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國立空中大學 唐先梅副教授 指導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國立空中大學 協辦單位:各直轄市/縣市家庭中心

2 主題一 「我和我的孩子」多元數位教材理論概念

3 課程內容 計畫說明 計畫概述 計畫目標 計畫執行程序 理論基礎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

4 計畫說明

5 計畫概述 依據 家庭教育法第12條規定中等學校以下於正式 課程外另規劃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教育課程或 活動,並應會同家長會辦理親職教育。

6 計畫概述 理念 化被動為主動,透過學校方的巧妙引導, 主動將親職教育的資訊帶入家庭,協助家 長自我學習並與孩子共同成長。

7 計畫目標 一、分析6歲至12歲間父母親職教育的需求與子女的期望,以發展子女為小學階段之親職教育重點內涵(調查)。
二、建構6歲至12歲間父母所應具備的親職知能模型與內容(調查結果與專家觀點)。 三、研發6歲至12歲間親職教育到家服務之多元教學媒體教材。 四、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推廣。

8 計畫執行程序 一、第一期 1.組成「方案發展小組」。 2.親子互動質性訪問。 3.問卷調查:依據質性訪問內容與相關文獻。
4.進行「親職知能指標建立」及「多元教材初步內容規劃」之專家座談會。 5. 光碟之設計與製作(第一期共12單元)。 6. 親職手冊內容的設計與撰寫(第一期共13單元) 。

9 計畫執行程序 一、第二期 1. 光碟之設計與製作(第二期共36單元)。 2. 親職手冊內容的設計與撰寫(第二期共36單元) 。
3. 專家學者審查與修改 4. 種子教師與志工培訓(兩階段)

10 理論基礎

11 問題? 1. 你有幾年的父母經歷? 2. 你認為當父母是 ? 甜蜜還是負擔 3. 妳認為當父母需要學習嗎?

12 養孩子是╴╴╴ 照書養 VS. 照豬養 現 代 VS. 傳 統 問題一:父母角色在社會變遷中是否不同?

13 互動系統 發展概念 子 女 父母 問題二:父母角色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 是否相同?

14 當你的孩子想買一件你覺得不好看的 衣服,你會? 你的想法 VS. 孩子的想法 問題三:父母角色是否符合子女發展 的需求?

15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三、生態系統理論 四、家庭生命週期觀點
主要應用理論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三、生態系統理論 四、家庭生命週期觀點

16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1. 依據一般心理健康者的人格特徵為立論基礎。 2. 視社會發展為連續不斷的歷程。
3. 以發自於自我成長的內在因素做為社會發展的動力—心理社會發展 。

17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一)基本原則 1.心理社會發展是連續而累積的,前一階段如何解決會影響下一階段解決的能力;
2.心理社會發展包含一連串橫跨一生中的各種不同發展議題; 3.心理社會發展是有次序性及階段性的; 4.心理社會發展主要反應在發展任務上; 5.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主要關心的是發展(任務)的內涵。

18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二)基本概念 1.發展階段:將人的一生劃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其衝突存在。
2.發展任務:界定每一個年齡階段中健康的、正常的發展任務,這些任務形成一個序列:成功地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導致發展及成功地完成下一個階段任務的更大可能性。

19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階段 年齡 發展危機與任務 發展順利的特徵 發展障礙者特徵
1 0-1(嬰兒期) 信任與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與羞怯懷疑(害羞) 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3 4-6(學齡前兒童期) 自動自發(主動)與退縮愧疚(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5 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 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生活無目的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 6 19-40(成年早期) 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親密與孤立)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與社會疏離,時感寂寞孤獨 7 40-65(成年中期) 精力充沛(生產)與停滯頹廢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有責任心有正義感 不關心別人生活與社會,缺少生活意義 8 65-生命終點(成年晚期-老年期) 自我榮耀(統整)與悲觀絕望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悔恨舊事,徒呼負負

20 一、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二)基本概念
3.心理社會危機:個體出生後,開始與環境接觸互動,在互動中,由於自我成長的需求,希望從環境中獲得滿足,但也受到社會的要求與限制,使個體在社會適應中產生心理上的困難,稱之為心理社會危機。

21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Albert Bandura於1977年提出。 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與其所處特殊的社會環境持續交互作用的歷程。
人類的行為大都經由學習而來,個體自出生就無時無刻於無形中學習他人的行為。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在行動、思想、感覺及對事物的看法,發展成一個為家庭與社會所接受的社會人。

