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Theresa Richards Modified 5年之前
1
7.1 簡介 7.2 應力和應變的觀念 7.3 應力-應變行為 7.4 滯彈性 7.5 材料的彈性性質 7.6 拉伸性質
第 7 章 機械性質 7.1 簡介 7.2 應力和應變的觀念 7.3 應力-應變行為 7.4 滯彈性 7.5 材料的彈性性質 7.6 拉伸性質 7.7 真應力和應變 7.8 塑性變形後的彈性回復 7.9 壓縮、剪力和扭轉變形 7.10 抗折強度 7.11 彈性行為 7.12 孔隙對陶瓷機械性質之 影響 P.191
2
第 7 章 機械性質 7.13 應力-應變行為 7.14 巨觀變形 7.15 黏彈變形 7.16 硬度 7.17 陶瓷材料的硬度
第 7 章 機械性質 7.13 應力-應變行為 7.14 巨觀變形 7.15 黏彈變形 7.16 硬度 7.17 陶瓷材料的硬度 7.18 高分子材料的撕裂強度 和硬度 7.19 材料性質的變異性 7.20 設計∕安全因子 P.191
3
學習目標 定義工程應力與工程應變。 陳述虎克定律及其適用的條件。 定義包松比。
從工程應力-應變圖決定 (a) 彈性係數,(b) 降伏強度(0.002 應變偏距),(c) 抗拉強度以及 (d) 估計伸長率。 描述延性圓柱狀金屬試片在拉伸變形至破斷過程中,試片形狀的改變。 以伸長率及斷面縮率計算材料受拉伸負載至破壞時的延性。 P.192
4
對於一受到拉伸負載的試片,已知負荷量、即時的斷面尺寸,以及原始和即時的長度,可以算出真實應力和真實應變的值。
陶瓷桿試片以三點負荷作用方式彎曲至破裂,求出其抗折強度。 繪出高分子材料的三種應力-應變特性行為概略圖。 舉出兩種最普通的硬度試驗方法,並指出兩者的差異。 P.192
5
(a) 指出並簡單說明兩種微小硬度試驗的方法,並 (b) 指出這些方法最常使用的情況。 計算延性材料的工作應力。
P.192
6
7.1 簡介 材料在使用時經常會承受力或負荷,在此情況下,必須了解材料特性及確定設計的構件無過量變形且不會發生破壞。材料的機械性質可以反應出其受力或負荷時與變形間的關聯性。重要的機械性質包括強度、硬度、延性和勁度。 不同的使用者對機械性質的重點不同,因此必須統一規範出一致的測試方法與相同方式的結果說明。 P.192
7
7.2 應力和應變的觀念 拉伸試驗 Tension Tests
負荷與伸長量被正規化成為工程應力(engineering stress)和工程應變(engineering strain)的相對應參數。 P.193
8
圖7.1(a,b) 圖 7.1 (a)一拉伸負荷如何產生伸長和正向線性應變說明圖。虛線代表變形前的形狀,實線代表變形後的形狀。 (b)壓縮負荷如何產生壓縮和負向線性應變說明圖。 P.194
9
壓縮試驗 Compression Tests
假如工作負荷是壓縮力,則可進行壓縮應力-應變試驗。壓縮試驗操作方式如同拉伸試驗,只不過負荷變為壓縮力且試片沿著應力方向收縮。依照慣例,壓縮力取負號,產生的應力也是負值。 在製造應用上需要材料大且永久(即塑性)應變時,或者材料在拉伸下為脆性時,才必須要做壓縮試驗。 P.195
10
其中, F是垂直試片橫截面的瞬間作用負荷,單位是牛頓(N),A0 是負荷作用前,原來橫截面面積(m2)。
工程應力σ可定義為 其中, F是垂直試片橫截面的瞬間作用負荷,單位是牛頓(N),A0 是負荷作用前,原來橫截面面積(m2)。 工程應變ε的定義如下 其中 l0是負荷作用前的原始長度,li 是瞬時長度。 P.194
11
圖7.2 圖 7.2 具有圓形橫截面的標標距長度半徑準拉伸試片。 P.194
12
