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2 第十二章 流动资产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2 第十二章 流动资产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2 第十二章 流动资产管理

2 第十二章 流动资产管理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12.3应收帐款管理 12.4存货管理

3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概念 营运资本政策 营运资本持有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流动资产:企业在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和存货等短期资产上 的投资 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概念 营运资本 广义 狭义 意义 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 企业的流动资本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净营运资本 ) 概念 具体的概念,它包含了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是由企业一定时期的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帐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所构成的 抽象的概念,它只是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并不特指某项资产,而此差额的确定,完全要视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而定 营运资本政策 营运资本持有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稳健性政策:持有较高的营运资本政策,特点是收益和风险都较低 冒进性政策:持有较低的营运资本政策,特点是收益和风险都较高

4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现金循环 现金循环概念 合理确定营运资本持有量,并作适时调整
加强有效资金运作,加速资金周转,尽可能降低营运资本持有量 合理安排企业长短期负债比例和结构,保证企业必要的偿债能力 现金循环 现金循环概念 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现金资产会不断地转换为非现金资产,而最终这些非现金资产又会转换为现金,这种周而复始的流转过程称为现金流转。而这种流转无始无终,不断循环,所以称其为现金循环,有时也称资金循环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结算资金 货币资金

5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现金循环周期 现金循环 短期循环 长期循环 时间界限 循环周期不超过一年 现金循环周期超过一年 本质内容
流动资产的循环 长期资产的循环 短期现金循环具有时间快和周转期短的特点,只要完成一次经营过程,也就实现了企业一次短期现金循环 基本形式 应收帐款 现销 原料存货 现金 产成品存货 在产品存货 赊销 入库 加工 购进 收款

6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复杂形式 长短期借款 股东资金 应收帐款 商业信用 产成品存货 在产品存货 原料存货 股利 股本 赊购 偿还 购货
现金 应收帐款 商业信用 产成品存货 在产品存货 原料存货 偿还 购货 还款 借款 收款 赊销 销售和管理费用 现销 入库 加工 营业费用

7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现金的长期循环 现金营业循环期 存货循环期 应收帐款循环期 应付帐款循环期 现金转换(营运资金)循环期
存货循环期 应收帐款循环期 应付帐款循环期 现金转换(营运资金)循环期 购进原料 支付现金 出售产品 收回现金 现金(营运资金)循环周期=存货循环周期+应收帐款循环周期—预付帐款循环周期 现金的长期循环 现金 长期资产 在制品 产成品 应收帐款 投资 出售资产 折旧 摊销 入库 现销 赊销 收现

8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现金循环不平衡 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现金循环不平衡类型 盈利不扩张企业 盈利要扩张企业 短期亏损企业 长期亏损企业
现金循环不平衡社会因素 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市场竞争和季节性变化等 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流动资产投资规模

9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和财务状况来作出调整和控制 根据企业业务量和流动资产的历史资料
产出水平(业务量) 流动资产持有量(L) 稳健流动资产策略 适中流动资产策略 冒进流动资产策略 L1 L2 L3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和财务状况来作出调整和控制 根据企业业务量和流动资产的历史资料 加强流动资产占用的结构控制 建立适量流动资产安全储备制度 制定部门流动资产管理经济责任制

10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流动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合策略
适中的流动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合 波动性流动资产由流动负债资金来解决 稳定性资产(包括长期资产和稳定性流动资产)则由长期资金(包括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来解决 资产占用 波动性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稳定性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 长期资金 经营期 稳定性资产

11 12.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稳健性资金配合 冒进性资金配合 资产占用 波动性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长期资产 资产占用 波动性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稳定性流动资产 长期资金 经营期 稳定性资产 稳健性资金配合 特点: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但要承担较高资金成本,而且资金的利用水平也较低,会导致收益的下降 资产占用 波动性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稳定性流动资产 长期资金 经营期 稳定性资产 冒进性资金配合 特点: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但承担较低资金成本,而且资金的利用水平也较高

12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管理概述 现金的特性 持有现金动机 普遍可接受性,是社会公认的价值变现形式
企业最特殊的资产形式,它一方面具有货币所特有的流通和储备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资金的职能 企业暂时间歇的资产,从理论上讲是企业经营中溢出的非盈利性资产 企业一定时期现金资产的持有量是其偿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其财务风险重要指标。 持有现金动机 交易性动机 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日常经营业务的需要而必须持有的适量现金,用于购买原料、支付工资和税款等开支 预防性动机 是指为了应付意外事件可能对现金的紧急需要而必须持有的适量现金 投机性动机 所谓投机性动机也可称之为投资性动机,主要是指企业保持适量的现金持有,能及时抓住市场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良好的投资机会

