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 7.1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分析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 7.1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分析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 7.1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分析法
7.3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4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z域分析法 7.5 系统的可控制性与可观测性

2 7.1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1.1由系统的直接形式信号流图建立状态方程
描述单输入单输出n阶连续系统输入f(t)与输出y(t)关系的微分方程为 (7.1-1)

3 算子方程为 (7.1-2) 对应的n阶连续系统的转移算子函数为 (7.1-3) 对应的系统函数为 (7.1-4)

4 图 式(7.1-2)的信号流图表示

5 1. 由系统的直接(微分方程)形式信号流图建立状态方程的一般方法
(1)从右向左按顺序在积分器p-1的输出端建立状态变量xi, p-1的输入端为 由于xi顺序相差90°,因此这种状态变量也称其为相位状态变量。  (2)列出积分器输入节点 与状态变量xi和输入f(t)的关系, 并用矩阵表示。  (3) 列出输出信号y(t)与状态变量xi和输入f(t)的关系,并用矩阵方程表示。

6 用上述方法对图7. 1-1的系统流图,讨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先由n个积分器,如图7
用上述方法对图7.1-1的系统流图,讨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先由n个积分器,如图7.1-1所示,列出n个状态变量x1(t)、x2(t)、…, xn(t)(图中省略了状态变量中的自变量符号(t)), 然后再列积分器输入节点的方程: (7.1-5)

7 输出为 (7.1-6)

8 将式(7.1-5) 、 (7.1-6)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7.1-7)

9 (7.1-8)

10 式(7. 1-7)表示了状态变量x1(t)、x2(t)、…, xn(t)与输入f(t)之间的关系,是图7. 1-1 系统的状态方程。式(7
式(7.1-7)表示了状态变量x1(t)、x2(t)、…, xn(t)与输入f(t)之间的关系,是图7.1-1 系统的状态方程。式(7.1-8)表示了输出y(t)与状态变量x1、x2、, xn之间的关系,是图7.1-1系统的输出方程。 式(7.1-7)与式(7.1-8)还可用矢量矩阵表示为 (7.1-9)

11 式中 (7.1-10)

12 式(7. 1-9)是图7. 1-1的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A、B、C、D是状态方程的系数矩阵。当式(7
式(7.1-9)是图7.1-1的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A、B、C、D是状态方程的系数矩阵。当式(7.1-1)中的输入情况不同时,A与B矩阵相同,而C与D矩阵会有变化,尤其是b0=0,可使C的元素计算大大简化。例如 (7.1-11) 式(7.1-11)是式(7.1-1)除bn=1之外,其余bk(k=0~n-1)为零的特例,它的A与B矩阵与式(7.1-10)相同,而C与D矩阵分别为 C=[ … 0 0], D=0 (7.1-12)

13 若式(7.1-1)中分子多项式的次数为m,分母多项式的次数为n,且m<n,则
(7.1-13) 其对应的A与B矩阵与式(7.1-10)相同,而C与D矩阵分别为 C=[bn bn-1 … bn-m … 0], D=0 (7.1-14)

14 由以上的方法,当n阶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给定,无需绘出系统的信号流图,利用式(7. 1-7) , (7. 1-8)或式(7
由以上的方法,当n阶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给定,无需绘出系统的信号流图,利用式(7.1-7) , (7.1-8)或式(7.1-13) 、 (7.1-14) 可直接写出系统函数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尤其是分子多项式的次数为m,分母多项式的次数为n,且m<n(b0=0),可令

15 于是得到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7.1-15)

16 特别的转移算子为 的二阶系统, 其基本信号流图及状态变量如图7.1-2所示, 其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17 图 二阶系统的信号流图

18 在图7.1-1中,状态变量的序号是从右往左排序的,如果如图7.1-3所示从左往右排,不难推出其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7.1-16a)

19 (7.1-16b)

20 将式(7.1-16a) 、 (7.1-16b)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7.1-17a)

21 (7.1-17b)

22 图 式(7.1-2)状态变量排序不同的流图

23 由式(7.1-17a)、(7.1-17b)可见,相同的系统函数与信号流图, 状态变量的选择不是惟一的,当状态变量不同时,对应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不同。式(7.1-17a)与式(7.1-17b)式也可简化为

