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容量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容量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容量分析

2 分析化學中,重量分析(gravimetric analysis)乃是以測量質量為根據之分析方法。將待測物轉變成微溶或不溶性的沈澱物,經過濾除去不純物,再加熱使之成為已知組成的化合物,最後秤重。或於適當溫度加熱,使待測物分解、揮發,收集揮發物並秤重之。

3 另一分析方法稱為容量分析(volumetric analysis),利用已知濃度的試劑(稱為標準溶液,standard solution,需準確標定其當量濃度),配合滴定操作(如:酸鹼中和滴定、氧化還原滴定、錯合滴定、沉澱滴定),一般待測物置於三角錐瓶中,添加適當指示劑(indicator),標準溶液裝於滴定管內,緩慢滴入待測物溶液中,直至二者反應完全(達滴定終點(end point of titration)),由滴定消耗之標準溶液體積計算求出待測物之含量。容量分析較重量分析應用更多、更廣。

4 所謂滴定終點係指標準溶液與待測物兩者之化學當量數相等;即酸鹼中和滴定中,酸的當量數等於鹼的當量數;而氧化還原滴定中,氧化劑之當量數等於還原劑之當量數。由於當量點為一理論點,無法測得,只能藉由某些變化來觀察,例如:達到當量點附近,待測物及標準溶液相對濃度的改變,可造成指示劑顏色發生變化或顏色之出現或消失;另外也可以利用安培計、伏特計、比色計、折射計等來偵測滴定終點是否達成。

5 在容量分析中待測物的計算,有賴於標準溶液的正確當量濃度,而標準溶液在配製時由於藥品的純度、精稱不易(吸濕導致實際重量有差異)等因素,故需經一級標準品或原始標準品(primary standard)的標定(standardization)。而本章將介紹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各種滴定方法於食品成分分析上之應用。

6 實驗一 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目的 定量分析實驗所需標準溶液之配製及標定其正確當量濃度。

7 原理 定量分析上所使用的已知濃度之試藥溶液稱之為標準溶液(standard solution)。
標準溶液在配製時,常因藥品純度或吸濕潮解精稱不易,造成配製濃度不準;或貯存過程發生力價(factor)變動,因此必須使用一級標準品(1°standard或primary standard)來標定標準溶液之力價。

8

9

10

11 標定過程為:稱取一定量之一級標準品溶於一定體積之蒸餾水(distilled water;D. W

12

13 材料與儀器 氫氧化鈉(NaOH)、硫代硫酸鈉(sodium thiosulfate;Na2S2O3‧5H2O)、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Na2CO3)、鄰苯二甲酸氫鉀(potassium hydrogenphthalate;KHP;C6H4COOKCOOH)、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KI)、碘酸鉀(potassium iodate;KIO3)。 濃鹽酸(HCl)溶液。 酚酞指示劑(phenolphthalein indicator, in alcohol)。

14 甲基橙指示劑(methyl orange indicator, in water)。
澱粉(starch)溶液(1%):1 g澱粉溶於100 mL RO水,煮至透明糊化,冷卻後(新鮮配製)使用。 三角錐瓶。 燒杯。 定量瓶。 滴定管。

15 方法及步驟 0.1N鹽酸(HCl)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配製:取100ml定量瓶加適量蒸餾水,以定量吸管吸取濃HCl溶液0.83ml緩慢延管壁加入,再加蒸餾水定量至100ml(圖1-1,1-2)。 濃鹽酸、濃硫酸、濃硝酸等稀釋時,應該是酸加入水中,而不是水加入酸中,以防止水加入強酸時噴濺。

16 標定: 精秤3份約0.100 g已乾燥之NaCO(標定劑)於3支250 mL三角錐瓶中。 加入100 mL的蒸餾水使其完全溶解。
各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 以配製好欲標定之HCl溶液滴定至當量終點(顏色變化為黃色(yellow)→淡橘紅色(light orange red))。

17 將三角錐瓶放在石棉心網上煮沸1分鐘,以驅除CO2,冷卻後繼續滴定至終點(本步驟可省略),記錄標準溶液消耗體積,計算其正確當量濃度及力價(圖1-3、1-4)。
以三重覆之滴定平均值計算求出HCl標準溶液之正確濃度。

18

19 0.1N氫氧化鈉(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配製:取約0.4g NaOH置於100ml定量瓶中,加蒸餾水溶解之,最後定體積至100ml。 標定: 取0.40g KHP於250ml三角錐瓶中。 加100ml蒸餾水溶解之,滴加2滴酚酞指示劑。 以配製好欲標定之NaOH溶液滴定至當量終點(終點顏色為無色→淡紅色),記錄其消耗體積,計算標準溶液之正確當量濃度及力價。