13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管理目标 日常现金管理
基本目标:要在现金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作出最正确的抉择,在确保企业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以期获得最大的长远收益 具体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企业最合理的现金持有量 定期编制现金预算,全面规划未来现金流量,及时提供现金循环的相关信息 建立健全的现金管理制度,强化现金日常收支管理,提供企业现金利用水平 实施现金控制和定期考核制度,把握现金波动原因,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日常现金管理 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企业应尽量使各种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时间上趋于一致,即在有现金流入时适时安排好必要的现金流出,或在必须发生现金流出的时刻,及时安排和组织好相应的现金流入,将企业可能发生现金闲置或现金短缺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正确和全面地编制和企业的现金预算是一项最基本的保证措施 提高收现效率

14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减少现金结算滞留时间 企业在销货业务中与客户和银行的结算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结算滞留时间,英语中用“float”一词来表示,故也有将其称为“浮动时间”或“浮游时间”, 这段时间内的资金占用额称“浮游(动)额”。 邮政 客户 公司开户行 公司总部 客户开户行 结算系统 邮寄滞留时间 邮寄支票 通知 结清货款 转帐 货款已成公司可用资金 转帐滞留时间 处理支票并存入银行 邮寄 处理滞留时间 提高企业收现效率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尽可能地在收现过程减少各种现金的滞留时间,尽早获得公司的可用资金 邮寄滞留时间 滞留时间 处理滞留时间 转帐滞留时间

15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集中收款体系(“银行集中收款体系”(concentration banking system) ) 琐箱系统
具体做法——企业通过各销售中心开出销货帐单并通知客户将货款直接转入当地收款银行,或将支票寄给当地最近的收款中心,收款中心马上委托当地收款银行(local depository banks)兑现后存入地区集中银行(regional concentration banks),一般企业在地区集中银行中维持较大额的存款帐户,并定期将资金汇入总公司主要往来银行(primary bank) 优点: 可大大缩短收款时间 有利于对帐款的催收和控制,并能大大节约收帐成本 有利于对资金的集中控制,便于总公司有效地集中调配和使用资金 琐箱系统 企业在各销售点当地邮局租用一个加锁的编码专用信箱,并通知客户将付款支票放入该信箱内,而不是寄往公司总部或收款中心(一般在锁箱法下不设收款中心),企业授权当地代理银行每天定时开箱收取支票,并直接将其存入公司存款帐户内

16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新建锁箱的决策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D×A×I=C 式中:D=缩短的收款天数; A=每张支票的平均额
例:预测每张支票的处理成本(C)将新增0.35元,寄致该锁箱支票的平均金额为1800元(A),市场有价证券的年税前收益率是6%(I) D×1800×6%/365=0.35 D=1.183(天) 这说明新增该锁箱是合理的,企业可用提前回收现金1.183天 优点: 可以明显缩短公司收款过程中的邮寄滞留时间和处理滞留时间 可用减少支票处理过程可能发生的差错,便于公司集中控制和审计 可以及时有效地识别出空头支票

17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转帐系统 企业在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结转机能
预先授权支票(preformation authorize check):客户授权销货公司直接从它的活期存款帐户中开出支票支取现金,同时客户与其开户银行签订PAC承兑协议,这样银行收到APC后就有通过结算系统直接支付 存款转帐支票(depository transfer check):与一般支票的区别主要在于该支票是限定存入的银行和有关帐户,它能直接作为现金收款体系的银行之间的转移工具 电子存款转帐支票(electrics depository transfer check ):一种较新颖的转帐体系,是通过银行电子结算系统的自动结算室来完成的,它对各类支票根据代码进行自动识别、认定和转帐结算,是一种通过电信电缆传输的DTC 联网转帐(wire transfer):银行通过银行有线网或国家有线网等直接进行资金的传输,使收款额瞬间就成为公司的可用资金,即某一银行收到的资金,在另一城市的银行马上就可用动用

