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指導教授:陳永璋老師 組員: 陳科中 陳一賢 陳建志 薛國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指導教授:陳永璋老師 組員: 陳科中 陳一賢 陳建志 薛國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指導教授:陳永璋老師 組員:93114205 陳科中 93114222 陳一賢 93114226 陳建志 93114233 薛國瑋
高科技通訊產業 通訊科技 指導教授:陳永璋老師 組員: 陳科中 陳一賢 陳建志 薛國瑋

2 導論 訊息的傳遞,不外乎是運用既有的廣播、電視、網際網路、行動電話、PDA等媒介進行。科技發展使得人們在訊息擷取上便捷,也使得人們與科技產品更加緊密鏈結。透過廣播收聽訊息、從行動電話上觀看影像資料,皆顯示科技媒體介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連大眾最容易接觸到的公共汽車,也裝設了行動訊息播放媒體平臺,讓生活媒體化、媒體生活化。

3 導論 『電腦時代已告終結』!英特爾(Intel)執行長貝瑞特亦指出,在未來數年,由通訊與運算產業所創造出的各種科技與服務將為全世界所倚重。網際網路迅速成為個人與企業在執行商業交易、通訊、搜尋資訊、以及存取數位媒體的最佳選擇,迫使通訊與運算產業必須整合其產品與基礎建設。運算與通訊的結合正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所有運算裝置都具備通訊功能,而所有通訊裝置亦擁有運算能力。英特爾在ITU Telecom World商展中宣示,英特爾正朝向全球通訊的願景邁進,希望讓全球成為一個隨處都能無線上網的世界,徹底改變人們工作、娛樂、以及生活的型態。   

4 導論 通訊科技技術發展及產品應用均將促動與連結個人家庭生活、工作、行動商務、旅遊娛樂等之環節,達到『Any time,Any where,Any Device,Any Place』的完全通訊新境界

5 通訊科技分類 一.網際網路 1.類比與數位訊號傳輸 2.多工調變技術 3.網際網路架構與通訊協定
1.AM、FM、ASK、FSK、PSK與通訊應用 2. TDAM、FDMA(二代通訊)與CDMA(三代通訊) 3.區域網路LAN、廣域網路WAN與OSI七層模型

6 一.網際網路 4.網路層、傳訊層與應用層 5.網路路由器與路由表 4. IP、TCP、DNS、HTTP、SMTP、POP3
5. Hub、Switch、Router、Bridge、Repeater與Gateway

7 二.有線通訊 1.乙太網路與點對點通訊 2.FDDI與SONET、SDH網路 3.ATM網路 1Ethernet、PPP網路
2.光纖分散資料介面與同步光纖網路 3.非同步傳輸模式網路

8 二有線通訊 1.未來智慧型電信網路 2.語音與數據聯合通信3 3.有線電路寬頻通訊 1.整合服務數位網路ISDN、視訊會議與視訊電話
2.VoIP技術與應用 3.ADSL、Cable Modem之原理與應用

9 三.無線通訊 1.無線通訊網路 2.第二代行動通訊2G 3.第二.五代行動通訊2.5G 4.第三代行動通訊 3G
1.無線通訊原理、基地台架設與空中飛行平台 2.美國DAMPS、歐洲GSM900/1800與日本JDS 3.WAP、GPRS 4.美國CDMA2000、歐洲WCDMA、中國TDSCDMA

10 三無線通訊 1.藍芽無線傳輸模組 2.無線光通訊系統 3.行動衛星通訊 4.無線通訊用手機簡介 1.藍芽系統與802.11通訊協定原理與應用
2.未來無線光通訊區域網路Terabeam 3.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通訊與衛星電視 4.射頻、中頻與數位基頻元件簡介及相關產業

11 一.網際網路 1.Internet 是指目前將全世界的電腦網路連接在一起, 使得彼此能互通訊息、交換資料及共享資料的網路環境。
2.~何謂 Internet~ Internet 基本上是由許多個別的網路所連結而成, 也就是將網路連結而成網際間 (Inter-network) 超大型網路。這些個別的網路包括了政府機構、大學、研究單位、軍事組織及各大民間企業所建構的網路, 它們彼此間以快速的骨幹網路 (Back-bone) 連接起來。