20

21 0.1N硫代硫酸鈉(Na2S2O3)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配製:秤取約2.5g Na2S2O3‧5H2O於100ml定量瓶中,加蒸餾水溶解之,最後定體積至100ml。

22 標定: 取約0.11g KIO3於250ml三角錐瓶中,加入75ml蒸餾水混合均勻。 加入2g KI使其完全溶解。
加入10ml 1N HCl溶液。 以配製好欲標定之Na2S2O3溶液滴定之,直到溶液顏色由暗褐轉變為淡黃褐色時暫停滴定。

23 加入約3~5 mL澱粉溶液,此時混合液轉成深藍色(或藍黑色),繼續以欲標定之Na2S2O3溶液滴定至透明(藍色消失),即為滴定終點,記錄其消耗體積,計算標準溶液之正確當量濃度及力價。
以三重覆之滴定平均值計算求出硫代硫酸鈉的正確濃度。

24

25 結果 0.1N鹽酸(HCl)標準溶液之配製與標定

26

27 0.1N氫氧化鈉(NaOH)標準溶液之配製與標定

28 0.1N硫代硫酸鈉(Na2S2O3)標準溶液之配製與標定

29

30 附錄

31

32

33 附件一 標準酸鹼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標準鹼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操作
根據氫氧化鈉(NaOH)分子量40、純度95%,鄰苯二甲酸氫鉀(C6H4COOKCOOH)分子量204.23,用電動天平稱出需用量。 取量瓶及不含二氧化碳(CO2)之蒸餾水,立即配製0.1N NaOH溶液500 mL,充分混合後,貯存於有橡皮塞之玻璃瓶中以待標定。

34 精確秤取標定劑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放入250 mL之三角瓶中,以不含CO2之蒸餾水約50 mL,分別溶解各個試樣,並加入2~3滴之指示劑。
以待標定之NaOH溶液,滴定已溶解之標定劑並計算出三次結果的平均值,並求出標準鹼溶液之濃度。

35 標準酸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操作 根據濃鹽酸(HCl,比重為1.19,37%)分子量36.5、無水碳酸鈉(Na2CO3)分子量106,分別以吸管及天平精確量稱其需用量。 取定量瓶及蒸餾水,配製0.1N HCl溶液500 mL,充分振盪混合均勻後,貯存於有玻璃塞之細口瓶中以待標定。 精確秤取標定劑(無水碳酸鈉)三份,分別移入250 mL之三角瓶中,各加100 mL蒸餾水,微熱,使之完全溶解,滴加2~3滴指示劑。

36 以待標定之HCl溶液滴定於已溶解之標定劑中並不停攪拌,滴至溶液呈淡紅色後,將三角瓶放在電熱板上緩緩加熱煮沸1分鐘,以驅除CO2,再將溶液冷卻,並以待標定之HCl溶液滴定至終點。

37 實驗二  酸鹼中和滴定─食品中有機酸之測定 目的 利用容量分析之酸鹼中和滴定原理,測定食品之總酸度(有機酸含量)。

38 原理 果汁產品之總酸度分析是一不可缺之項目,因為有些商人可能為了降低成本而將果汁加水,降低原汁濃度,而添加食品級之有機酸及糖,以調整糖酸比而瞞人耳目。 通常果汁之酸度以檸檬酸(citric acid)為代表,尤其是柑橘類果汁;而葡萄汁、萄萄柚汁則以酒石酸(tartaric acid)為主;食用醋則以醋酸(acetic acid)為主,至於牛乳則以乳酸(lactic acid)為主要酸性來源(表2-1)。

39 有機酸之定量是將食品細碎後以溫水、稀鹽酸(HCl)溶液、80%乙醇(alcohol)溶液或其他有機溶媒抽出,並除去蛋白質之後,再分離有機酸而定量之。其分離方法有:水蒸汽蒸餾法、乙醚抽出法,使有機酸形成沈澱而分離;另有管柱層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CC)、濾紙層析(paper chromatography;PC)或薄層層析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等方法。食品中之有機酸並非以單一成分存在,乃以多種酸混合的型式存在於食品之中。

40 材料與儀器 果實或果汁。 0.1N氫氧化鈉(NaOH)溶液。 酚酞指示劑。 海砂。 蒸餾水。 研缽。 濾紙。 三角錐瓶。 滴定管。

41 方法與步驟 正確秤取供試驗之果實(WS),依調製方法,調製為樣品溶液。 移入100ml定量瓶中以蒸餾水稀釋,定量至100ml。
加少許蒸餾水及酚酞指示劑。 以0.1N NaOH溶液滴定至當量點(顏色變化:無色至淡紅色),記錄NaOH溶液消耗體積,計算有機酸含量。 另作空白試驗(blank test)。