18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多大金额以上的资金通过联网结算从合理呢? 损益平衡的基本原理 E×T×I=C 式中:E=转帐金额
例:企业采用联网转帐要比普通DTC转帐的成本要高出8元,时间差为3天,市场有价证券的年税前收益率是8%,则运用上述公式可求出公司收采用联网结算的最低金额: E×3×8%/365=8 E=12167元, 即只有当企业的转帐金额大于12167元以上时,采用联网转帐才是合理的。

19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严格控制现金流出 浮资的利用 浮资:由于支票开具与支票兑现之间的时间差,而在企业帐户里滞留的资金
浮资操作(playing the float): 企业向银行开出金额高于银行存款帐面结余数的支票,充分利用浮资 合理延缓应付款的支付 充分运用供应商提供的信用期,汇票,合理的工资和股利等款项的支付方式 制定完备考核制度

20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合理现金持有量 现金持有成本 现金机会成本 放弃了利息收入,放弃投资收益的代价
持现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线(斜率受利率影响) 现金持有量 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或资金成本率越高,持现的就会成本就越大。 企业持现额越大,其机会成本也就越大

21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短缺成本 现金管理成本
企业由于缺乏充分的现金储备,而不能应付必要的业务和还贷等的开支而是企业蒙受的损失 现金短缺成本 现金持有量 现金短缺成本线 持现量越大,短缺成本越小。 当现金持有为零时,短缺成本无限上升,最大成本是企业破产。 当现金持有达到一定量时,企业的现金短缺成本可能等于零 现金管理成本 日常现金管理的开支 现金管理成本 现金管理成本线 现金持有量 与现金持有量没有明显对于关系,只有当现金持有超越一定量度后,这种成本才会发生一定量的上升

22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合理现金持有量模型 思路:根据企业实际状况,选取若干个现金持有量进行比较,其三项成本总额最低的,便为较合理的持有量 短缺成本线 持现总成本 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线 持现总成本线 合理现金持有量 管理成本线 例:企业根据历史资料和近期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测和分析,估计其现金持有量可能在240000元-400000元之间,并选定五个持有量标准作为分析点 分析结果 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现金持有量 240000元 280000元 320000元 360000元 400000元 机会成本 24000元 28000元 32000元 36000元 40000元 短缺成本 20000元 10000元 5000元 2500元 0元 管理成本 15000元 持现总成本 59000元 53000元 52000元 53500元 55000元

23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有价证券配合模型 存量模型,是通过将现金与有价证券的有限组合来达到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式
有价证券作为一种准现金可随时抛售来补充企业的现金不足 现金转换成本: 将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要承担佣金、手续费和税金等代价 持现成本 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线 持现总成本线 最佳现金持有量 转换成本线

24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TC=E(S/Q)+I(Q/2) 计算过程 一定时期有价证券转换总成本 式中:TC=持现总成本
持现机会成本总额 对上述持现总成本方程求导,得出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即Q* (TCQ)’=I/2-ES/Q2 例: 某企业预计年内需用现金100000元,日常的收支较为均衡,每次有价证券转换成本为15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8%,其年底内最佳的现金持有量计算如下 年内现金转换次数=100000/19364 = 5.164次 年内持现成本总额 = 150×5.164+8%×19365/2 =774.5+774.5 = 1549元

25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随机模型 只需根据历史资料测算出企业的现金控制范围,当现金持有接近或超过控制上限时,可投资有价证券,而当现金持有接近控制下限时,就要出售有价证券来补充现金,如现金持有在上下限之间属正常状况 现金持有量 现金控制上限 现金持有波动线 现金返回线 现金控制下限 时期 H M L T1 T2

26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如何确定现金返回线(M)和控制上限(H)和下限(L)的标准
式中E=每次有价证券转换成本 σ=企业日现金波动的方差(按一定历史资料测算) I=每天有价证券收益率 L=企业现金控制下限(由企业管理层根据历史资料确定) H=企业现金控制上限 假定某企业根据历史资料已测定现金的标准差为8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为9%,企业每次有价证券转换成本为75元,最低现金控制量为1400元,如一年按360天计算,可计算现金返回线如下 当企业持有现金接近17123元时,则应将10482元(17123-6641)投资于有价证券,使企业现金持有回归返回线。相反,如企业现金持有下降到1400元时,就应抛售有价证券,补足现金5241元,业使企业现金持有回归返回线

27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有价证券管理 投资有价证券目的 短期证券投资因素 作为企业的一种有效资金调度手段,预防企业紧急资金需要
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减少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 短期证券投资因素 违约风险因素 :证券发行人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 利率和购买力变动因素 :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有价证券贬值或收回证券后实际购买能力下降 流动性因素 税赋和收益因素