24 式中 (7.1-18)

25 图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法

26 式(7.1-9)是用矩阵矢量表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一般形式,即
式中的系数矩阵的一般形式为 (7.1-19)

27 式(7.1-9)、(7.1-19)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状态表示与参数矩阵,其中的A是n×n的方阵,B是n维列矩阵,C是n维行矩阵,d是单个常数。 
更一般地,若n阶连续系统有m个输入信号f1 ,f2 , … ,fm,L个输出信号y1 ,y2 , … ,yL,则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分别用矩阵矢量表示为 式中

28 A、B、C、D都是常数矩阵,称为参数矩阵。

29 . 2. 参数矩阵的物理意义 本书主要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的情况,由图7.1-4可以讨论A、 B、C、D的物理意义,图中x、x是状态变量。 
A矩阵是由状态矢量x到状态矢量x所有反馈支路增益组成的矩阵,其中aij表示由第j个状态变量节点xj到第i个状态变量xi的支路增益。  B矩阵是由输入f(t)到状态矢量x所有支路增益组成的矩阵, 其中bi表示由输入节点到第i个状态变量的xi支路增益。 .

30 C矩阵是由状态矢量x到输出节点所有支路增益组成的矩阵, 其中ci表示由状态变量xi(t)到输出节点所有的支路增益。
D矩阵是输入输出之间的支路增益,在单输入单输出时, D=d, 表示输入节点直通输出节点的支路增益。  若网络中两节点之间没有支路,则其支路增益为零;而自己到自己的节点反馈支路增益为1。 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利用四个参数矩阵描述了系统内部的结构。系统内部结构确定了,由信号流图就可以求出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 对简单的信号流图,可利用参数矩阵的物理意义直接写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或四个参数方程。

31 例 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H(s)为 建立其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解 上式的H(s)可以改写为 系统的信号流图及状态变量(从左至右排)如图7.1-5所示。

32 图 例7.1-1系统的信号流图

33 根据信号流图及式(7.1-13)、 (7.1-14)可直接写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输出为

34 将上式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35 上例的系统函数 ,与状态方程互换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A B C D]=tf2ss(b,a)

36 答案 A = B = 1 0 C = D = 8 结果与例7.1-1相同。

37 7.1.2 由系统的级联或并联形式信号流图建立状态方程
例 已知某系统的传输函数 求其级联与并联形式的状态方程。 解(1) 级联

38 输出为 将上式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39

40 图7.1-6 例7.1-2级联形式的系统流图

41   由式(7.1-21)可见,级联形式(均为单极点)的A矩阵是三角阵,其对角元素为系统的特征根。 
  由直接形式系统函数求系统级联形式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要将直接形式系统函数转变为级联形式的系统函数,画出系统级联形式的信号流图,对状态变量排序,再列出状态方程,…,这种方法工作量不小。利用MATLAB程序我们可以方便地将直接型系统函数H(s)转变为级联形式的系统函数,再转变为级联形式的状态方程。

42 例7.1-2 的系统级联形式的状态方程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z p k]=tf2zp(b,a) %直接形式转换为零、 极点增益形式 [A B C D]=zp2ss(z p k) %零、 极点增益形式转换为状态变量形式

43 答案 z = -2 p = k = 1

44 A = B =  1 0 C = D = 0

45 图 例7.1-2二阶节级联形式的系统流图

46 (2) 并联 图 例7.1-2并联形式的系统流图

47 从图中可以看出 输出为

48 将上式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7.1-22)

49 由电路建立状态方程 由电路建立状态方程,首先应选定状态变量,一般选电路中独立的电容两端电压与独立的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个数与系统的阶数相同,等于独立动态元件的个数。状态变量确定后,利用KVL或KCL列出电路方程,经化简整理写出电路的状态方程。  例 电路如图7.1-9所示,列写电路的状态方程,若输出为电感电压vL(t)与回路电流i(t),求其输出方程。

50 图 例7.1-3系统电路图

51 解 选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即
x1(t)=vC(t), x2(t)=iL(t)=i(t) 由KVL列出电路方程为 vC(t)+vL(t)+Ri(t)=f(t) 代入参数并用状态变量表示

