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Yuliana Erlin Jayadi Modified 6年之前
1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多为G+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 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螺旋霉素等—链霉菌; 利福霉素——诺卡氏菌; 庆大霉素——小单胞菌。
2
放线菌图片
3
Colonies of Streptomyces sp.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 picture of colonies producing the pigmented antibiotic actinorhodin. 上午10时21分
4
Colonies of Streptomyces sp.
Sporulating colonies on Tomato-Oatmeal Agar plates. 上午10时21分
5
一、放线菌是具有分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原核)
定义: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大多无隔膜,属单细胞。革兰氏阳性 。 归属为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依据! 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µm级 原核结构:无核膜,核仁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二氨基庚二酸 核糖体为70s 最适生长pH与多数细菌相近,呈微碱性 对溶菌酶和抑制细菌类抗生素敏感 繁殖方式与细菌相同,无性繁殖 DNA重组方式与细菌相同
6
放线菌的分类 原核生物界 厚壁菌门(细胞壁含肽聚糖G+) 放线菌纲 放线菌目(不分科) ……属
7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向基内生
二 、形态与结构 (一)菌丝体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向基内生 长,吸收营养和水分,产生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 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一定阶段向空间伸展; 孢子丝(繁殖菌丝):气生菌丝发育晚期,部分顶端分化成孢子丝。
8
垂直 弯曲 丛生 单轮(无螺旋) 松环、初级螺旋钩状 松螺旋 紧螺旋 单轮(有螺旋) 双轮(无螺旋) 双轮(有螺旋)
孢子丝形状:直、波曲、螺旋; 垂直 弯曲 丛生 单轮(无螺旋) 松环、初级螺旋钩状 松螺旋 紧螺旋 单轮(有螺旋) 双轮(无螺旋) 双轮(有螺旋)
9
单轮生 螺旋状 放线菌孢子丝的光学显微镜图片
10
(二)孢子 1、孢子的形态特征 (1) 形态—圆形、椭圆形、杆状或柱状 (2) 表面结构—光滑、疣状、鳞片状、刺状、毛发状等
(3) 色素—因种而异 2、孢子的形成过程 孢子丝 → 横隔分裂 → 孢子
11
(三)放线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 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
12
三、放线菌的繁殖 生长适宜温度28-30℃,pH7.0-7.6
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裂(液体培养时)进行繁殖。 1.分生孢子:气生菌丝顶端分裂形成成串或单个孢子 2、孢囊孢子:气生或基内菌丝反复分裂,顶端膨大或盘卷缠绕形成孢子囊 3、横隔孢子:气生或基内菌丝横隔分裂形成大小相似的球杆状孢子
13
(一)放线菌的培养 1、需氧菌(通气、搅拌) 2、28~30℃ 3、对酸敏感,嗜中性、偏碱性,pH7.2~7.6 4、C源:葡萄糖、淀粉等 N源:蛋白胨、AA、无机氮 无机盐 微量元素(Fe、Cu、Ca、Mg等) 5、具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
14
放线菌筛选培养基 ——淀粉琼脂或高氏1号培养基
放线菌筛选培养基 ——淀粉琼脂或高氏1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 KNO3 1% NaCl 0.05% K2HPO4 MgSO4 FeSO4 0.01% 琼脂 pH 7.2~7.4
15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菌丝断裂形成孢子 2、生活史(以链霉菌为例)
孢子萌发 → 基内菌丝 → 气生菌丝 → 孢子丝 → 孢子丝分化为孢子
16
放线菌的生活史 假根 萌发管
17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生长慢,3~7天; 2、菌落大小似细菌,不扩散; 3、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接种针难挑起;
4、菌落一般为圆形,表面光滑、皱褶、绒毛状或粉状 5、菌落常带有多种颜色。
18
放线菌的菌落 1.液体静止培养——表面常形成一层膜 2.固体培养基培养——与细菌不同,
1)以链霉菌为代表:辐射状皱折;表面干燥、粉粒状;质地紧密,不易挑取; 2)以诺卡氏菌为代表:结构松散,易挑取。 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菌落的正反面呈现不同颜色。
19
放线菌菌落图片 土壤中放线菌的 平板分离 放线菌菌落特征 产抗菌素放线菌菌落
20
四、 放线菌代表属 (一)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腐生,G+,好气菌 1、基内菌丝——纤细,0.5~1.2µm,不形成横隔,不断裂; 2、气生菌丝——分枝 3、抗生素主要产生菌
21
链霉菌属的形态
22
(二)诺卡菌属(Nocardia) G+,好气,抗酸或部分抗酸 1、基内菌丝——纤细,0.5~1.0µm,分枝,横隔断裂,断裂成杆状
2、气生菌丝——般无气生菌丝,少数菌产生气生菌丝,断裂后形成节孢子
23
诺卡菌属形态及菌丝照片 诺卡菌属形态 诺卡菌属菌丝照片
24
(三)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
2、气生菌丝——无
25
小单胞菌属形态
26
(四)链孢囊菌属(Streptorangium)
2、气生菌丝——由孢子丝盘卷成孢囊,孢囊孢子无鞭毛
27
(五)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1、形成各种形状的孢囊,内有胞囊孢子; 2、孢子有鞭毛,能运动; 3、基内菌丝体上形成胞囊; 4、气生菌丝——无; 5、生长缓慢(经2~3周培养形成菌落)
28
游动放线菌属的形态 1-年幼的孢囊;2 、3-孢囊孢子形成过程; 4-孢囊孢子释放
29
(六)放线菌属(Actinomyces)
G+,不抗酸,兼性厌氧或厌氧,不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基内菌丝具横隔,可断裂