28 12.2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短期有价证券投资对象 国库券:由国家财政部门发售和担保的有价证券,可视为无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 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并经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 商业票据 :由银行或某些信誉良好的公司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 短期债券 ;由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和公司所发行的短期融资券 大额可转让存单 :在金融市场上可流通的信誉良好银行的定期存单,也称可转让存单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通过向大量小储户或小企业出售基金份额来筹集资金,并进行有价证券投资的形式 回购合同 :证券买方与卖方确定的卖方在今后一定时期按预定价格并加上一利息向买方购回证券的协议

29 12.3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概述 应收帐款意义 各类经济事项引起的企业对未来资产增加所具有的要求权。简单地讲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和劳务等应向受益单位或相关单位收取的款项,一般包括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 持有应收帐款的其根本原因: 企业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要给客户提高一定的信用优惠 销货和收款实际时间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结算过程所引起的,而不是商业信用的本质所致 应收帐款成本和管理目的 机会成本 坏帐损失成本 管理成本 应收帐款管理目的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帐款信用政策,并将采用这种政策所增加的收益与采用此信用政策所负担的成本进行比较和衡量 加强应收帐款的安全性管理,及时有效地收回应收帐款,并采用适当的催收方式,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坏帐损失。同时要注意收帐成本的控制,降低收帐费用 加强应收帐款控制,缩短收帐时间,加速应收帐款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0 12.3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策略 企业销售规模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赊销占总销售的比例 企业信用政策 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 销售规模
竞争状况 赊销占总销售的比例 企业当期 赊销水平 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 信用额度 信用期限 信用折扣 实际收帐 状 况 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及外部金融市场状况 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

31 12.3应收帐款管理 信用政策 应收帐款政策,它的本质是对客户的一种结算优惠和短期融资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概念
企业在销售业务中给予客户一定商业信用的基本标准 信用标准的设定 指 标 信用良好 信用一般 信用较差 流动比例 2以上 1.5-2 1.5以下 速动比例 1以上 0.6--1 0.6以下 净流动资产(元) 以上 500000以下 资产负债率 40%以下 40%--60% 60%以上 权益比(负债/权益) 1以下 1--2 资产总额(元) 以上 以下 应收帐款周转率 12以上 8—12 8以下 存货周转率 5以上 3.5—5 3.5以下 已获利息倍数 4以上 1--4 赊购偿付情况 及时偿还 偶有短期拖欠 经常拖欠 信用标准的比较

32 12.3应收帐款管理 将调查获得的具体赊购企业的财务指标与上述设定的信用标准进行比较,并确定可能发生的坏帐风险率。假定企业根据历史资料确定,凡信用一般的企业坏帐风险率确定为2%,而被评为信用较差企业的坏帐风险率确定为8%,而信用好的企业基本认为无坏帐风险 ××客户财务指标 实际指标值 累计坏帐风险率 流动比例 2.2 -- 速动比例 0.8 2% 净流动资产(元) 4% 资产负债率 50% 6% 权益比 1 8% 总资产(元) 10% 应收帐款周转率 6 18% 存货周转率 5 已获利息倍数 4.5 赊购偿付情况 偶有短期拖欠 20% 某客户坏帐风险累计表 企业应按照赊购单位累计坏帐风险率进行排队, 风险越小排在越前面,越优先给予收帐信用,而风险越大越排在后面,越严格给予收帐信用,甚至要预收货款

33 12.3应收帐款管理 信用标准评估 5C评价法: 品德(Character)——客户的信誉状况及历史记录,及客户
履行偿债的诚意和社会责任心 能力(Capacity)——客户实际偿还债务的能力 资本(Capital)——客户实际的财务实力 担保(Collateral)——客户能否提供作为债务安全保障的资产担保 条件(Condition)——外部经济环境的各项条件是否有利于客户企 业的发展,及是否会其付款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等级分类,作为企业提供信用政策的依据 客户信用级别 坏帐或呆帐损失概率 1 2 0%-2% 3 2%-5% 4 5%-10% 5 10%-20% 6 20%以上

