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AIS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 謝 永 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AIS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 謝 永 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IS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 謝 永 明

2 學習目標 一、瞭解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的基本概念 二、瞭解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三、瞭解系統設計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四、瞭解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五、瞭解系統操作與維護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六、瞭解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劃與管理

3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為了確保資訊系統的品質,組織在建構新系統或大幅修改原有系統時,應採用有系統的程序及方法。
一般常用的資訊系統開發方法稱為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簡稱SDLC),包含系統分析、觀念性設計、實體設計、實施與轉換、以及操作與維護等五個階段。

4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是一個循環的概念,以系統分析為起點,經過系統設計(包含觀念性設計及實體設計)以及實施與轉換,而到達操作與維護的階段。資訊系統開發完成與正式啟用後,隨著使用者資訊需求的改變而逐漸不合用,因而有修正或更新的必要,於是又回到系統分析的階段,再一次進入發展週期。

5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ystems Analysis Do initial investigation Do system survey Do feasibility study Determine information needs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Deliver systems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6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Conceptual Design Identify and evaluate design alternatives Develop design specifications Deliver conceptual design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7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Physical Design Design output Design data base Design input Develop programs Develop procedures Design controls Deliver developed system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8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Implementation and Conversion Develop plan Install hardware and software Train personnel, test the system Complete documentation Convert from old to new system Fine-tune and review Deliver operational system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9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Analysi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e system Modify system Do ongoing maintenance Deliver improved system

10 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的第一個階段為系統分析,其目的在於蒐集與新系統有關的資訊,以決定系統的需求。
對於通過初步調查的需求,系統分析師應先調查現有的系統,以決定系統發展專案的性質與範圍,並瞭解其優缺點。緊接著,組織應對新系統提案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決定其是否可行,亦即進行可行性分析。

11 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一般的可行性分析包含技術、操作、法律、時程以及經濟等五個層面。可行性分析工作完成後,應提出可行性分析報告,送交資訊系統指導委員會據以決定是否進行提議的新系統發展專案。 在系統觀念性設計、實體設計以及施行與轉換等階段,也應更新可行性分析,重新評估系統的可能性,並將分析報告送交指導委員會,由其決定系統開發工作是否繼續進行、是否應作調整或立即中止。

12 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若新系統發展專案可行,則應進行使用者與經理人員資訊需求的確認與記錄。系統分析的成敗往往取決於資訊需求的辨認是否確實,因此,系統分析人員應該審慎的利用各種方法蒐集有關的資料,並請相關人員協助確認,以確保資訊需求的正確性及完整性。

13 系統設計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資訊系統觀念性設計的第一個步驟為界定及評估可能的設計方案,例如新系統使用的軟體可以直接購買現成軟體、由組織內的資訊部門人員負責設計、或者外包給軟體廠商代為開發。其次,專案小組應選定最佳的方案,並確認其明列系統目標與規格以及有關的控制程序。上述工作完成,專案小組應將觀念性設計需求規格書送交指導委員會確認,以便進行新系統的實體設計。

14 系統設計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實體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將系統的觀念性設計轉換成細部的規格,以作為程式設計師編寫及測試電腦程式的依據。在這一階段,系統分析師偕同程式設計師完成下列事項:輸出、輸入文件設計、資料庫設計、程式設計、操作程序設計、以及系統控制設計。 專案小組完成系統實體設計後,應再請指導委員會確認,以便進行新系統的實施與轉換。

15 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在實際進行系統實施與轉換作業前,專案小組應訂定一套正式的計畫,以確保相關作業得以順利進行。
系統實施的第一項工作為電腦硬體及軟體的安裝與測試,其目的在於確認電腦硬體與軟體完全相容,並符合系統的要求。其次,組織應安排訓練課程,教導使用者如何操作新系統,以便進行使用者允收測試(user acceptance test),以確保系統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根據使用者的意見對系統作必要的調整。

16 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新系統通過測試後,應立即建立相關的文件(也就是系統文件化的工作),以便於有關人員使用及維護系統。專案小組接著進行舊系統的轉換作業,以新系統取代舊系統。 上述作業完成後,專案小組便可將新系統移交給資訊部門,成為正式上線的系統。

17 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一般常用的系統轉換方式包括:直接轉換(direct conversion)、平行轉換(parallel conversion)、漸進式轉換(phase-in conversion)以及先導轉換(pilot conversion)。系統轉換完成後,專案小組應視實際需要對系統進行必要的調整,並完成實施後覆核(post-implementation review),以找出及修正系統設計上的瑕疵。

18 系統操作與維護 正式上線的資訊系統通常由資訊部門負責操作與維護,並根據使用者提出的要求,對系統進行小幅度的修改。若使用者需求或組織經營模式大幅改變,則可能需要大幅翻修現有的資訊系統或開發新系統,因而進入另一個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19 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劃與管理 資訊系統的發展應做好相關的規劃及管理工作,才能確保系統依照計畫如期完成,系統功能符合既定的目標與要求,並將開發成本控制在預算範圍內。 資訊系統發展的妥善規劃有助於:提昇系統的效率、降低系統使用及維護成本、組織掌握最新的資訊科技、以及管理當局預先規劃未來資源需求。

20 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劃與管理 資訊系統發展計畫可以區分為兩種:個別專案計畫及主計畫,前者針對個別資訊系統而設,由專案小組訂定;後者規劃整個組織長期的資訊系統發展策略,應由資訊系統指導委員會制訂。 在規劃及監督系統發展作業時,組織可以利用計畫評核術(簡稱PERT)以及甘特圖作為工具。

21 計畫評核術 4 6 G F C 1 2 5 A D E B 3 Critical path A,B,E

22 Project Planning Chart (Sample Gantt Chart)
甘特圖 Project Planning Chart (Sample Gantt Ch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vity Week Starting 1 2 3 4 5 6 7 8

23 資訊系統發展的行為面影響 新系統的發展與實施通常會對組織成員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組織的業務流程往往會因為新系統的導入而改變,導致組織架構的變動以及員工權責的調整。故資訊系統的發展經常會帶動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

24 資訊系統發展的行為面影響 專案小組應在管理當局的支持下,做好資訊系統發展行為面因素的分析與因應,以順利推動新系統。專案小組分析組織成員行為面因素時,可能考慮的項目包括:個人的特質與背景、組織變革導入的方式、以往變革的經驗、管理當局支持的程度、溝通是否有效、個人的偏見與抗拒、變革過程帶來的衝擊、以及對於未知情況的畏懼。

25 系統發展的行為面影響及因應措施 一旦系統發生改變,組織成員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抗拒相關的變革。例如員工可能以攻擊(aggression)、遷怒(projection)、或逃避(avoidance)等方式,抗拒或抵制新系統的實施與運作。換句話說人性因素常被認為是組織設計、發展及實施系統時,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企業發展新的資訊系統時,應重視員工的反應,並採取相關的措施,以降低員工行為面因素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Download ppt "AIS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 謝 永 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