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总线 CPU整体概念 两个层次 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建立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两个方面 工作机制 CPU M 接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总线 CPU整体概念 两个层次 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建立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两个方面 工作机制 CPU M 接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总线 CPU整体概念 两个层次 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建立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两个方面 工作机制 CPU M 接口
I/O设备 CPU整体概念 两个层次 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建立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两个方面 工作机制

2 主要内容: 1、CPU (1)逻辑组成 寄存器、ALU设置,数据通路结构 (2)工作机制 寄存器传送级: 各类指令的流程 指令的执行过程
微操作控制级: 微命令序列 微命令序列 微命令产生方式 时序控制方式: 组合逻辑控制 微程序控制 同步控制

3 2、常用运算方法规则 3、存储器 4、总线 原码、补码一位乘法,原码、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浮点运算法 (1)基本概念
(2)半导体存储器的逻辑设计 芯片地址分配、片选逻辑、框图 4、总线 (1)基本概念 (2)系统总线:信号组成,时序控制方式

4 5、接口 6、常用外设原理 (1)I/O传送的控制机制 中断:基本概念、中断控制器与接口、中断过程
DMA:基本概念、DMA控制器与接口、 DMA过程 (2)接口设计 接口组成、拟定命令字和状态字格式、扩展中断源 6、常用外设原理 (1)键盘:键码转换方法 (软件扫描) (2)CRT显示器:VRAM与屏幕显示的对应关系(VRAM内容和容量、地址组织、信息转换、同步计数器的设置)

5 第一章 CPU组织 1.1 逻辑组成(模型机) 1、CPU数据通路框图(寄存器级) (3)打印机:信息转换、调用过程(中断方式)
(4)磁盘:信息分布与寻址信息、调用过程(DMA方式)、速度指标和容量指标 第一章 CPU组织 1.1 逻辑组成(模型机) 1、CPU数据通路框图(寄存器级) 2、结构特点 (1)寄存器 独立结构 可编程:R0~R3、PC、SP、PSW 非编程:C、D、IR、MAR、MBR

6 A B 内总线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移位器 ALU R2 R0 R1 M I/O CB C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7 (2)ALU部件 作为CPU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 输入选择器:选择操作数来源 ALU:运算处理 输出移位器:选择输出方式 (3)內总线 单向数据总线(ALU总线),实现数据分配。 (4)与系统总线的连接 由MAR、MBR实现连接。

8 1.2工作机制 1.2.1指令流程(寄存器传送级) 用寄存器传送语言描述指令从读取到执行的整个流程。 拟定流程的关键:清楚数据通路结构
掌握基本寻址方式 1、基本寻址方式(模型机) 寄存器寻址 :R 寄存器间址 :(R)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 :–(R)、–(SP) (用于入栈操作) 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R)+、(SP)+ (用于出栈操作) 立即寻址 :(PC) 变址:X(R) 相对寻址 :X(PC)

9 2、思路 (1)了解指令功能,具体完成什么操作 MOV:源数 目的地 ADD:结果 目的地 JMP:转移地址 PC RST:返回地址 PC JSR:子程序入口 PC,并保存返回地址 (2)分清源和目的,确定所采用的寻址方式 源在后,目的在前。 (3)按周期拟定分步流程 模型机允许:每一步完成  一次从M读出,并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  一次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  一次向M写入的操作。

10 3、例题 (1) MOV (SP)+ ,X(R1); (2) MOV X(R2),–(SP); (3) ADD –(R0) ,X(R3); (4) JMP (R0); (5) JMP X(PC); (6) SUB (PC)+,X(PC);

11 1.2.2微命令序列 指令流程在微操作级的具体实现。 微命令设置: (1)数据通路操作 ALU输入选择:R0 A、C B、……
移位功能选择:左移、右移、直送、…… 结果分配:CPR0、CPR1、CPC、…… (2)访存操作 地址使能EMAR、读R、写W(读/写 R/W)、 置入SMBR、置入SIR