52 电路的状态方程为 选电感电压vL(t)为输出y1(t),回路电流i(t)为输出y2(t),输出与状态变量、输入的关系为 输出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53 例7.1-4 电路及状态变量如图7.1-10所示,列写电路的状态方程,若输出为电压v2(t)与回路电流i2(t),求其输出方程。
图 例7.1-4系统电路图

54 解 选定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有

55 根据KVL列电路的网孔方程为 将上式电压、电流关系用状态变量表示并整理得到

56 写成矩阵形式 令输出电压v2(t)=y1(t)与电流i2(t)=y2(t),且

57 写成矩阵形式 上述方法对简单电路适用,当电路结构复杂时,可利用网络拓扑分析及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进行计算。

58 7.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分析法 7.2.1 由s域分析法求解状态方程
(7.2-1) 对方程两边取拉氏变换 (7.2-2)

59 式中, x(0-)为初始条件,是系统的状态空间中t=0-时的一个点。
整理式(7.2-2) 得到 (7.2-3)

60 式中, I为n×n的单位对角矩阵 由式(7.2-3)可得到响应的时域表示 (7.2-4)

61 定义Φ(s)=(sI-A)-1, 代入上式,则式(7.2-4)可写为
(7.2-5) 由式(7.2-5)可以看到计算Φ(s)是求解状态变量及响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Φ(s)是由系统的A参数矩阵决定的,也称为系统的状态转移(特征、过渡)矩阵。Φ(s)的拉氏反变换对应的是矩阵指数函数, 即 (7.2-6)

62 例 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其中, 输入f(t)=u(t),初始条件 ,试求矩阵指数函数eAt、状态变量x(t)与输出y(t)。

63 解 参数矩阵分别为 其行列式det与伴随矩阵adj分别为

64

65

66

67 状态变量 零输入响应

68

69 零状态响应

70 全响应

71 Yzs(s)=[C(sI-A)-1B+d]F(s)=H(s)F(s) (7.2-7)
参数矩阵与系统函数 当连续系统为单输入单输出时由式(7.2-5)可得到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因为 Yzs(s)=[C(sI-A)-1B+d]F(s)=H(s)F(s) (7.2-7) 比较式(7.2-6)两边 (7.2-8) 如果已知四个参数矩阵,按照式(7.2-8)可以求出系统函数H(s)。

72 例7.2-2 已知某二阶系统的四个参数矩阵如下,求该系统的系统函数H(s)。

73

74 从例7.2-2 已知某系统的四个参数矩阵如下, 求系统函数H(s)。
由四个参数矩阵求出系统直接形式的系统函数H(s)的MATLAB程序及结果为 A=[-4 0 0;0 -3 0;0 0 -1]; B=[8/3 -3/2 -1/6]; C=[1 1 1]; D=0; [num,den]=ss2tf(A,B,C,D)

75 答案 num = den = 结果与例7.1-2相同。

76 A(s)=det(sI-A) (7.2-9) 7.2.3 参数矩阵与系统的特性
参数矩阵与系统的特性 下面先讨论A矩阵的特征值与H(s)的极点的关系。由A矩阵的物理意义可知, 它是反馈环路的系数矩阵,正是这些反馈环路的作用,产生了系统的极点,所以极点只与A矩阵有关。设系统函数H(s)=B(s)/A(s),极点为分母多项式A(s)=0的解。由式(7.1-17)可以得到系统函数H(s)的极点与A矩阵的关系为 A(s)=det(sI-A) (7.2-9) 式中,A(s)被称为A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其根为A矩阵的特征值。 而A矩阵的特征值就是H(s)的极点。由稳定系统定义可知,A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实部小于零,系统稳定,否则不稳定。

77 例7.2-3 已知某系统的A矩阵 ,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特征方程为 特征根(极点)为p1=-1, p2=-2。由于p1、p2实部均小于零,因此该系统稳定。  A矩阵是N×N的矩阵,当N较大时,由det(zI-A)求出A(s),再求特征根也不容易。而利用MATLAB程序可以很方便地由A矩阵求出A(s)的特征根,即系统的极点。

78 例 已知某系统的A参数矩阵为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解 系统极点的MATLAB程序及结果为  A=[-1 0 0;1 -4 0; ];% A矩阵 eig(A)% [WTHZ]A[WTBZ]矩阵的特征根 ans = -3 -4 -1  系统三个极点的实部均小于零, 是稳定系统。

