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立中央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立中央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中央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先進安全車輛系統發展之推動與研究(I) 國立中央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2 研究背景 先進安全車輛(ASV)技術開發主要目標- 單位機動車輛(含機車)之死亡率,高於許多已開發國家。 增進安全與減少車禍死傷人數
1996 year 2003 year

3 先進安全車輛(ASV) 應用資訊、通訊、電子、控制等技術,發展車輛系統功能,提升行車安全 正常情況:協助駕駛降低工作負荷(視覺、駕駛輔助)
事故前:預防事故之發生(防撞、警示) 事故中:降低事故損傷及事故資料記錄(安全氣囊、EDR) 事故後:通報與救援(事故通報、緊急救援)

4 研究目的 就國外近年來發展ASV相關策略與技術作一深入了解,搭配國內交通事故特性的分析,重新評估運研所2000年規劃報告中所列之策略與發展項目,提出一具體可行的規劃,以為國內後續發展與相關分工推動工作之參考。

5 研究流程

6 先進安全車輛(ASV) 視覺警示 聲音警示 夜視系統 先進照明系統 抬頭顯示系統 停車輔助系統 事故記錄器 疲勞駕駛警示系統 EMS

7 國內外車輛安全法規與組織 國外主要車輛相關法規 國內車輛相關法規之發展現況 國際相關組織 日本組織分工現況 國內研發分工現況

8 國外主要車輛相關法規 UN/ECE/WP29所制訂之ECE法規
APEC建議我國2005年採用30條ECE法規、2010年採認50條ECE法規為目標。 有82條與車輛安全相關。

9 國外主要車輛相關法規 FMVSS ISO/TC22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車輛標準,與ASV相關標準包括:
第17屆ESV研討會後,NHTSA針對碰撞迴避與碰撞預防等制定相關法規。 ISO/TC22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車輛標準,與ASV相關標準包括: 乘客保護、行人保護、診斷系統、控制系統、警示系統、自動巡航控制系統、碰撞預防、駕駛危險狀態監視、行車記錄系統。

10 國外主要車輛相關法規 SAE 1995~2003年止,已通過並公告與ITS有關法規已有74條,其中2001年以後共有41條法規
ASV相關標準自2003年起陸續推動。 標準名稱 標準編號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 Human Facto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Interface SAE J2399 Human Factors in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s: Facto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Interface Requirements SAE J2400

11 國內車輛相關法規之發展現況 國內車輛構造法規修訂,由ARTC負責相關研究,且已朝向與ECE調和。 ECE相關資訊均可取得書面資料。
透過APEC的公路運輸調和專案(RTHP)與國際社會接軌。 交通部支持ARTC,開始推動ECE法規(民國100年會有66項)

12 國際相關組織 1994年APEC成立公路運輸調和專案 ESV國際科技研討會/IHRA 生物力學 側向撞擊 行人安全
 (Road Transport Harmonization Project, RTHP) RTHP之主要目的是在調和車輛安全與排氣法規與國際的要求。 ESV國際科技研討會/IHRA 生物力學 側向撞擊 行人安全 智慧型運輸系統智慧型運輸系統 車輛協調性與正面撞擊

13 國際相關組織 1999年針對ITS安全試驗與評估進行16項目跨國合作計劃, 2001年重新評估後,保留7個研究主題,重點如下:
強調成效與安全評估(運研所擬進行) 強調HMI對駕駛工作負荷評估(運研所擬進行) 利用駕駛模擬器作為研究工具(運研所已進行) 建立駕駛行為資料庫(運研所擬進行) 建立完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統(運研所已進行) 2003年IHRA-ITS工作小組推動建立ASV系統的安全評估標準程序。

14 國際相關組織 國際組織與車輛相關法規間的關係

15 日本組織分工現況 ASV第一期 ASV第二期 ASV第三期 時間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目標
評估技術可行性 提供實際應用環境 持續技術研發與擴展應用層面(降低40%事故死亡率) 車種 小客車 小客車、卡車、巴士及機車 小客車、卡車、巴士以及機車 技術層面 車輛本身 與周邊道路及公共建設連結通訊 評估項目 訂定技術發展目標 事故降低成效評估 研擬設計基準 建立設計指導準則 發展下一代技術 建立更多先進安全車輛 發展相關通訊技術 應用推廣 提高駕駛人與大眾的接受度 ASV技術影響評估 實際應用之標準化 ASV技術國際化 與公共建設資訊連結之技術開發

16 國內研發分工現況 經濟部整車關鍵技術開發科專計畫

17 國內研發分工現況 國內單位ASV研究之關聯性 人/事故當時 交通部/ 運研所 經濟部 國科會 車 輛 安 全 法 規 前 瞻 研 究 衛生署
EDR開發 駕駛工作負荷 與安全影響評估 交通部/ 運研所 經濟部 國科會 30%~50% 不明原因事故 整合資料庫 駕駛模擬器 與行車記錄器 及EMS之整合 (ARTC) (工研院、中科院等及產業) (學界) 人機介面 人/事故當時 技術作業平台 衛生署 健保局 財政部 警政署 ASV系統優先順序 ASV系統 成效評估

18 事故資料庫分析 分析架構及方法 找出肇事之焦點類型 肇事焦點類型進階分析

19 事故資料庫分析 找出肇事之焦點類型

20 事故資料庫分析 高速公路:基本事故特性與其他道路不同 路段上之同向擦撞、追撞事故為重點 發生高醫療費用之乘客多搭乘小客車,故小客車為重點
大貨車為另一項重點 一般道路:基本事故特性相近,可合併探討  交岔路口之側撞、交叉撞為重點 事故中包含機車駕駛者為重點