圖7.3 圖 7.3 用以測試拉伸應力-應變之裝置的示意圖。移夾頭,試片被拉長,作用負荷與伸長量的大小分別由力量感測器與伸長計來量測。
圖 7.3 用以測試拉伸應力-應變之裝置的示意圖。移夾頭,試片被拉長,作用負荷與伸長量的大小分別由力量感測器與伸長計來量測。 P.195
13
圖7.1(c,d) 圖 7.1 (c)剪應變 γ表示圖,其中 γ= tan θ。(d)扭矩 T 所產生的扭轉變形(即扭轉角 φ)的概略示意圖。 P.194
14
剪切和扭轉試驗 Shear and Torsional Tests
剪應力τ的計算是依據 其中 F 是平行作用於上平面及下平面的力或負荷,平面的面積為 A0,剪應變 γ則定義為應變角 θ的正切函數。 當結構元件以如圖 7.1d 的方式扭轉時,則扭轉是純剪力的一種變型;扭力會在元件的長軸一端相對於另一端產生旋轉運動。 P.196
15
應力狀態的几何考量
16
7.3 應力-應變行為 大部分的金屬,在承受較低的拉伸應力情況時,應力與應變可呈如下之比例關係
此為有名的虎克定律。比例常數 E(GPa)稱為彈性模數(modulus of elasticity)或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 應力和應變成比例的變形稱為彈性變形(elastic deformation),其應力(縱座標)對應變(橫座標)作圖會產生線性關係,如圖 7.5 所示。 P.197
17
圖7.5 圖 7.5 增加負荷與釋放負荷循環的線彈性變形之應力-應變示意圖。 P.199
18
某些材料不是線性的,對於非線性行為,通常採用切線或割線模數(tangent or secant modulus)。
彈性模數的大小是相鄰原子間抵抗分離的一種量測,亦即原子間的鍵結力。所有材料(除了一些橡膠材料外)隨溫度增加後,其彈性模數都會降低。 壓縮、剪切或扭轉應力的負荷也會引起彈性行為。剪應力與剪應變相互間成正比,其關係可由下式來表示 P.199
19
圖7.6 圖 7.6 非線性彈性行為之應力與應變圖,以及如何決定割線和正切模數。 P.172
20
圖7.7 圖 顯示具有強與弱原子間鍵結的材料其作用力對分離距離的曲線;圖中指出在 r0 處的斜率。 P.200
21
7.4 滯彈性 大部分的工程材料會存在一與時間相關的彈性應變量,也就是應力作用後彈性變形會繼續,且荷重釋放後需一段時間才會完全回復,此種與時間相關的彈性行為即為熟知的滯彈性(anelasticity),這是由於與時間相關的微觀和原子參與了變形過程。 P.200
22
例題7.1 (彈性)伸長量的計算 一銅片原長 305 mm以 276 MPa應力拉伸,假設是完全彈性 變形,結果會伸長多少? 解
例題7.1 (彈性)伸長量的計算 一銅片原長 305 mm以 276 MPa應力拉伸,假設是完全彈性 變形,結果會伸長多少? 解 由於是彈性變形,應變可依 7.5式之應力來決定。伸長量Δl 可經由 7.2 式得到相對於原長 l0 間的關係。結合這兩式並解 出Δl 得到 P.201
23
σ 和 l0 的值分別是 276 MPa 和 305 mm,且從表 7.1 得知銅 的 E 值是 110 GPa,代入上式即可得出伸長量
24
7.5 材料的彈性性質 當一拉伸應力作用在某金屬材料時,在應力作用的方向上(取 z 方向)會產生彈性伸長並伴隨著應變 єz 產生,如圖 7.9 所示。 由於這伸長的結果,將使垂直於作用應力的橫向( x 和 y)發生收縮,從這些收縮可定出壓縮應變 єx 和 єy。假如此作用應力是單軸向(僅在 z 方向)且材料為等向性的,則 єx = єy。包松比(Poission's ratio)v 在此定義為橫向和軸向應變的比。 P.201