22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二)基本觀點 1.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透過觀察即可以學習到新的行為
替代性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認知過程 自我調整過程 2.自我效能論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為一種關於自己能力的信念, 此能力在組織或執行一些活動時被表現出來。 3.三元互動論 (triadic reciprocal causation) 個體行為受其個人、行為、環境三因素交互影響。

23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二)基本觀點 注意歷程 保留歷程 產出歷程 動機歷程 1.觀察學習(榜樣作用)
人能透過觀察而形成行為的心理表徵,藉由仿效歷程(modeling)進行學習。 替代過程 透過觀察他人行為和結果,受到強化還是懲罰,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應,體驗結果。 認知過程 將行為透過「符號」,轉換成內在模式,成為未來行動的指南或決定所要表現的行為。 自我調整過程 透過觀察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來調節行為,包括自我觀察、判斷和自我反應 注意歷程 產出歷程 動機歷程 保留歷程 楷模事件 對應歷程 **觀察學習歷程**

24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二)基本觀點 2.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為一個與能力有關的概念,指個體對於處理或應付環境事件的有效性。 亦即個體對能否在一定層面上完成某事件或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如判斷、信念、自我掌握與感受。 個體感受:個體在面臨某一活動或任務時的勝任感、自信、自尊方面的感受。 自我主體判斷:個體在執行某一任務或活動之前,對自己能否獲得某一成績的預期或判斷。 反應結果的預期:個體對事件的成績將會給他帶來什麼後果的預期或判斷。

25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二)基本觀點 2.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 建構不同情境下自我效能感的四種訊息來源:
以往類似的嘗試中(直接經驗)。 透過觀察其他人,來獲得替代性的經驗(間接經驗)。 言語的說服(接受別人認為自己具有執行某一任務的能力)。 生理及情緒狀態(個體面臨某項活動任務時的身心反應)。

26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二)基本觀點 3.三元互動論(triadic reciprocal causation)
三元互動論:個體、行為和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人也可以影響環境。 人是情境的反應者,同時也是主動建構及影響環境的人。 人選擇情境也被情境塑造。 選擇情境的能力被社會認知論認為是很重要的元素,這能力代表了人怎麼主動影響自身的發展。

27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二)基本觀點 3.三元互動論(triadic reciprocal causation)
「P ←→ B」: 人的主體因素與行為之間的雙向相互影響和決定關係 「E ←→ P」: 環境與主體因素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關係。 「B ←→ P」: 行為與環境之間相互的決定關係。 Personal Environment Behavior

28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認爲兒童的學習不需要強化,透過觀察榜樣的行爲即可獲得學習。 榜樣對兒童有重要影響。
對兒童來說,父母、師長、同伴是重要的學習榜樣。以身作則,爲兒童樹立正面的榜樣。 大眾傳播也是重要的榜樣,所以要注意兒童所交往的人、閱讀的書籍、觀看的電視及影片等。

29 三、生態系統理論 Bronfenbrenner在1979年提出「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以解釋個體與環境互動的學說 家庭生態系統包括小系統(microsystem)、中系統(mesosystem)、外系統(esosystem)和大系統(macrosystem)等四個系統。 認為個人的發展受到這四個系統直接作用及這四個系統交互作用的結果。

30 三、生態系統理論 家庭生態系統 「小系統」(microsystem)--小系統是指與個體直接互動的人事物,與個人接觸最直接與頻繁且影響最深遠。例如家庭、學校、工作場所、同儕團體等。 「中間系統」(mesosystem)--中間系統是指與個體所直接參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系統的互動連結,如家庭與學校、家庭與街坊鄰居、學校與工作場所、學校與街坊鄰居等。 「外系統」(esosystem)--外系統是指個體未直接參與的系統,但會影響個體直接接觸或參與的小系統,因而間接影響個人成長、價值觀等。亦即「外系統」會無形的影響到父母,也影響到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系統」(macrosystem)---大系統指的是社會、文化、次文化、價值觀等較高層次的系統,它影響著外系統、中間系統及小系統。例如中國文化中「男大當嫁,女大當婚」的婚姻與家庭價值觀。 各系統的意義及各系統彼此之間環環相扣

