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Chapter6在磁场中的原子 本章主要内容: 1.塞曼效应 2.磁共振 3.磁介质
2
①1896年,塞曼(P.Zeeman)逐步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所发的光谱线都分裂成几条,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分裂后的谱线成分是偏振的,后人称这种现象为塞曼效应,这种现象反映原子结构的情况,到现在仍用来研究有关原子的问题; ②1944年扎佛依斯基发现了磁共振现象,随后数年中发展了这方面的实验。基本内容是,在稳定的磁场中放置要研究的材料样品,再加交变磁场,如果后者的频率合适,样品会从交变场吸收能量。这类实验在科学上有重要的应用,它的基础也是原子的磁性问题。 ③物质磁化的事实:磁介质分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三种磁质宏观性质的不同,也是原子结构的反映。
3
对上述事实的讨论,一方面是要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另一方面要说明怎样通过这些现象窥见原子的结构。这些问题有共同性,可以统一在一套理论中。
§6-1 原子的磁矩 核外电子有轨道运动和自旋,对应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分别是 写成大小形式为: 叫玻尔磁子
4
m 一、单电子原子的总磁矩 的倍数形式, 原子核也有磁矩,其表达式也是 是质子的质量,因 ,故原子核的磁矩比 、 小得多,可暂不考虑。
l 小得多,可暂不考虑。 那么原子的总磁矩就是 、 的合成。 一、单电子原子的总磁矩 由于 与 不在一条直线上, 、 均沿 延长线旋进, 不是一个有定向的量。
5
在绕 旋进中对外平均效果为0 对外发生效果的是 称为原子的总磁矩
6
求 和 ,由余弦定理可得: 朗德因子
7
二、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的磁矩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其磁矩的表达式为: 是原子的总角动量, 因子随耦合类型的不同有两种算法:
耦合: 耦合:
8
§6-2 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如果知道原子的性质,由以上各式可算出原子的磁矩。反过来,从原子的磁性的研究也可提供它所处状态的线索。
、拉莫尔(Larmor)旋进 原子既然有总磁矩 ,处在磁场中就要受磁场作用, 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方向旋进,即总角动量 绕磁场方向旋进, 旋进的角速度为 , 的方向与外磁场 的方向相同。 与 同向 磁场 对 产生力矩: 写成大小:
9
绕 旋进 角动量定理 :
10
由于 ,所以 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 , 旋进频率为: 旋磁比:
11
讨论: 结论: (1) 时, 旋进角动量 与 在 方向的分量同方向, 使角动量增加能量是增加的。 (2) 时, 在 方向的分量与 方向相反,
方向上的分量相反, 旋进使得 方向的角动量 减小, 因而能量也是减小的。 结论: 时,体系的能量较无磁场时增加; 时,体系的能量较无磁场时减小。
12
二、原子受磁场作用的附加能量 设 绕外磁场旋时而引起附加能量为 在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所以 由于 、 角的值不能任意取, 、
也是量子化的。 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为
13
总磁量子数: 共有 个值 为玻尔磁子。 把 表示为光谱项的差 叫洛伦兹单位(波数的单位)
14
由于M有 个值,所以在稳定磁场下, 有 个可能值。 无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因磁场作用而分裂成 个能级。 举例说明: 1、 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
16
2、 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 能级开裂层数为 个,能级间隔为 。 从同一能级分裂出的诸能级的间隔是相同的。但从不同的原能级分裂出来的能级间隔,彼此不一定相同。
17
由1896年塞曼效应(Zeeman efect)逐步发展成理论,史特思—盖拉赫(Stern—Gerlach)实验于1921年出现,在理论发展中发现,推动了理论发展。磁共振是在理论完成后发现的,并得到发展。这一过程,正是科学实践中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过程。
18
§6-3 史特思—盖拉赫实验的结果(O.Stern—W.Gerlach)
在Chapter2中,我们讲到Stern—Gerlach实验(银原子)证实了轨道运动的磁矩和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存在,那时对原子的磁矩和角动量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现在我们知道,原子的总磁矩 是轨道磁矩 与自旋磁矩 (原子核磁矩很小,暂不考虑) 与总角动量 相联系。 Chapter2中给出,原子受不均匀磁场的作用,到达相片时的横向移动,公式为 式中 为 在外加磁场方向的分量
