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肌內效貼布原理與應用 Kinesiotape – Why?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肌內效貼布原理與應用 Kinesiotape – Wh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肌內效貼布原理與應用 Kinesiotape – Why?
運動貼紮學 鄭世忠 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體育系 2018/12/1

2 發明人 – Dr Kenzo Kase 日本人 整脊醫師(Chiropractor) 1970年代於日本研發
結合傳統白貼與McConnell 貼布的概念

3 白貼與McConnell的缺點 白貼 McConnell貼布(Leukotape) 無彈性(肌內效貼布可讓選手維持關節活動度)
使用時間過長時,容易引起皮膚不適 潮濕、高乳膠成分、給予皮膚壓力、給予關節或肌肉壓力 McConnell貼布(Leukotape) 彈性不佳,但高附著特性 在醫學上多用於神經肌肉再教育治療 但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不能使用超過18小時,會引起不可逆的皮膚反應

4 肌內效貼布的材質 以趨近皮膚物理特性為基礎而設計 高級棉質、Acrylic黏性材質,低過敏性
厚度、重量與彈性(10cm貼布約可縮短至7cm) 高級棉質、Acrylic黏性材質,低過敏性 防水且透氣材質,可在沐浴與運動中維持黏著性而且不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一般常見四種顏色 膚色、藍色、黑色、粉紅色

5 使用肌內效貼布的優勢 降低疼痛 重建 活動能力 重建 肌肉力量 加速 組織癒合

6 貼布使用時的原則(一) 保持皮膚乾燥、乾淨、無毛髮 不在貼布兩端施予拉力 手不去碰觸黏著面 貼布黏著在皮膚後,在上面搓摩(rub)

7 貼布使用時的原則(二) 不要一下子將貼布紙全撕開,留最後10%固定用 最好在運動前完成 避免在貼布仍潮濕時撕下 貼布上面搓摩固定從起點到終點

8 撕貼布時的技巧 避免皮膚被過度拉扯 按住一端的皮膚 手指按在捲動的貼布上

9 一般常見錯誤原則 貼布在肢體上的起點跟終點方向在治療效果上有差異?(尚未定論!!)
何時要給貼布拉力?何時不要給?(端賴想營造什麼治療效果而定) 需不需要除毛?(要!!因為貼布對膚下觸覺器官與神經系統的影響需透過皮膚)

10 Taping direction - Kenzo的說法
Overused/acutely damaged/cramp Stretch the muscle No tension From insertion to origin Skin is lifted by this technique, the flow of blood and lymphatic fluid beneath the skin improves. Additional proprioceptive stimulation i.e. Supraspinatus, infraspinatus, calf muscle, low back pain, tennis elbow Chronic or acute weak muscle Origin to insertion Muscle placed in an elongated position, but light tension (approx. 15%) More stimulation and support of the muscle during use i.e. Deltoid Ligament 結構性限制 – medium to full stretch

11 要如何使用肌貼? 了解疼痛的生理與疼痛感覺傳遞與控制的機轉

12 傳入/傳出迴路

13 傷害覺感受(Nociception)

14 傷害覺感受 傷害覺感受 在無意識下將源頭具傷害性的刺激傳輸至中樞神經 痛覺接受器 能偵測具傷害性刺激的細胞(真正存在或潛在的身體組織損傷)

15 傷害覺感受 第一層的神經元 將傷害的刺激傳入脊髓

16 傷害覺感受 第二層的神經元 將傷害的刺激傳入丘腦

17 傷害覺感受 第三層的神經元 將傷害的刺激傳入大腦 內不同的區域產生痛 的感知

18 疼痛對身體功能的影響

19 治療的目的? 使用肌內效可能帶來的療效 心理的 細部循環 結構性的 神經感覺的

20 心理層面的影響(not the colour)
傷害意識 穩定的感知 活動的恐懼

21 細部循環的影響 增進表層液體流動 增進淋巴引流 治療腫脹、淤青、浮腫與瘀血

22 手風琴般皺摺效果 貼布在皮膚上造成皮下的液體流動由壓力較高的區域趨向壓力較低的區域

23 細部循環的應用 伸張貼布與肌肉 治療重點在放射狀出去的貼布中間的間隔空隙 隨著淋巴系統的路徑 使用八爪貼布技巧
在不痛的範圍內伸張肌肉以及 輕微伸張貼布 將呈放射狀出去的貼布涵蓋要治療的區域,並且朝向身體中央 治療重點在放射狀出去的貼布中間的間隔空隙