79 7.3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3.1 由流图建立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由流图建立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描述一般N阶离散系统输入x(n)与输出y(n)关系的差分方程为 (7.3-1) 对应的N阶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7.3-2)

80 图 式(7.3-2)的信号流图表示

81 先给出离散系统由流图建立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一般方法。
(1)从左到右按顺序在z-1支路输出端建立状态变量wi(n),z-1支路输入端为wi(n+1)。 (2)列出延时支路输入节点wi(n+1)与状态变量wi(n)和输入x(n)的关系,并用矩阵方程表示。  (3)列出输出信号y(n)与状态变量wi(n)和输入x(n)的关系, 并用矩阵方程表示。

82 用上述方法对图7. 3-1的系统流图来讨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先由N个延时支路,如图7
用上述方法对图7.3-1的系统流图来讨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先由N个延时支路,如图7.3-1所示建立N个状态变量w1(n)、w2(n)、… , wN(n),然后再列延时支路输入节点的方程 (7.3-3)

83 输出为 (7.3-4)

84 将式(7.3-3) 、 (7.3-4)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7.3-5) (7.3-6)

85 y(n)=[b1-a1b0 b2-a2b0 … bN-aNb0][w1(n) w2(n) …wN(n)]T+b0x(n) 式(7.3-5)表示了状态变量w1(n)、w2(n)、… , wN(n)与输入x(n)之间的关系,是图7.3-1系统的状态方程。式(7.3-6)表示了输出y(n)与状态变量w1(n)、w2(n)、…, wN(n)之间的关系,是图7.3-1系统的输出方程。状态方程的左边是n+1时刻的状态变量值,它由输入信号、系统参数以及n时刻的状况变量值确定,因此,状态方程可由递推的方法求解。

86 图 式(7.3-2)状态变量排序不同的流图

87 在图7.3-1中,状态变量的序号是从左往右排序的,如果图7.3-2是从右往左排,不难推出其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88 由此可见,相同的系统函数与信号流图, 由于不同的状态变量排序,就会有不同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89 特别的,若M=N=2时,二阶系统基本信号流图及状态变量如图7.3-3所示,其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90 图 二阶系统基本信号流图

91 例7.3-1某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及状态变量如图7.3-4所示,要求建立其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图 例7.3-1系统流图

92 解 图中具有两个延时支路,因此建立两个状态变量w1(n)、w2(n)如图7.3-4所示,列出延时支路输入节点方程为
输出信号y(n)的方程

93 写成矩阵方程 当系统是N阶(有N个单位延时支路)单输入单输出的情况时,一般状态变量分析法可以用图7.3-5来表示。

94 图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法

95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用矩阵矢量表示为 (7.3-9) (7.3-10) 式中, w(n)=[w1(n) w2(n) … wN(n)]T

96 式(7.3-9)、(7.3-10)中的A是N×N的方阵,B是N维列矩阵,C是N维行矩阵,d是单个常数。

97 更一般的N阶离散系统(有N个单位延时支路),有M个输入信号x1(n) , x2(n) , … , xM(n),L个输出信号y1(n) , y2(n) , … , yL(n), 则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分别为 (7.3-11) (7.3-12) 式中

98 式中,A、B、C、D都是常数矩阵,称为参数矩阵。

99 参数矩阵的物理意义 在这里主要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的情况, 由图7.3-5可以讨论A、 B、C、D的物理意义,图中w(n+1)、w(n)是状态变量。  A矩阵是状态矢量w(n)到状态矢量w(n+1)所有反馈支路增益组成的矩阵,其中aij表示由第j个状态变量节点wj到第i个状态变量wi(n+1)的支路增益。  B矩阵是由输入x(n)到状态矢量w(n+1)所有支路增益组成的矩阵,其中bi表示由输入节点到第i个状态变量wi(n+1)的支路增益。 C矩阵是状态矢量w(n)到输出节点所有支路增益组成的矩阵, 其中ci表示由状态变量wi(n)到输出节点所有的支路增益。