31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圖」
三、生態系統理論 小系統 中間系統 外系統 大系統 街坊鄰居 兒童-同儕 家庭 兒童-父母 學校 兒童-老師 教會 兒童-成人 家庭 - 同儕團體 家庭 - 工作場所 信仰及價值觀 工作場所 家庭 - 鄰居 教育當局 地方政府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圖」 地區企業 大眾傳播 家庭 - 學校 | 家庭是「小系統」的一種,「中間系統」為兩個小系統的連結,「外系統」為外在的環境脈胳,「大系統」是由外系統、中間系統、小系統受彼此直接或間接的互動影響;若因系統間的不適應於是產生改變則為壓力與危機的開始

32 四﹑家庭生命週期的觀點 個人的成長

33 家庭的成長

34 家庭的發展 家庭生命週期 建立期 擴展期 收縮期 (親職的準備期) (親職的實踐期) (親職的回顧期)

35 休息片刻~

36 主題二 「我和我的孩子」 多元數位教材設計

37 課程內容 教材規劃與設計 互動光碟操作說明 學習單

38 教材規劃與設計 依據理論架構及「我和我的孩子」前導調查之結果,並彙整專家學者、小學教師、家長等所提出之意見,規劃出多項重要課題
運用多元教學呈現方式(DVD、手冊、學習單等)及各類素材,加以彙整改編成淺顯的語彙、影片、講述等作為各主題的主要學習內容,輔以問題導向或情境模擬的方式,創造親子互動學習的教材。

39 一、設計理念 調查結果 父母認為最需要學習的知能: 1.瞭解親職角色責任 2.培養子女正向的特質 3.瞭解與輔導子女成長的學習
4.提供子女安全的成長環境 5.瞭解子女心理發展 父母認為最不需要學習的知能: 1.學習召開家庭會議的能力 2.瞭解子女的朋友網路 3.參與子女的生活 調查結果

40 一、設計理念 澄清親職的迷失,如~ 萬能的媽媽 缺席的爸爸 女性成長破壞家庭平衡 女性比男性更適合『親職』 『急』—競爭與求好心切

41 一、設計理念 可省思的議題 亞洲八個國家----子女對父母的觀感 例如:「父母能跟得上時代」 「父母能提供建議,而不是訓悔」
「父母知道子女最要好朋友的名字」 台灣排名為亞洲最後一名 讀者文摘調查940628

42 生活中的議題﹐回家後你會~~ 中國人的父母經常在小孩子放學回家後,跟孩子對話: 猶太人的父母在小孩下課回家時,問的是:
今天上課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你今天上課有沒有發問?問了幾個問題? 你今天考了幾分啊? 97分 猶太人培養出的孩子, 不但在技能上有很好 的成就,人跟人的關係 也發展的很好 喔!那還差 3分!

43 學齡期的孩子應注意~~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1.培養人跟人的關係 2.良好的讀書與生活習慣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有沒有考一百分不重要,有沒有第一名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小孩子有沒有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3.責任感 4.還有呢?

44 一、設計理念 期望能達父母增能 幫父母找到自己(自己心安) 尊重每個家人的獨立性 學習從指導到友伴關係的改變 從互動中共同學習成長
親子關係的重塑與增進

45 二、教材規劃 社會與環境影響 家庭發展 子女發展 父母發展 親子關係 國小家長親職應具備的知能架構圖

46 二、教材規劃 親職教育手冊與光碟面向 我和我的孩子 子女發展 父母發展 親子關係 社會環境影響 子女身心發展 子女社會發展 子女學習發展
子女的期待 親職責任 自我發展 親子關係 親子互動情形 溝通 管教 社會環境影響 社會文化 社區環境 高年級較多社會環境影議題 低年級較多子女發展議題

47 二、教材規劃 手冊、互動光碟 低年級 中年級 高年級 父母發展 子女發展 親子關係 社會與環境影響 親職教育手冊與互動光碟架構圖

48 二、教材規劃 親職教育手冊內容規劃 手冊部分以互動光碟所設計的教材架構為藍本,針對主題較適合以文字呈現的部分規劃至手冊之中並以較淺顯的文字及表格方式呈現,輔以插圖增加手冊的趣味性及生動化。

49 三、教材內容 第一期手冊與光碟主題 低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的孩子可以適應學校的生活嗎? 我該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 我沒有時間陪孩子怎麼辦?
如何選擇一個適合我家孩子的安親班?

