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開課主旨: 在蘇東坡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是可以很不一樣的。
〈定風波〉 蘇軾 開課主旨: 在蘇東坡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是可以很不一樣的。 在正式進入課文題解,先播放〈定風波〉詩詞吟唱讓同學欣賞詩詞的優美,先引發同學的學習動機與激發學習興趣。打破學生之前的傳統先備經驗,認為蘇軾文章多議論性。從〈定風波〉這首詞中,我們要教導學生認識蘇軾的生命哲學,傳達出禪趣與林下風流的逍遙之趣。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題解】 〈定風波〉一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八二年),為蘇軾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蘇軾因文字招禍,死裏逃生。被貶謫到黃州後,英華內斂,曠達胸襟也漸漸養成。〈定風波〉一詞,便是寫眼前之景,來寄寓心中之事,而談人生哲理。 〈定風波〉一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也就是蘇軾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元豐三年,蘇軾因文字招禍,而有「烏臺詩案」一百多天的牢獄之災,因多方之營救,終於死裏逃生。被貶謫到黃州後的蘇軾,英華內斂,曠達胸襟也漸漸養成,他經常與僧道來往,且勤於神交莊周、陶淵明,過著躬耕的田園生活。這首〈定風波〉便是寫眼前之景,來寄寓心中之事,而談人生哲理。蘇軾在《東坡志林》提及:「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蘇軾來到黃州已足兩年,他十分喜愛黃州的風土人情,準備在此買田終老,於是前往黃州城東南三十里的沙湖看田。因未帶雨具,在沙湖道中遭遇了一場陣雨,便寫出這樣一首於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佳作。
3
【作者】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年),字子瞻,號東坡,宋眉州眉山人。與父洵、弟轍,世稱「三蘇」,同為唐宋古文家。
自幼聰慧,在母親程氏的親授之下,二十歲時,即博通經史。仁宗嘉祐二年,試禮部,主考歐陽修擢置第二,成為宋仁宗夢中的宰相。 然而,由於與王安石變法的理念不合,又因「烏臺詩案」等諸多黨爭,仕途坎坷,屢遭遷調,深受飄蓬轉徙、瘴癘折磨之苦。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號東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自幼聰慧,在母親程氏的親授之下,二十歲時,即博通經史。仁宗嘉祐二年,試禮部,主考歐陽修擢置第二,云:「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初任鳳翔府判官,召直史館。神宗時,由於與王安石變法的理念不合,調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其後,又因「烏臺詩案」等諸多黨爭,轉任黃州(今湖北黃岡)、泗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英州、廉州、舒州、永州、虔州、真州等地,其最遠者,乃至惠州(今廣東惠陽)、瓊州、儋州(今海南島),深受飄蓬轉徙、瘴癘折磨之苦。 東坡雖屢遭貶謫,然所到之處,關心民生,興利除弊,皆有政績。二次任職杭州,疏通西湖,夾岸遍植楊柳,點綴煙水之中,風景絕佳,杭人呼為蘇公堤。 蘇軾與父洵、弟轍,文章各具風格,同為唐宋古文家,世稱三蘇。諺語有云:「蘇文生,吃菜根;蘇文熟,吃羊肉。」足見三蘇之文,最為當時士子所重視。東坡尤其才氣橫溢,集詩詞、文賦、書法、繪畫、烹飪、醫術、養生、禪趣於一身。縱觀東坡一生,雖因政治關係,仕途坎坷,流轉各地,但他忘情山水,隨遇而安。在東坡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是可以很不一樣的。有《東坡全集》、《東坡詞》、《東坡志林》傳世。
4
【作者】 生命中儘管風雨不斷,災難連連,蘇東坡卻能忘情山水,隨遇而安,無論身處何方,都能瀟灑面對,談笑如常,使他成為西元十世紀中國的文壇、詩苑、詞林上最為絢麗奪目的新星,千百年後,世人茶餘飯後最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 蘇東坡與劉貢父:三白飯與三毛飯。 蘇東坡與黃州秀才:禾草珍珠透心香 蘇東坡與遼太史:三光日月星 蘇東坡與蘇小妹: 筆底才華少 閉門推出窗前月 胸中韜略無 投石衝破水中 除介紹文學上的蘇軾給同學認識外,也從其他傳奇軼文、小說等來道出這傳奇人物。在此介紹如「東坡肉」的典故來源外,亦介紹蘇東坡與蘇小妹、秦少游三人之間的小故事,讓同學從不同層面認識蘇軾的才華與機智。 