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名:七人小組 組員:4970G021 吳智煬 社會運動觀察-野百合運動 4970J001 陳冠諻 4970J003 丁信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名:七人小組 組員:4970G021 吳智煬 社會運動觀察-野百合運動 4970J001 陳冠諻 4970J003 丁信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名:七人小組 組員:4970G021 吳智煬 社會運動觀察-野百合運動 4970J001 陳冠諻 4970J003 丁信懷
4970Q075 陳冠宇

2 大綱 1.何謂社會運動 2.事件背景 3.事件經過 4.國是會議 5.影響 6.後續 7.與六四運動的比較 8.結論 9.參考資料

3 何謂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是指專注在某個議題上來進行的開放性政治結合,大部份都有其獨特的目的,像今日為興建蘇花高速公路而來的兩派人馬,或是之前的520農民運動,野 百合學運,反核四運動,美麗島事件......等等,這些參加者,說他們是為利益而來,應該是不對的,我想,更應該說他們是為了理念而參與,而稱其發啟者 為利益團體,似乎就太過狹隘.

4 事件背景 從1980年代末期開始,台灣社會就歷經劇烈的變動:解嚴、解除報禁、黨禁,民間活力四起、各種社會運動蓬勃發展。這股澎湃、新生的風潮,自然而然地也漫延到校園內,使校園成為聚積社會能量的一個重要場域。 遷台四十年來從來未曾改選過 的國民大會,又自行通過「臨時條款修正案」,將1986年增額代表的任期延長為9年,創下國會議員自行通過延長任期的惡例。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各界對國大代表一連串爭權牟利的行為,不但開始感到不耐,同時也開始展開抗議,「罷課、罷稅、抗稅」的呼聲四起。由於民進黨黨主席及國代赴總統府請願,遭抬離毆辱而有升高抗爭強度的趨勢。 1990年3月16日,9名台灣大學的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拉出寫著「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 皇帝的壓榨」的白布條,為「三月學運」揭開了序幕。

5 象徵 抗議學生的精神堡壘—野百合,於3月21日在中正紀念堂豎立,象徵民主最高精神指標。
自主性:野百合是台灣固有種,象徵自主性。 草根性:野百合從高山到海邊都看得到,反映了草根性。 生命力強:他在惡劣的生長環境下,依舊堅韌地綻放。 春天盛開:他在春天盛開,代表了學生在今年春天所進行的學運。 抗議學生的精神堡壘—野百合,於3月21日在中正紀念堂豎立,象徵民主最高精神指標。

6 事情經過 3月16日,幾名台大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拉起白布條,上面寫著「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皇帝的壓榨」。而後,台大學生會和學運社團動員 支持他們,全國各校學運社團也開始加入,且有更多自主性的學生來這個學生稱之為「中正廟」的廣場展開靜坐。最多時超過五千名學生,並有多名學生發起絕食抗 爭。 3月17日 隔了一天,由於媒體的報導,已經有200多名學生參加靜坐,台大也有學者在當日發起“柔性罷課”,將上課地點改到中正紀念堂廣場,這時,在媒體的報導下,現場的圍觀群眾已達2000人。

7 解散國民大會,重建一元化的國民大會制度。 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重建新的憲法秩序。 召開國是會議,全民共謀體制危機的解決。
3月18日 廣場的靜坐運動已快速發展成全國性的學運份子串連活動,參與靜坐示威的大學生已達數千人。在廣場決策委員會表示要以「自主、隔離、和平、秩序」 的四大原則來進行廣場抗爭時,也是在這一天,在由學運團體所組成的校際會議上,學生們正式發表了三月學運的四大訴求: 解散國民大會,重建一元化的國民大會制度。 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重建新的憲法秩序。 召開國是會議,全民共謀體制危機的解決。 提出民主改革時間表,呼應民意的潮流。 這四條要求反應當時台灣民間社會一部分人士對統治者的具體要求。

8 3月19日 在學運團體、學生自治組織與教授的集體動員下,廣場人數爆增。上午10時,10名廣場靜坐學生發起絕食抗爭。當日傍晚,廣場學生已突破三千人,晚間11點,校際會議通過「野百合」為三月學運之精神象徵,因此此次學運又稱「野百合學運」。

9 3月21日 李登輝在總統府接見 53名學運學生代表。靜坐學生透過各校討論的機制,形成與總統李登輝會面的四點要求共識: 1.請李登輝總統接受學生們追求民主憲政的決心情操,以及學生提出的四項嚴肅要求。並對民眾公開發表。 2.在第8任總統就職前,國是會議必須由各階層、各黨派的代表公平組成,必須討論中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臨時條款、國會全面改選、並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 3.全體在廣場上的學生於李總統明確同意以上兩項要求,即結束靜坐活動,學生將對國政大事的發展繼續保持高度關切。若李總統不能對上述要求作肯定的答覆,我們將堅持原則、持續抗爭。 4.為了確保上述主張得以落實,我們將即刻組成校際聯合組織,持續監督國是會議,必要時並隨時號召全國學生再度組織動員,在台灣未能完全徹底民主化之 前,我們絕不停止奮鬥。 學生代表在與總統李登輝會面後回到廣場,廣場上的學生在看過雙方會面的錄影帶後,進行分校討論,以決定是否要結束這次抗爭。