100 D矩阵是输入输出之间的支路增益,在单输入单输出时D=d,
表示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支路增益。  特别是网络中两节点之间没有支路,其支路增益为零;而自己到自己的节点反馈支路增益为1。 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利用四个参数矩阵描述了系统内部结构。系统内部结构确定了,由信号流图就可以求出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 对简单的信号流图,可利用参数矩阵的物理意义直接写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或四个参数方程。

101 例 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H(z)为 要求建立其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 解 由例7.3-2可以将H(z)转换为传递函数形式

102 图 例7.3-2系统流图

103 根据流图及式(7.3-5)、 (7.3-6)写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104 由系统函数求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要将系统函数变为直接形式, 画出系统的流图,对状态变量排序,再列出状态方程……其工作量不小。利用MATLAB程序我们可以方便地将IIR直接型系统函数H(z)、级联型系统函数H(z)与状态方程互换。

105 例7.3-2的系统函数 , 与状态方程互换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A B C D]=tf2ss(b,a)

106 答案 A = B = 1 0 C = D = 8

107 例7.3-2的系统函数 , 与状态方程互换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sos =[ ; ]; [A B C D]=sos2ss(sos)

108 答案 A = B = 1 0 C = D = 8

109 受有限精度运算影响, 变换结果与例7.3-2相比C阵有误差。
利用参数矩阵的物理意义,可以直接列写系统结构简单的参数矩阵,得到其状态方程。尤其FIR系统函数是全零点(除原点处,系统无极点)形式,其直接结构的系统函数为 (7.3-13)

110 状态变量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因为FIR系统无反馈支路,所以四个参数矩阵的一般规律为
(1) A阵除了ai,i-1=1外,其余为零;  (2) B阵除了b1=1外,其余为零;  (3) C阵为[h(1) h(2) … h(N)];  (4) D阵为h(0)。

111 例7.3-3已知FIR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为
H(z)=0.96+2z-1+2.8z-2+1.5z  画出H(z)的信号流图并根据流图写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图 例7.3-3系统流图

112 在延时支路输出端建立状态变量w1(n)、w2(n)、w3(n),由参数矩阵的一般规律,可直接写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113 7.4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z域分析法 7.4.1 由z域分析法求解状态方程 离散系统为单输入单输出时,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7.4-1) 对方程两边取z变换 (7.4-2)

114 式中, w(0)为初始条件 整理式(7.4-2) 得到 (7.4-3) 式中, I为N×N的单位对角矩阵

115 由式(7.4-3)可得到响应的时域表示 (7.4-4) 定义系统的状态特征(转移)矩阵为 (7.4-5) 则Φ(z)的Z反变换对应的是矩阵指数函数,即 (7.4-6) (7.4-7)

116 例 7.4-1 已知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其中, 输入x(n)=u(n),初始条件 ,试求状态变量w(n)与输出y(n)。

117 解 参数矩阵分别为 其行列式det与伴随矩阵adj分别为

118

119

120 状态变量 因为w(0)=0,所以

121

122

123 参数矩阵与系统函数 单输入单输出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w(n+1)=Aw(n)+Bx(n) y(n)=Cw(n)+dx(n) 对上两式作Z变换(设系统为零状态)有 zW(z)=AW(z)+BX(z) (7.4-8) Y(z)=CW(z)+dX(z) (7.4-9) 式中 W(z)=[W1(z) W2(z) … WN(z)]T  Wi(z)=Z[wi(n)],X(z)=Z[x(n)],Y(z)=Z[y(n)]

124 由式(7.4-8)解得 W(z)=[zI-A]-1BX (z) 代入式(7.4-9),得输出的Z变换为 Y(z)=C[zI-A]-1BX(z)+dX(z) (7.4-10) 由式(7.4-10)推出系统函数 (7.4-11) 式中,I是N×N阶单位矩阵。

125 例7.4-2 已知某二阶系统的四个参数矩阵如下,求该系统的系统函数H(z)。

126

127 在例7.3-2中已知某系统的四个参数矩阵 C=[ ],d=8,求系统函数H(z)。由四个参数矩阵求出系统直接形式的系统函数H(z)的MATLAB程序及结果为 A=[ ;1 0 0;0 1 0]; B=[1 0 0]′; C=[6 5 -1]; D=8; [num,den]=ss2tf(A,B,C,D)