42

43

44

45

46 結果

47 附錄

48 實驗三 氧化還原滴定─蛋殼中鈣之測定 目的 利用容量分析之氧化還原滴定原理,測定蛋殼中鈣的含量。

49 原理 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CaCO3),利用鹽酸(HCl)分解成為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CaCl2),在鹼性條件下,與草酸根(C2O42-)進行定量反應,得到草酸鈣(calcium oxalate;CaC2O4)沈澱,分離此沈澱,以硫酸(sulfuric acid;H2SO4)分解後,再以0.1N過錳酸鉀(potassium permanganate;KMnO4)溶液滴定,求得含鈣量。

50 其反應式如下:

51 材料與儀器 蛋殼。 稀鹽酸(HCl)溶液(1:4)。 2N氫氧化銨(ammonium hydroxide;NH4OH)溶液。
3%草酸鈉(sodium oxalate;Na2C2O4)溶液。 稀硫酸(H2SO4)溶液(1:4)。 2N硫酸(H2SO4)溶液。

52 0.1N過錳酸鉀(KMnO4)標準溶液(已知力價)。
定量瓶。 燒杯。 三角錐瓶。 滴定管。 安全吸球。 蒸發皿。

53 方法與步驟 取粉碎蛋殼1~2g (WS)置於蒸發皿上,加少量稀HCl溶液,以熱水浴加熱溶解後,繼續加熱至液體蒸發乾涸。
收集濾液並以蒸餾水稀釋,定量至500ml。 取稀釋液25ml置於燒杯內,以2N NH4OH溶液調整為微鹼性後,滴加3%Na2C2O4溶液,使沈澱完全產生。

54 以濾紙過濾沈澱後,以蒸餾水沖洗沈澱入三角錐瓶中,再以10ml 2N H2SO4溶液及少許蒸餾水沖洗。
加入20ml稀H2SO4溶液(1:4),於熱水水浴加熱至70~80℃,以0.1N KMnO4 溶液滴定至終點(微紅色),記錄 KMnO4溶液消耗體積,計算鈣的含量。

55

56 結果

57 實驗四 錯合滴定─水總硬度之測定 目的 利用EDTA錯合滴定原理,測定水的總硬度。

58 原理 水中的鈣離子(Ca2+)與鎂離子(Mg2+),是水的硬度之主要來源,故水總硬度可以二者的總濃度來表示。水總硬度分析的方法甚多,但以EDTA錯合滴定法最為常用。水中的Ca2+與Mg2+會與EDTA形成錯化合物,因此可由錯合滴定來定量水的總硬度。 EDTA是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之英文縮寫,中文名稱為乙二胺四醋酸。

59 結構式如下:

60 EDTA為四質子酸,以H4Y表示,為一六牙團(hexadeutate)之鉗合劑(chelating agent)。二個氮原子與四個羧基分別有六對自由電子對,可與金屬離子形成配位鍵。因此,Mg2+與Ca2+可與EDTA形成很穩定之錯合物,其反應式與錯合物結構如下:

61

62 由於Mg2+或Ca2+與EDTA之反應莫耳數比為1:1,因此可定量出水的硬度,此反應在pH10下反應最完全,不受其他金屬干擾。

63 本實驗使用之指示劑為羊毛鉻黑T(eriochrome black T;EBT),EBT也是一鉗合劑,與Mg2+螫合而呈酒紅色(MgIn-),若Mg2+被EDTA耗盡時,則呈現指示劑本色(藍色)(HIn2-)。反應式如下:

64 本實驗利用Ca2+、Mg2+與EDTA之錯合滴定,以EBT為指示劑,達當量點時顏色變化(酒紅色→藍色)來計算水中總硬度。

65 材料與儀器 50ml滴定管1支。 25ml定量吸管(pipet)1支。 250ml三角錐瓶。
EDTA‧2Na(Na2H2Y‧2H2O),80℃下烘2小時,置乾燥皿(desiccator)中備用。 碳酸鈣(CaCO3),105℃下烘1小時,置乾燥皿中備用。 28%濃氨水(ammonia solution)。 氯化銨(ammonium chloride;NH4Cl)。