12 1.2.2 微命令的产生方式 1、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1)基本思想
综合化简产生微命令的条件,形成相应逻辑式,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执行指令时,由组合逻辑电路(微命令发生器)在相应时间发出所需微命令,控制有关操作。 (2)优缺点 优点:速度快。 缺点:设计不规整,结构零乱,不易修改、扩充 指令系统功能。 (3)应用 用于高速计算机及小规模机器中。

13 2、微程序控制方式 (1)基本思想 1)将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控制一步操作; 2)若干微指令编成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3)微程序事先存放在控制存储器(CM)中,执行机器指令时再取出。 注意区分: 微指令: 机器指令: 产生微命令,控制完成机器指令功能的一步操作。 实现指令系统功能所规定的一种操作。

14 微程序: 工作程序: 包含若干微指令,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包含若干机器指令,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CM: 主存: 存放微程序,位于CPU内。 存放工作程序,位于CPU外。 (2)优缺点 优点:结构规整,设计效率高,性价比高,可靠 性高,易于修改、扩展指令系统功能。 缺点:速度较慢,执行效率受影响。 (3)应用 用于速度要求不是很高、功能复杂的机器中,特别适用于系列机。

15 1.2.3 时序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 操作与时序信号的关系 异步控制方式 掌握定义、特点、应用场合。 1、同步控制方式
(1)定义:各项操作与统一时序信号同步。 (2)特点:1)有明显时序时间划分; 3)各步操作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受严格同步定时控制。 2)时钟周期(节拍)时间固定; (3)应用场合:用于CPU内部、设备内部、总线 操作(各挂接部件速度差异小、传送 时间确定、传送距离较近)。

16 2、异步控制方式 (1)定义:各项操作按需要安排不同时间,不受 统一时序约束。 (2)特点:1)无严格时钟周期划分; 2)各操作间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采取异步应答方式 。 (3)应用场合:用于异步总线操作(各挂接部件 速度差异大、传送时间不确定、传送 距离较远)。 主设备: 从设备: 申请并控制总线的设备。 响应主设备请求的设备。

17 1.3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1.3.1 运算方法 3、同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 (扩展同步方式) (1)不同指令安排不同时钟周期数。
(2)总线周期中插入延长周期。 (3)同步方式引入异步应答。 1.3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1.3.1 运算方法 1、原码一位乘法 (1)原码运算 操作数和结果用原码表示,绝对值参加运算,符号单独处理。 (2)算法规则 用乘数末位作判断位。

18 2、补码一位乘法 (1)补码运算 操作数和结果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参加运算。 (2)算法规则 乘数末位设置附加位,两位判断位。 3、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 算法规则:根据余数的正负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 4、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 算法规则:根据余数与除数同号或异号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

19 6、浮点运算 加减法运算过程: (1)判操作数是否为0。 (2)对阶 原则:小阶向大阶对齐 操作:小阶增大,尾数右移 (3)尾数加/减 (4)结果规格化 左规(尾数绝对值小于1/2):尾数左移,阶码-1 右规(尾数绝对值大于1):尾数右移,阶码+1

20 1.3.2 运算器 硬件组成 运算器 全加器 串行 移位器 ALU输入选择器 ALU部件 寄存器 并行加法器 加法器输入选择器 进位链 并行
分组

21 1.4 其他基本概念 (1)溢出及判断方法、扩展操作码、地址结构、隐地址、显地址等 显式 I/O指令 (2)I/O指令的设置
用通用I/O指令或MOV指令访问接口中的控制/状态寄存器 (4)主机对外设的寻址方式 单独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端口地址) 统一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总线地址)

22 第二章 存储子系统 2.1 半导体存储器逻辑设计 主要解决:芯片的选用、地址分配、片选逻辑、 信号线的连接
第二章 存储子系统 2.1 半导体存储器逻辑设计 主要解决:芯片的选用、地址分配、片选逻辑、 信号线的连接 例1、用SRAM芯片(1K×4位/片)组成4KB存储器。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信号线R/W。 (1)芯片数: 8片 (2)存储空间安排: 任意连续区间 (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4KB:12位地址A11~A0 哪几位分配给芯片?哪几位形成片选逻辑?