25
圖7.9 圖 7.9 如施加拉伸應力,其軸向(z)伸長(正應變)而橫向( x 和 y)收縮(負應變)。實線代表應力作用後的尺寸,虛線則為應力作用前的尺寸。 P.202
26
弹性模量 正弹性模量 E=/ 正应力在状态下 切弹性模量 G=/ 纯剪切力作用下 体积弹性模量 K=0/(V/V0) 泊松比为缩短应变与伸长应变的比值, γ=- ey/ex 转化关系 E=3G/[1+G/3K] K=E/[3(1-2γ)] E=2G(1+γ) E=3K(1-2γ)
27
7.6 拉伸性質 金屬的機械行為: 降伏和降伏強度 Yielding and Yield Strength
大部分結構的設計是當應力施加時只會發生彈性變形,因此必須知道塑性變形開始發生時的應力大小或在哪裡發生降伏(yielding)現象。降伏點可由開始偏離應力-應變曲線的直線部分的點來決定,此點有時稱為比例限(proportional limit)。 降伏強度(yield strength)σy可由應力-應變行為的應變偏距法來決定,此應力表示塑性變形開始發生點。 P.204
28
圖7.10 圖 7.10 (a)金屬彈性和塑性變形的典型應力與應變行為,比例限為 P而降伏強度 σy由 0.002應變偏距法來決定 (b)顯示一些鋼降伏點現象的應力與應變行為。 P.204
29
抗拉強度 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強度 TS(tensile strength)(MPa)是在工程應力-應變曲線中的最大應力值(圖 7.11),相當於結構在拉力作用下可承受的最大應力值,如果此作用應力持續維持,將會導致破壞。 P.205
30
圖7.11 圖 至破壞點 F 的典型工程應力-應變行為。點 M 是指抗拉強度 TS,圓圈內的插圖表示沿曲線上各不同點試片變形的幾何形狀。 P.206
31
例題7.3 由應力-應變圖決定機械性質 從圖7.12所示的黃銅試片的拉伸應力與應變行為,試求以下 事項: (a) 彈性模數。
例題7.3 由應力-應變圖決定機械性質 從圖7.12所示的黃銅試片的拉伸應力與應變行為,試求以下 事項: (a) 彈性模數。 (b) 在 應變偏距的降伏強度。 (c) 原直徑 12.8 mm 的圓柱試片所能承受之最大負荷。 (d) 原來長度 250 mm試片承受 345 MPa 拉伸應力時的長度變 化。 P.206
32
圖7.12 圖 7.12 例題 7.3所討論黃銅試片之應力與應變行為。 P.206
33
由於此線段經過原點,為了方便起見,將 σ1 和 є1當作 0。 假如任意取 σ2 為 150 MPa,則 є2 值為 0.0016,因此
解 (a)彈性模數是指在應力-應變曲線中彈性部分或初始線性部分的斜率。為了方便計算,將應變軸放大於圖 7.12 插圖中。此線性區域的斜率是指測試中應力上升部分或是變化量,除以相對應的應變變化,以數學式表示為 由於此線段經過原點,為了方便起見,將 σ1 和 є1當作 0。 假如任意取 σ2 為 150 MPa,則 є2 值為 ,因此 此值非常接近表7.1中黃銅的 97 GPa。 P.207
34
(b)於插圖中畫出 0.002 應變偏距線和應力-應變曲線的交點約為 250 MPa,此值是黃銅的降伏強度。
(c) 試片所能承受最大負荷可用7.1式來計算,其中抗拉強度 σ由圖7.12中得知為 450 MPa。解出最大負荷 F 為 (d)以7.2式計算長度的變化Δl,首先必須先決定由 345 MPa 應力所產生之應變,即由位於應力-應變曲線上的應力點 A,找出在應變軸所對應的應變,其值大約為 0.06。由於 l0=250 mm,因此可得 Δl = єl0 = (0.06)(250 mm) = 15 mm P.207
