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各項賽車介紹 指導老師: 吳宗霖老師 班級: 車輛三甲 學號: 4A215010 姓名: 蔡東霖
2
目錄 一.前言 二.F1賽事的介紹 三.MOTO GP的介紹 四.結論 五.參考資料
3
前言 該報編輯用「無馬車輛大賽」來宣傳此比賽,稱其「不危險,駕駛簡易,旅程無需破費」。共有102名參賽者參與,報名費為10法郎。
賽車比賽早在第一台汽油驅動的汽車發明後不久便出現。據記載,1887年4月28日巴黎《自行車》(Le Vélocipède)雜誌主編首次開辦有組織的賽車競賽,1894年7月23日,巴黎刊物《法國畫報》舉辦了從世界第一場賽車比賽,賽程從巴黎到魯昂。 該報編輯用「無馬車輛大賽」來宣傳此比賽,稱其「不危險,駕駛簡易,旅程無需破費」。共有102名參賽者參與,報名費為10法郎。
4
F1賽事的發展史 賽車活動起源於1894年,當時對所有參賽的車輛是沒有任何限制的。
1946年,FIA即國際汽車聯合會在巴黎成立。經過了三年的討論,一個對所有比賽車輛進行限制的國際賽車錦標賽由此誕生,全稱為FIA Formulaone WorldChampionship,簡稱Formula One即F1,即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其中“1”代表賽事的級別是最高等級的一級,此外還有F3000、F3等其他不同等級的方程式賽。 1950年,全世界第一場F1大獎賽在英國銀衖道舉行,共設七場比賽,比賽 冠軍由Giuseppe Farina奪得,他是世界上第一位F1世界冠軍。 阿爾法·羅密歐159 (420 bhp)
5
F1賽事的發展史 1950年,第一場世界錦標賽由FIA於英國銀石賽道上舉行。
1980年末,開始引進的電腦科技使得賽車的油門、離合器全部由電腦自動調控。 1990年,是F1的「自動化」期。
6
F1賽事的比賽結構 F1的大獎賽舉辦地點遍布全球各地
,號稱除了南極洲之外都有,不過近年來為了增加更多的收視觀眾群,FIA也積極地尋求讓F1出走到亞洲與美洲等其他地區的機會,增加在歐洲本土以外的舉辦場次。 每賽季都會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行大概20場大獎賽,每場大獎賽排名積分如右:
7
F1賽事的比賽結構 曾舉辦過F1賽事的地區與賽道分布圖
8
F1賽事的比賽結構 賽道分類 一.專用賽道 這類跑道佔F1舉辦場地的大多數,除了F1之外,往往也是 其他種類車輛競賽的使用場地。
日本鈴鹿賽道 英國銀石賽道
9
F1賽事的比賽結構 二.市街賽道 以一般的市街道路、高速公路或公園內的環園道路為基礎所圍
繞而成,加裝一些緩衝或安全防護設施後用以進行比賽的場地。 新加坡賽道 摩納哥賽道
10
F1賽事的比賽結構 三.混合賽道 這類場地在平日可能有一個規模比較小、距離比較短的專用賽
道存在,在正式比賽時再擴展連結周圍的普通道路變成一個完整 的跑道。 加拿大的吉耶·維倫紐夫賽道 美國的華金谷賽道
11
F1史上各年代經典車 1950年代法拉利時代的開創者- Ferrari F1 375
法拉利375使用4.5升V12引擎,330匹馬力,雖然動力比起當時衛冕冠軍的阿爾法159賽車要差一些,但卻省油得多。1951年,車手喬斯駕駛法拉利375在銀石賽道為法拉利車隊拿到了第一座冠軍獎盃。
12
F1史上各年代經典車 1960年代一個時代的經典- BRM P57
很多人都不知道F1史上還有一個BRM車隊,這支車隊不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的冠軍車隊,還研製了歷史性的超級戰車:BRM P57。 BRMP57車身使用了當時尖端的材料—Elektron。它的BRM1.5升V8引擎 ,歷史上首次採用了噴射供油方式和電晶體點火系統,轉速高達11000轉。 1962年,BRM車手格來希爾在南非大獎賽上戰勝了奪冠呼聲很高的蓮花車隊的克拉克,一舉為BRM車隊拿下車隊第一個冠軍,BRM P57也因此被載入史冊。
13
F1史上各年代經典車 1970年代現代F1的鼻祖-Lotus 72
1970年,蓮花公司首次推出了具有開創新外觀的F1賽車—lotus72。該車充分考慮了空氣動力學的因素,採用融入了前後翼的契形設計,散熱裝置則位於車的兩側,這樣的佈局成為今天F1賽車的基本造型特徵。
14
F1史上各年代經典車 1980年代戰無不勝的奇跡-Mclaren MP4
McLaren打造的優異車架,正好為Honda製作的引擎帶來寬廣的發揮舞臺,McLaren MP4/5與MP4/5B,在1989年與1990年賽季總計出賽32場F1賽事,總共取得27 個竿位、16場分站勝利、12次最快單圈成績,當時的1.5升V6雙渦輪增壓RA168-E引擎可以榨出恐怖的1200匹馬力 (賽事後期,動力更高達1500匹) ,1988年全年16場賽事中的15場冠軍
