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簡介
2
大綱 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定義 三段五級預防 個人行為改變 健康信念模式 跨越理論階段模式 如何激勵民眾戒菸 從個人到社區 渥太華五大行動綱領
3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孫 思 邈《千 金 要 方》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 黃 帝 內 經 》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4
人類健康因素及其比重 健康行為因素 % 先天遺傳因素 % 環境危害因素 % 醫療照顧因素 % Lalonde,1974
5
臺灣醫療資源分配與其對健康之貢獻 資源 分配 對健康 的貢獻 1% 2 °預防 0.3% 1 ° 預防 3 ° 預防 (醫療) 98% 預
人類生物 研究 25% 1° 預防 63% 2° 預 防 1 % 3° 11% 1% 2 °預防 資源 分配 對健康 的貢獻 0.3% 1 ° 預防 DOH, NHRI, 2003
6
健康的定義 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WHO):
「健康是身體(physical) 、心理(mental) 及社會(social)三方面皆處於安適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已。」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7
預防醫學的定義 美國預防醫學委員會 (American Boar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專注於個人及特定族群的健康,以保護、促進及維持健康與安寧美好(well-being),並預防疾病、殘障及早逝 美國醫學專科醫師委員會 (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ties) 預防醫學是一門生物統計及流行病學之應用、健康服務之管理、環境與職業因素之管制與預防、臨床預防醫學之活動、社會、文化與行為對健康影響之評估
8
健康促進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署之定義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使個人及社會能夠增強對健康決定因素的控制,讓健康更加完善,也就是幫助個人或社會儘可能達到最高層次健康為目的之所有活動。 美國衛生教育協會 利用各種有計畫的活動以改變個人及公共衛生,其策略包括:改變行為模式、衛生教育、健康保護、危險因子檢測及健康維護。
9
三段五級預防模式
10
台灣十大死因 (2012年) 排名 死因 死亡比例 1 惡性腫瘤 28.4 2 心臟疾病 (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11.1 3 腦血管疾病
7.2 4 肺炎 6.1 5 糖尿病 6.0 6 事故傷害 4.5 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4.1 8 高血壓性疾病 3.2 9 慢性肝病與肝硬化 10 腎炎、腎臟病症候群、腎病變 2.8 總 計 76.6
11
非傳染性疾病 NCD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年份 WHA主張 2011年 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4大慢性疾病的死亡占全球死因的63.5% ,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健康議題 2012年 25 by 25 (2025年過早死亡少25%)
12
我們希望將來的狀況 (無身體功能障礙) 生活品質 死亡 生命歲月
13
實際的狀況 (無身體功能障礙) 生活品質 延長生命 生命歲月 死亡
14
較理想的狀況 (無身體功能障礙) 生活品質 改善生活品質 延長生命 死亡 生命歲月
15
主要國家零歲健康平均餘命(WHO,2004) 國別 排名 合計 男 女 日本 1 75.0 72.3 77.7 聖馬利諾 2 73.4
70.9 75.9 瑞典 3 73.3 71.9 74.8 西班牙 8 72.6 69.9 75.3 新加坡 25 70.1 68.8 71.3 美國 29 69.3 67.2 台灣 31 69.1 67.1 71.5 南韓 34 67.8 64.8 70.8 中國 56 64.1 63.1 65.2 獅子山 193 28.6 27.2 29.9
16
「2020健康國民」健康政策白皮書 延長國人健康平均餘命 促進健康的生活品質 預防疾病
減少共存疾病及早夭 (premature death) 促進國人健康平等性 縮減生命週期所致之健康差距 縮減社經背景所致之健康差距 縮減身體及心理狀況所致之健康差距
17