128 答案 num = den = 结果与例7.3-2相同。

129 由四个参数矩阵求出系统级联形式的系统函数H(z)的MATLAB程序及结果为
C=[6 5 -1]; D=8; sos=ss2sos(A,B,C,D)

130 答案 sos =   结果与例7.3-2相同。

131 参数矩阵与系统的特性 下面先讨论A矩阵的特征值与H(z)的极点的关系。由A矩阵的物理意义可知它是反馈环路的系数矩阵,正是这些反馈环路的作用,产生了系统的极点。所以极点只与A矩阵有关。设系统函数H(z)=B(z)/A(z),极点为分母多项式A(z)=0的解。由式(7.4-11)可以得到系统函数H(z)极点与A矩阵的关系为 (7.4-12) 式中,A(z)称为A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其根为A矩阵的特征值。 而A矩阵的特征值就是H(z)的极点。由稳定系统定义可知,A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模小于1,系统因果稳定,否则因果不稳定。

132 z2-3z+2=0 z1=1, z2=2 (即为极点) 例7.4-3 已知某系统的 ,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解 特征方程为 特征根
例 已知某系统的 ,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特征方程为 z2-3z+2=0 特征根 z1=1, z2= (即为极点) 可见,由于z1=1,z2>1,所以该系统不稳定。

133 A矩阵是N×N的矩阵,当N较大时,由det[zI-A]求出A(z), 再求特征值也不容易。而利用MATLAB程序可以很方便地由A矩阵求出A(z)的特征根,即系统的极点。
已知某系统的A参数矩阵为 ,求系统极点(矩阵的特征值)的MATLAB程序及结果为

134 A=[ ;1 0 0;0 1 0];% A矩阵 eig(A)% A矩阵的特征根 ans = i i 可知系统在单位圆内有一对共轭极点和一个单极点,是稳定系统。

135 7.5 系统的可控制性与可观测性 例 已知某系统的并联流图及状态变量如图7.5-1所示。 试求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并讨论激励f(t)对各状态变量的控制情况,以及由输出观测各状态变量的情况。 解 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

136 将上式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137 四个参数矩阵分别为

138 图7.5-1 例7.5-1系统流图

139 7.5.1 系统的可控性及其判别法 可控性定义:若给定系统的任意初始状态, 通过输入量(控制矢量)的作用,能在有限时间之内将系统所有状态引向(转移至)状态空间的原点(零状态),则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如果只能使部分状态变量做到,则该系统是不完全可控的。 除了当A矩阵是对角矩阵时,可检查B矩阵是否有零元素。下面给出更一般的单输入可控阵满秩判别法。  设n阶LTI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140 rankM=n rankM=n 式中, A是n×n阶矩阵,B是n×1阶矩阵,该系统完全可控的充要条件是可控性判别矩阵M满秩, 即
(7.5-1) 其中 (7.5-2) 式(7.5-1)、 (7.5-2)不仅对连续系统适用,对离散系统也适用。 即n阶单输入LTI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为w(n+1)=Aw(n)+Bx,则该系统完全可控的充要条件是可控性判别矩阵M满秩,即 rankM=n 其中

141 例 判断下列给定系统的可控性。 (1) (2)

142 (3) 解 (1) rankM1=2, 系统是完全可控的。

143 (2) rankM2=1, 系统不是完全可控的。 (3) rankM3=2, 系统是完全可控的。

144 利用MATLAB可方便地计算系统的可控性, 计算本题各系统可控性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
A1=[0 1;-2 -4];%例7.5-2(1)的A矩阵 B1=[0 1]′; %例7.5-2(1)的B矩阵 Co1=ctrb(A1,B1) %例7.5-2(1)的可控性 A2=[2 2;0 -2]; %例7.5-2(2)的A矩阵 B2=[1 0]′; %例7.5-2(2)的B矩阵 Co2=ctrb(A2,B2) %例7.5-2(2)的可控性 A3=[0 1;-1 0]; %例7.5-2(3)的A矩阵 B3=[1 2]′; %例7.5-2(3)的B矩阵 Co3=ctrb(A3,B3) %例7.5-2(3)的可控性