50 三、教材內容 第一期手冊與光碟主題 中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的孩子沒有信心怎麼辦? 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嗎?
當我的孩子吵著買東西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經常看電視怎麼辦?

51 三、教材內容 第一期手冊與光碟主題 高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的孩子“轉大人” 我該做什麼? 我的孩子對異性感到好奇了!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再跟我談很多事? 我的孩子沈迷電腦怎麼辦? 我擔心孩子受到同學不良的影響?

52 三、教材內容 第二期手冊與光碟新增主題 低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該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 從何處獲得子女教育的相關資源?
我的孩子無法融入群體生活怎麼辦?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思考能力? 我的孩子很黏人怎麼辦? 如何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53 三、教材內容 第二期手冊與光碟新增主題 低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是個「放羊」的父母嗎? 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嗎? 如何與孩子一起快樂學習?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為何要參加孩子學校的活動? 子女的特質我了解嗎?

54 三、教材內容 第二期手冊與光碟新增主題 中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的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 如何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的孩子常頂嘴怎麼辦?
我的孩子為何對我說謊? 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 如何培養孩子互助合作的精神?

55 三、教材內容 第二期手冊與光碟新增主題 中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的孩子不愛唸書怎麼辦? 孩子的喜好與需求我了解嗎? 如何肯定或讚美我的孩子?
如何培養子女的責任感? 我該如何紓解親職壓力? 孩子受到媒體負面的影響怎麼辦?

56 三、教材內容 第二期手冊與光碟新增主題 高年級學童的家長 與孩子分享生活經驗是重要的嗎? 如何培養孩子為他人服務的精神?
如何培養孩子挫折容忍的能力? 如何協助子女紓解生活中的壓力? 如何幫助孩子做抉擇? 如何協助孩子規劃個人生涯?

57 三、教材內容 第二期手冊與光碟新增主題 高年級學童的家長 我真的可以放心讓孩子飛嗎? 為什麼總和孩子說不上話? 我常拿孩子做比較嗎?
我的孩子進入叛逆期了怎麼辦? 如何教導孩子避免遭受「毒害」?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隱私嗎?

58 教材規劃與設計 主題重點-低年級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的孩子可以適應學校的生活嗎? 剛入小學新生或低年級孩子,各方面適應情況 子女發展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的孩子可以適應學校的生活嗎? 剛入小學新生或低年級孩子,各方面適應情況 子女發展 我該如何成為稱職的父母? 了解為人父母的教養類型 父母發展 我的孩子無法融入群體生活怎麼辦? 孩子人際互動議題 我該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 人身安全、身體自主權議題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常規、習慣、態度培養 如何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學業之外興趣的培養與啟發 我的孩子很黏人,怎麼辦? 孩子獨立性的建立 親子互動 我是個「放羊」的父母嗎? 父母言行一致、信守承諾的重要性

59 教材規劃與設計 主題重點-低年級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子女的特質我了解嗎? 了解孩子的特質,欣賞孩子各方面的表現 父母發展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子女的特質我了解嗎? 了解孩子的特質,欣賞孩子各方面的表現 父母發展 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嗎? 家長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我沒有時間陪孩子怎麼辦? 親子共處時間的安排與規劃 親子互動 如何與孩子一起快樂學習? 親子共學、家庭共學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思考能力 創造力的啟發 子女發展 如何選擇一個適合我家孩子的安親班? 課後輔導、安親議題 社會與環境影響 從何處獲得子女教育的相關資源? 親職教育資源的獲取 我為何要參與孩子學校的活動? 鼓勵家長參與孩子學校各項活動

60 教材規劃與設計 主題重點-中年級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的孩子沒有信心怎麼辦? 自信心的培養 子女發展 如何培養孩子互助合作的精神?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的孩子沒有信心怎麼辦? 自信心的培養 子女發展 如何培養孩子互助合作的精神? 團隊合作分工、互助精神、尊重禮讓態度 如何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孩子情緒管理 我的孩子不愛唸書,怎麼辦? 孩子課業學習議題 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嗎? 夫妻關係、家庭氣氛對子女的影響 父母發展 我的孩子常頂嘴,怎麼辦? 孩子人際互動時的應對態度 親子互動 我該如何紓解親職的壓力 家長親職壓力的紓解 如何培養子女的責任感? 負責任態度、行為的培養