35
延性 Ductility 延性(ductility)是另一重要的機械性質,它是測量持續至破壞時材料所能承受塑性變形的程度。延性可定量表示成伸長率百分比(%EL;percent elongation) 或斷面收縮率百分比(%RA;percent reduction in area)。 P.207
36
彈性能 Resilience 彈性能(resilience)是材料在彈性變形時吸收能量的能力,當負荷除去,則藉此能量回復。相關的性質為彈性能模數 Ur(modulus of resilience),是材料承受應力時,由未受負荷狀態到降伏點時,每單位體積所需之應變能。 P.210
37
圖7.15 圖 7.15 材料從拉伸應力與應變行為決定彈性能模數(依據陰影面積)的概略表示。 P.210
38
韌性 Toughness 韌性(toughness)是測量材料到斷裂時所能吸收能量的能力。決定韌性時,試片的幾何形狀和負荷的作用方式都相當重要。 韌度的單位和彈性能相同(亦即材料每單位體積的能量)。韌性材料必須同時兼具強度和延性兩者。 P.211
39
7.7 真應力和應變 應力是將橫斷面積列入考慮時之作用負荷或力的一種量測,有兩種不同的應力參數被定義:工程應力和真應力(true stress)σT。 應變代表應力所引發的變形量;工程應變與真應變(true strain)єT 兩者皆被使用。 P.212
40
7.7 真應力和應變(True Stress and Strain)
當應力通過拉伸強度,所需的應力會降低,似乎意味金屬變弱了。 事實上情況並非皆如此,其強度反而是增加,只是由於變形時頸縮區的橫截面面積減小,反而降低了試片的負荷能力。
42
真應力、真應變與工程應力、工程應變間的關係:
P.212
43
圖7.16 圖 7.16 典型的拉伸工程應力-應變和真應力-應變行為的比較。頸縮開始於工程曲線的 M 點,其對應真實曲線的 M'。其中「修正」應力-應變曲線是考慮頸縮區域的複雜應力狀態所得到的。 P.213
44
對於某些金屬和合金, 由開始塑性變性到頸縮開始時, 真應力-真應變關係可近似表示為:
式中K和n為常數, 通常依賴合金的種類和材料的狀況。n通常稱為應變硬化指數,且其值小於1。
45
例題7.4 破壞時延性與真實應力的計算 原來具有直徑 12.8 mm 的圓柱形鋼材試片進行被拉伸試驗直
例題7.4 破壞時延性與真實應力的計算 原來具有直徑 12.8 mm 的圓柱形鋼材試片進行被拉伸試驗直 到破斷,發現有 460 MPa 的工程破斷強度σf,若斷裂時之橫 截面直徑是 10.7 mm,試求: (a)以斷面縮率百分比來表示延性。 (b)在破斷時的真應力。 解 (a)應用7.12式來計算延性(斷面收縮率的百分比) P.213
46
(b)真應力由7.15式來定義,在這情形下面積取斷裂時面積 Af。首先由破斷強度來計算負荷
因此,真應力經計算後為 P.214
47
例題7.5 應變硬化指數的計算 某合金的真應力為 415 MPa,產生一真應變 0.10,假設 K 值
例題7.5 應變硬化指數的計算 某合金的真應力為 415 MPa,產生一真應變 0.10,假設 K 值 為 1035 MPa,試計算7.19式中的應變硬化指數。 解 這需要對7.19式做些數學運算,讓 n 變成相依參數。這可藉 由取對數和重新整理排列來達成。解出 n 得 P.214
48
7.8 塑性變形後的彈性回復 在應力與應變試驗時釋放負荷,總變形量的一部分會以彈性應變回復。
釋放負荷時重新獲得的彈性應變大小,相當於應變的回復。若重新施加負荷,曲線將循釋放負荷的反方向相同的線性部分回去,降伏再度發生在之前釋放負荷的應力大小處。在破斷時亦同時伴隨彈性應變的回復。 P.215
