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骆严 Yan LUO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电邮:luoyan2011@zju.edu.cn 手机: 18757136369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骆严 Yan LUO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电邮:luoyan2011@zju.edu.cn 手机: 18757136369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骆严 Yan LUO 主页: 手机: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2 Lipid Metabolism & Hyperlipidemic Syndrome
脂类代谢与高血脂症 Lipid Metabolism & Hyperlipidemic Syndrome

3 Please do not be Obie (obese)
可喜的是Obie减掉30公斤体重后成为体态轻盈的Leanie (lean)腊肠狗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s are a very serious global problem

4 减肥成功 后的Obie 骆邦邦还需要减点肥

5 脂类(lipids), 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 脂类(lipids), 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6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7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s
甘油三酯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s

8 * 甘油三酯结构

9 常见的脂肪酸  * 必需脂肪酸: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植物油中摄取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10 *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 (二)脂肪酸的-氧化 (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1 (一)脂肪动员 *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细胞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酶是限速酶,它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12 脂肪动员

13 脂肪动员产物的去向 * 甘油直接运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肾进行糖异生。
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

14 脂肪酸在血中由清蛋白运输。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产能。
* 脂肪酸在血中由清蛋白运输。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产能。

15 (二)脂肪酸的-氧化 * 部位:肝及肌肉最活跃。 步骤: 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酸的-氧化
  脂酸的-氧化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16 * 1. 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在胞液中进行 反应不可逆 消耗2个~P 脂酰CoA合成酶

17 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 脂肪酸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是在线粒体基质内。因活化的脂酰CoA必须在肉碱(carnitine)的协助下进入线粒体内。

18 * 3. 脂酸的-氧化 长链脂酰CoA的β氧化是在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酶系作用下进行的,从β-碳原子开始,每次氧化断去二碳单位的乙酰CoA进行水解,这一过程叫β氧化。再经TCA循环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β氧化最终全部生成乙酰CoA。

19 * 脂肪酸β-氧化本身并不生成能量。只能生成乙酰CoA和供氢体,它们必须分别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才能生成ATP。

20 以软脂酸(16C饱和)为例: 7×2 + 7×3 + 8×12 - 2 = 129 (老式算法) 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29分子ATP
7×2 + 7×3 + 8× = (老式算法) 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29分子ATP 7× × × = 106 (新式算法) 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06分子ATP 硬脂酸(18C饱和)则各多生成17分子或14分子ATP (效率比葡萄糖高:3 x = 新式算法)

21 乙酰CoA的去路 * 进入TCA循环最终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大量的ATP(如肌肉细胞); 生成酮体参与代谢(动物体内)
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在肝脏及肾脏细胞中还有另外一条去路,即形成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者统称为酮体; 合成脂肪酸。

22 (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 1. 酮体的生成 酮体是脂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的统称。
  酮体是脂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的统称。 1. 酮体的生成 部位:肝线粒体 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脂酸的-氧化。 关键酶:HMG CoA合成酶

23

24 2. 酮体的利用 肝外组织利用(肝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

25 * 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物质的一种形式。在长期饥饿时,是脑和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
正常血酮体含量为0.03~0.5mmol/L。在长期饥饿、糖尿病或供糖不足情况下,肝内生成酮体超过肝外利用能力时,会导致血中酮体升高。

26 *

27 * 二、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合成的碳源主要来自线粒体中的糖和氨基酸代谢产生的乙酰CoA。脂肪酸合成步骤与氧化降解步骤完全不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在细胞液中进行,而脂肪酸氧化降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一)脂酸的合成代谢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28 * (一)脂酸的合成代谢 软脂酸的合成 脂酸碳链的加长 不饱和脂酸的合成

29 软脂酸(16C饱和)的合成 * (1)合成部位 组 织:肝(主要) 、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 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棕榈酸)
组 织:肝(主要) 、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 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棕榈酸) 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 (2)合成原料 乙酰CoA为主要原料,主要来自葡萄糖;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还需ATP 、CO2及Mn2+等。 (3)乙酰CoA需活化为丙二酰CoA

30 (7乙酰CoA + 7HCO3- + 7H+)【(7 ATP 7ADP + 7Pi )】
* 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式: (7乙酰CoA + 7HCO3- + 7H+)【(7 ATP 7ADP + 7Pi )】 1分子乙酰CoA先后与7分子丙二酰CoA在脂酸合成酶系的分子上依次重复进行缩合、还原、脱水和再还原的过程。每重复一次碳链延长2个碳原子。

31 2/3. 脂酸碳链加长和不饱和化 动物细胞内只能通过脱氢 反应产生单不饱和脂酸 内质网 线粒体 长链脂酸的前体 软脂酰CoA 二碳单位的供体
酰基载体 HSCoA 终产物 18C~24C 18C~26C 动物细胞内只能通过脱氢 反应产生单不饱和脂酸

32 * 甘油三酯结构 饱和 单不饱和 多不饱和

33 * 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例:花生四烯酸可转变成前列腺素(PG)、血栓素(TXA2)和白三烯(LT)。它们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调节细胞代谢上具有重要作用。

34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 合成部位:肝、脂肪组织及小肠。 合成原料:甘油、脂酸主要由糖代谢提供。 合成基本过程:
甘油一酯开始 (类似于补救合成) (磷酸)甘油开始 (类似于从头合成)