23 芯片 芯片地址 片选逻辑 CS0=A11A10 CS1=A11A10 CS2=A11A10 CS3=A11A10 1KB A9 ~A0 (4)逻辑图 例2、用4KB ROM芯片、2K×4位和1K×4位RAM芯片组成7KB存储器。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信号线R/W。 (1)芯片数: 5片 连续区间,先安排大容量芯片,后安排小容量芯片 (2)存储空间安排:

24 (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7KB:13位地址A12 ~A0 芯片 芯片地址 片选逻辑 4KB 2KB 1KB A11 ~A0 A10 ~A0 A9 ~A0 CS0=A12 CS1=A12A11 CS2=A12A11A10 (4)逻辑图

25 2.2 基本概念 1、存储原理 SRAM:利用双稳态触发器存储信息。 DRAM:利用电容存储电荷存储信息。 2、动态刷新
(1)定义:按所存信息定期向电容补充电荷。 (2)方式:按行读一遍。 (3)刷新周期安排方式 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

26 (1)随机存取方式 3、存取方式 1)可按地址直接访问任一单元; 2)访问时间与单元地址无关。 访问时按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 (2)顺序存取方式 (3)直接存取方式 访问时先直接指向一个小区域,再按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

27 第三章 I/O子系统 3.1 总线与接口的基本概念 3.1.1 总线 1、定义: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 传送线路。 2、分类
(1)按功能分类 2、分类 1)CPU内总线:CPU芯片内寄存器和算逻部件之间互连的总线。 2)部件内总线:插件板内各芯片之间互连的总线 3)系统总线:计算机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或各插件板之间互连的总线。

28 4)外总线: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互连的总线。
(2)按时序控制方式分类 1)同步总线:由控制模块提供统一的同步时序信号控制总线传送操作。 2)异步总线:不采用统一时钟周期划分,根据传送的实际需要决定总线周期长短,以异步应答方式控制总线传送操作。 3)扩展同步总线:以时钟周期为时序基础,允许总线周期中的时钟数可变。 (3)按数据传送格式分类

29 1.定义:泛指两个设备(硬、软)之间的连接部件
1)并行总线: 同时传送各位信息。 2)串行总线: 分时逐位传送各位信息。 3.系统总线的信号组成 电源线、地址线、数据线、 控制线 复位…… 时序:时钟、定时、应答 数传控制:M读/写、IO读/写 中断请求、响应 总线请求、响应 3.1.2 接口 1.定义:泛指两个设备(硬、软)之间的连接部件 2、分类

30 (1)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 1)并行接口 接口与系统总线、接口与外设均按并行方式传送数据。 2)串行接口 接口与系统总线并行传送,接口与外设串行传送。 (2)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 1)同步接口 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 2)异步接口 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采用异步应答方式。

31 3.2 I/O传送控制机制 (3)按I/O传送控制方式划分 1)直接程序传送接口 2)中断接口 3)DMA接口 (可采用查询方式)
3.2.1 程序中断方式 1、定义及应用 (1)定义 CPU暂时中止现行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为某个随机事态服务的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毕后自动恢复原程序的执行。

32 (2)实质 程序切换 时间:一条指令结束时切换。 方法:保存断点、现场;恢复现场、 返回断点。 (3)特点 随机性 随机发生的事态 有意调用,随机请求与处理的事态 随机插入的事态 (4)应用 控制中、低速I/O操作。 处理复杂随机事态。

33 2、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获取 (1)向量中断方式 将服务程序入口地址(中断向量)组织在中断向量表中;响应中断时,由硬件直接产生对应于中断源的向量地址,访问向量表,取得相应服务程序入口,转入服务程序。 中断向量: 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服务程序状态字 中断向量表: 存放中断向量的存储区 向量地址: 访问向量表的地址 (指向中断向量的 首址)