49
圖7.17 圖 7.17 描述彈性應變回復和應變硬化現象的拉伸應力與應變圖。 σy0表示起始的降應變伏強度,σyi 是負荷釋放後重新施加負荷至 D 點的降伏強度。 P.215
50
7.9 壓縮、剪力和扭轉變形 金屬當然也會在壓縮、剪力和扭轉負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在塑性變形區所展現的應力-應變行為極類似拉伸的情況,然而,由於壓縮不會發生頸縮,所以沒有最大值,而其破壞模式也與拉伸不同。 P.215
51
陶瓷的機械行為: 7.10 抗折強度 脆性陶瓷材料的抗折強度(flexural strength),是由橫向作用的彎曲試驗直到斷裂來決定,許多陶瓷體含有殘留孔隙,對彈性模數與抗折強度有負面影響。 P.216
52
圖7.18 圖 7.18 用以量測脆性陶瓷應力-應變行為和抗折強度的三點負荷作用略圖,圖中包括矩形與圓形截面的應力表示式。 P.216
53
純彎曲時的正應力 (一)梁的純彎曲實驗 纵向对称面 1.純彎曲實驗 ①橫向線(a b、c d)變形後仍為直線,但有轉動; b d a c ②縱向線變為曲線,且上縮下伸; a b c d M ③橫向線與縱向線變形後仍正交。 ④橫截面高度不變。
54
縱向纖維間無擠壓、只受軸向拉伸和壓縮。
3.兩個概念 中性層:梁內一層纖維既不伸長也不縮短,因而纖維不受拉應力和壓應力,此層纖維稱中性層。 中性軸:中性層與橫截面的交線。 2.推論 平面假設:橫截面變形後仍為平面,只是繞中性軸發生轉動,距中性軸等高處,變形相等。 中性层 纵向对称面 中性轴 縱向纖維間無擠壓、只受軸向拉伸和壓縮。 (橫截面上只有正應力)
55
) OO1 (二) 幾何方程: a b c d A B A1 B1 O1 O dq r y
橫截面上任一點的縱向線應變與該點到中性層距離成正比(中性軸上應變為零,一側拉應變,一側壓應變) z
56
(三)物理關係: 假設:縱向纖維互不擠壓。於是,任意一點均處於單項應力狀態。 sx (四)靜力學關係: ①
57
② ( ∵ y 为对称轴,自动满足) ③ … …(3) 中性层曲率: EIz 杆的抗弯刚度。
58
(五)最大正应力: … …(5) b d d D d = a
60
7.11 彈性行為 陶瓷材料應用抗折試驗的彈性應力-應變行為與金屬的拉伸試驗結果相似。應力與應變間存在線性關係。
彈性區域的斜率是彈性模數,一般陶瓷材料的彈性模數略高於金屬。 P.217
62
7.12 孔隙對陶瓷機械性質之影響 對某些陶瓷製程技術而言,其原料是以粉末的形式存在,而後緊壓使這些粉末顆粒形成所需要之形狀,而縫隙或空孔將存在於粉末顆粒之間。任何殘留孔隙對於彈性性質與強度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孔隙基於下述兩個理由而對抗彎強度有不良之影響: (1) 孔隙會降低負荷施加所能通過的橫截面面積; (2) 它們扮演著應力集中者角色—對於單一的圓孔洞而言,其施加的拉伸應力放大了兩倍。 P.218
64
高分子的機械行為: 7.13 應力-應變行為 高分子的機械性質使用許多與金屬一樣相同的參數,包括彈性模數、降伏與抗拉強度。高分子機械特性,對於變形速率(應變率)、溫度和化學環境(水、氧、有機溶劑等)相當敏感。 圖 7.22 顯示高分子材料三種不同的典型應力-應變行為。曲線 A 說明脆性高分子的應力-應變行為,其破壞發生在彈性變形時。某些塑性材料的特性如曲線 B,與許多金屬材料相似,剛開始是彈性變形,接著是降伏和塑性變形區域。最後,曲線 C 顯示的是完全彈性變形,類似橡膠的彈性(低應力可產生大的可回復應變),這類高分子稱為彈性體(elastomer)。 P.219
