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2 本章重点讲授以下内容: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概况 十二经脉的命名、分布规律、走向与交接规律、表里络属关系、气血流注顺序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经络的作用及应用

3 经络概念 The Concept of 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经”:路径,贯通上下; “络”:网络,纵横交错; 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基本途径;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路。

4 Concept of the meridians system
经络学说概念 Concept of the meridians system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与“藏象学说”一样,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又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5 经络系统的组成概况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meridians system
经络系统主要包括:经脉与络脉两大类,及经络的连属部分。 经脉包括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络脉包括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等; 经络连属部分包括:内属脏腑和外连经筋、皮部两大部分;

6 图示(Tab) (内) 经络 脏腑 (zangfu) 十二经脉(twelve regular meridians)
经络所归属 (内) interior 十二经脉(twelve regular meridians) 奇经八脉(eight extraordinary meridians) 经络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十二经别(twelve divergent meridians) 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 三百六十五络 (外) exterior 十二经筋 twelve muscles regions 受经络支配的筋肉 十二皮部 twelve cutaneous regions 皮肤按经络分布

7 十二经脉:经络的主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         起运行气血的主导作用。
奇经八脉: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各经络起        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作用。 十二经别 :经脉的深部分支,沟通脏腑,起加         强表里经联系的作用。 十五络脉:经脉的外部分支,起沟通表里和渗        灌气血的作用。 三百六十五络:经络的小分支,分布到全身各腧穴。

8 经脉( meridians) 意义犹“径”也,指路径,是说经脉有如路径一样,为纵行干线,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中的主体部分。

9 络脉(collaterals) 意义犹“网”也,指网络,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无处不至,无处不通,网络全身。

10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Differentiation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循行走向:经脉是直行的干线;络脉是横行的分支。 分布的深浅:经脉分布在较深部,络脉分布在较浅部。

11 功能(Function): 经脉:在经络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络脉:补经脉不足又是经脉之间的纽带,加强表里两经间的联系,起渗灌气血的作用。

12 经络概念的重点: 其存在于人体脏腑以外但又与脏腑密切联系着的一个结构系统(structure ),并与脏腑共同构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13

14

15

16

17

18 十二经脉 The twelve regular meridians
是经络学说的主要部分,又称十二正经 本节是经络学知识的重点内容,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五个内容: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的依据。 十二经脉分布特点。 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

19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的依据 Nomenclature
阴阳(yin and yang)   脏腑(zang or fu organ)  三方面而定   手足(hand and foot) 

20 阴阳(yin and yang) 经络系统大多以阴阳来命名。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方面,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 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的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21 手 足(hand and foot)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为: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分布于上肢外侧面的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以经脉循行的手足部位为依据,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各分三阴三阳,大致是: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为: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分布于上肢外侧面的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22 脏腑(zang or fu organ)   经脉内属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每一经各络属一个脏腑。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于脏而络于腑,阳经属于腑而络于脏,构成了阴与阳,脏与腑之间的表里相合的关系;

23 脏腑以脏为主。脏之在胸者(肺lung,心heart,心包pericardium)联系手阴经,分别命名为肺经,心经,心包经;脏之在腹者(肝liver,脾spleen,肾kidney)联系足阴经,分别命名为肝经,脾经,肾经; 六腑各随其与脏的表里相合关系与阳经相联系。

24 十二经脉分布特点 Rules of Courses and Connections
  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在人体头面,躯干及四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以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为准。 外行部分(exterior) 内行部分(interior)

25 外行部分(exterior) 在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是: 六条阴经(yin meridians)分布于四肢(limbs)的内侧(wall)和胸腹部(chest and abdomen); 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lateral)和头面(head and face)、躯干部(trunk)。

26 经脉四肢分布规律(Rules of distribution):
      阳明经在前(ante-)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meta-)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post-)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

27 在头面、躯干部分的分布规律是: 手三阴经循行于胸部两侧,联系胸; 手三阳经循行于肩胛前后;
足三阳经循行于头面、躯干之前、侧、后三面,联系头; 足三阴经循行于胸、腹部,联系胸及腹。

28

29

30

31

32 内行部分Internal part 阴经属于脏:手三阴经联系胸部,内属于肺,心,心包;足三阴经联系腹部,内属于肝,脾,肾;
阳经属于腑:手三阳经内属于大肠,小肠,三焦;足三阳经内属于胆,胃,膀胱。

33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 属络的脏腑 联络器官 手太阴肺经 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 喉咙 属大肠络肺 入下齿、口、鼻 足阳明胃经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g-Taiyin 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 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属大肠络肺 入下齿、口、鼻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属胃络脾 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属脾络胃、流注心中 咽、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 the Heart Meridian of Hang-Shaoyin 属心络小肠、上肺 咽,系目 手太阳小肠经 the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 属小肠络心、抵胃 循咽、至目锐眦、入耳中、抵鼻

3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 属络的脏腑 联络器官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 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 足少阴肾经
the Urinary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属膀胱络肾 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 足少阴肾经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 循喉咙、舌本 手厥阴心包经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g-Jueyin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the Triple triple-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属三焦络心包 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属胆络肝 起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 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属肝络胆、胃、注肺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35 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 Rules of Courses and Connections
十二经脉走向规律(图示) 总的原则为阴升阳降。 即“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