第一則介紹東坡與劉貢父的故事: 蘇軾有一次和劉貢父說:「我與弟弟當年讀書時,每天吃三白飯,那味道堪稱天下之絕,沒有任何珍饈比得上。」劉貢父於是問:「什麼是三白飯?」蘇軾解釋說:「即一撮鹽、一碟生的白蘿蔔、一碗飯。因為它們都是白色的,故稱『三白飯』。」劉貢父聽了哈哈大笑,心裡馬上想到一個戲弄蘇軾的法子,幾個月後,寫一張請柬邀蘇軾到家裡享用「皛飯」。 此時蘇軾早忘了和劉貢父說過三白飯的故事,還對旁人道:「貢父書讀得很多,這『皛飯』一定是有什麼典故的。」及到劉府赴宴後,發現桌上只有一撮鹽、一碟白蘿蔔、一碗飯,才猛然省悟自己被對方以「三白飯」戲弄了。他一時也沒抱怨,依舊神情愉悅地吃完飯,臨去時,還對劉貢父說:「為答謝您的招待,請務必明天過府品嚐我的『毳飯』。」 劉貢父心知蘇軾是要「報復」回來,但因為對「毳飯」很好奇,便準時赴約。然而他一直等到下午,都不見有任何飯菜。最後飢餓難耐,他只好問蘇軾:「您說的『毳飯』怎麼還不端出來呢?我快餓得受不了了。」蘇軾聞言,慢條斯理地說:「鹽也毛,蘿蔔也毛,飯也毛,這就是『毳飯』了,您還要什麼呢?」原來當時人常將「無」唸做「模」,又訛為「毛」,劉貢父這才恍然大悟,不禁捧腹大笑說:「我早知道你會報復我,但沒料到卻是這樣的報復法。」蘇軾聞言跟著大笑,並命僮僕將準備好的飯菜端上桌來,請劉貢父享用。從這則故事,不僅可以看出蘇軾與弟弟蘇轍早年清貧,但兄弟感情極為深厚。並可以看出蘇軾與劉貢父這對好友彼此之間的交情,雖偶捉弄對方,但卻無傷大雅,充滿幽默詼諧之感。 第二則介紹東坡肉的來源: 東坡被貶到黃州,很受百姓愛戴,當地讀書人更是不會錯過與他交遊的機會。有一回有個窮秀才請蘇東坡到他家裡作客。可是看他形容憔悴,衣衫襤褸不像請得起得客的樣子,蘇東坡明白他的意思,爽快的答應了。 第二天,蘇東坡果然提著一札文稿前來,而秀才則準備了幾隻麻雀招待。言談之中,蘇東坡發覺秀才其實有著不錯的文才,便常到他家作客,每次來都帶著一札文稿,而秀才也都捉幾隻麻雀當作下酒菜。 有一回秀才覺得每次都請吃麻雀心裡過意不去,於是攢了一些錢買了肉和酒,打算好好地招待蘇東坡。酒肉買回來了,正想問蘇東坡怎麼料理才好吃,卻發現蘇東坡望著窗外出神,秀才想,學士一定是在吟詩,不好意思攪擾他。可是肉又等著下鍋,他想:即然存心請客總要讓客人吃得滿意才好呀!所以窮秀才還是忍不住輕聲問:「大人,你看這豬肉怎麼弄才好吃呀?」誰知蘇東坡作詩入迷了根本沒聽著,口中卻琅琅唸出剛想好的一句詩:「禾草珍珠透心香…」秀才一楞,待要再問,秀才娘子卻一把拿過肉來悄聲說: 「還問什麼,大人已經說了啊,『和草整煮透心香』就是連草一塊兒煮,還 要煮得透心,那樣吃才香。」於是夫婦兩把豬肉包著稻草整塊悶煮,煮得透爛。吃飯時,蘇東坡也覺得奇怪,一大整塊,沒斫沒切,還用稻草綁著,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吃法,不知道從何吃起。 秀才夫婦說:「大人,您不是要『和草整煮透心香』嗎?這就是照您的說法做的,嚐嚐看吧!」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秀才夫婦將他的詩句作了另一種解釋。他也不點破,只叫剪開稻草,和秀才夫婦高高興興地吃起來。沒想到豬肉摻著稻草香味,十分可口。秀才夫婦直誇蘇東坡這種煮法,豬肉味道果然不一樣。這件事立刻在整個黃州傳開,客掌櫃藉著蘇東坡的名氣,將這道菜命名為『東坡肉』 。這則傳奇故事也告訴我們,東坡貶謫到各地方,卻皆能怡然自得,並融入當地的人文風俗中。 第三則介紹東坡機智巧對遼使的故事: 遼國為宋朝北面的強國,經常出兵侵犯宋朝,不光在軍事上壓倒宋朝,還想在文化上壓倒宋朝。有一次,遼使入宋,對神宗皇帝說:「我們遼邦有副對聯,出給你們宋朝對,要是對不出,我們遼邦永為上邦,宋朝永為下邦!」神宗皇帝接過對聯一看,是半副上聯:三光日月星。這上聯出得絕,神宗遍示群臣,滿朝文武大臣竟無人能對,遼使一見嘿然而笑,根本不把大宋放在眼裏。神宗皇帝忽然想起蘇軾,連忙傳旨:「速請蘇翰林。」一會兒,蘇軾來到金鑾殿,神宗將那上聯遞給他說:「朕命你把下聯對出來,以揚我大宋國威。」蘇軾瞄了遼使一眼,大聲對道:四詩風雅頌。蘇軾的下聯對得妙極啦!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不驚嘆的,神宗皇帝笑顏逐開。以此故事可見蘇軾機智過人,以及妙筆生花。 第四則故事為蘇軾與蘇小妹: 東坡因與遼使作對建立奇功,蘇小妹也來京師爭風采,誰知才貌雙全,轟動京師,許多青年才俊因而爭睹佳人。蘇小妹不堪其擾,東坡於是出了個「以文擇婿」的法子,在許多京師才子中,以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家學淵源,為文最為可觀,蘇小妹雖認可其才學,卻總覺得王雱鋒芒太露;外貌雖風度翩翩,卻仍帶貴公子的習氣,所以,最後還是將他的文章退了回去。東坡有些為難,畢竟是當朝宰相的兒子,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必須有個交代,便要蘇小妹題評。蘇小妹不以為然,便隨意題了「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這可讓東坡嚇了一跳,思量再三,勉強各加一個字,硬是把它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雙」解決了眼前的難關,沒想到王雱以此以為佳人垂青,便要東坡找機會見個面,東坡只好託辭蘇小妹貌醜,並以鄉姑李代桃僵,令王雱雖驚豔於才學,卻不能接受佳人無貌,從而罷手,解決一難。在正史之中,蘇東坡的官運並不亨通,但是在稗官野史之中,東坡的傳奇故事卻為人所傳誦不已。 因此,藉由介紹東坡一系列的傳奇故事,能讓學生從更多的面向去認識這一代傳奇人物。