65
圖7.22 圖 7.22 脆性(曲線 A)、塑性(曲線 B)和高彈性(曲線 C)高分子的應變應力-應變行為。 P.220
66
7.14 巨觀變形 半結晶高分子在巨觀變形的某些方面值得我們注意,某半結晶材料的拉伸應力-應變曲線如圖 7.25 所示,圖中同時顯示在不同階段時的試片輪廓。 P.221
67
圖7.25 圖 7.25 半結晶高分子拉伸應力-應變曲線的示意圖,包含各階段變形的試片輪廓。 P.221
68
7.15 黏彈變形 非晶質高分子在低溫時其行為像玻璃,而在中間溫度(在玻璃轉換溫度以上)為橡膠狀固體,於溫度更高時則為黏性液體。其在中間溫度時呈現橡膠固體,則具有結合兩種極端情況的機械特性,此情況稱為黏彈性(viscoelasticity)。 對於中間的黏彈性行為,如圖 7.26a 的應力作用方式會造成產生瞬間的彈性應變,隨後產生與時間相依之應變的黏性行為,即滯彈性行為。 P.222
69
圖7.26 圖 7.26 (a) 負載對時間圖,其中作用負載是於時間 ta 時瞬間施加,而於時間 tr 時釋放。對於在 (a) 中之負載-時間循環,應變對時間反應於 (b) 為完全彈性, (c) 為黏彈性, (d) 為黏滯性行為。 P.222
70
黏彈性鬆弛模數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Modulus
高分子材料的黏彈性行為取決於時間和溫度兩種因素,應力鬆弛(stress relaxation)測量可用來測量及量化此行為。 高分子中分子鬆弛過程會使應力隨時間降低。我們可定義鬆弛模數(relaxation modulus;Er(t))為一黏彈性高分子與時間相依的彈性模數 P.223
71
圖7.27 圖 7.27 黏彈性高分子鬆弛模數對時間圖(以對數尺度作圖);等溫曲線產生於溫度 T1至 T7。鬆弛模數的溫度相依性是以 log Er(t1) 對溫度來表示。 P.224
72
黏彈性潛變 Viscoelastic Creep
潛變結果是以與時間函數潛變模數(creep modulus)Ec(t) 來表示,其定義為 P.226
73
7.16 硬度 硬度(hardness),它是材料對局部塑性變形(如小凹痕或刮痕)抵抗能力的一種量測。過去幾年已發展出定量的硬度技術,在控制應用負荷和速率條件下,將一小壓痕器壓入材料的表面來作測試。經由量測壓痕的深度或大小,可轉換成相對硬度值。 P.226
74
硬度試驗較其它機械試驗更常被使用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操作簡單且價格不貴 2.試驗是非破壞性的 3.可由硬度數據來推估其它的機械性質
P.226
75
洛氏硬度試驗 Rockwell Hardness Tests
洛氏硬度試驗是測量硬度最常用的方法,利用不同壓痕器和不同負荷的可能組合,有數種不同的等級可用來測試所有金屬合金和一些高分子。 此系統硬度值的決定是藉由施加開始的次負荷,接著加一較大的主負荷後,其穿透深度的不同來決定。基於主負荷和次負荷的大小,有兩種不同的測試形式:洛氏和表面洛氏。 當標示洛氏和表面硬度時,必須標出硬度值和等級符號。它的等級以符號 HR 緊接著適當尺度來標示。 P.227
76
表 7.5 硬度試驗技術 P.228
77
勃氏硬度試驗 Brinell Hardness Tests
在勃氏試驗中,如同洛氏量測一樣,是將一硬圓球的壓痕器壓入待測金屬表面。較硬的材料需較大的施加荷重。勃氏硬度值 HB 是荷重大小和壓痕直徑的函數。 P.229
78
諾普和維氏微小硬度試驗 Knoop and Vickers 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 Tests