12 ~骨幹網路 (Back-bone)~ Back-bone 原意為動物的脊椎, 它與脊椎神經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是傳遞訊息的神經主要幹道, 一旦有所折損就會癱瘓。骨幹網路也是一樣, 不過, 由於大多數的骨幹網路都是成網狀的相互連接, 所以即使斷了一部分, 也可以經由其他途徑傳送訊息, 而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13 ~Internet 的演進~ Internet 係源自美國國防部尖端研究計畫機構 (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於 1969 年的 ARPANET 網際網路計劃, 其希望將當時各種不同的網路串連起來, 使彼此能分享資源。經過多年來不斷地研發, 也逐步有了成果, 例如開發出第一套電子郵件軟體, 並開始與其他國家互相連接。

14 1982 年則規範了彼此溝通的 TCP/IP 通訊協定。隨著各種技術的不斷地演進, 參與 Internet 的主機與國家也愈來愈多, 例如使用者利用 FTP 下載檔案、用 傳送信件、用 Gopher 查詢資料...等。不過, 這些應用大都屬於文字模式的操作, 而且一般還是侷限在學術研究單位, 社會大眾使用的比率並不高。真正把 Internet 推14向頂峰的, 應該要算 WWW (World Wide Web) 了。1989 年 CERN 實驗室的 Tim Berners-Lee 推出了 WWW 的規範, 由於具有圖形化的操作介面、超連結的資料檢索等特點, 使得各個組織、甚至個人競相推出自己的網頁。也導致在短短的幾年之內, 造成 Internet 的風行。

15 ~Internet 的通訊協定:TCP/IP~
用骨幹網路將各個網路連結起來, 還要讓 Internet 上的網路之間能互相溝通, 彼此需要採用相同的通訊方式, 由各網路共同遵守使用, 這樣訊息才能在網路之間流通無礙。這種溝通訊息的方式, 稱之為通訊協定 (Protocol)。目前 Internet 上採用的通訊協定為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16 ~一般人怎麼連上 Internet~ 依前面的說法, 網際網路是由多個網路連結而成, 所以能使用網際網路的人, 就是原本各個網路的使用者, 例如政府機構、大學、研究單位、軍事組織...以及各大民間企業的人員。為了解決一般人上網的問題, 便出現了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它們提供讓一般大眾也能連上 Internet 的服務。ISP 先建立骨幹網路與 Internet 連接, 然後讓它的客戶 (即一般大眾或中小型企業) 用數據機 (含 ADSL 數據機及 Cable 數據機) 透過電話線或有線電視纜線連結, 這樣一來, 客戶就能透過 ISP 的設備與 Internet 相接了。

17 ~Internet 上提供的服務~ WWW 是 World Wide Web 三個字的縮寫, 中文則稱為全球資訊網, 是一種提供圖形、影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型態的資訊服務, 而一般常說的「逛網站」、「看網頁」, 指的正是這項服務。要使用 WWW 服務, 只需要使用瀏覽器軟體 ( 如 Windows 內建的 IE 瀏覽器) 連上 WWW 網站即可。

18 二有線通訊 有線通訊產業將以寬頻及光纖通訊最具爆發潛力我國目前為全球僅次於美國與日本的第三大資訊產品生產國,公元2005年之產
業發展目標設定為包含資訊家電等各式個人電腦衍生產品產值達500億美元。前 四大產值產品為筆記型電腦、監視器、桌上型電腦及主機板(佔總產值79%),由 於具有研發設計之產業群聚優勢,其獨特地位在未來數年只要國際化腳步更加積 極,搶先於若干新興國家設立組裝及供應據點(如日本、大陸、東歐等新市場), 則產業優勢仍將持續。

19 經濟部工業局在二年前設定公元2005年台灣無線通訊產業將達60 億美元,當時
產值只有約3億美元左右,因此曾受質疑是否實際。但就現況來看,此數字卻相 當有機會向上調整。國內手機業已有將近十家投入,各家所採自有品牌、OEM、 ODM等策略亦各有不同。現階段段此產業重點主要有三個,一是建立上游支援 產業自給自足能力,為價格戰累積更多的籌碼。另一個重點則是無線內容產業的 發展,將來這方面的發展會使手機產生類似個人電腦世代交替之的汰換效果,消 費者會為了有WAP 或GPRS功能而產生更換手機的欲望。第三重點則是發展系 統產品,以建立長期競爭力。