34 (2)非向量中断方式 将服务程序入口组织在查询程序中;CPU响应时执行查询程序,确定中断源,转入相应服务程序。

35 3、中断接口功能模型 (1)寄存器选择 系统总线 外部设备 对接口寄存器寻址 (2)命令字寄存器 接收CPU发向外设的命令。
D7~0 IRQ0 地址线 寄存器选择 命令字R 状态字R 数据缓冲器 控制逻辑 数据线 中断控制器 INT INTA 命令 IRQ7 状态 数据 外部设备 系统总线 (8259) IRQi M CPU 主机板 接口板 (1)寄存器选择 对接口寄存器寻址 (2)命令字寄存器 接收CPU发向外设的命令。 (3)状态字寄存器 反映设备和接口的运行状态 (4)数据缓冲器 传送数据,实现缓冲。

36 (5)控制逻辑 请求信号产生逻辑 电平转换逻辑 针对设备特性的逻辑 串-并转换逻辑(串口) (6)公用中断控制器 接收外设请求,屏蔽、判优,送出公共请求; 接收中断批准,送出中断号(中断类型码)或向量地址。

37 4、中断全过程(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 (1)初始化: 设置接口和中断控制器工作方式,送屏蔽字,送中断号。 (2)发启动命令(送命令字),启动设备。 (3)设备完成工作,申请中断。 (4)中断控制器汇集各请求,经屏蔽、判优, 形成中断号,并向CPU送公共请求INT。 (5)CPU响应,发批准INTA。并关中断、保存 断点。 (6)中断控制器送出中断号。 (7)CPU执行中断隐指令操作(将中断号转换为向 量地址,查向量表,取入口),进入服务程序。

38 单级中断 (8)CPU执行服务程序,进行中断处理(交换数 据) 多重中断 注意屏蔽技术的两个应用 动态改变优先级 实现多重中断 (9)返回原程序(返回前开中断)。 5、中断接口设计 设计关键:通用机如何针对设备的多样性、特殊 性发出具体命令。 (1)命令字、状态字格式的拟定 (2)中断源的扩展 解决:

39 例、某机需扩展两个外中断源。CPU发向两设备的命令字包括启动、停止、读、写等,设备状态包括忙、完成、故障等。两设备共用一个中断类型码(IRQ2)。设计接口,要求两设备能同时启动,并行工作。
(1)接口组成 两设备共用一个接口,设置一个命令字(分两段),一个状态字(分两段),两个缓冲器。 (2)命令字、状态字格式 (3)扩展方法:向量中断+非向量中断方式 两设备公共请求送IRQ2。若IRQ2被响应,则转入IRQ2服务程序,在该程序中设置有两设备服务程序入口。 IRQ2服务程序查询状态字(先查询的设备优先级高),转相应中断处理。

40 3.2.2 DMA方式 1、定义及应用 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I/O间的数据传送, 传送期间不需CPU程序干预。 (1)定义 注意: 1)I/O与主存,而不是I/O与CPU或I/O与主机交换数据。 2)直接依靠硬件传送,而不是执行程序传送。 3)传送前的初始化和传送结束处理,需CPU执行程序实现。 用于高速、简单、批量数据传送。 (2)应用

41 2、 DMA控制器与接口 (1)DMA控制器功能 1)接收初始化信息(传送方向、主存首址、交换量)。 2)接收接口的DMA请求(DREQ),向CPU申请总线(HRQ)。 3)接收CPU的总线响应(HLDA),向接口发回DMA应答(DACK)。 4)接管总线权,控制DMA传送。 (2)接口功能 1)接收初始化信息(外设寻址信息)。 2)接收CPU发向设备的命令,反映设备、接口的状态。 3)传送数据。