5
【作者】 蘇東坡與佛印: 八風吹不動 一屁打過江 〈洗兒詩〉 人皆生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我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錢謙益〈反東坡洗兒詩〉 北宋八大詞人之一的蘇東坡大學士,平生官運不佳,常被貶至偏遠地區,曾任黃州、泗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英州、廉州、舒州、永州、虔州、真州等地,其最遠者,乃至惠州(今廣東惠陽)、瓊州、儋州(今海南島),深受飄蓬轉徙 。由於酷愛佛理ˋ禪學,所以他的朋友出家眾特別多,這也使蘇軾的詩詞中,可看到富有禪趣的影子。當他被貶至江北瓜州時,與一江之隔的佛印禪師成了莫逆之交,經常在一起高談闊論。某日,蘇軾作了一首【讚佛偈語】:【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隨即派人送到對岸佛印禪師那,請禪師指教。誰知佛印竟在其書背後寫下屁字,讓來人帶回。蘇軾本以為會得到大師的稱讚,誰知看了以後,氣的火冒三丈,馬上僱船渡江,想找禪師理論。其實蘇軾的詩表面 上【讚佛】,實際上炫耀自己已達開悟境界,不會受到一切外境污染與影響 。禪師既是一位得道高僧,怎麼可能出賣如來呢?邊走口裡邊罵豈有此理的東坡居士,不知不覺已來到禪房,見門上貼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此刻始恍然大悟,慚愧不已,低頭折返自寓,閉門思過。 這件事也可看到詞人的真性情,以及對佛學的造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修行,不是口上說的,行到才是功夫。 (八風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種境界,能影響人之情緒,故形容為風。) 東坡的〈洗兒詩〉則表現出他對兒子的期望與對人生的態度。他此生顛沛流離,就是因為太聰明,在文壇、政壇都鋒芒畢露,導致遭小人妒忌,飽受讒言之苦,因此,東坡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不要太聰明,只要踏實無災無難過一生即可,這是身為一個父親對孩子的祝福與期望。 吳鳳技術學院 周天令教授教學團隊
6
【課文】 〈定風波〉漫畫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課文】 〈定風波〉漫畫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1沙湖: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 2雨具先去:意思是雨具事先未帶。 3吟嘯:放聲吟詠。 4芒鞋:芒草做成的鞋,草鞋。輕勝馬:輕便勝過騎馬。 5「一蓑」句:即使一生都淋著一身的煙雨也任由它去。一蓑,這裡是「一身」的意思。蓑,本文為遮蔽風雨的披衣。 6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樣子。 7「回首」句:往剛才遇雨的地方看去。向來,表示時間的詞,所表示的時間可遠可近,這裡是指剛才。蕭瑟,寒風冷雨的聲音。
7
【賞析】 現實生活中,風風雨雨真不少,躲不了,避不了,蘇東坡這首〈定風波〉告訴我們,如何冒著風雨前進,把吃苦當吃補,通過苦難,豁達人生。
「穿林打葉聲」象徵著災難從天而降。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個句子,讓人彷彿見到一個竹杖芒鞋的老人在江湖道上踽踽獨行,身前身後都是煙雨瀰漫,一條長路連到遠天去。 遇雨是生活中一件極平常的事,然而不同修養的人在遇雨時的不同表現,便能充分顯示出不同的心性修養。這闋詞雖從下雨寫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寫遇雨的經歷,而在通過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來表達自己生活體驗、處事態度和人生感悟,以及呈現自己坦蕩的胸襟、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的精神。 上片寫風雨交加,自己卻處之泰然。「莫聽穿林打葉聲」,突如其來的陣雨「穿林打葉」雨勢洶洶,而蘇軾卻不以為意,只「莫聽」二字便見性情,也點出作者不為外物所縈擾的灑脫,於是「何妨吟嘯且徐行」,好不自在!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來。即使一生都在煙雨的籠罩之中也不怕,這「一蓑煙雨」,寫的既是指眼前的急風驟雨,當然亦包括在官場上的狂風暴雨。 詞作塑造了一個憂樂兩忘、禍福不驚的自我形象,正是這個形象中體現出來的那種精神意志,支撐作者走過沙湖遇雨的道路,也走過坎坷動蕩的漫長的一生!