24 範例

25 八爪貼法的影響 貼布在 皮膚上 刺激觸覺小體/皺摺效果 促進皮下表層液體流動 降低液體停滯 降低腫脹與水腫 移除造成不適的化學物質
加速組織癒合

26 結構性的應用 伸張貼布,但不是肌肉 輕度支撐 病患肢體在正中位置, 不要對貼布施予拉力 中度支撐
病患肢體放在關節角度較大的位置, 不要對貼布施予拉力 高度支撐 病患肢體放在關節角度較大的位置, 並且針對需求對貼布施予合宜的拉力 根據運動員對支撐的需求去調整

27 範例

28 結構性應用的影響 貼布在 皮膚上 貼布提供機械性支撐作用 持續性不中斷的刺激 促進姿勢以及防止過大的關節活動度 對組織癒合產生保護作用
刺激結構性的適應 打破姿勢不良與不正常的運動力學模式

29 結構性的影響 避免過度的關節活動度 動態的支持較佳的姿勢位置 在運動過程增進姿勢生物力學 降低受影響的肌肉所承受的張力 動態的治療肢體活動度

30 結構性的影響

31 神經感覺的影響 增加對神經的刺激以降低對痛的神經感知 啟動疼痛門閥機制以達到療效 重建正常肌肉活動與功能

32 神經感覺的影響

33 神經纖維的分類 粗/快 細/慢 感覺功能 接受器型式 輸入軸突的型式 本體感覺 肌梭 A-Alpha 觸覺
觸覺小體(Merkel, Meissner, Pacinian, Ruffini) A-beta 痛覺、溫度 末稍游離神經 A-delta 痛覺、溫度、癢 C 粗/快 細/慢

34 觸覺小體(Merkel cells) – 皮下淺層

35 疼痛門閥控制機制

36 疼痛門閥控制機制

37 疼痛門閥控制機制

38 長期使用貼布以降低慢性疼痛的機制 啟動疼痛門閥控制以增進肌肉活動力與控制 持續的感覺刺激 適當的時機刺激適應 造成神經肌肉可朔性的改變

39 神經感覺的應用 在90%的應用上,記得… 伸張肌肉,而不是貼布

40 範例

41 A-beta阻斷A-delta與C纖維的痛覺輸入
神經感覺應用的影響 因為肌肉或關節疼痛造成的肌肉活動力下降 持續且不間斷的感覺刺激 貼布在 皮膚上 貼布提供感覺刺激 觸覺小體與A-beta纖維被啟動 促進姿勢以及防止過大的關節活動度 A-beta阻斷A-delta與C纖維的痛覺輸入 發生在脊髓層級,為疼痛門閥機制一部份 降低疼痛, 也間接重建了正常肌肉活動能力 打破疼痛與失能的惡性循環 刺激神經可朔性機制

42 使用肌內效最終目的 降低疼痛 預防進一步傷害 增進表現(在有傷害的情況下)

43 肌肉集中 可能可以較省力 進而延長肌耐力

44 總結 細部循環應用 結構性應用 神經感覺應用 伸張肌肉與貼布 順著淋巴系統,治療腫脹、淤青、水腫問題
施予結構上的限制,避免過度關節活動度造成進一步傷害 促進靜態與動態的姿勢 神經感覺應用 調節疼痛以促進肌肉活動正常化 透過疼痛門閥機制與神經可朔性機制逆向改變慢性疼痛症狀

45 運動場上常用貼紮 Supraspinatus(投擲) Infraspinatus(投擲) Biceps(投擲) Tennis elbow
Low back pain Hamstring Wrist pain Quadriceps ACL/PCL/MCL Calf muscles Ankle sprain Hallux valgas Flat foot


Download ppt "肌內效貼布原理與應用 Kinesiotape – Why?"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