42 3、 DMA全过程 (1)初始化 CPU通过程序向DMA控制器和接口送出初始化信息。 启动设备。 (2)DMA传送 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权,控制直传,并自动修改地址、交换量。 (3)结束处理 批量传送完毕,接口申请中断,CPU执行中断处理程序,作结束处理。 注意: 三个阶段各采用什么方式?各完成哪些操作? (程序传送方式、硬件传送方式、中断方式)

43 第四章 主要I/O设备原理 4.1 磁盘 4.1.1 信息分布与寻址信息 1、信息分布 盘片、记录面、磁道(圆柱面)、扇区 2、寻址信息
驱动器号、圆柱面号(磁道号)、磁头号、扇区号(起始扇区)、交换量(扇区数)

44 4.1.2 调用过程(DMA方式) (1)CPU向适配器送出驱动器号、圆柱面号、磁头号、起始扇区号、扇区数等外设寻址信息;向DMA控制器送出传送方向、主存首址、交换量等信息。 (2)适配器启动寻道,并用中断方式判寻道是否正确。 (3)适配器准备好(读盘:扇区缓存满一扇区;写盘:扇区缓存空一扇区),提出DMA请求。 (4)CPU响应,由DMA控制器控制总线,实现传送。 (5)批量传送完毕,适配器申请中断。 (6)CPU响应,调回状态字,作善后处理。

45 4.1.4 主要技术指标 1、容量 数据长度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磁盘总容量(由位密度计算) 格式化容量:磁盘格式化后的有效容量(由扇区 2、速度 平均寻道(平均定位)时间 ms 平均旋转(平均等待)时间 ms 数据传输率 b/s

46 4.2 CRT显示器 4.2.1 显示方式与分辨率 1、字符/数字方式(A/N方式):m行×n列 (25行×80列)
2、图形方式(APA方式): m点×n线 (1024点×768线) 4.2.2 显示缓存VRAM与屏幕显示的对应关系 1、显存内容与容量计算 (1)内容 字符方式:字符编码 图形方式:图形象点代码

47 1)字符方式:一个字节单元存放一个字符编码。 例、分辨率为25行×80列 基本容量= 25×80≈2KB
(2)容量 1)字符方式:一个字节单元存放一个字符编码。 例、分辨率为25行×80列 基本容量= 25×80≈2KB 2)图形方式:一位存放一个点(单色)。 例、分辨率为640点×200线 基本容量=640×200/8 ≈16KB 2、显存地址组织 屏幕显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显存地址从低到高安排。 显存单元的地址由屏幕显示的行、列号决定。

48 3、信息转换 1)字符方式 VRAM 字符发生器 字符编码 移位器 显示头 扫描时序 ROM: 容量:字符种类数×字符纵向点数
一行点阵代码(并) 移位器 视频信号(串) 显示头 扫描时序 ROM: 容量:字符种类数×字符纵向点数 内容:字符点阵代码 2)图形方式 VRAM 一字节点代码(并) 移位器 视频信号(串) 显示头

49 4、同步控制 (1)字符方式 例、 分辨率25×80,字符点阵7×9,字符区9×14 1)点计数器: 对一个字符的一行点计数。 一次点计数循环访问一次VRAM、ROM。 9:1分频, 2)字符计数器: 对一帧的字符列计数。 一次字符计数循环发一次水平 (80+m):1分频, 同步信号。 3)线计数器: 对一行字符的扫描线计数。 线计数值提供ROM行地址。 14:1分频, 4)行计数器: 对一帧的字符行计数。 一次行计数循环发一次垂直同 (25+n):1分频, 步信号。

50 (2)图形方式 例、 分辨率640×200 2)字节计数器: 3)线计数器: 1)点计数器: 访问VRAM 8:1分频, 发水平信号。 (80+m):1分频, (200+n):1分频, 发垂直信号。


Download 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总线 CPU整体概念 两个层次 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建立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两个方面 工作机制 CPU M 接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