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 及病理生理变化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2
主 要 内 容 细菌性感染 1、细菌的致病机制 2、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病毒性感染 1、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2、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3、病毒感染的类型 真菌性感染 主 要 内 容
3
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途径
5
一、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1.粘附素(adhensin) 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
6
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
7
2. 侵袭性物质 (1)侵袭素(invasin) 如福氏志贺菌的入侵过程 M细胞 巨噬细胞 Ⅲ型分泌系统 侵袭素 入侵巨噬细胞 诱导凋亡
8
(2)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IgA蛋白酶等
9
3. 细菌生物被膜 (bacterial biofilm)
10
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From Lansing M. Prescott et al
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From Lansing M. Prescott et al. Microbiology, 5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p920
11
(二)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 主要特点:蛋白质,毒性强,绝大多数不耐热
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神经毒素(neurotox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肠毒素(enterotoxin)
12
Type A-B toxin
14
(二)毒素 2. 内毒素(endotoxin) 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 组成: O 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脂质A 特点:毒性弱
耐热 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致发热反应
16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菌细胞产生向 外分泌或菌体 裂解后释放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菌细胞产生向 外分泌或菌体 裂解后释放 溶解后释放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加热60℃以上稳定, ℃ 迅速破坏 h才被破坏 抗原性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 高浓抗毒素;可经甲醛 较弱,不能经甲醛 脱毒制成类毒素 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各种细菌内毒 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的 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临床表现 同,引起发热、白 细胞变化、休克、DIC等
17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一、 感染的来源: 内源性 ;外源性 二、 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 节肢动物为媒介及性传播感染。 其中,性传播感染(STD)是人类面临 的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18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二、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分为: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为: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三、全身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毒血症、 败血症、菌血症
19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20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溶细胞作用 稳定状态感染 细胞凋亡 病毒基因组整合,细胞增生和转化 包涵体形成
21
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1、溶细胞作用 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大量复制过程中可损伤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导致细胞裂解死亡。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
22
CPE
23
CPE
24
2、稳定状态感染 多见于包膜病毒。 一般不破坏细胞,但可引起细胞膜组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成分。
25
3、细胞凋亡 由宿主细胞基因所指令发生的一种生物 学过程。 结果:细胞膜出现鼓泡、细胞核浓缩、 染色体DNA降解。
26
4、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将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 基因整合或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转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27
5、包涵体形成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有的位于胞质内(痘病毒),有的位于胞核中(疱疹病毒);或两者都有(麻疹病毒);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因病毒种类而异。
28
包 涵 体
29
1、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损害 (二)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 作用 2、免疫病理损伤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3、病毒对免疫系统本身的损害
33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2、垂直传播:指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 产道、哺乳及密切接触由亲 代直接传给子代。常见的有 HBV,HIV,CMV,风疹病毒。
34
病毒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1)急性感染: 2)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在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35
持续性病毒感染有以下三种类型: 慢性感染: 原发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持续 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感 染全过程中病毒可被检测到。
36
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 的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 也无临床症状,生理或病理性因素使潜伏病 毒激活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才可检测出 病毒的存在。
37
慢发病毒感染: 又称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 很长。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 行性,并往往造成死亡。如Kuru病、 HIV感染。
38
真 菌 性 感 染 1、浅表真菌感染: 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 2、真菌机会性感染: 主要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 3、深部真菌感染: 主要由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 4、真菌毒素与肿瘤: 5、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39
复 习 思 考 题 1、举例说明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细菌的内、外毒素有何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 致病性上的特点。 3、什么叫感染?举例说明全身感染有哪几种临床 表现? 4、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5、什么是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它包括哪些类型; 试分析持续性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 6、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7、试述真菌的致病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