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授課教師:陳閔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http://www.cyberdemocracy.com.tw/1002/
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導論 結語:數位時代的 民主實踐與批判 授課教師:陳閔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授課教師:陳閔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2
民主不只是一種政府的形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相互溝通經驗的生活模式。
~杜威(John Dewey)※1 民主制度的危機導源於它還不夠民主。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2
3
引言 網路─民主─公民生活 雲端民主:電子民主/線上民主→科技民主/數位民主/網路民主→? 什麼是民主?
引言 網路─民主─公民生活 雲端民主:電子民主/線上民主→科技民主/數位民主/網路民主→? 什麼是民主? 民主Web2.0:網路開啟民主2.0,前景可期,還是曇花一現?(見剪報正面) 你是誰:網友/鄉民/部落客/粉絲/選民/消費者/信徒/球迷/黨員/國民/公民…… 思考:民主如何可能?(見剪報背面)
4
引言 網路─民主─公民生活 公共論壇:forum在古羅馬字義為公民城鎮的廣場,提供人民意見交流與討論的公共場所。
引言 網路─民主─公民生活 公共論壇:forum在古羅馬字義為公民城鎮的廣場,提供人民意見交流與討論的公共場所。 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公共空間(public space),是踐履(古典)民主的重要基礎。 網路民主一審議民主一公共領域。
5
一 課程介紹 審議民主:參與式民主。 公共論壇:公民社會,公共領域。 公共精神:公共倫理,公民素養。
一 課程介紹 審議民主:參與式民主。 公共論壇:公民社會,公共領域。 公共精神:公共倫理,公民素養。 言論自由:網路行為(隱私權等),包括新聞自由。言說者→行動者。 公民會議:包括校園民主等。 公民論壇:對話學習圈。
6
二 課程目標 培養通識之公民核心能力指標:民主素養,倫理素養,媒體素養。 本課程包括人文與科技兩項校級教育指標。
二 課程目標 培養通識之公民核心能力指標:民主素養,倫理素養,媒體素養。 本課程包括人文與科技兩項校級教育指標。 本課程屬於核心通識: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領域。
7
二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1.認識民主的意義,包括自由民主,共和民主與審議民主等不同的理論內涵,使學生對於民主的理解有更厚實的知識承載度。
二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1.認識民主的意義,包括自由民主,共和民主與審議民主等不同的理論內涵,使學生對於民主的理解有更厚實的知識承載度。 2.「把電子民主觀帶進通識」,培養學生E社會的倫理與法律知識,使學生對網路世界裡的言論自由、誹謗、資訊隱私權等使用規範有所掌握。
8
二 課程目標 3.透過實例的主題討論,體現「問題 解決導向」的互動教學,刺激學生挖掘與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二 課程目標 3.透過實例的主題討論,體現「問題 解決導向」的互動教學,刺激學生挖掘與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4.鼓勵同學進行「行動導向」的探索,累積社會參與經驗,啟發青年學子公共熱忱,培養其透過公共領域表達意見的民主風範。
9
三 課程進行方式 教師主題講授:10講。 小組討論:上課與課後TA帶討論。 網站論壇討論:網路討論區留言(本課程主要特色)。
三 課程進行方式 教師主題講授:10講。 小組討論:上課與課後TA帶討論。 網站論壇討論:網路討論區留言(本課程主要特色)。 專家學者演講(二場)。 校外參訪:立法院與媒體。 多媒體教學:電影/新聞/影音短片。 模擬公民會議。 期末報告:學生成果發表會。
10
四 單元主題與進度 1.2/21(二) 課程介紹與進行方式 2.2/28(二) 停課一次 3.3/06(二) 從博雅到通識的共學
四 單元主題與進度 1.2/21(二) 課程介紹與進行方式 2.2/28(二) 停課一次 3.3/06(二) 從博雅到通識的共學 4.3/13(二) 三種民主理論介紹 5.3/20(二) 校外參訪(1):立法院 6.3/27(二) 審議民主、公共領域與公民 會議:政大公行系黃東益教 授專題演講
11
四 單元主題與進度 7.4/03(二) 網路世界的公共問題 8.4/10(二) 網路民主與溝通行動 9.4/17(二) 網路民主與資訊社會
四 單元主題與進度 7.4/03(二) 網路世界的公共問題 8.4/10(二) 網路民主與溝通行動 9.4/17(二) 網路民主與資訊社會 多媒體教學:社群網戰 10.4/24(二) 網路民主與公民監督:公督 盟張宏林執行長專題演講 11.5/01(二) 網路民主與言論自由 12.5/08(二) 校外參訪(2):中央社
12
四 單元主題與進度 13.5/15(二) 網路資訊權與法律規範 14.5/22(二) 公共型知識分子與學術自由
四 單元主題與進度 13.5/15(二) 網路資訊權與法律規範 14.5/22(二) 公共型知識分子與學術自由 15.5/29(二) 網路主權與公民論壇 模擬公民會議預備會議 16.6/05(二) 數位時代的民主實踐與批判 多媒體教學:風雲人物 17.6/12(二) 成果發表(上)模擬公民會議 18.6/19(二) 成果發表(下)模擬公民會議
13
五 成績評量 平時成績20%: (1)出席10%(一次2分,5次不到總成績即零分)。
五 成績評量 平時成績20%: (1)出席10%(一次2分,5次不到總成績即零分)。 (2)討論與課後參與10%:課堂討論與參與發言(含TA課後討論出席與表現)。 討論區論壇發言15%(質與量的發言)。 讀書心得報告10%(TA導讀之指定閱讀書籍之心得)。
14
