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三章 政府的體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三章 政府的體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三章 政府的體制

2 第三節 我國的地方政府體制

3 課程架構 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內閣制 總統制 混合形式:雙首長制 我國的中央政府體制 我國的中央政府組織 我國的地方政府體制 府際關係
中央政府各院之間的權力關係 我國的地方政府體制 府際關係 地方治理

4 一、府際關係 府際關係 上下級政府間的垂直關係及權限劃分 同級政府間平行的互動關係

5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比較 中央集權 地方分權 意義 事權集中於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僅能聽命行事
地方政府有部分統治權,中央政府可監督而不能指揮 優點 權力集中,行政效率較高 人民可高度參與地方公共事務 缺點 無法因地制宜,符應地方情勢 力量分散,資源有限,事務難以推動

6 (一) 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中央集權 :法國即是由中央政府主導並控制地方事務的運作。
地方分權:美國各州的地方自治權受憲法保障,不僅得以自行主導地方事務,且可以透過各州的參議員,於聯邦參議院參與中央法律的制定。 均權制度:我國採之,即依公共事務性質劃分,具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劃歸中央;具因地制宜之性質者劃歸地方,並以憲法、地方制度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等,明確規範中央與地方之權限劃分。

7 中央 溝通與合作 地方 例 全民健保是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事項,除中央政府需支付補助外,地方政府在不損及其自治之必要支出時,也應分擔部分費用。
中央在草擬涉及地方權益之法律時,應與地方政府協商,地方政府也有權列席表示意見,以避免片面決策造成之不合理情形。

8 (二) 我國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 1. 個別地方政府的局限: 臺北捷運的興建涉及臺北市與新北市的土地徵收。
許多公共問題所牽涉的區域,常會跨越不同地方政府的管轄疆界,個別地方政府不能獨自處理這些問題。 臺北捷運的興建涉及臺北市與新北市的土地徵收。 河川整治、垃圾清運與處理、公車路線協調、橋梁與道路興建等,皆具跨域性而需要地方政府合作才能完成。

9 2. 「一加一大於二」跨區合作 我國於 2010 年修訂《地方制度法》,授權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等各級地方政府,得就跨區域自治事務成立區域合作組織、訂定協議或行政契約,並呈報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備查。

10 二、地方治理 當前民主國家不僅強調中央與地方之間應建立伙伴關係,也認為在地方政府與民眾之間亦應建立伙伴關係,此一思維涉及當前盛行的「地方治理」(local governance)理念。

11 (一)地方治理的意涵 地方政府主動與私部門(民間企業)和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相互合作,結合民間力量,以有效提供公共服務並解決公共問題。
授權 協同 地方治理 策略聯盟 非營利組織 民間企業 地方政府

12 地方政府雖然是辦理地方事務的主要負責者,但不是獨占者,個人與團體均有權參與地方事務的決定與執行。
在地方治理的概念下,政府的權力從集中走向分散,也就是地方政府為主要負責者,民間力量輔以決策與執行。 在當前強調地方治理的趨勢下,地方政府的統治型態已經逐漸跳脫出由上而下的支配關係,轉為由公部門、私部門與第三部門緊密合作的政策網絡關係。

13 地方自治團體: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
(二)地方政府的組織與權責 我國地方政府組織,中央之下設省及直轄市;省之下設縣及省轄市;縣之下設鄉、鎮、縣轄市。 中央 直轄市 地方自治團體: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 設有行政機關 設有立法機關 主要職權是推動地方自治,並執行上級政府委辦事項 主要職權是制定地方法規、審查預算並監督行政機關施政

14 我國地方政府組織架構

15 1. 省 為第一級地方政府,但自1997 年虛級化後,已不具地方自治團體性質。
目前設「省政府」與「省諮議會」,省政府委員與省諮議員皆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省政府受行政院指揮,辦理監督縣(市)自治事項;省諮議會職權則僅對省政府業務提供諮詢。 1998年臺灣省議會最後一次開議,之後正式走入歷史。

