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Susanti Hermanto Modified 6年之前
1
第5章 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要点 弹性理论及其影响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核算模型及其意义 吸收分析法理论及其应用 货币分析法理论及优缺点
2
一、古典分析法(“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大卫·休谟: (18世纪中期 ) 贸易顺差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引起国内价格 上升,与国外商品相比,国内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从而 消费者增加国外商品购买,减少国内商品购买,使得货 币向国外流失,直到重新达到均衡。 过程如流程图所示:
3
运行原理 黄金流动(自由输出入)的后果:使一国国际收支自动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流出 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 国内货币量收缩
物价上涨 物价下跌 国内货币量增加 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 黄金流入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
4
二、弹性分析理论(Elasticity Approach)
由马歇尔、勒纳以及罗宾逊等人发展而成。它着重考虑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 货币贬值是否一定能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呢? 货币贬值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状况是有条件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5
二、弹性分析理论(Elasticity Approach)
(一)弹性的概念 弹性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 将商品数量变动与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的变量就是价格弹性。如果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很小,但其需求量和供给量却变化很大,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就小。
6
ε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一)弹性的概念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ε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ε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η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η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7
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影响 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从$ 1/ 7贬
值到$ 1/ 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 化的一组数据。 出口商品的国内单价 汇价 出口商品的美元单价 出口 数量 出口的外币(美元)收入 价格变动率 (%) 出口数量变动率(%) 7 $ 1/ 7 $ 1 10000 $10000 - 1 $ 1/ 8 $0.875 11000 $9625 12.5% 10% 2 12000 $10500 20%
8
②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的数量变化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二)前提条件 ① 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 响; ②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的数量变化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③不考虑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 ④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9
(三)推导过程 因假设初始国际收支B处于均衡状态,因此: B = PxQx –e PmQm = 0
若现在让本币贬值1%,即在直接标价法下,使e’=(1+1%)e, 由此将会使出口数量增加 %(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即Q’x=(1+ %)Qx, 同时将会使进口数量减少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即Q’m=(1- %)Qm,
10
(三)推导过程 因此,国际收支将发生下列变化:
△B = B’ – B = (PxQ’x – e’PmQ’m) – ( PxQx – e PmQm ) = [Px (1+ %)Qx – (1+1%)ePm (1- %) Qm)] – ( PxQx – e PmQm ) = % PxQx – (1%- %)ePm Qm + 1% % e PmQm ≈ [ PxQx – ( )ePm Qm ] /100
11
(三)推导过程 + > 1 显然,只有在 PxQx > (1- )ePm Qm 时,△B才有可能大于0,国际收支状况才能有所改善。
1 - 也即: + > 1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12
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
13
(四)J 曲线效应 是指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国际收支状况在贬值之初将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贸易收入才可能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国际收支的这一运动过程,其函数图像酷似大写英文字母“J ”,故名“J 曲线效应”。 时间t 贸易收支盈余 贸易收支逆差 贸易收支平衡 t t t 2 A B C D J 曲线效应
14
为什么会出现J曲线效应? 经济学家马吉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货币合同阶段: 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
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 传导阶段: 当进出口价格可以变动时,进出口数量及供给的调整从生 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又需要一个过程。 收支差额还不会减少 数量调整阶段 进出口的数量能够变动,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正常效应开始发挥作用。 国际收支差额从谷底上攀,逐步由赤字转变为国际收支顺差 收支趋于恶化
15
(五)对弹性分析理论的评价 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
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 但是这个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变动的。
16
(五)对弹性分析理论的评价 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
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 (即J曲线效应)。
17
三、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
西德尼•亚力山大1952年提出,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认为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忽略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况且总弹性既不固定也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8
将(X-M)用B来表示,将(C+I+G)称为 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 B=Y-A 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
(一)凯恩斯的理论模型 国民收入和支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Y = C + I + G + ( X – M ) 将(X-M)用B来表示,将(C+I+G)称为 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 B=Y-A 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 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失衡: 只要总收入大于总吸收,该国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只要总收入小于总吸收,该国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19
(二)吸收论的基本方程 假定初始国际收支存量平衡,只考虑货币贬值后国民收入与吸收增量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影响。