20 三.無線通訊:通訊數位化 電信系統與服務的新發展深受電信基本科技發展之影響。首先,電信網路的數位化正持續而穩定發展中,傳輸技術的數位化始於利用搏碼調變(PCM)技術,接著是交換技術的數位化,信號方式也隨之改變。由於積體電路技術日新月異,使得大容量數位電子交換機和傳輸設備的購置成本大幅下降,但功能上卻又增強許多,進而深化了電信網路的數位化。 數位傳輸可去除因傳輸過程所導致的雜訊,所以即使在包括多級多工和解多工過程的長途傳輸裡,傳輸品質並無惡化的傾向,而在數位傳輸中的主要雜訊源為量化雜音,不過此可增加編碼的比次數,將其降低至無法查覺之境。

21 在數位模式裡,資訊係依時槽(即比次)來處理,這樣一來就簡化了各種不同種類資訊的組合與分離方式,並可由相對應的時槽作塞取來完成,所以如語音、影像和數據等不同特性的資訊可以整合在一起處理。在數位模式裡,信號方式(信令)也很容易執行,而網路的維運管理及監測更加容易。另外,經由偵錯及誤碼更正機制的加入,能夠提昇傳輸的品質與穩定性。 在IC的設計與製造上,數位模式也較類比模式要更簡易,而且在資訊的儲存上也更具優勢。在引進數位交換後,在局間的傳輸上,數位模式較類比模式特別具有成本效益,目前局間的傳輸鏈路已持續在數位化,同時用戶傳輸鏈路也將跟著光傳輸技術的進步而數位化。

22 數據服務興起 數據服務擴張和其對應數據通訊網路的進步,是另一發展趨勢。公眾電信網路起源於語音導向,而當電腦變成更加普遍後,數據通訊的需求性更加顯現。 剛開始時,數據通訊僅只是利用封包通訊的簡單方式來連接大電腦及終端設備,但當大量的電腦和個人電腦使用變得普及,數據通訊的服務戲劇性地成長。伴隨此種趨勢而來的,有辦公室自動化(OA)和工廠自動化(FA),各種製造和處理工作更加仰賴電腦,同時也增加了數據通訊普及化,尤其是多媒體服務、線上服務,特別是網際網路服務等應用,已使數據通訊量呈爆炸性增加。據了解,網際網路人口在西元二千年將可達五億個用戶,此種對數據服務的猛烈需求,有助於地區性電信網路的快速成長,接著更將帶來對用戶接取網路數位化與寬頻化的需求。

23 通訊寬頻化 隨著通訊及數據網路的需求日漸增加,電信網路的整合與寬頻化是通訊世界下一個發展趨勢。傳統電信網路以語音電話為主,但在電信科技發展的帶動下,現代電信網路的發展趨勢為網路光纖化及交換寬頻化,可提供安全可靠、高品質、高速率、大容量之傳輸電路,以配合提供多樣化先進的通訊新服務。當電信網路服務從一般語音擴展至各種的數據和影像服務時,電信網路將會蛻變,進而整合並利用寬頻技術以收容此種變化。

24 SWOT分析 (一)優勢部分(s) 1.企業應變能力強,勞動生產成本較日韓具有競爭力。 2.電信服務業蓬勃發展將會帶動通訊工業市場的成長。
3.國內金融環境有利國內廠商集資擴大規模。 4.相關半導體及電子技術獲肯定,可帶動通訊工業之發展。 5.我國已成為用戶端產品製造王國(數據機、網路卡、電話機等產品,可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競爭,並建立自有品牌,行銷全球)。 6.部分廠商具有DLC、HDSL、SDK等傳輸系統的研發、設計、製造、行銷、支援能力(DLC己切入大陸及東南亞市場)。 7.較接近大陸、東南亞等市場,具行銷通路、地利及文化優勢。 8.政府政策性發展。