21 事故資料庫分析

22 進階分析:高速公路小客車與小客車同向擦撞
事故資料庫分析 進階分析:高速公路小客車與小客車同向擦撞 以轉向不當、向前直行時肇因不明為最多,約佔74% 。 側方訊息的提供 前方與側方的防撞警示 事故紀錄器 左轉中 右轉中 向前直行中 其他 總計 轉向不當 15 21 36 未保持行車安全間隔 1 3 4 酒醉(後)駕駛失控 2 6 12 其他引起事故之違規或不當行為 7 尚未發現肇事因素 74 8 16 24 94 148

23 事故資料庫分析 進階分析:高速公路小客車與小客車追撞 多發生在晴天、夜間。 非晴天之夜間:相對比例較高。 NV與AFS

24 進階分析:一般道路小客車與機車交叉撞事件
事故資料庫分析 進階分析:一般道路小客車與機車交叉撞事件 非晴天之夜間:相對比例較高。 NV與AFS 「路邊停放車輛遮蔽視線」的事故:相對比例較高。 視線死角警示

25 事故資料庫分析 進階分析:一般道路小客車與機車側撞事件 非晴天之夜間:相對比例較高。 NV與AFS
「路邊停放車輛遮蔽視線」的事故:相對比例較高。 視線死角警示

26 事故資料庫分析 進階分析:一般道路小客車與小客車對撞 多發生在晴天、夜間。 非晴天之夜間:相對比例較高。 NV與AFS

27 事故資料庫分析 進階分析:一般道路小客車與小客車追撞 多發生在晴天、夜間。 非晴天之夜間:相對比例較高。 NV與AFS

28 事故資料庫分析 我國事故資料分析彙整ASV技術需求 主要交通事故特性 高速公路 一般道路 ASV技術
小客車與小客車 小客車與機車側撞 非晴天夜間 路邊停車遮蔽視線 右轉或向右變換車道時 未依規定讓車 未依規定右轉 左轉或向左變換車道時 違反號誌 肇因不明 直行時 超速或未依規定減速 未注意車前狀況 小客車與機車交叉撞 未依規定左轉 小客車與小客車對撞 彎道遮蔽視線 逆向行駛 酒醉駕駛 違反標誌(線) 小客車與小客車追撞 未保持安全距離 小客車與弱勢用路人相撞 同向擦撞 變換車道不當 向前直行時: 追撞 向前直行時 ASV技術 車道顯示與維持支援系統、適應性定速巡航控制(ACC)、夜視系統、先進前燈照明系統(AFS)、停車輔助倒車輔助、Stop and Go、後側方、側方信息提供、緊急制動信息提供裝置、夜間行人信息提供裝置、摩托車存在訊息、胎壓檢測系統(TPMS)、抬頭顯示器(HUD)、彎道警報、睡意警報、超速行駛警示、防撞警示-側撞警示、前撞警示、碰撞迴撞-側撞、前撞、視線死角警示、後方接近偵測系統、碰撞減輕制動系統、行車事故紀錄器(EDR) 、安全氣囊、自動事故通報 (ACN)

29 事故資料庫分析

30 國內推動ASV具體策略 3 1 2 牽涉駕駛人主觀反應 事故分析結果 與行車安全密不可分 與ETC系統整合可加速發展 技術 技術難易度
接受度與普及度 產業特性 產值 基礎建設 我國交通事故特性 總計 正常行駛 適應性定速巡航控制(ACC) 3 1 2 13 夜視系統 11 先進前燈照明系統(AFS) 10 胎壓檢測系統(TPMS) 抬頭顯示器(HUD) 事故中 事故紀錄器(EDR) 8 安全氣囊 7 事故後 自動事故通報(ACN) 9 緊急救援系統(EMS) 牽涉駕駛人主觀反應 事故分析結果 與行車安全密不可分 與ETC系統整合可加速發展

31 國內推動ASV具體策略 ASV技術分工及溝通研討平台

32 國內推動ASV具體策略 ASV研發及購買之獎勵措施 研發補助方向 購車補助 保險費率優惠 參與ASV國際活動 ASV之標準與法規

33 結論與建議 結論 國內在產、官、學、研分工體系已具雛形,未來只需在組織的具體推動策略上落實。
國際活動有APEC的管道及ESV的研討會均可廣泛的進行交流。 安全法規上國內已有ARTC為負責單位,目前已依ECE的規範,訂出民國100年時需要實施其中66項。 在普及性及接受度上已有促產條例及促參條例,未來只需在購買及保險時的優惠,來補強民眾意願。 平時的教育、宣傳與推廣上國內尚未起步,可參考日本近年來的努力方向。

34 結論與建議 未來建議 參考日本的推動經驗,組成一固定之研討會工作小組,定期與有計劃引導議題及推動工作之落實。
交通部則以安全為考量,在資料庫的分析、人機介面的安全評估及緊急救援系統(EMS)體系的建立為主要目標。 加強運用APEC的組織,將國內工作小組擬定之議題與國際作交流。

35 結論與建議 未來建議 未來三年本計劃除前述三項下外,具體系統發展建議如下: 94年:評估國內發展EDR旳可能性,並與產業界合作開發雛形機。
95年:評估EDR與ACN及EMS結合的可能性,並作初步之測試。 96年:整個系統整合,繼續就法規與社會接受度及普及性作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策略。

36 簡報結束


Download ppt "國立中央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