其它兩種硬度試驗方法分別是諾普和維氏(有時亦稱為鑽石錐體),每種試驗都用很小的角錐形鑽石壓痕器壓入試片表面。所施加的荷重遠小於洛氏和勃氏硬度。 諾普和維氏的硬度值分別以 HK和 HV表示,這兩種方法的硬度尺度大致相當。 P.230
79
圖7.30 圖 7.30 數種硬度尺度的比較。 P.231
80
硬度和抗拉強度間的關係 Correlation Between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強度和硬度都是金屬抵抗塑性變形的指標,因此它們大致上有正比的關係。對大部分鋼而言,HB 和抗拉強度有如下的基本關係: P.231
81
圖7.31 圖 7.31 鋼、黃銅和鑄鐵的硬度與抗拉強度間的關係。 P.232
82
7.17 陶瓷材料的硬度 陶瓷材料在機械性質上的一項優點就是硬度,通常應用於研磨或磨碎的工作,事實上,陶瓷是最硬的材料。一些不同陶瓷材料的諾普硬度列於表7.7。僅有陶瓷具有約 1000 或更高的諾普硬度,它們以耐磨耗的特性而被應用。 P.232
83
表 7.7 七種陶瓷材料的約略諾普硬度值(100 g 荷重)
P.232
84
7.18 高分子材料的撕裂強度和硬度 抵抗撕裂和硬度的機械性質有時會影響高分子的適用性,特別是用於包裝的薄膜塑膠,其抵抗撕裂的能力是一項重要性質。 撕裂強度(tear strength)是量測撕開一具有標準裁切形狀試片所需要的能量的一種機械參數。抗拉強度與撕裂強度是相關的。 P.233
85
7.19 材料性質的變異性 量測到的材料性質並非確實的值,數據難免會有一些分散或變異。造成量測數據不確定性的若干因素包括測試方法、試片製造過程的變化、操作者的偏差和儀器的校正等。 材料性質的分散性和變異性是不可避免的,並且必須適當的處理之,有時數據必須經由統計處理和機率來決定。 P.233
86
平均值與標準差值的計算 Computation of Averag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Values
平均值是由所有量測值之總和除以量測次數所得到。 標準差 s 可由下式來決定: P.234
87
例題7.6 平均值與標準差值的計算 下列的抗拉強度值為由四個相同合金鋼試片所測得: (a)求平均抗拉強度值。 (b)求出其標準差。 解
例題7.6 平均值與標準差值的計算 下列的抗拉強度值為由四個相同合金鋼試片所測得: (a)求平均抗拉強度值。 (b)求出其標準差。 解 (a)用 n = 4 代入 7.26 式可求得平均抗拉強度(TS): P.234
88
圖 7.32 表示此例題試片編號之抗拉強度,並將此數據以圖型 方式表示。數據平均值相當於抗拉強度點(圖7.32b)TS,而
分散性則以位於數據上方和下方的誤差線段(短的水平線) 來表示,同時以垂直線來連接上下線段。上誤差線段位於平 均值加標準差之值(TS + s),而下誤差線段相當於平均值 減去標準差之值(TS – s)。 P.235
89
圖7.32 圖 7.32 (a) 例題 7.6之抗拉強度數據, (b) 這些數據可畫成此一形式,這些數據點的平均值相當於抗拉強度(TS);誤差線段則指出分散程度,相當於平均值加減標準差(TS ± s)。 P.235
90
7.20 設計∕安全因子 由於量測的機械性質和使用時所施加應力的不確定性,在設計上常使用到設計應力(design stress)σd
或安全應力(safe stress)σw 對延性材料而言,安全應力是降伏強度和安全係數的比值。 P.235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