30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 螺旋体 螺旋体(spirochete)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 螺旋体 螺旋体(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柔软有弹性、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繁殖方式为二分裂。 分类依据:螺旋数目、大小、规则程度、两螺旋间距离。
31
1、特点 原核 细胞壁含肽聚糖,与胞浆膜形成外膜,G- ,不易着色 对抗细菌抗生素和溶菌酶敏感(用青霉素.四环素治疗) 没有前后极性
能运动,不具备鞭毛 方他那(Fontana)镀银染色呈棕褐色
32
2、螺旋体属 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三个属: 1. 疏螺旋体属(Borrelia)有3~10个稀疏、不规则的螺旋。如回归热螺旋体,伯氏螺旋体(Lyme 病螺旋体)。 2.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有8~14个细密、规则的螺旋。如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 3.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螺旋数目较多,且更加细密和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可引起人类钩端螺旋体病。 伯氏(Burgdorfer)螺旋体引起的莱姆病(Lyme disease)。1982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州Lyme镇发现,蜱传播,主要宿主为老鼠,危害仅次于艾滋病。
33
螺旋体分类示意图 1-螺旋体;2-密螺旋体;3-钩端螺旋体
34
螺旋体图片 暗视野梅毒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电镜照片 梅毒螺旋体
35
4、致病性 梅毒螺旋体 纤细,长5~15微米×宽0.09~18微米 8~14个规则的螺旋,运动活泼 镀银(Fontana)染色后呈棕黑色
4、致病性 梅毒螺旋体 纤细,长5~15微米×宽0.09~18微米 8~14个规则的螺旋,运动活泼 镀银(Fontana)染色后呈棕黑色 对干燥.热.冷敏感,离体后1~2小时死亡,对化学消毒剂、青霉素敏感 先天性梅毒和获得性梅毒 镜检,血清学试验(测病人血清中抗体)
36
二、立克次体 (一) Rickttsia特点
专性真核活细胞内寄生,不能人工培养。G-,直径0.3~0.6μm,球状或杆状,不运动,存在于寄主细胞质和核中。酶系统不完善。大多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带菌节肢动物传播。
37
具完好细胞结构,与G-相似, 可采用Gimenez染色(石炭酸 复红初染 → 孔雀绿复染), 立克次氏体呈红色,背景为绿 色。
38
(二)致病性 1. 普氏立克次氏体或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 2. 感染途径 节肢动物(粪便)→伤口→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 3. 诊断
1. 普氏立克次氏体或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 2. 感染途径 节肢动物(粪便)→伤口→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 3. 诊断 镜检(标本血→雄性豚鼠腹腔→体温 40℃、阴囊红肿→动物脾脏涂片) 血清学:大部分立克次氏体与变形杆菌菌株有交叉抗原成分,此为耐热、耐碱多糖
39
节肢动物(粪便)→伤口→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内毒素
立克次氏体的繁殖 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 节肢动物(粪便)→伤口→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内毒素 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
40
三、衣原体 (一)Chlamydia 自身的结构简单,严格寄生在活细胞中的致病性原核微生物。有原体和始体两种独特的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没有产能系统,需要从其它生物取得能量,故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
41
衣原体繁殖方式 具有感染性的原体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宿主细胞,被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空泡。 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原体则感染新的细胞。
原体逐渐增大成为始体。始体无感染性,但能在空泡中以二分裂方式反复繁殖,形成大量新的原体,积聚于细胞质内成为各种形状的包涵体。 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原体则感染新的细胞。
42
衣原体的致病性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
沙眼衣原体是人类沙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44
支原体 Mycoplasma 不具细胞壁。G-,直径0.2~0.25μm,可通过细菌滤器。可人工培养,营养要求苛刻,油煎蛋样菌落。已知可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细胞型生物。
45
(一)特点 1. 最小的细胞生命形式 (繁殖单位) 200~300 nm 2. 缺乏细胞壁,高度多态性
2. 缺乏细胞壁,高度多态性 3. 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 4. 支原体与L型细菌不同 5.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6. 支原体与细胞膜有亲和力
46
微生物类型 大小 有无 胞壁 革染结果 繁殖方式 生活方式 直径(μm) 光学显微镜可见性 除菌滤器滤过性 螺旋体 0.2×(2~500) ++ – + G– 二等分裂 腐生/寄生 细菌 0.5~2.0 G+/G– 立克次氏体 0.3~0.6 × 0.8~2 寄生 衣原体 0.2~0.5 一般<0.4 勉强+ 二等分裂(形成包涵体) 支原体 0.2~0.3 病毒 <0.25 无细胞结构 复制
47
掌握:细菌的概念,大小和基本形态。 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 细菌形态检查法。 熟悉: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致病性及常见病原性细菌。 放线菌概念。 了解:细菌的不规则形态,细菌分类。 链霉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