10 3月22日 3月22日早晨,指揮中心正式宣佈撤退聲明:〈追求民主、永不懈怠〉,校際會議最後決定繼續「全國學生運動聯盟」(簡稱「全學聯」)之組織工作,各地學生陸續撤出廣場,結束為期六天的三月學運。 三月學運是台灣戰後最大的一場學生集體靜坐運動,其改變了許多參與者的生命經驗,也成為那個世代的定義。 當年總指揮、現任台大教授范 雲在2004年為文說,「對廣場上的許多長期參與的學運幹部而言,野百合學運仍然是一個延續其意識形態路線的交戰場。但是,對很多第一次參與抗爭運動的學 生而言,野百合學運是個獨特的青春記憶……。這些理性與情感的交鋒、理想與現實的對話,對每一個參與者而言,都是一場民主啟蒙。」

11 國是會議 國是會議 指針對國家的某個重要計畫、政策來做討論的會議。 EX:(發生假球事件歷經球迷上街頭的事件爆發後,
馬總統召開棒球國是會議) 國事會議 國家的大事。 二詞的不同在於 “國是”是指國家的重要"計畫、政策" "國事"則是跟國家有關的"一切事情"

12 影響 執政黨中央常會於3月21日,通過李登輝主席召開國是會議的提案,組織籌備委員會。會中人士涵蓋民進黨、無黨籍以及社會公正人士;將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 時條款及改革時間表的建議全都列入國是會議中討論研究。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召集人蔣彥士表示:國是會議有三項主要議題: (1).憲政體制(2).政治革新 (3).國家統一。 民國80年5月李登輝總統宣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並依第一屆國民大會之決議,宣佈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憲政體制。 由第一屆國民大會增修憲法條文第一條至第十條,規定第一屆國民大會於民國80年12月30日前全體退休。

13 後續 「野百合腐爛,好臭」記者會 2004年4月9日,當年曾經參加過『三月學運』的位台灣社運人士在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門口舉行「野百合腐爛,好臭」記者會。他們說,當初有些人靠著「學運先行者」的光環,藉由三月學運進入中華民國體制、成為政治權貴,卻以特定政治立場與統治者姿態粗暴打壓弱勢者的發聲空間、汙名化新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同學會 2008年1月6日13時30分,曾經參加三月學運的16位學者帶領數目不明的年輕學生重返中正紀念堂廣場,召開「野百合同學會」,發起「向民進黨討回黨產,把歷史還給人民」行動,宣稱要尋回三月學運的精神。他們公開批評,民進黨不僅強烈扭曲與篩選台灣民主化歷史,更意圖把台灣民主化歷史變成該黨的「黨產」(即意圖讓民眾誤以為「台灣民主化,完全是民進黨的功勞」),所以他們要向該黨「討回黨產」;這個「黨產」是台灣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也是被政黨剝削的財產。

14 與六四運動的比較 1. 「六四天安門學運」與「野百合學運」分別為中國大陸與台灣在近代學生追求自由民主的歷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2. 就某一種程度而言兩者走的是「威權體制」的路線。也因此「自由民主」的口號訴求成為這兩個學運的共通精神之一。 3. 這兩次學運之前兩岸便已經出現許多的學生抗爭活動,因此可以說這兩次學運是匯集先前的力量,最終引發學生大規模的抗爭活動。 4. 「六四天安門學運」是因為學生追悼胡耀邦;「野百合學運」則是學生要求萬年國會改選而引發 5. 兩次學運由於都涉及到政治官場頭的鬥爭,因此變得更為混亂。 「六四天安門學運」的主要分子如今多數流亡海外;而「野百合學 運」的主要分子則是投身進政治圈、學術界、社運界居多。

15 結論 觀從古至今的社會運動,都是當代的人民對於當時的政府不滿,希望政府聽到他們的心聲,才會走上街頭。觀看六四事件以及野百合運動,兩個都是人民對於當時的政府感到失望,但之後的政府處理卻不相同,相較於台灣的溫和處理,中國卻是以軍隊鎮壓,人民傷亡作為結束,在我們看來,要結束社會運動的方法,就是正視人民的需求,而不是避而不見,當政府能夠盡到它的職責時,那自然也不會有社會運動的產生了。

16 參考資料 1. 2. 3. 4. 5.


Download ppt "組名:七人小組 組員:4970G021 吳智煬 社會運動觀察-野百合運動 4970J001 陳冠諻 4970J003 丁信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