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s
DNA1 DNA2 RNA Probe 核酸 變性後可再黏合復性,回復原來的雙股核酸。若取兩種不同來源的核酸,經變性後混合在一起,假如兩種核酸的序列同質性高,則可能會雜合為混成的雙股核酸。 也可使用已知序列的核酸小片段,作為探針 (probe) 與 DNA 雜合;一般可先把樣本 DNA 經電泳分離後,轉印至尼龍膜上,再以放射性探針進行雜合,稱之為 Southern hybridization。 RNA 也可以在電泳後,與其互補的 DNA 序列雜合,則稱為 Northern hybridization。 Northern hybridization Southern hybridization Juang RH (2004) BCbasics

2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Nucleic Acid Probe
Amino acid sequence GLY-ASP-GLU-SER-SER-VAL-LEU----- GGG-GAC-GAG-TCC-TCC-GTT-CTC--- Nucleic acid sequence * * * * * * * * Codon degeneracy The nucleic acid sequence is Deduced from amino acid sequence Synthesizing oligonucleotide Chemical synthesis 探針 的來源有很多,上圖舉出一例,說明可以由已知蛋白質的一小段胺基酸序列,回推其核苷酸序列,並依此序列進行人工合成探針。注意對應同一種胺基酸的核酸密碼,可能有數種,例如 Ser 就有 UCU, UCC, UCA, UCG , AGU, AGC 等六種可能,稱為密碼的不確定性 (codon degeneracy)。 這樣合成人工探針就會比較麻煩,有幾個對應之道: (1) 把所有可能的密碼全部合成,也就是說變成是一種混合物,各種可能的序列都有,因此精確度降低;(2) 調查該種生物的密碼使用習慣,並選擇較常使用的密碼,(3) 參考不同生物來源的同一個基因序列,抄襲所用的密碼。 PROBE: GGGGACGAGTCCTCCGTTCT Juang RH (2004) BCbasics

3 DNA Target gene denaturation Single colony Lysed
Probe is labeled with radioactive 32P Hybridization DNA denaturation Target gene Single colony 這段 探針經放射性磷酸標定後,可用在 Southern blotting 上,與未知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雜合反應。目標基因若在細菌中,則必須先把細菌溶解,然後以化學反應使核酸變性露出單股 DNA,則可與探針進行雜合反應。 Lysed Juang RH (2004) BCbasics

4 Colony Is Screened by Hybridization with Probe
Colony hybridization Cover with filter paper Transferring … Autoradiography Collect filter paper Dissolve cell DNA denatured Add probe 探針 雜合反應的做法實例。 菌落在培養皿長出來之後,先以濾紙複印得各菌落,利用氯仿把細菌溶並解釋出核酸,然後變性解開核酸的雙股後,再加入標有放射線的探針,進行雜合反應。 若某菌落中含有目標基因,便會與探針雜合成功,該菌落的位置便會出現放射線影像;然後再回去挑起原來培養皿上面的菌落,大量培養後可純化目標基因。 本圖可接續 N1-27 頁的分子群殖,在培養基生長的各個菌落,可以用探針經雜合反應挑出所要的目標菌落。 Juang RH (2004) BCbasics

5 Biochip Based on Hybridization
Sample DNA Complementary DNA hybridize Biochip Each spot contains known DNA 核酸 晶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類似 Southern blotting 的核酸雜合反應。但是比起一般的毛細管轉印雜合,有幾點不同:(1) 以極細微的色點替代電泳色帶;(2) 一次可以處理上千萬個核酸色點,因此對同一樣本可有上千萬個測試;(3) 樣本所需的量極小;(4) 偵測方式簡便快速,也配合電腦比對分析。 因此晶片看起來很炫,也有其實質的效用。但晶片最重要的靈魂,還是在那一公分見方的小玻片,上面所點的到底是何種 DNA。也就是說,每一個點上的 DNA 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若這些 DNA 能夠明確指示某種關鍵性疾病的有無,則這塊晶片便是無價之寶。這些重要的 DNA 要從哪裡來? 當然還是要經由無數的基礎研究,獲得對生物的深刻瞭解後,所得到的基本知識點滴。 因此,晶片製作過程是一種技術 (technology),而晶片上必須點上何種 DNA,便要靠基礎科學 (science) 來提供,兩者是不一樣的,但絕對相輔相成。 其他很多方面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大學裡的教學與研究必須並進,不能偏廢,大家都知道。 然而,目前台灣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國本。那就是在研究上,大家只重視可以馬上應用的技術,不太支持長期的基礎科學研究;在大學裡,教授又只重視如何發表大量論文 (不管有沒有用),不太花時間在教學的努力與改進上。 [Friend SH, Stoughton RB (2002 四月) 神奇的 DNA 晶片。科學人 2: 40~48] Signal appears Schena (2000) Microarray Biochip Technology, p. A31 Juang RH (2004) BCbasics


Download ppt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