行為產生的機制 感覺 feeling 行為 acting 思考 thinking
18
行為的學習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Observational Learning and Modeling
19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20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21
Observational Learning and Modeling
22
常見開始吸菸原因 放鬆心情 吸菸形象 同儕文化 控制體重 社交應酬 社會壓力 叛逆行為 好玩嚐試
23
常見持續吸菸原因 解除焦慮 成癮 習慣 同儕文化 害怕體重增加 社交應酬 社會壓力 滿足感覺需求 避免戒斷症狀
24
The Readiness Scale for Behavior Change
知識 價值 情感 技能 行為 (Girdano, D. & Dusek, D. 1988)
25
Models of individual health behavior
跨越理論階段模式(trans-theoretic model)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26
行為改變的階段模式 (trans-theoretic model)
懵懂期:從來沒有考慮要戒菸 深思期:考慮最近半年內戒菸 準備期:打算在一個月內戒菸 行動期:最近半年已開始戒菸 維持期:已經戒菸六個月以上 終止期:已經不再有吸菸行為
27
行為改變的螺旋模式 (spiral model)
維持 終止 維持 行動 懵懂 深思 準備 行動 維持 一個成癮行為在完全戒除前, 通常都先經過多次嘗試 會在各階段間反覆數遍 懵懂 深思 準備 行動 準備 深思 懵懂
28
跨越理論為基礎之臨床策略 5 4 3 2 1 6 行動期 妥善追蹤 準備期 擬訂計畫 增進自我瞭解 深思期 評估動機/阻抗 討論相關議題
建立關係 懵懂期
29
行為改變步驟 (processes of behavior change)
認知性步驟(experiential processes) 經驗性步驟 著重與形成行為改變有關之認知、價值判斷 行為性步驟(behavioral processes) 行為改變過程中,可具體採行的方法 藉此跨越行為改變的各階段
30
認知性步驟 (experiential processes)
Consciousness raising 加強認知 Dramatic relief 角色扮演 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 影響環境 Social liberation 時勢所趨 Self reevaluation 自我再評估
31
行為性步驟 (behavioral processes)
Stimulus control 消除誘因 Helping relationship 人際支持 Counter conditioning 替代方法 Reinforcement management 正面鼓勵 Self liberation 自我承諾
3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ge and two sample Processes
33
不同行為改變階段之對策 懵懂期:使案主產生疑問 深思期:促使思考利於改變 準備期:協助合適之最佳行動策略 行動期:幫助案主採取戒菸步驟
維持期:協助辨識復吸跡象並予以預防 復發期:幫助案主重新開始並增進自我有能感
34
行為改變的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對疾病的「感受性」(susceptibility) 疾病的「嚴重性」(severity) 採取行動的「益處」(benefit) 採取行動的「障礙」(barriers)
35
增強動機之臨床策略(5R’s) 關聯(Relevance) 危險(Risk) 饋償(Reward) 阻礙(Roadblock)
重覆(Repetition)
36
決定衡量表 吸菸的理由 戒菸的理由 吸菸的好處是什麼? 2. 維持吸菸,你會擔憂什麼? 3. 若要你戒菸,你會擔憂什麼?
習慣 2 放鬆 5 2. 維持吸菸,你會擔憂什麼? 咳嗽 2 不能唱歌 5 子女模仿 3 3. 若要你戒菸,你會擔憂什麼? 焦慮 1 變胖 4 無聊時不知如何打發 3 4. 戒菸會帶給你什麼好處? 獲得健康 1 家人認同 4
37
六個問題 重點:尊重戒菸者自主權 步驟1:如果你有可能想戒菸,那是為什麼? 步驟2:你有多想戒菸?(0-10)
步驟3:你怎麼沒選擇更低的分數? 步驟4:想像你巳經戒菸,那會有什麼好處? 步驟5:這些結果為什麼對你來說很重要? 步驟6:如果有下一步,那會是什麼? 重點:尊重戒菸者自主權
38
社區健康促進 家庭健康 個人健康 身體、心理 社會需求
39
五大行動綱領 訂定健康醫院政策 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發展個人技巧 強化社區行動 調整健康服務方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