34 12.3应收帐款管理 多因素函数分析法 :假设统计方法来衡量客户的信用等级
某客户信用等级分=流动(速动)比例×A+已获利息倍数×B+权益乘数×C+投资净利率×D+应收帐款周转率×E 常量系数ABCDE等的数值应根据各因素对客户偿债能力影响的重要程度分别测定,影响越大的数值就越大 例:某客户的流动比例是0.9,已获利息倍数是4,权益乘数为2,投资净利率是10%,应收帐款周转率9。同时根据历史经验和客户实际状况确定各常量系数值分别为A=8、B=3、C=10、D=50、D=2,该客户的实际信用评价得分如下 客户信用得分=0.9×8+4×3+2×10+10%×50+9×2=62.8 一般得分在60分以上为信用良好,40-60分为信用一般,以下则为较差

35 12.3应收帐款管理 信用额度 信用期限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客户的偿付能力所给予该客户的最大赊销额 决策一项新的信用期限政策是否合理
客户信用额度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其赊销的历史状况和本企业的销售状况而定 信用期限 企业赊销商品或劳务时允许客户延长付款的宽限期 信用期延长必然使企业平均收帐期延长,造成不利的后果: 资金被占用,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和导致资金机会成本的发生 使企业坏帐损失的风险增加 会引起企业收帐成本的上升 延长信用期会使企业应收帐款发生以下三项成本: 机会成本 坏帐损失成本 收帐成本 决策一项新的信用期限政策是否合理 新信用政策创造的利润 > 新信用政策引起的机会成本、坏帐损失成本和

36 12.3应收帐款管理 例 企业采用30天信用期限政策是最合理的
项 目 现金销售 30天信用期销售 60天信用期销售 销量(件) 80000 120000 140000 销售收入(元) 160000 240000 280000 销售成本 100000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20000 销售毛利 60000 现金销售没有坏帐损失和收帐成本,30天销售的坏帐损失率估计为2%,并要发生收帐成本5000元,而60天销售的坏帐损失率估计是5%,并要发生收帐成本15000元,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为20% 三种销售方案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应收帐款实际资金平均占用额×投资收益率 =(日销售额×信用期限×销售成本率)×投资收益率 假如一年按360天计算 30天信用期限应收帐款资金占用机会成本= ( /360×30×120000/240000)×20%=2000元 60天信用期限应收帐款资金占用机会成本= ( /360×60×140000/280000)×20%=4667元 现金销售利润为60000元(没有机会成本、坏帐损失和收帐成本) 30天销售利润=100000-2000-240000×2%-5000=88200元 60天销售利润=120000-4667-280000×5%-15000=86333元 企业采用30天信用期限政策是最合理的

37 12.3应收帐款管理 现金折扣 信用折扣,是为了吸引顾客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前付款,而给予其一定货款减除的优惠率
一般用2/10或1/30表示,即客户在10天内付款,就能少付2%的货款,在30天内付款,就能少付1%的货款 决策思路:提供折扣的机会收益>折扣本身的成本 例:某企业全年赊销 元,信用期为60天,企业提供了2%的现金折扣,有一半客户享受,使应收帐款的收帐期缩短为30天 企业折扣成本 30000元( ×2%×50%) 应收帐款的周转提高了一倍,从过去一年周转6次提高到12次 应收帐款的平均额从过去的500000元( /6)下降到250000元( /12) 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为20%,则企业可以获得机会收益50000元(250000×20%),相比之下,企业可获20000元(50000-30000)的收益,是有利的

38 12.3应收帐款管理 假定企业在30天赊销政策中给予客户2/10的折扣,预计所以的客户都会享受,可避免全部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在60天赊销政策中给予客户3/10的折扣,预计会有一半的客户享受,其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也减少一半。 30天信用政策现金折扣分析: 现金折扣支出=240000×2%=4800元 应收帐款资金年平均占用额为120000(240000/2),由于提前20天回收,使企业相对节约资金额为80000元(120000×2/3),按企业投资收益率20%计算: 少占用资金的机会收益=80000×20%=16000元 节约收帐成本和坏帐损失=4800+5000=9800元 30天信用政策现金折扣收益=16000+9800-4800=21000元 30天信用政策的总收益=88200+21000=109200元 60天信用政策现金折扣分析: 现金折扣支出=280000×3%×1/2=4200元 应收帐款资金年平均占用额为140000(280000/2),由于有一半客户资金提前50天回收,使企业相对节约资金额为58333元(140000×1/2×5/6),按企业投资收益率20%计算: 少占用资金的机会收益=58333×20%=11667元 节约收帐成本和坏帐损失=(280000×5%+15000)×1/2=14500元 60天信用政策现金折扣收益=11667+14500-4200=21967元 60天信用政策的总收益=86333+21967=108300元