35 * 甘油一酯开始

36 (磷酸)甘油开始: 肝细胞、脂肪细胞主要以糖代谢产物为原料按此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

37 *

38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s
磷脂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s

39 含有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是脂类中极性最大的化合物。
* 含有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是脂类中极性最大的化合物。

40 一、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 组成:甘油、脂酸、磷酸及含氮化合物 基本结构:

41 * 甘油磷脂第2位脂酸通常是花生四烯酸。 甘油磷脂是极性最强的脂类。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甘油磷脂的功能: 构成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层;
作为乳化剂,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42 甘油磷脂的分类(功能多样) X-OH X取代基 甘油磷脂的名称 水 -H 磷脂酸 胆碱 -CH2CH2N+(CH3)3 磷脂酰胆碱 乙醇胺
-CH2CH2NH3+ 磷脂酰乙醇胺 丝氨酸 -CH2CHNH2COOH 磷脂酰丝氨酸 甘油 -CH2CHOHCH2OH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 肌醇 磷脂酰肌醇

43 Cholesterol Metabolism
胆固醇代谢 Cholesterol Metabolism

44 胆固醇 (cholesterol) The polar head provides esterification site

45 一、胆固醇的合成 * (一)合成部位:主要在肝的胞液及内质网中。每天合成量约1g。(一个蛋黄含200-300 mg 胆固醇)
(二)合成原料: 乙酰CoA:主要来自Glucose 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ATP:主要来自Glucose有氧氧化

46 (三)合成基本过程:

47 二、胆固醇的转化 (一)转变为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在肝脏由胆固醇直接转变生成的胆汁酸。包括游离型和结合型。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7--羟化酶。 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经胆道系统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的产物。 胆汁酸可以经过肠肝循环重新利用

48 *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排入肠道后,大部分结合胆汁酸在回肠部主动重吸收,其余在各部被动吸收。肠道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肝细胞将重吸收的游离型胆汁酸重新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并与新合成的初级胆汁酸一起再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9 胆汁酸的生理作用 * 胆汁酸具有亲水和疏水的两个侧面,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 功能: 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防止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 相关基因/功能缺陷产生胆结石家族史。

50 (二)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三)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 在性腺和肾上腺皮质转变为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皮质醇、皮质酮) (三)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51 高血脂症: 脂类浓度的不正常提高 主要是指胆固醇或甘油三酯 单一型: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偏高 混合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偏高

52 血浆脂蛋白 脂类本身不溶于水,它们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并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处。在正常情况下,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4种。区带电泳法也可相应地把血浆脂蛋白分为CM、前β、β及α脂蛋白4种。脂蛋白中蛋白组分称载脂蛋白。

53 对应关系: 乳糜微粒 (CM):乳糜微粒 (CM) 前β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LDL)
α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

54 protein/ lipid ratio: HDL > LDL > VLDL> CM

55 胆固醇约占血浆总脂的1/3,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其中游离胆固醇约占1/3,其余的2/3与长链脂肪酸酯化为胆固醇酯。
(2) 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约占血浆总脂的1/4。 (3) 磷脂 (简写为PL),约占血浆总脂的1/3。 (4) 游离脂肪酸 (简写FFA),又称非酯化脂肪酸,约占血浆总脂的5%~10%,它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56 continued

57

58

59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and heart disease (total levels) Level mg/dL Level mmol/L Interpretation < 200 < 5.2 Desirable level corresponding to lower risk for heart disease 200–240 5.2–6.2 Borderline high risk > 240 > 6.2 High risk

60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triglycerides levels
and heart disease Level mg/dL Level mmol/L Interpretation <151 <1.70 Normal range – low risk Slightly above normal Some risk >499 >5.65 Very high – high risk

61 导致血浆甘油三酯浓度超标的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导致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超标的遗传背景相对比较单一。
LDL受体的发现

62 Mike Brown and Joe Goldstein: 1985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their discovery of LDL receptor

63 载脂蛋白 apoB100介导LDL与其受体结合

64 载脂蛋白 apoB100介导LDL与其受体结合 促进LDL的细胞内吞
B VLDL、LDL 识别LDL受体

65 2/3血浆胆固醇通过LDL受体途径吸收/清除
其余1/3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吸收/清除

66 Serum HDL-cholesterol (HDL-ch) level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cidences of heart disease Level mg/dL Level mmol/L Interpretation <40 for men, <50 for women <1.03 Low HDL cholesterol, heightened risk for heart disease 40–59 1.03–1.55 Medium HDL level >60 >1.55 High HDL level, optimal condition considered protective against heart disease

67 A better indicator is the ratio of total ch over HDL-ch
1 HDL-ch promotes clearance of 3-4 ch (one “good” against 3-4 “bad”) Ratio > high risk Ratio borderline Ratio good/desired Ratio ~ athletes HDL-ch good e.g.: total 240 ch HDL-ch ok HDL-ch risk

68 Beneficial/multifunctional
effects of HDL

69 平均 半衰期: CM: 10 min (饭后) VLDL 9 hrs LDL 3 days HDL 4 days

70 复杂 的脂类 代谢调 控网络

71 Lavostatin (红曲霉素) 降胆固醇药物主要针对限速酶 红曲霉 平菇

72 谢谢 骆邦邦还 需要减点肥


Download ppt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骆严 Yan LUO 主页: http://mypage.zju.edu.cn/luoyan2012 电邮:luoyan2011@zju.edu.cn 手机: 18757136369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