66 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MgCl2‧2H2O)。 甲基橙指示劑。
EBT指示劑:0.5g EBT加4.5g氫氯化羥胺(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NH2OH-HCl)溶於100ml甲醇(methanol)中。 EBT指示劑須新鮮配製,不宜超過2天。 濃HCl溶液。 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MgCl2‧2H2O)。 甲基橙指示劑。 pH10.0緩衝液(buffer):70g NH4Cl加入570ml濃氨水混合,溶解後以逆滲透水定量至1000ml。

67 方法與步驟 EDTA溶液之配製(0.01M EDTA)
取3.72g EDTA.2Na,加入0.1g MgCl2‧2H2O,再加入少量水溶解之,最後以逆滲透水定量至1000ml。(EDTA‧2Na分子量372.24)。

68 碳酸鈣(CaCO3)標準溶液之配製(1000ppm)
精稱0.100g之碳酸鈣(CaCO3)入250ml燒杯中,加入少許1N HCl溶液至CaCO3完全溶解。 CaCO3使用前可在105℃下烘2小時後,放乾燥器中冷卻備用。 滴入2滴甲基橙指示劑(溶液將呈橘紅色)。 加入2N之氨水,至溶液轉成金黃色。 氨水滴入至轉成金黃色即可,表示pH已達足夠鹼性,因在鹼性溶液中錯合反應才容易進行。 以逆滲透水定量至100ml,即為1000ppm之CaCO3標準溶液。

69 EDTA溶液之標定 以定量吸管吸取25.0ml,1000ppm之CaCO3標準溶液入250ml三角錐瓶中。 加入2ml pH10緩衝溶液。
滴入3~4滴之EBT指示劑(溶液將呈紅色)。 以EDTA溶液滴定至終點(V1)(由紅色變藍色)。

70 自來水及飲用水之滴定 以定量吸管取50ml飲用水或自來水入三角錐瓶。 加入2ml pH10緩衝溶液。 滴3~4滴EBT指示劑。
以EDTA滴定至由紅色變藍色,即為終點,記錄EDTA溶液之滴定消耗體積(V2),計算水總硬度。

71

72 結果

73 附件二  水質之檢驗〔食檢丙級試題〕 目的 測定自來水及地下水之pH值、殘氯與總硬度,以確定其水質狀況。

74 材料與儀器 廣用pH試紙:剪成小片,裝在有蓋試管中備用。 pH值標準呈色表。
銨緩衝液:67.5 g NH4Cl加入570 mL濃氨水溶解,以RO水定量到1,000 mL。 EBT指示劑:秤0.05 g EBT,秤0.45 g NH2OH-HCl,加入10 mL酒精溶解。 0.01 M EDTA標準溶液:取EDTA-2Na g溶於水,定量到1,000 mL。

75 標品A1、A2、B1、B2。 殘氯測定器(附比色管,標準色盤與o-tolidine試液)。 福魯吸管(50 mL)。

76 操作步驟 pH值測液 以鑷子夾取1小片試紙。 試紙一端浸入樣品水面。 與標準呈色表對照,判定其水的pH值。

77 殘氯測定 將水樣品注入殘氯測定器的比色管之中。 注入一滴呈色劑,混合均勻。 比對標準色盤,讀出殘氯含量。

78 總硬度測定 以福魯吸管吸取50 mL水樣品於三角瓶中。 加入1.0 mL銨緩衝液。 加入EBT指示劑數滴,搖勻。
以0.01 M EDTA為標準溶液,滴定樣品至滴定終點(酒紅色變成藍色)。

79

80 實驗五 沈澱滴定─食品中食鹽之測定 目的 利用容量分析之沈澱滴定原理,測定食品中食鹽(NaCl)濃度。

81 原理 一般食品中食鹽的定量是利用沈澱滴定法,即利用生成溶解度較小(沈澱反應生成)的物質來測定。以硝酸銀(sliver nitrate;AgNO3)為標準溶液,添加10%鉻酸鉀(potassium chromate;K2CrO4)為指示劑,滴定至紅褐色的鉻酸銀(sliver chromate;Ag2CrO4)沈澱生成。

82 材料與儀器 醬油、已知濃度食鹽溶液。 0.02N硝酸銀溶液。 10%鉻酸鉀指示劑。

83 方法與步驟 吸取醬油5ml,以蒸餾水稀釋成100ml。 取其中5ml至250ml三角錐瓶中,加入10% K2CrO4指示劑1ml。
以標定過之0.2N AgNO3溶液滴定(終點為微紅褐色),記錄Ag(NO3) 溶液消耗體積,計算食鹽含量。

84

85

86 結果

87 -THE END- 回目錄


Download ppt "第三章 容量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