25 (二)劣勢部分(W) 1.國內顧客對無線通訊市場仍未具有信心。 2.國內電信市場開放,營運所需人才、技術嚴重不足。 3.行動通訊系統設備仍仰賴世界大廠,部分關鍵性零組件掌握度低。 4.政府對研發經費投入仍嫌不足,低於先進國家。此外,我國廠商規模較小,研發能力普遍不足。 5.高階產品之技術、銷售有待加強。 6.無線產品起步較晚,人才、研發投入規模不足,因此技術薄弱,落後先進國家至少5年。 7.大型通訊軟體發展技術較先進國家不足,缺乏產品測試、驗證之環境。

26 (三)機會部分(O) 1.電信業者顧客逐漸擴大,有助於競爭力的提昇。 2.全球電信市場因各國積極投資建設基本網路及使用需求大幅擴增的帶動下,對電信設備與終端產品龐大的潛在需求己浮現(以大陸、東南亞市場最顯著)。 3.我國因亞太營運中心、電信自由化、國家通訊資訊基礎建設備推動,電信服務及設備業將蓬勃發展。 4.行動電話在未來會整合3C市場,成為主要樞鈕,台灣在其他的電子市場實力相當強勁,有助於在3C市場的整合。

27 (四)威脅部分(T) 1.無法掌握系統設備製造,則無線通訊市場將會無保障。 2.大陸將行動電話當做是民族工業,未來勢必將會是台灣最大的勁敵。 3.在數據機、電話、網路卡等主力產品,近年面臨新興國家低價競爭;在技術層次較高的產品則與國外知名廠競爭,較為吃力。 4.國內電信市場開放,國外電信大廠將切入本土市場與國內業者相互競爭。

28 結論 網路通訊科技不斷地將每個國家及個人, 「拉」進一個被抹平的世界中。 不論公司或個人身處何方,都可以利用最新科技得到想要的資訊。 換句話說,不論是在美國或印度,台灣或中國, 大家競爭的基礎已不再有差別……。

29 影片介紹 6年後的世界 Vision 2010 非常棒的影片, 強力推薦, 您想知道6年後,世界會變成怎麼樣嗎? 這是日本電信DoCoMo所拍的一支影片, 是以通訊科技為主軸來描述2010年生活的影片. 片長約12分鐘. 非常精彩!

30 相關報導 新加坡資訊通訊發展局(The 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IDA)於2005年3月份公布了第五版的資訊通訊科技發展藍圖(Infocomm Technology Roadmap, ITR5),其中內容主要是在探討未來十年內包括感應技術、生物辨識、奈米科技等科技發展趨勢,並說明這些科技的演進將帶動資訊通訊相關產業的發展,並建構一個通訊無障礙的社會環境。

31 IDA在座談會中亦針對新興科技如何實現新加坡政府近期剛發表的資訊通訊政策規劃-iN2015-和與會的各界代表廣泛地交換意見。IDA廣邀業者共同投入國家資訊發展的行列。資訊通訊發展藍圖中指出了重大科技發展與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以及人口結構改變等面向的關係,並提出資訊科技對於未來社會中有機會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ITR5提出之重點如下:

32 資訊潮(The Computing Wave)
至2015年時,電腦將會「消失」,改以嵌入的形式內建在各式的產品之中。而電腦運算方式可望進一步演進到個人對個人(Peer-to-Peer)技術、網服服務(Web Services)應用服務、軟體代理(software agent)技術等。

33 通訊潮(The Communications Wave)
專家估計屆時全球將由光纖所連結,頻寬費用會大幅降低並吸引大多數人申請成為寬頻連網用戶。此外,將可透過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終端裝置進行連網。與會專家並進一步預測Internet Protocol(IP)將成為單一平台,提供高品質且安全的服務。

34 知覺潮(The Sentient Wave)
未來十年內,估計將會出現具有感應及互動的智慧型終端裝置。例如化學或是生物辨識的全國性智慧型感應系統,全天候地進行居家及環境保全的監控。智慧型系統亦可應用在銀髮族照護、提醒服藥時間等處。


Download ppt "指導教授:陳永璋老師 組員: 陳科中 陳一賢 陳建志 薛國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