根据吸收分析理论的基本公式,国际收支流量平衡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B为国际收支变动额;△Y为贬值对收入产生的直接效应;△A为贬值对吸收产生的变动总额。 将吸收分为诱发性吸收和自主性吸收: A = αY + D, α为边际吸收倾向
20
(二)吸收论的基本方程 则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就取决于本币贬值后△B是否大于0: △B= △Y- △ A=(1- α)△Y- △D
该式直观地表明,货币贬值能否有效地调节国际收支,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程度;收入对吸收的引致程度,取决于吸收倾向的大小;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程度。
21
(三)货币贬值的收入与吸收效应分析 2、贸易条件效应 3、资源配置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货币幻觉效应 贬值对收入Y的直接效应
1、闲置资源效应 2、贸易条件效应 3、资源配置效应 贬值对吸收A的直接效应 1、实际现金余额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货币幻觉效应
22
(三)货币贬值的收入与吸收效应分析 1.闲置资源效应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闲置资源启用→通过外贸乘数机制、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国际收支改善。 2.贸易条件效应 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y→ 吸收减少→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3.资源配置效应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口生产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的利润上升→国内资源重新配置→国民收入提高→国际收支改善。
23
(三)货币贬值的收入与吸收效应分析 4.现金余额效应
① 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消费减少→商品与劳务进口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② 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居民出售外币资产→资本流入→资本项目改善。 5.收入再分配效应 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国民收入向利润所得者及政府部门转移→吸收倾向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24
(三)货币贬值的收入与吸收效应分析 6.货币幻觉效应 本币贬值→由进口品开始国内物价轮番上涨→产生
货币幻觉→消费与投资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25
(四)对吸收分析理论的评价 1.意义 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某个国家发生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不平衡时,一定是该国的商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不相等。 一旦采取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就会在国民经济总量调节过程中逐渐实现平衡。从而为推行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6
(四)对吸收分析理论的评价 2.局限性 (1)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基础上,对收入、 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分析不够
(2)没有考虑到本币贬值后相对价格变动在国际收支 调整中的作用 (3)只是一个单一国家模型,没有考虑到贸易伙伴国 进出口对本国进出口数量和价格的影响 (4)没有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 贸易收支
27
吸收论和弹性论的比较 分析方法 政策主张 贬值影响的条件 贬值影响传导机制 弹性论 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货币贬值政策
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通过影响出口品相对价格和需求 吸收论 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增减总收入和总吸收 存在闲置 资源 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收入
28
四、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货币分析法是70年代兴起的,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 础上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分析方法。 (一)假定前提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29
(二)基本理论 Ms= Md (1) Md = Pf (y﹒i) (2) P为价格水平,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 Ms = m ( D + R ) (3) D为国内货币供应基数,R为外国货币供应基数,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 将m忽略,可得: Ms = D + R (4) Md = D + R (5) R = Md – D (6)
30
(二)基本理论 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货币需求量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
31
对国外商品和金融资产的需求↑ 国内信贷D↑ 国际收支赤字 外汇市场干预、储备R↓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货币市场均衡 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Ms>Md 国际收支赤字 外汇市场干预、储备R↓ Ms=Md 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来讲,货币当局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32
(三)政策主张 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原因,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解决
货币政策即货币供给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等,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33
(四)对货币论的评价 对假定前提的评价 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实际 对贬值效应的评价 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支出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 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34
(四)对货币论的评价 政策含义的评价 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的下降
35
六、结构论 (一)结构论的基本理论 结构论认为,货币论、吸收论都是从需求角度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周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既可以是周期性的过渡需求引起,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
36
(一)结构论的基本理论 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的结构问题主要有: ▲ 经济结构老化 ▲ 经济结构单一 ▲ 经济结构落后
37
(二)结构论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重点是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 经济发展,以此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 数量和品种的供应。
2.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增加 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力和资金等生 产要素能顺利地从传统行业流向新兴行业。
38
七、对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评论 西方的任何一种国际收支理论都不能对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整作出一个完美的说明。 贸易差额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述:
B=Y-A=X-M=ΔR 货币论强调其中的ΔR,弹性论的出发点是 X-M,吸收论则将注意力放在收入与支出的大小 对比(Y-A)上。 在政策主张上,货币论重视货币政策,弹性论偏重支出转换政策(汇率贬值),而吸收论相对注重财政政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