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Finance 金 融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Finance 金 融 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Finance 金 融 学

2 第11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3 主要内容 11.1 货币需求 11.2 货币供给 11.3 货币供求均衡

4 11.1 货币需求 11.1.1 货币需求及其分类 11.1.1.1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即既有需求的愿望,又有获得或者持有货币的能力。

5 11.1 货币需求 11.1.1.2 货币需求的分类 根据研究货币需求问题的视角不同,可以把货币需求分为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
根据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是否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可以把货币需求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6 11.1 货币需求 11.1.2 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1.1.2.1 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水平。二是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 商品价格水平

7 11.1 货币需求 利率水平 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就不愿持有货币而愿意持有其他形式的财富以保值、增值并获得高额利息收益。 货币流通速度

8 11.1 货币需求 信用的发达程度 其他因素 公众的消费倾向、国家的政治形势、生活习惯等。

9 11.1 货币需求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0 11.1 货币需求 11.1.3.1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 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交易方程式中: MV= PY

11 11.1 货币需求 如果用货币需求量 Md 表示 M,MV= PY可以写成:MdV= PY 两边同时除以 V得: 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

12 11.1 货币需求 2. 现金余额数量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 “剑桥方程式” :M=KPY
其中M表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即现金余额,Y代表总产量,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K表示以货币形式保持的财富在全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K是常量。

13 11.1 货币需求 剑桥方程式中,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如果以K表示费雪方程式中的1/v ,那么:
可见,在形式上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是没有区别的,二者都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但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却是有区别的。

14 11.1 货币需求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理论。

15 11.1 货币需求 1.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偏好流动性强的资产,在现金、股票、债券等资产中,人们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股票与债券。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实质就是流动性的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由三种动机共同决定的:

16 11.1 货币需求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两个层面上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大小,并且与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基本与利率无关。用函数式表示为:M1=L1(Y)

17 11.1 货币需求 投机动机层面上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的反函数。其函数式表示为: M2=L2(i)
两种货币需求函数合并可得到货币需求总函数:M= M1+ M2=L1(Y)+ L2(i)= L(Y,i) 式中M表示货币总需求;L表示M与收入Y与利率i的函数关系。货币总需求函数M的形状如图11-1所示。

18 11.1 货币需求 Ms Ms,Md i i0 M=L (Y, i) 图11-1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19 11.1 货币需求 由于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的。利率在一定低点以下对货币需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这就像存在着一个大陷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都落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如图11-1所示,当利率降低到i0时,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部分直线就是“流动性陷阱”,即在此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

20 11.2 货币供给 11.2.1 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11.2.1.1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是一国货币量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机制的总和。而在一定时点上流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之和,则被称为货币供给量,主要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及各金融机构等的货币总存量。

21 11.2 货币供给 货币层次及其划分 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异和发挥货币职能的效率高低,世界各国对货币进行了层次划分。

22 11.2 货币供给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 M1=M0+银行活期存款

23 11.2 货币供给 2. 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1=流通中的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调整项 M3=M2+大额定期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所有存款机构发行的回购负债+调整项 L=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24 11.2 货币供给 3. 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 M’=现金+活期存款 M1= M’+企业定期存款 M2= M1+企业可转让存款

25 11.2 货币供给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6 11.2 货币供给 11.2.2 货币供给模型 11.2.2.1 简单乘数的货币供给模型 1.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派生存款则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资产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27 11.2 货币供给 2. 存款货币创造的假设条件 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 二是客户不提取现金。
三是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以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组成。 四是商业银行无超额准备金。 五是商业银行没有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等非交易性存款的转化。

28 11.2 货币供给 3. 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过程

29 11.2 货币供给 如果以D表示银行体系存款变动总额,r表示存款法定准备率,R表示原始存款,则存款货币多倍扩张公式可以表示为:

30 11.2 货币供给 可见,存款总额由1000元扩张到5000元的过程中,使存款总额多倍扩张到原始存款的5倍,由此形成了存款货币扩张的倍数,它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最大扩张的倍数,被称为货币乘数,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如果以K表示存款货币扩张的倍数,则其计算公式为: K = 1/r 在这里,把K = 1/r称为简单乘数模型。

31 11.2 货币供给 4. 存款货币多倍收缩的过程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可以多倍扩张,也可以多倍收缩,也就是说,派生存款的倍数原理同样适用于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只不过方向相反。

32 11.2 货币供给 11.2.2.2 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 1. 简单乘数模型的修正
为了简化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的分析,上述货币乘数的模型是建立在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漏损、只有活期存款等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条件与经济运行的情况并不相符。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3 11.2 货币供给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现金漏损率。 (3)超额准备金率。 (4)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

34 11.2 货币供给 如果假定c为现金漏损率,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为超额准备金率,rt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则上述简单货币乘数模型K = 1/r可修改为: K = 1 /(c+ rd+re+rtt)

35 11.2 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如果用B表示基础货币,用C表示流通中的现金,用R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基础货币可表示为: B=C+R

36 11.2 货币供给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如果用Ms表示货币供给量,k表示货币乘数,则该公式为:
Ms=k·B 货币层次M1,用D表示活期存款,根据狭义货币的定义可知:M1= C+D,那么: k= M1/B =(C+D)/(C+R)

37 11.2 货币供给 因为总准备金R包括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以及定期存款的准备金,如果rd以表示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rt表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表示定期存款,则: R =rdD+reD+rtT 如果以t表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因为t=T / D,所以: R =(rd+re+rtt)·D 那么: k=(C+D)/(rd+re+rtt)·D

38 11.2 货币供给 如果以c表示现金漏损率,因为C=c×D,所以: k= (c+1)·D/[(c+rd+re+rtt)·D]
= (c+1)/ (c+rd+re+rtt) 则M1= B·(c+1)/ (c+rd+re+rtt) 同理M2= B·(c+t+1)/ (c+rd+re+rtt)

39 11.2 货币供给 11.2.3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 11.2.3.1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1.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再贴现或再贷款

40 11.2 货币供给 2. 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

41 11.2 货币供给 3. 对政府债权净额:直接认购政府债券;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 4. 其他项目(净额)
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

42 11.2 货币供给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1.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 2.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越多,用于发放的贷款就越少,存款派生的倍数即货币乘数也就越小。

43 11.2 货币供给 3. 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
4.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44 11.3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 货币供求均衡,简称货币均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往往呈现三种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不断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45 11.3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条件 市场利率 物价水平


Download ppt "Finance 金 融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