39 12.3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日常管理 收帐政策 企业催讨已过期应收帐款所采用的措施,主要包括收帐程序和收帐成本决策两部分
收帐成本:企业在收帐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支出,包括专人监管、通讯联系、上门催收和诉诸法律等各项费用 收帐成本线 收帐成本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和坏帐损失 饱和点 决策企业收帐成本时, 其所采用方案引起的收益(机会成本和坏帐损失减少)﹥收帐成本的支出。 理论上讲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40 12.3应收帐款管理 例:某企业年销售额2700000元,投资收益率10%,不同收帐方案比较见表
项 目 目前收帐方案 新A方案 新B方案 全年销售额(元) 全年收帐费用(元) 100000 130000 170000 平均收帐期(天) 60 40 30 坏帐损失率 3% 2% 1%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次) 6 9 12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元) 450000 300000 225000 坏帐损失(元) 81000 54000 27000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元) 45000 30000 22500 机会成本与坏帐损失合计 126000 84000 49500 机会成本坏帐损失净节约额 42000 76500 收帐费用经净增长额 70000 新收帐政策净收益额 12000 6500 采用A收帐政策,其收益上升大于成本,能获净收益12000元,而B方案却只能获得6500元。相比之下A方案更合理

41 12.3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监管 应收帐款事先监管
在销售业务发生之前,就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作深入和前面的调查分析,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提高依据的过程 应收帐款的事后监管 应收帐款追踪分析 应收帐款帐龄分析 将未收款的应收帐款按开票日期和延迟日前进行归类,分别确定不同帐龄的排序并编制成表 客户 名称 赊销余额 信用 期内 逾期 15-30天 30-60天 60-90天 逾期90天以上 客户赊销 比例 ××客户 300 150 90 60 10% 合 计 3000 100% 期限赊销 比例

42 12.3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收现保证率分析 建立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制度 建立应收帐款信用保险
应收帐款收现保证率= 当期所需现金总额-当期其他稳定收入的现金额 当期预计应收帐款总额 其他稳定收入现金额主要包括短期有价证券可变现额、现金性留存收益转入额,和其他应收租金、利息及稳定的短期贷款额等等 意义:应收帐款的实际收现能力能否满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周转要求,特别是能否满足一些具有刚性约束债务项目的支付要求 建立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制度 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一般税法是有规定的,对于较高风险的企业,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较高的提取比例,但企业不能随意提高该比例规定 建立应收帐款信用保险 一般信用保险主要是非正常损失险,既可以企业单保,也可以多家企业联保

43 12.3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评估 信用政策评估 收帐方式分析 平均收帐期分析
研究和分析这种信用政策的运用是否款严适度,有利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开拓,同时要特别注意这种政策可能对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 收帐方式分析 平均收帐期分析 应收帐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总额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平均占用变动率= 本期应收帐款平均占有额 上期应收帐款平均占有额 应收帐款收现率 = 本期已收现应收帐款 本期应收帐款总额 应收帐款与销售收入变动系数= 应收帐款平均占有变动率 销售收入变动率

44 12.4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概述 存货意义和管理目的 存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或生产耗用的需要而必须储备的各种物资,主要包括产成品(商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料、燃料和低值易耗品等 企业储备存货的原因: 1、企业购、产、销的时间差 2、确保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 3、出于价格因素的考虑

45 12.4存货管理 存货资金的测定 周转期法 比例法 在上期实际存货资金占用的基础上,经过对各变动因素的分析和调整来测定本期存货资金占用的方法
本期预计存货资金占用=(上期实际占用额-各种不合理占用额) ×(1+本期生产增长%)×(1-本期资金周转增长%) 周转期法 根据测算将各类存货平均每天周转额去乘上存货资金的周转天数来确定的企业一定时期存货资金的寻求总额 预计存货资金占用额=∑(各类存货每天周转额×存货资金周转天数) 比例法 依据存货资金占用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主要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确定存货资金需求的方式 预计存货资金占用额=本期预计销售收入总额×销售收入存货资金率 销售收入存货资金率= 上期存货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 上期销售收入总额 ×(1-本期资金周转增长%)