8
【賞析】 在煙中騰雲過了,在雨裡行走過了,什麼都過了,他什麼都不要了,所以到後來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句。這就是林語堂所說的「生命的事一經過了,再熱烈也是平常」。 下片寫雨過天青,自己亦處之淡然。涼風吹過,酒意消散,天已放晴,山頭斜照相迎,又是另一番景象。回顧來程中所經歷的風風雨雨,詞人自有感觸在心頭。自然界的陰晴圓缺本是自然,而宦途中的風雨侵襲,只要淡然面對,晴、雨又奈我何?此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與上片「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相照應,正道出了作者歷經磨難、挫折後,轉換出的曠達胸懷。 吳鳳技術學院 周天令教授教學團隊
9
【賞析】 這樣未免太寂寞了?林清玄:溫一壺月光下酒,說得好,他應該帶一壺酒、一份愛、一腔熱血。
沒錯,蘇東坡並沒有被這場從天而降的災難打倒,也沒有因此過著寂寞孤獨的日子。他走出悲情的歲月,高聲唱著:「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帶著一壺酒、一份愛、一腔熱血,扮演一位傳奇人物,集詩詞、文賦、書法、繪畫、烹飪、醫術、養生、禪趣於一身。 東坡對於人生難題或是挫折,不是以悲觀的態度面對,而是以高度的哲理智慧,轉化低潮的情緒。即是面對人生的風雨吹打,當其他人覺得狼狽失意時,但他卻能竹杖芒鞋輕勝馬,心中寧靜的聽著穿林打葉聲,一句誰怕,點出他對生命的熱忱,即時面對困難,也能將生命活得精彩且自得。 補充: 〈念奴嬌〉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酎江月。
10
【腦筋激盪時間】 情境一 東坡一生,苦難折磨,烏臺詩案,差點斷送生命,你認為這些災難是從何而來? 1、王安石加害的? 2、蘇東坡自惹的?
3、政治的悲劇宿命? 情境一在激發學生思考,蘇軾此生顛沛流離,多災多難的原因,是哪些外在因素造成的。慢慢引發學生思考,人生所需要面對的課題與困難,背後絕對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
11
【腦筋激盪時間】 情境二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 如果你處在這樣的情境,該怎麼辦?
情境二在激發學生思考,對面困境時,或是身處逆境,心境該如何轉換。
12
【腦筋激盪時間】 情境三 東坡順著步子,前往松風亭,亭子在山頭,也並不高,但足力疲乏,仰望廷宇,尚在木末,進既不能,退又不甘,該怎麼辦?
情境三在激發學生思考,當面對困難時,往前抑或往後,該如何抉擇。如孔子所言:「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面對挫折時,東坡生命的智慧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13
【腦筋激盪時間】 情境四 同樣是回首向來蕭瑟處, 世人說:晴時多雲偶陣雨; 四大公子沈君山說:也有風雨也有晴;
臺大教授曾永義說:似曾風雨似曾晴; 蘇東坡說: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你說呢? 情境四在說明,同樣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每個人的詮釋都不同,這是不同的生命特質與心靈,有不同的看法和作法。
14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以〈水調歌頭〉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歌曲,作為本課結束前的活動。讓同學從蘇軾的作品中,看到詩人面對人間的不圓滿,只要換個心境,把握當下人生,何必困陷在低潮中呢?前方,有更美好的人生風景在等著我們。
15
版權聲明
16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吳鳳技術學院 周天令教授教學團隊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