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評估都市地區建築物綠覆率可行性之研究 -以台中市為例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99年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王欣弘 學號:
2
一、前言 台灣地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都市地區,隨著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嚴重,都市地區能源消耗情形越趨嚴重,造成「熱島效應」惡性循環;在歐洲與東亞日本等地區的新都市主義者意識到過度開發自然綠地與發展都市,可能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危機,均極力倡導生態都市和綠色都市等永續都市規劃理念,國內為推動節能減碳,亦積極推動生態都市和綠建築計畫。英國生態城市的地區發展指標指出:「影響最大的生態特徵即是『綠地空間比例』,特別是植栽。」而提高都市地區植栽空間比例的方法,除了保護及恢復都市地區的自然綠地、建立公園綠帶之外,於建築物屋頂或建蔽率管制空間,進行植栽綠化亦可達到提高綠覆率的效果。
3
一、前言 現行都市計劃透過容積率及建蔽率的管制,使建築物之設計較具彈性,塑造良好都市景觀,若能將綠覆率政策納入管制項目,將更能促進都市永續發展。本研究利用國土測繪中心之圖資,進行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分析,再以空間離散指標(Spatial Dispersion Index,SDI)估算台中市各區建物與植被等空間分布之離散度,作為後續都市地區綠覆率優劣情形評估探討,可供日後新建案審核評估是否將綠覆率納入考量之參考。
4
二、前人研究 林昭遠、陳盈蓁、鄭旭涵(2009),「應用空間離散指標探討農村聚落類型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40(4):409-422
林昭遠、鐘澤平、林家榮(2009),「台中都會公園開發前後綠覆率與保水功能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41(1):331-44 黃麗娟、莊智瑋,何世華,林昭遠(2008),「衛星影像植生指標優選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 40(1):39-50 林昭遠,吳逸崟,莊智瑋(2010),「利用SPOT衛星影像推估碳存量可行性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 42(2): 林世峻,莊智瑋,何世華,林昭遠(2008),「植生指標影像分類準確度影響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 40(2):
5
應用空間離散指標探討農村聚落類型之研究 林昭遠、陳盈蓁、鄭旭涵
農村文化與生活型態隨著人口產業外移而式微,近年來隨著農村再生之推動,喚醒了大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農村既有建物、植被等之空間分布影響著未來環境營造之良窳,例如汙染之排放;與散村對照,集村之環境負荷量大,需有較大之綠環境營造區位加以緩衝。因此,如何量化評估農村建物、植被集散程度,提供農村綠地需求指標,乃農村規劃重要課題之一。本研究利用國土測繪中心之土地利用圖資,以空間離散指標(Spatial Dispersion Index, SDI)估算全台各縣市農村建物及12 個農村聚落之建物與植被等空間分布之離散度,並針對12 個農村聚落空間離散程度之異同加以分析探討。以縣市尺度探討農村建物離散程度而言,北部地區(宜蘭縣除外)之SDI 值較高,東部次之,較低為南部地區,即北部農村建物多呈現離散,南部則相對聚集。各縣市建物與其縣市之形心距離,以彰化縣最小,顯示彰化縣之農村建物多分布於縣境中心。而12 個供試之農村聚落中以無米樂、平和社區二者聚落類型最相近,屬環境負荷量大之集村,又由於該社區多以草本植被所占面積較廣,綠環境區位植被之穩定性不高,有必要加以營造改進。
6
台中都會公園開發前後綠覆率與保水功能之研究 林昭遠、 鐘澤平、 林家榮
台中都會公園位於台中縣市交界之都會區邊際地帶,具有休憩、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及兼具都市與非都市區的緩衝綠帶等多功能大型都市森林公園。本研究以台中都會公園開發前、開發後衛星影像光譜值,採用公園草坪區作為判釋綠覆率門檻值進行綠覆率評估,雖然所得開發後之綠覆率比開發前減少5.97%,總保水量也比開發前少了1,885,415 m3,而洪峰總流量則增加27.73 cms,但整體公園在開發所配置之截蓄保水設施、滯洪池發揮作用下,開發後之保水指標不但比開發中增加,亦超出綠建築法規規定值,洪峰總流量開發後比開發中也減少24.42 cms,同時在台中都會公園未曾發生水患情形,顯示截蓄保水設施、滯洪池只要配置得當,不但小雨時可增加雨水的入滲,暴雨時則可容納瞬間之暴雨量減少水患,達到截蓄保水設施與洪水減量之預期成效。
7
衛星影像植生指標優選之研究 黃麗娟、莊智瑋、何世華、林昭遠
九二一地震造成台灣中部大面積植生及環境破壞,如何有效快速的監測環境變遷為近年來研究重點,在環境變遷研究中衛星影像波段萃取被廣泛運用於植生地、裸露地的判釋上。本研究係將原始波段加入NDVI、IPVI、MSAVI 及CMFI 等四種植生指標並利用監督式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進行分析優選最佳植生指標。結果顯示整體精度及Kappa 值皆以CMFI 較高,其次為NDVI,最差為原始波段,在研究過程中雖以CMFI 有較高判釋效果,但Kappa 值仍僅0.677,原因係受採用之衛星影像空間解析度不佳影響所致。建議可加入紋理分析、DTM 及航拍影像等,以提升精確度。
8
利用SPOT 衛星影像推估碳存量可行性之研究 林昭遠、 吳逸崟、莊智瑋
全球碳循環平衡失調,暖化現象嚴重。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各國政府逐漸發展綠色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源,並透過植樹造林等方式增加生物碳匯。以碳匯方式減少大氣碳含量,因成本低效益高,且操作容易,為學者紛紛投入碳存量研究之誘因。本研究採用兩期(1995 年、2008 年)國土利用調查圖資, 萃出6 類植群,並參照氣候變遷跨國組織(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估算台灣各分類植群之碳存量,發現1995年至2008 年間共增加93,55,116 噸。台灣主要土地利用類別之碳存量,其高低依序分別為林班地、原住民保留地、山坡地以及都市計畫區,顯示土地利用類別與碳存量關係密切。最後選用11 處農村社區作為測試樣區,藉由SPOT 衛星影像推估各試區之綠劣指數,與碳存量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兩者間呈顯著負相關,即綠劣指數可為碳存量優劣之評估指標。
9
植生指標對影像分類準確度影響之研究 林世峻、莊智瑋、何世華、林昭遠
植生指標對影像分類準確度影響之研究 林世峻、莊智瑋、何世華、林昭遠 影像分類時易受空間解析度、波譜解析度等影響,進行分類時,加入輔助特徵值如( NDVI、CMFI )可稍有效提升影像精度。本研究以南投縣九份二山為研究試區,以最大概似法(Maximum-Likelihood Decision Rule)和倒傳遞類神經網路(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進行影像分類之探討,結果顯示,除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搭配原始波段加入NDVI外(Kappa為0.5954),加入植生指標均可稍微提升分類精確度;在分類模式整體比較上,倒傳遞類神經網路稍優於最大概似法,但差距甚微。
10
簡報完畢 請多多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