46 12.4存货管理 供应过程存货资金测定 生产过程存货资金确定 销售过程存货资金测定 存货的供应过程:从购入原料到将它们投入生产为止的的过程
原材料资金占用=原料平均日耗用量×原料单价×原料资金周转天数 原料周转天数=供应间隔天数+在途天数+检验天数+整理天数+保险天数 生产过程存货资金确定 生产过程:从原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完工入库为止的整个过程 在产品资金占用=在产品日周转量×产成品单位成本×在产品系数×生产周期 在产品系数=一定时期累计发生生产成本合计/预计该期完工产品总成本 销售过程存货资金测定 销售过程:产成品验收入库开始到销售完成收到收款凭证为止的整个过程 产成品资金占用=产成品日周转量×单位产成品成本×产成品资金周转天数

47 12.4存货管理 存货ABC控制法(巴雷特法 ) 基本思路是,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讲, 存货的品种可能成千上万,如果没有重点的管理,不但大大增加工作量,而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就是要对存货按其价值的大小分为A、B、C三类,再根据各类存货资金的占有程度,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根据每种存货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的需求量及其价格,计算出各种存货的资金占有额,确定其在总存货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并例表反映 将存货按其比重由大到小分为三类,A类存货的资金占用比重最大,但种类最少;B类是资金占用一般,同时种类也一般的存货;C类存货的特点是资金占用比重最小,但其种类却最多。分类后可用坐标图来表示 对于不同类的存货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A类存货应实施重点和严格的控制, 对于B类存货可实施次重点管理,但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仔细,而对于C类存货只要实施一般性管理便可。

48 12.4存货管理 假定某企业有原料存货500种,它们的资金占用额及其各自所占比重情况如下表所示
占企业存货资金70%的A类原料,只有20个品种,而B和C类存货品种多达480个,但却只占资金总额的30% 类别 存货品种 占用资金额 占用资金比重 A B C #1-#20 #21-#100 #101-#500 350万元 100万元 50万元 70% 20% 10% 合计 ―― 500万元 100% 存货资金占用(万元) C类10% B类20% A类70% 存货品种 500 450 350 对于A类存货,要求管理人员集中主要的精力,从存货的采购规模、资金占用、利用效率和周转速度等全方位实施严格控制,并要求制定完整的管理计划。 对于C类存货尽管品种繁多,但其价值很低,并在总资金中占很小的比重,所以没有必要化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实行严格控制 B类存货介于A类和C类之间,应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企业现状和管理条件和要求,按照次重点管理原则,采用宽严适度的管理方法

49 12.4存货管理 存货持有量决策基本模型 存货相关成本 购买成本 存货物资本身的价值,即购买存货的发票价格,可由采购数量和单价乘积来确定。
订货成本 企业每次对外订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各种通讯费和咨询费等等 储备成本 企业保管存货物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有仓库保管费、物资保险费和存货资金占有的利息费用(机会成本) 缺货成本 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使企业造成的相关损失。它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直接损失主要是指企业的停工损失和紧急购买其他高价材料或代用材料的损失 企业存货持有的总成本=购买成本+订货成本+储备成本+缺货成本

50 12.4存货管理 经济批量模型 采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存货最合理的采购批量,并确保企业一定时期的订货成本与储备成本合计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决策模型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采购批量 二是采购次数 该模型的使用要符合下列条件: 1.能预测企业一定时期某种存货的需求总量,而且耗用是稳定的; 2.企业能随时补充存货,即市场供应充分,企业资金充足,故不考虑安全存量; 3.每次订货都集中到货,不允许缺货,故没有缺货成本; 4.存货的单价、订货成本和成本成本都是已知的,并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

51 12.4存货管理 企业一定时期存货购买的总成本 存货量函数 TC=(BU+BO/Q+F1)+(CQ/2+F2) 式中:TC=存货总成本
BU=存货购买发票价格,B表示采购量,U表示存货购买单价 BO/Q=订货总成本,B/Q表示订货次数,O表示每次订货成本 F1=订货固定成本 CQ/2=存货变动储备成本,C表示单位变动储备成本,Q/2表示平均储备量 F2=固定储备成本 存货量(Q) 平均存货量 时间 Q/2 存货量函数 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存货量可以Q/2表示 求TC对Q的导数,并令其为零,即: TCQ’=(BU+BO/Q+F1)’+(CQ/2+F2)’= 0 由于公式中BU、F1、F2均为常数,其导数值为零,得出Q的导数值如下: Q*= 2BO/C 推出存货订货成本和储备成本两者合计总成本的公式如下:

