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方面的研究,經常牽涉到社會學兩大學派-結構功能論(和諧理論)、衝突論-相關主張的討論。

20 教育的理論基礎:社會學 壹、鉅觀層面 功能論、衝突論之爭議 教育機會均等 衝突論者提出……

21 教育的理論基礎:社會學 貳、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著重於人際關係或群體關係的社會互 動

22 教育的理論基礎:社會學 參、教育人員自省 教育人員應一再反省檢視教育體制運作 可能呈現的不公平。… 老師是正義的化身…

23 教 育 哲 學 培養「哲學」的態度

24 文化人類學

25 多元文化主義對教育的啟示

26 以下言論都是非常不適切的: 某教育部次長:新住民少生一點,以免降低國民素質… 呂副總統:建議原住民移民中南美洲…

27 民族誌研究例子: 張淑蘭(蘭嶼人原住民,護士、導演)拍攝「面對厄靈」、「最後的別宿」紀錄片,係蘭嶼獨居老人文化記錄,蘭嶼有一習俗:年老的人在喪偶、生病或是沒有行動能力之後,為避免自身被anito侵擾後的穢氣對家中成員造成不當的影響,會主動要求子女為他們搭蓋臨時屋,常搭蓋在子女住宅旁邊或是附近,子女也可就近照顧或送飯,這也成為老人們晚年的最終居所。

28 真正的同理與關懷 她拍第一輯「面對厄靈」時,滿富慈悲心、認為年輕人不孝之傳統應隨時代改進,過了六年,再拍「最後的別宿」,則完全同理心出發,她發現蘭嶼老人是隨著蘭嶼的節奏自在生活著,靜靜地享受著生活中不造成他人困擾的安樂,這正是蘭嶼人的生命哲學。 那裡(臨時屋)才真正是老人家們「最後的別宿」,真正可以毫無委屈、放下牽掛、安享餘年之居所…

29 質性研究方法:民族誌 民族誌是一種「文化的文字表徵」,以田野調查工作來瞭解並記錄地方文化活動,此類研究最大特徵就是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


Download ppt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究竟存不存在?是否稱得上是一門學術? 可否構成一學術領域?本課程試圖界定「教育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