19
式中 ,共 个值 式中“—”表示当 是负值时, 与 同方向 为正值时, 与 反方向。 有几个 值,相片上就有几个黑条, 也就代表 有几个取向。 按理论, 有 个取向,所以从黑条的数目可以知道 值, 从而知道 值,由实验测得 与 成正比, 最后求得 值, 从而推断原子状态的性质。
20
在Chapter2中说到对银的实验出现了两条黑线,现在就很容易理解,原来银原子的基态是
所以出现两条黑线。 对不同原子的实验结果见表6.2。证实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22
§6-4 磁共振 具有磁矩的原子称为顺磁性原子。顺磁性原子处于磁场中时, 能级分裂为数层,分裂的能级与原能级的差值为ΔE
两相邻分裂能级的间隔为 如果在原子所在的稳定磁场区域又叠加一个同稳定磁场垂直 的交变磁场,其频率 ,调整到满足下列关系: 两个相邻的分裂能级间就会有跃迁。
23
实际使用的交变磁场是超高频的电磁波,估算其波长或频率:
设 设B=1T, 即顺磁共振实验中所用电磁波的波长在cm数量级。
24
C为样品,G为电磁波发射装置, D为探测器, R为计数器, R与D相接, G发射的 固定, 调整H(由电磁铁电流控制), 当满足 显示电磁波强度骤然下降,表示顺磁物质 吸收了电磁波, 这种现象叫顺磁共振。
25
根据吸收和H的关系,可作吸收曲线。
26
原子处在磁场中时,如果没有其它影响,裂开的能级是等间隔垢,因此实验曲线只出现一个共振峰。但如果用固体作样品,往往会出现几个共振峰,这是由于原子受了附近原子的影响,结果在同磁场下裂开的能级可以不是等间隔的,每个间隔对应一个共振峰,因此会出现几个共振峰。 几个共振峰的出现有时称作波谱的精细结构,顺磁共振的波谱反应了原子受近邻原子作用的情况,现在已成为研究分子结构和固体、液体结构很好的方法。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共振峰又裂成几个相距很近的峰,被称作波谱的超精细结构。
27
的共振峰上出现了6个 吸收峰,这种现象经研究知 道是由于原子核磁矩的影响 而产生的。 核磁矩 在足够强的 磁场中可以有 个取向, I是核的角动量量子数,因此有不同的能量附加在原能级上。核磁矩很小,只有电子磁矩的1/1836左右,所以引起的附加能量不大。 有六个超精细结构, 可推知 原子核 的角动量量子数I=5/2。 由此可知,顺磁共振也可以用来测量 原子核的角动量量子数I。
28
§6-5 塞曼效应(P.Zeeman) 、Zeeman效应的观察
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它所发出的谱线会分裂成几条,而且每条谱线的光都是偏振的。
30
镉的 红色谱线的塞曼效应: 把镉放在足够强的磁极之间,从垂直磁场的方向看,会发现谱线分裂为三条,一条在原位,左右各有一条,它们到中线的距离用波数表示是相等的。三条谱线是平面偏振的,中间一条的电矢量平行磁场(用π表示),左右两条的电矢量垂直磁场 (用 表示)。 如果沿磁场方向观察光谱,中间π线看不到, 线仍在垂直 磁场时观察到的位置,但已是圆偏振光了,两条 线的偏振方向 成右手定则关系, 是相反的, 频率高的 线偏振方向与 成反右手定则关系。 线偏振方向与 频率低的
31
二、Zeeman效应的理论解释 钠的 黄色谱线的Zeeman效应:
把钠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从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会看到谱线分裂成图6.8所示的情况,图6.10中用 和π 分别表明各线的性质。在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时, π线不出现。 二、Zeeman效应的理论解释 原子能级在磁场中分裂为 层 每层从无磁场时能级的移动是:
32
设一谱线,由能级E1、E2之间的跃迁产生,无磁场时该谱线频率
同能级的关系为: 在磁场中,E1、E2能级发生分裂, 新的光谱线频率 同能级的关系为: 为洛伦兹单位。
33
Zeeman跃迁的的选择定则: J1=1得M1=1,0,-1。 J2=2,得M2=±2,±1,0; 举例计算: 1、镉(Cd)6438
S1=0,L1=1,J1=1, S2=0,L2=2,J2=2 g1=1,g2=1; J1=1得M1=1,0,-1。 J2=2,得M2=±2,±1,0;
35
2、钠(Na) g M Mg 2 ,
38
以上是关于谱线分裂的理论,下面解释谱线的偏振情况。实验得到的偏振规律是:
产生 型偏振 产生 型偏振 辐射总则:在辐射过程中,原子和发出的光子作为整体,角动量守恒,光子具有固有角动量 原子在磁场方向具有角动量 。 当 时, 原子在磁场方向的角动量减少 ,因此光子必定具有 在磁场方向的 的角动量, 相当于运动与磁场方向成 右手定则关系。
39
当 时, 原子角动量在 方向增加 ,光子必定有与磁场相反的 角动量 ,相当于光子的运动与 成反右手定则关系, 实验结果确实如此。 光子是向各个方向射出的,在垂直 的方向也能观察到 上述两类光。 但构成圆偏振的运动此时显出垂直 的振动, 所以在垂直 方向看,看到的是平面偏振光。
40
圆偏振、椭圆偏振或沿 振动的平面偏振光。 实验观察到是沿 方向的平面偏振,但只有这种偏振。 时,