52 12.4存货管理 经济批量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 缩写为EOQ) 存货总成本 存货总成本线 储备成本线
采购成本线 采购量 Q* 总成本( )中不包含存货购买成本和缺货成 假定某企业年度需耗用某种原料14700千克,每次订货成本为500元,单位存货储备成本为30元,可求得企业经济采购批量如下 Q*=(2×14700×500)/30 = 700(千克) = 2×14700×500×30 =21000元 =采购次数×每次采购成本+平均储备量×单位储备成本 =21×500+350×30=10500+10500=21000元

53 12.4存货管理 基本模型拓拓展 再订货点模型 当企业的存货降到一定的数量时,采购部门就应提前发出订货单,而不可能等到全部存货都用完后再去订货 再订货点=(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订货间隔期)+安全储备量 =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订货间隔期 订货间隔期是指企业发出订货单到收到存货的周期 例:企业平均正常耗用量27千克,订货间隔期10天,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30千克,,故安全储备量30千克,可计算其再订货点如下: 再订货点=(27×10)+30=300千克,或,再订货点=30×10=300千克

54 12.4存货管理 数量折扣模型 假设存货的购买单价不变的
如果享受数量折扣的订货量小于经济批量,则无需决策,仍按经济批量订货,既可以获得数量折扣,又实现了最佳订货量。 如果享受数量折扣的订货量大于经济批量,就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成本节约额与成本增加额进行比较 例:某企业经济批量700千克,假定供货商提供了订货量1000(含)千克以上,可获每千克0.20元的单价折扣,就应将其节约成本与增加成本进行比较来确定。 购买成本节约=总耗用量×单位折扣=14700×0.20=2940元 订货成本节约=(老订货次数-新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 =(21-14700/1000)×500=(21-15)×500=3000元 储备成本增加=(新平均储备量-老平均储备量)×单位储备成本 =(1000/2-350)×30=(500-350)×30=4500元 享受数量折扣后存货成本总节约额=2940+3000-4500=1440元 所以,应该享受该数量折扣,并将每次采购批量增加到1000千克

55 12.4存货管理 缺货供应模型 每天送货量 每天耗用量
例:假定订货间隔期仍为10天,每天送货量是70千克(700/10),每天的耗用量为30千克,代入上述公式,其计算结果如下: Q*= [(2×14700×500)/30]×[70/(70-30)] =926 (千克) TCQ* (2×14700×500×30)×(1-30/70) = 15875元 在缺货模型下企业的订货次数为15.88次(14700/926) 企业的存货平均储备额 = 264元(按订货间隔期每天存量平均额计算) TCQ*=15.87×500+264×30≈15875元

56 12.4存货管理 安全储备量的确定 确定储备量大小:一般情况下,需求量变化越大和间隔期越长,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
存货的安全储备:企业为了预防临时性的短缺或突发性的需要,而必须要储备的保险性库存量 确定储备量大小:一般情况下,需求量变化越大和间隔期越长,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 安全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每天正常耗用量)×订货间隔天数 缺货损失=缺货数量×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成本×缺货概率 安全量成本和机会成本=安全储备量×单价×(储存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例:假如企业的经济批量为700千克,存货单价为50元,全年采购次数为12次。根据历史资料每缺货1千克存货会发生2元损失,存货的储备成本率是10%,存货的机会成本率也是10%,企业存货耗用的概率分布状况如下 存货耗用量(千克) 概率(%) 700(正常耗用量) 75 725 10 750 8 775 5 800(最大耗用量 2

57 12.4存货管理 现可将不同安全存量的成本分析比较表列示如下
缺货 数量 概率 缺货损失成本(元) 储备成本和 机会成本(元) 成本 合计(元) 0千克 25千克 50千克 75千克 100千克 10% 8% 5% 2% 25×12×10%×2=60 50×12×8%×2 = 75×12×5%×2 =90 100×12×2%×2=48 294 8% 5% 2% 25×12×8%×2=48 50×12×5%×2= 75×12×2%×2=36 25×10×20%=50 194 25×12×5%×2= 50×12×2%×2=24 50×10×20% =100 154 25×12×2%×2=12 75×10×20% =150 162 0 千克 100×10×20%=200 200 企业安全储备量为50千克是最合理的,因为在此储备量上所发生的缺货损失成本和存货的储备和机会成本总额为最低


Download ppt "12 第十二章 流动资产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