15
F1史上各年代經典車 1990年代頂尖技術的集合體-Willianms FW14B 威廉姆斯一向是走在新技術最前
沿的車隊,這也是他們成立以來逐 漸步入輝煌的保證。早在1987年,威廉姆斯就開始了主動懸挂系統的研究,5年之後,威廉姆斯領先所有對手,在他們的FW14B上採用了主動懸挂系統,獲得了很好的空氣動力學效應。 2. 他們還率先在F1賽車上採用了循跡控制系統,半自動變速系統,使得FW14B成為現代F1科技的櫥窗,在當時完全是一個頂尖汽車技術的集合體。 3. 有了這樣的戰車,車手曼塞爾勢如破竹,提前五站成為當年車王。
16
MOTO GP的發展史 MotoGP於1949年由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FIM)統一規則後形成世界摩托車公路錦標賽,比一級方程式賽車還早一年成立,開始時稱為WGP,全部賽事在歐洲進行,且一年只有6站比賽。 2010年迄今每年有18個分站的比賽,分散在全球五大洲。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2002年,GP賽的最高級別被限制在四個氣缸500cc。因而當時所有機車都是二行程的,2002年,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把最高級別的500cc級別和整個賽事名稱都改稱為MotoGP,不再是WGP。製造商們這才得到許可擴大四行程機車的引擎排氣量到990cc並可以選擇性地使用3到6個氣缸。
17
MOTO GP的比賽結構 四天的賽事,前兩天為自由練習(Free Practice)、第三天為排位賽(Quality Practice)
、最後一天為熱身賽(Warm-Up Practice)與正式比賽(Race) 自由練習(Free Practice,FP) 車手可以熟悉場地特性,並提供數據給車隊針對場地進行車輛調教 排位賽(Quality Practice QP) 決定於正式比賽中起跑的順序 熱身賽(Warm-Up Practice,WUP) 各級別均為20分鐘,提供車手與車廠於正式比賽前做最後的練習與車輛調教 正式比賽(Race,RAC) 同級別的所有車手下場,在數十圈的比賽一較高下;而按照每個分站場地的不同 ,賽事圈數也有所不同
18
MOTO GP的比賽結構 從各個車隊的情況看,山葉、本田、鈴木等日本廠商提供車輛、技術及資金支持的車隊佔盡了優勢,雄厚的技術資金實力使它們自1975年開始近三十年的時間幾乎壟斷了冠軍領獎台。 義大利車廠杜卡迪車隊於2003年進軍Moto GP賽事,在2007年由於知名車手凱西·斯通納的加入,該年囊括車隊總冠軍和車手總冠軍兩項大獎,成功打破近30多年日本廠商的長期壟斷。
19
MOTO GP的經典人物 麥克‧杜漢(Mick Doohan) 澳大利亞籍,1994-1998連續五屆贏得500cc級GP冠軍。
總計優勝次數:54次(最高記錄68勝) 賽季最多優勝次數:12次(1997) 總計出場次數:138 總冠軍次數:5 背號:27 車種:NSR500
20
MOTO GP的經典人物 Valentino Rossi(46) 瓦倫鐵諾·羅西(Valentino Rossi)
義大利籍,目前隸屬"Movistar Yamaha",從1996年加入世界摩托車錦標賽開始已經獲得全級別58次的桿位,103次分站冠軍及7次的世界冠軍,由於參賽以來成績優異有「小飛俠 」的暱稱。 MOTO GP 總冠軍數 7次 最快圈數 69次 冠軍次數 82次 Valentino Rossi(46)
21
MOTO GP的經典人物 MotoGP史上最年輕世界冠軍(2013),而該年更創下許多紀錄,詳細請參考2013年條目。翌年2014年開季即拿下十連勝,2015年馬奎斯的賽季並不順利,總計有6次的DNF(未完賽),並於賽季尾聲與瓦倫蒂諾·羅西發生衝突引發媒體及社群網站大肆討論。 MOTO GP 總冠軍數 次 冠軍次數 次 最快圈數 次 馬克·馬奎斯Marc Márquez(MM93)
22
結論 賽車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運動,引擎的咆嘯聲,流線型的車體,都深深在人們的內心中,不過這些都是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千萬不要看完比賽之後就模仿起來,在快也是七天之後回家呦!揪咪
23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一級方程式賽車 維基百科世界摩托車錦標賽 科學人雜誌 騎乘技巧討論區 MOTO 7 運動視界 玩具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