145 答案 Co1 = Co2 = Co3 =

146 系统的可观性及其判别法 可观性定义:若给定系统的控制后,能在有限时间之内由系统输出惟一确定系统的所有初始状态,则该系统是完全可观的,如果只能确定部分初始状态, 则该系统是不完全可观的。 除了当A矩阵是对角矩阵时,可检查C矩阵是否有零元素。下面给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更一般的可观性满秩判别法。 设n阶LTI系统的输出方程为

147 rankN=n 该系统是完全可观的充要条件是可观性判别矩阵N满秩, 即 (7.5-3) 其中 C CA N= (7.5-4a) …
或 N=(C|CA|CA2| ….|CAn-1)T

148 例 判断下列给定系统的可观性。

149 解 (1) rankN=2,系统是完全可观的。

150 (2) rankN=1,系统是不完全可观的。 rankN=2,系统是完全可观的。

151 利用MATLAB可方便地计算系统的可观性,计算本题各系统可观性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C1=[0 1]; Ob1= obsv (A1,C1) A2=[2 2;0 -2]; C2=[0 1]; Ob2= obsv (A2,C2) A3=[0 1;-1 0]; C3=[0 1]; Ob3= obsv (A3,C3)

152 答案 Ob1 = Ob2 = Ob3 =

153 H(s)=C(sI-A)-1B+d 7.5.3 系统函数与系统的可控、 可观性
系统函数与系统的可控、 可观性 系统传递函数H(s)是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在单输入单输出情况下它与状态参数矩阵的关系为 H(s)=C(sI-A)-1B+d 要讨论系统的可控、可观性,由前分析可知最直观的是A参数矩阵为对角阵,此时B阵的零元素对应不可控的状态变量, C阵的零元素对应不可观的状态变量。但一般所给定的A参数矩阵未必是对角阵,所以这时有规范化的问题。由7.1节知道相同的传递函数,由于所设置的状态变量不同,其参数矩阵也就不同。因此一个系统可有若干不同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或者说系统传递函数H(s)在线性变换下保持不变, 即

154 (7.5-5) 例 已知某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 y(t)=x1-x2+x3

155 (1) 讨论系统的可控、可观性;(2) 求该系统的系统传递函数;( 3) 讨论不可控与不可观的状态变量情况。 
解(1) 将上式分别写成矩阵形式

156

157 代入式(7.5-2), 得 M的第二行与第三行相同,rankM=2≠3,所以系统是不完全可控的。

158

159 代入式(7.5-4), 得   N的第二列乘以-1后与第三列相同,rankN=2≠3,所以系统是不完全可观的。计算本题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 a=[-1 0 0;1 -4 0; ]; b=[1 0 0]′; c=[1 -1 1]; co=ctrb(a,b) ob=obsv(a,c)

160 答案 co = ob =

161 (2) 该系统的系统传递函数

162

163

164 本题由参数方程计算系统函数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
C=[1 -1 1]; D=0; [num,den]=ss2tf(A,B,C,D)

165 答案 num = den =

166 (3) 要讨论系统的不可控与不可观的状态变量情况,须先将原状态方程矩阵变换为规范化矩阵即对角矩阵。由特征矢量求出其对角化的变换矩阵为
设新的状态变量为w,则系统的对角化方程为

167

168 图 例7.5-4系统流图

169 对角化后的系统函数为

170

171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当系统具有不可控、不可观的状态变量时,则系统传递函数的零、极点会有相互抵消现象,这表明仅用系统传递函数描述一个系统有时并不全面。

172 本题系统函数对角化的MATLAB程序与结果如下: 
A=[-1 0 0;1 -4 0; ]; %系统的A矩阵 [P1,A1]=eig(A) %变换逆矩阵与对角化的A矩阵 答案 P1 =  A1 = 

173 P1的逆阵运算为 inv(P1) ans =

174 解题时为方便,将P1(变换逆阵)取整为[0 0 3;0 1 1;1 1 1], 所对应的P(变换阵)计算程序与结果为
inv(P1) % P1的逆阵 ans =

175 验算 P1=[0,0,3;0,1,1;1,1,1]; A=[-1 0 0;1 -4 0; ]; inv(P1)*A*P1 ans =


Download ppt "*第七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 7.1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 7.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分析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