16 圖片來源:內政部 http://www.moi.gov.tw/
五都升格,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2. 直轄市 設市議會與市政府,由市長綜理市政,市議員與市長皆由民選產生,任期 4 年,市長有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 2010 年底,我國除原有的臺北市、高雄市外,增加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三個直轄市。其中新北市是由臺北縣升格,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則由原縣市合併升格。 圖片來源:內政部

17 3. 縣(市) 縣(市)議會與縣(市)政府,縣(市)議員與縣(市)長皆由民選產生,任期 4 年,縣(市)長有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 因部分縣市於 2010 年升格為直轄市,我國由原有 18 縣、5 市,轉變為 14 縣、3 市。 4.鄉(鎮、市) 鄉(鎮、市)民代表會與鄉(鎮、市)公所,鄉(鎮、市)民代表與鄉(鎮、市)長皆由民選而產生,任期 4 年,鄉(鎮、市)長有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 在 2010 年底前,我國原有 319 個鄉鎮市,但部分縣市升格後,有 108 個鄉鎮市改制為區,不再屬於地方自治團體,因此目前鄉鎮市共有 211 個。

18 我國地方政府組織概況 直轄市 縣(市) 鄉(鎮、市) 立法機關 市議會 縣(市)議會 鄉(鎮、市)民代表會 行政機關 市政府 縣(市)政府
鄉(鎮、市)公所 首長及民代產生方式 民選產生 首長及民代任期 四年(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有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 2010 年底前 臺北市、高雄市 18 縣、5 市 319 鄉鎮市 2010 年後 5 直轄市 14 縣、3 市 211 鄉鎮市

19 (三)地方政府與民間第三部門的協力關係 將地方上的事務交給地方人民自行來管理,可以加強民眾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感,並培養民眾的政治能力。
由地方住民自行處理地方上的公共事務,也可以收到因地制宜的功效,讓地方發揮自己的地域特色與文化樣貌。

20 公私協力的例子 1998 年,臺北市政府試辦第一所社區大學─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是採「公辦民營」方式,由臺北市政府提供場地與經費,委託民間的非營利組織臺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經營辦理 社區大學的成立,將終身學習與社區意識這兩種理念有效結合在一起

21 公私協力的其他例子 各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主管機關與民間的非營利組織合辦養老院、托兒所等機構,共同推動社會福利事業。
各地方政府的警察機關協助社區成立巡守隊,透過警民合作的方式,建立社區治安維護體系等。

22 公民論壇:縣市升格與國土規畫   政府透過縣市升格,所推動的「三個生活圈、七大發展區域」的國土規畫藍圖,社會各界有不同的意見。舉例而言,有人認為桃園已和大臺北地區(北北基)形成一個大生活圈,桃園與大臺北地區的關係,遠比宜蘭和大臺北地區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認為「桃竹苗」與「北北基宜」被切割為兩個發展區域並不合理。另外,也有人認為在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基隆猶如大臺北地區唯一未升格為直轄市的「孤島」,基隆市民變成大臺北地區的「二等市民」。總之,目前政府所提出的國土規畫藍圖,贊成者有之,批評者也不少。 請你蒐集社會各界對於當前國土規畫藍圖的不同看法,並在綜合評估各種看法後,指出你對於目前國土規畫藍圖的贊成或反對理由。

23 小試身手 政治學者指出:「民主的單位愈小,公民參與的可能性就愈大,公民把政府決策的權力移交給代表的必要性就愈小;而民主的單位愈大,處理各種重大問題的能力就愈強,公民把決策權移交給代表的必要性就愈大。」根據上述理念,「五都」改制的效應,對於我國民主發展的可能影響為何?(多選) 【100.指考】 (A)五都改制的優勢,在於強化中央政府的統籌能力 (B)五都改制後,將帶領區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C)五都內鄉鎮市選舉取消,相對遏止地方惡質選風 (D)五都含括我國多數人口,地方與中央衝突性漸增 (E)五都內鄉鎮市選舉變革,強化了民主的基層參與 答:(B)(C)(D)


Download ppt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三章 政府的體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