原子在磁场方向的角动量不变,那么原子角动量的改变一定 在垂直 的方向,(光子具有恒定角动量 ,原子发射光子时, 它的总角动量必须改变,或改变数值,或改变方向,或二者都变,这样整体角动量才能守恒)。在此情形下,所发光子的角动量一定垂直 。在垂直 的方向上观察, 应该相当于 圆偏振、椭圆偏振或沿 振动的平面偏振光。 实验观察到是沿 方向的平面偏振,但只有这种偏振。 因为电磁波是横波,传播方向与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 因此沿着磁场方向的光不能沿着磁场方向传播,所以沿磁场方向观察不到该光线。
41
注意: 时,具有相同频率的辐射可以有位相的差别,甚至反相,观察到的结果有可能是相干叠加后的结果;
时,具有相反角动量的辐射具有不同频率,不能相干,所以能够分别观察到。 从Zeeman efect实验数据可以推断有关能级的分裂情况;从能级裂开的层数可知道J,而能级的间隔为 因而可以知道g值,这样就获得了原子态的重要资料, Zeeman efect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42
§6-6 抗磁质、顺磁质、铁磁质(定性地讲) , 物质的磁性可分为三大类: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
一个通电流的螺线管,在管内为真空时的磁感应强度为 , 在管内放置各向同性的均匀磁介质后 ,磁感应强度 ,为抗磁性磁介质(如铋、金、银、铜、铅、锌等)。 ,为顺磁性物质(如铝、锰、铂、氧气、氮气等。) ,为铁磁性物质。 铁磁质分3种:软磁性材料,适合做变压器、交流电机机芯等, (软铁、硅钢);硬磁性材料,适合做永久性磁铁(碳钢、钨钢); 矩磁性材料,数据储存等。
43
抗磁体在磁场中排斥磁力线,不过只有超导体才是完全的抗磁体。顺磁体在磁场中将吸收磁力线,使磁力线密集。铁磁体将使磁力线密集程度大大加强。
总磁矩 的原子或分子都表现为抗磁性; 总磁矩 的原子或分子表现为顺磁性。 单原子物质决定于原子的总磁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决定于分子总磁矩。 总磁矩 是怎样影响物质磁性的呢?
44
诱导产生的磁矩,不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磁矩。
抗磁性来源于外加磁场对原子内整个电子壳层的电磁感应作用,由此诱导出来的磁矩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从而显示出抗磁性。由于抗磁性物质 ,不仅电子的自旋要两两成对, 相应的自旋磁矩互相抵消,而且相应的轨道磁矩也必须两两抵消。对这样的体系,外加磁场后,根据楞次定律(H.F.E.Lenz),外加磁场将引起电流,而诱导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本来互相抵消的两个磁矩不再抵消,诱导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磁矩。这就是抗磁性的由来。 诱导产生的磁矩,不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磁矩。
45
顺磁性的先决条件是物质中必须先存有固有磁矩
当外加磁场时,这些固有磁矩有沿磁场方向排列的趋势, 此时虽然仍有与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但比 小得多, 因此整体上仍表现为顺磁性。 固有磁矩是什么呢? 固有磁矩即原子的总磁矩,它包括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和核磁矩三部分。核磁矩比电子磁矩小三个量级,对顺磁性的贡献可以忽略。
46
如果电子轨道磁矩是固有磁矩的主要贡献者,那么依楞次定律,所有物质都应是抗磁体。对顺磁性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的自旋磁矩,或称内禀(不变的)磁矩,它的数值不随电子运动状态而改变,也不随外加磁场而改变。它在经典物理中没有对应物,纯系量子物理所特有。外加磁场只能影响它的方向,从而对顺磁性作出贡献。 只有当物质中存在未成对的电子时,物质才能呈顺磁性。此时抗磁性仍存在,但微弱的抗磁性被强烈的顺磁性掩盖了。
47
铁磁性的先决条件也是物质中必须存有固有磁矩,但是在顺磁质中,这些固有磁矩大体是孤立的,以致在无外加磁场时,由于晶体的热运动(无规则)而处于完全混乱的排列。而在铁磁质中,情况就很不同:固有磁矩之间有强烈的交换耦合,以致在无外加磁场时,在铁磁体的许多许多微小区域内,固有磁矩成有序排列,即产生了所谓“磁畴结构”,不过,各个磁畴的磁矩方向一般各不相同,因此整体并不显示宏观磁性。但当外加磁场时,磁畴的磁矩方向有沿外加磁场方向排列的强烈趋势,使材料强烈磁化。
48
总之,抗磁性是普遍存在的,它的起因是楞次定律;顺磁性在经典物理中是不可理解的,它的起因是电子的自旋磁矩;铁磁性的起因是磁畴结构。对铁磁质,存在一个居里点(温度点),使铁磁质变为一般顺磁质的温度点叫居里点。
49
本章小结: 1、三个磁矩 自旋磁矩 大小 轨道磁矩 大小 总磁矩
50
2、三个磁矩在外加磁场磁场的分量
51
3、朗德因子 耦合: 耦合:
52
4、具有总磁矩 的原子在外加磁场 中受的作用 (1)力矩 或 绕 的旋进 有拉莫尔旋进, 叫旋磁比 旋进频率为 (2)能量 能级分裂的间隔为
53
5、Zeeman efect: 无外磁场 有外磁场 频率差 6、顺磁共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