五 成績評量 個人作業30%(三項只少各做一項): (1)演講心得10%(2場)。 (2)校外參訪心得10%(2次)。
五 成績評量 個人作業30%(三項只少各做一項): (1)演講心得10%(2場)。 (2)校外參訪心得10%(2次)。 (3)電影心得10%(2部)。 小組行動學習報告25%:期末成果發表會(學術分析報告、短片、行動劇、行動擺攤或其它有創意的形式)。 其他加分1-10%:參與通識活動心得與上課筆記或TA討論紀錄等,製作成e化學習檔案。
15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一)基本閱讀教材: 1.迪克摩利思(2000),《網路民主》。張志偉譯。台北:商周。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一)基本閱讀教材: 1.迪克摩利思(2000),《網路民主》。張志偉譯。台北:商周。 2.凱斯桑斯坦(2002),《網路會顛覆民主嗎》。黃維明譯。台北:新新聞。 3.安德魯夏比洛(2001),《控制權革命》。劉靜怡譯。台北:臉譜。 4.吉見俊哉(2009),《媒介文化論》。蘇碩斌譯。台北:群學。
16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5.尼爾波斯曼(2010),《科技奴隸》。何道寬譯。台北:博雅書屋。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5.尼爾波斯曼(2010),《科技奴隸》。何道寬譯。台北:博雅書屋。 6.尼克比爾頓(2011),《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王惟芬等譯。台北:行人。 7.林瑞谷(2009),《部落客宣言》。李宗義、許雅淑譯。台北:群學。 8.柯克派崔克(2011),《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李芳齡譯。台北:天下雜誌。
17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9.克雷薛基(2011),《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李宇美譯。台北:貓頭鷹。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9.克雷薛基(2011),《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李宇美譯。台北:貓頭鷹。 10.卡爾(2012),《網路使我們變笨》。王年愷譯。台北:貓頭鷹。 11.波斯納(2004),《公共知識份子》。韓文正譯。台北:揚智。 12.李懷宇(2010),《世界知識公民:文化名家訪談錄》。台北:允晨。
18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二)公民行動網站與相關參考網站: 我的E政府http://www.gov.tw/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二)公民行動網站與相關參考網站: 我的E政府 行政院青輔會 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19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審議民主資料庫 http://www.d4.org.tw/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六 閱讀書籍與參考資料 審議民主資料庫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公民新聞平台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20
七 大學教育與通識教育 大學是什麼? 大學,是探討宇宙各種知識的地方(university有普遍宇宙之意)。
七 大學教育與通識教育 大學是什麼? 大學,是探討宇宙各種知識的地方(university有普遍宇宙之意)。 大學,是追求真理的殿堂(可以講真話的場所,辯論/溝通)。 大學,在培養獨立思考、組織分析、以及判斷曲折(是非)等公民基本能力。 大學,是奠定你自己追求學問的起 點(帶著走的能力vs帶著走的知識)。
21
七 大學教育與通識教育 大學不是什麼? 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所。 大學,不是國中小(大學教師不是保母)。
七 大學教育與通識教育 大學不是什麼? 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所。 大學,不是國中小(大學教師不是保母)。 大學,不是任你玩四年,而是用四年時間去找你自己(認識自己)→你可以學業、社團、愛情與打工兼得,也可以只選幾樣從事,但重要的是→自主決定、自己負責。
22
註解與參考資料 ※1:這是杜威教育哲學的中心思想。參見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in Dewey(ed.) The middle works, (9). Carbondale & Edwardsvil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pp.93. ※2:這是英國著名的社會學者紀登斯在討論第三條路思潮時對民主所做的註解。見紀登斯,1999,《第三條路》,鄭武國譯。台北:聯經。頁81。
23
問題討論與交流時間 臺灣師範大學 陳閔翔
24
版權聲明頁 Work Licensing Author/Source 臺灣師範大學 陳閔翔
民主不只是……,它是……,一種相互溝通經驗的生活模式。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in Dewey(ed.) The middle works, (9). Carbondale & Edwardsvil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pp.93. 民主制度的危機導源於它還不夠民主 紀登斯,1999,《第三條路》,鄭武國譯。台北:聯經。頁81。 臺灣師範大學 陳閔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