61 教材規劃與設計 主題重點-中年級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當我的孩子吵著買東西該怎麼辦? 金錢使用規劃、正確消費行為與態度的建立 親子互動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當我的孩子吵著買東西該怎麼辦? 金錢使用規劃、正確消費行為與態度的建立 親子互動 我的孩子經常看電視,怎麼辦? 電視節目的選擇、時間管控、休閒娛樂的提供 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 家務分擔、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肯定或讚美我的孩子? 欣賞、肯定、讚美孩子 孩子的喜好與需求我了解嗎? 關懷、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求 父母發展 我的孩子為何對我說謊? 誠信態度 我的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 校園霸凌議題 社會與環境影響 孩子受到媒體負面的影響,怎麼辦? 媒體文化隊孩子的影響

62 教材規劃與設計 主題重點-高年級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的孩子「轉大人」,我該做些什麼? 青春期子女生理的改變 子女發展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的孩子「轉大人」,我該做些什麼? 青春期子女生理的改變 子女發展 我的孩子對異性感到好奇了,怎麼辦? 性別關係、性教育 如何幫助孩子做抉擇? 輔助孩子做決定 如何協助子女紓解生活中的壓力? 關懷、了解孩子的壓力,協助孩子找到適宜紓解方法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隱私嗎? 隱私權、互信、尊重議題 親子互動 如何培養孩子挫折容忍的能力? 教導孩子面對挫折的正確態度 為什麼總和孩子說不上話? 家長學習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父母發展 我常拿孩子做比較嗎? 家長了解每個孩子的差異性,不拿孩子做比較

63 教材規劃與設計 主題重點-高年級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真的可以放心讓孩子飛嗎? 家長學習適度放手讓孩子成長 父母發展
主 題 主題重點 面向 我真的可以放心讓孩子飛嗎? 家長學習適度放手讓孩子成長 父母發展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再跟我談很多的事? 家長了解與青少年子女的溝通模式 親子互動 我的孩子沉迷電腦怎麼辦? 建立電腦使用規範,提供子女多元休閒活動 如何協助孩子規劃個人生涯? 多方嘗試,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涯方向 子女發展 與孩子分享生活經驗是重要的嗎? 透過家庭共處、互動的時光,達到家庭中價值觀念的傳遞、生活樂趣的共享 我的孩子進入叛逆期了,怎麼辦? 家長了解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子女可能會有的行為改變 我擔心孩子受到同學不良的影響怎麼辦? 家長釐清個人不喜歡孩子朋友的原因;教導孩子結交朋友應注意的事項 社會與環境影響 如何教導孩子避免遭受「毒害」? 關心生活中可能損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有害物質 如何培養孩子為他人服務的精神? 鼓勵孩子發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64 互動光碟操作說明 將光碟放入光碟機中,若光碟未自動撥放,請開啟「我的電腦」點擊光碟機「我和我的孩子」,進入後點擊「index 」即可開啟。
1 2

65 互動光碟操作說明 電腦系統與軟體建議需求 作業系統 Windows XP / Windows7繁體中文版(不建議使用Windows 98/ME) 適用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8.0 以上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版本(以便播放或瀏覽 Flash 格式檔) 螢幕解析度請設為 1024x768 畫素或以上,以獲得最佳瀏覽狀況

66 互動光碟版面設計 學習階段選單 主題選單

67 互動光碟版面設計 每一主題均分為五大部分:「引言」、「案例分享」、「自我檢視」、「專家的話」、「我可以這麼做」 引言 案例分享 自我檢視
以問題導向方式呈現 引言 以戲劇方式呈現 案例分享 以互動式問答方式呈現 自我檢視 親職教育專家提供教養建議 專家的話 提供親職教養技巧與建議 我可以這麼做

68 互動光碟示例

69 學習單 配合家庭教育中等以下學校每年應有至少四小時的家庭教育課程而設計,學校老師可依本研究所發展出來的親職教育重點,選擇互動式光碟或手冊之內容,輔以學習單來進行家庭教育的課程。 老師亦可依所任教學校家長的特質自行設計學習單,或修改學習單內容以符合在地文化的需求。

70 報告結束 謝謝


Download ppt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