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管弦樂魔術師拉威爾《波麗露》之音樂美與不同表現手法作品欣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管弦樂魔術師拉威爾《波麗露》之音樂美與不同表現手法作品欣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弦樂魔術師拉威爾《波麗露》之音樂美與不同表現手法作品欣賞
指導教授:陳慧珊 學 生:林珍貝

2 作曲中的拉威爾

3 拉威爾住過的房子 位於巴黎郊區佛蒙特拉莫瑞的房子「望遠樓」

4 拉威爾住過的房子 現在是拉威爾博物館

5 家中練習室鋼琴前的拉威爾

6 拉威爾的手稿

7 拉威爾—精確的瑞士鐘錶匠 1875-1937 (Ravel 法國)

8 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生於法國南部,父親是採礦工程師,常刻意讓孩子們加入他的工作,觀賞機械的神奇作用,母親是西班牙人。這或許是拉威爾的音樂講求精準度、同時還帶有西班牙風格的緣故。 畢業於巴黎音樂院,學習鋼琴、作曲。同屬印象樂派的拉威爾,作品形式清晰、樂思清楚、客觀。

9 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一生投入音樂創作的拉威爾,重要的作品包括:管絃樂曲《波麗露》、《西班牙狂想曲》、鋼琴曲《水之嬉戲》、《鏡》、《加斯巴之夜》及室內樂、歌曲、歌劇等。

10 管絃樂曲《波麗露》(Bolero) 作曲家:拉威爾 創作年代: 1928年 首演:1928年11月22日於巴黎歌劇院演出。
作品類別:管絃樂曲 演奏時間:約15分鐘 創作背景:為拉威爾應俄國女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委託,改編阿爾貝尼士的作品《伊比利亞》(Iberia),卻由於改編版權已轉讓,拉威爾因此決定重新譜寫一首西班牙風格的舞曲。於1929年在巴黎歌劇院首演,1930年之後此曲為所有的管絃樂團必備曲目。

11 巴克斯特為俄國女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所繪的畫像

12 作曲動機 拉威爾在一次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之旅 中,觀看佛蘭明歌舞的演出。場內的氣氛 深深地吸引他:跳舞的女郎、鞋跟和拍手
的節奏、熱烈而混濁的空氣,還有醇酒…, 促使他草擬了《波麗露》的一些樂思。

13 《波麗露》故事背景 舞劇的舞台背景為西班牙的小酒館。 舞台深處,靠近牆壁的地方有一群人圍著桌子飲酒
談話。正中央擺著一張大抬子,上面有一名女舞者在 踢腳暖身。 起初這名女郎還跳得蠻高雅的,熟練了之後便開 始激烈地反覆,但是她的動作並未引起喝酒者的 注意。舞蹈繼續進行,他們終於開始傾聽,眼睛 炯炯有光。 節奏的反覆扣住了他們的心弦,於是一個個站起 來走近大抬子,團團圍住。他們不期然地跟著抬 子上的女郎一起狂熱地舞蹈,隨後進入高潮。

14 管絃樂曲《波麗露》(Bolero)

15 音樂是自我獨立的美 樂音要素構成音樂,音樂要素包括旋律、和 聲、節奏等;它們可各自自我變化,如擴 大、縮小、轉位、轉調、加快、減慢等,也
可相互組合或分離;經由這些音樂要素的運 動形式,便能表現出「樂思」。一個被完整 表現出來的樂思,已是自我存在的美。

16 Ravel Bolero Muti/Wiener Philharmoniker 拉威爾《波麗露》穆蒂/維也納愛樂樂團
影片欣賞網址

17 拉威爾的《波麗露》 小鼓同一節奏型貫穿全曲(極簡主義般的不斷反覆) 兩個主題:西班牙風味、阿拉伯風味 兩主題由木管樂器輪流獨奏開始
(長笛-豎笛-低音管….) 各聲部慢慢加入,層層堆疊,聲量、情緒均越來越熱烈—水滾至沸騰 由始至終形成一個極長的漸強

18 "Les Uns et les autres (Bolero)"《戰火浮生錄》
《戰火浮生錄》是法國著名導演克勞德‧雷路許 (Claude Lelouch) 1981年的作品,用《波麗露》的舞劇做開場,也用《波麗露》的舞劇做結尾,電影中的舞者就是由俄羅斯出身中外貌絕美、身材俊美的舞者喬治唐主跳,隨著《波麗露》一再循環的音樂旋律,觀眾的情緒就好像被催眠般,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此片的原始法文片名直譯為《這些人.那些人》,是部寫盡了二次大戰至1980年代人生悲歡離合的戰爭文藝片。

19 《波麗露》(Bolelo) 舞者

20 服裝

21 "Les Uns et les autres (Bolero)"《戰火浮生錄》
影片欣賞網址

22 相同素材but不同表現手法 vs.表演者的詮釋風格
漢斯利克《論音樂美》中提到音樂可區分為作曲和再現兩方面的考量,演奏家以獨特的方式來流露他的真情,個人的主觀態度直接化為有聲響效果的樂音,而非只是個無聲地樂音成形。 作曲家的創作是慢工出細活,演奏家的演奏是狂奔飛舞、一氣呵成;作曲家考量的是永恆,演奏家或表演者重視的是滿溢的片刻。 樂曲是作曲家塑造出來的,演奏卻是讓我們來欣賞體驗的。

23 相同素材but不同表現手法 之《波麗露》(Bolero) 作品欣賞
舞蹈作品 雙人舞 Roland Petit, Bolero 群舞 Mourice Ravel=BOLERO= 佛朗明哥風格BOLERO FLAMENCO - Ballet Teatro Español 奧運會花式溜冰Torvill & Dean Bolero Olympic Winning Routine

24 相同素材but不同表現手法 之《波麗露》(Bolero) 作品欣賞
音樂作品 銅管樂隊柏林 Brass Band Berlin - Bolero 爵士樂風格 Frank Zappa - Bolero 鋼琴四手聯潭:維克多亞松森和貝特朗·吉羅 Ravel - Bolero (4 hands piano) Victor Asuncion and Bertrand Giraud 哥本哈根中央車站表演Flash mob at Copenhagen Central Station. Copenhagen Phil playing Ravel's Bolero. 卡通作品 俄羅斯的卡通 Russian Cartoon : Bolero - Maurice Ravel & Ivan Maximov

25 相同素材but不同表現手法之《波麗露》(Bolero) 作品欣賞 法國印象派畫家羅特列克作品《跳西班牙波麗露舞的瑪賽爾.蘭德》

26 結論 ※主觀與客觀 ※跨界的表現手法,也可以撞出新的火花。 對於事物的認知儘量要求客觀的科學態度。
審美探討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美的客體,而非主體的情感。 ※跨界的表現手法,也可以撞出新的火花。 ※「直觀性的聆聽,是藝術性的真正欣賞方式之一」。 ※多看、多聽,可以提升我們的藝術品味。


Download ppt "管弦樂魔術師拉威爾《波麗露》之音樂美與不同表現手法作品欣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