36 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手三阳 足三阳 手三阴 足三阴

37

38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Rules of Connections
阴经与阳经相互交接,即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如手少阴在小指与手太阳交接等; 阳经与阳经相互交接,即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交接,如手足阳明都通交与鼻旁等; 阴经与阴经相互交接,即阴经交接在胸部,足厥阴与手太阴交接于肺中等。

39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Interior-Exterior relationship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规律:阴经属于脏,阳经属于腑,两者之间又相互联络,属于脏者络与腑,属于腑者络与脏,构成阴与阳,脏与腑之间的表里相合的关系。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如图)

40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手太阴 手少阴 手厥阴 足太阴 足少阴 足厥阴 手阳明 手太阳 手少阳  足阳明 足太阳 足少阳

41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 The order of cyclical flow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是循环往复、本无开端的,故为“如环之无端”,营气行于脉中,卫气则散布于脉外,但其流注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就是“阴阳相随,外内相贯”。

42 十二经脉的流注自手太阴肺经开始,循十二经之序,至足厥阴肝经而止,复入手太阴肺经,终而复始,首尾相贯,如环无端。(如图)

43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44

45 奇经八脉 The eight extra meridians
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的命名与分布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46 奇经八脉的概念 Concept of the eight extra meridians
“奇经”:是指十二正经之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别道奇行”。 “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47 “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外自成一系统,没有明确的阴阳表里配合,不和特定的脏腑具有络属关系,由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这八条 经脉组成。

48 特点(characteristic): 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49 奇经八脉的命名与分布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奇经八脉 阴蹻脉 阳蹻脉 阳维脉 阴维脉

50 督脉 Du meridian   总领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督纲,故以“督”名之,循行于身后正中线。

51 任脉 Ren meridian   总任诸阴,对全身诸阴经脉气有总揽、总任的作用, 故以“任”名之,循行于身前正中线。

52

53 冲脉 Chong meridian   容纳、调节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的气血,是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故以“冲”名之,循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于足少阴经。

54

55 带脉 Dai meridian 回绕横围于腰腹,有如束带,约束全身直行的阴阳诸经,因而称之为“带”脉,横行于腰部,围身一周,交会于足少阳经。

56

57 阴蹻脉 交通一身阴之气,调节肢体运动,故命之“蹻”,行于下肢内侧、上至头面、眼部,交会于足少阴经。

58

59 阳蹻脉   交通一身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故命之“蹻”,行于下肢外侧、上至肩至头部,交会于足太阳、少阳经。

60

61 阳维脉   维系,联络全身阴经脉以归于任脉,故命之“维”,行于下肢内侧、至腹部第三侧线,上至颈部、交会于足少阴、任脉。

62

63 阴维脉 维系,联络全身阳经脉以归于督脉,故命之“维”,行于下肢外侧、上至肩项、头部、交会于足太阳及督脉。

64

65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 General Function of the eight extra meridians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脉之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66 3、其中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其中:任脉:能总任一身阴经,称之“阴经之海”。督脉:能总任一身阳经,称之“阳经之海”;冲脉:并足少阴挟脐而上,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二经之海”,亦称“血海”。

67 十五络脉 15 collaterals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分有十五大络,浮络,孙络等。
十五大络:即指除十二经脉各分出一络之外,尚有督之络,任之络及脾之大络。分别是:(如图)

68 十五大络 手太阴 列缺; 足太阴 公孙 手少阴 通里; 足少阴 大钟 手厥阴 内关; 足厥阴 蠡沟 手阳明 偏历; 足阳明 丰隆
 手太阴 列缺; 足太阴 公孙  手少阴 通里; 足少阴 大钟  手厥阴 内关; 足厥阴 蠡沟  手阳明 偏历; 足阳明 丰隆  手太阳 支正; 足太阳 飞扬  手少阳 外关; 足少阳 光明  督脉 长强; 任脉 鸠尾 脾之大络 大包

69 络脉具有加强阴阳表里两经关系的生理作用。

70 经络的作用及应用 Functions of meridians
经络理论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贯穿于中医学的整个理、法、方药之中,成为指导临床各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71 生理作用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功能而实现。

72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经络运行气血,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络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73 病理作用 Pathological Changes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经络系统在疾病情况下,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情况;如果疾病的发展,则可由表及里,从孙络、络脉、经脉……逐步深入,并出现相应症状;经络反映症侯,可分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和整体的。

74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的本身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75 经络的临床应用 Application of Meridian Theory
(一)经络诊法 (Directing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 (二)针灸治疗 (Guiding the Treatment)

76 经络诊法 (Directing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
在经络循行部位进行诊察的方法,如审查、指切、推循、扪摸、按压,以及观察该部位寒温和气血盛衰现象; 目前经络外诊多用直接的检查,现代又采用一些客观的检测方法,如从皮肤电现象等作观察等,使检查探测方法趋于多样化。

77 针灸治疗 (Guiding the Treatment)
分经辩证 循经取穴

78 总结 Summary 1、经络概念的重点 2、概念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带来的提示

79 End


Download ppt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