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Flemming Ervik Modified 6年之前
1
藝術概論 第一週:導論 授課教師:劉亞蘭 錯視繪畫大師 – Rob Gonsalves Read more:
2
黃色的線條 漩渦? 紫色的方塊 房子? 四色方塊? 十字架? 街道圖? ??
3
Sense (感覺) Perception(知覺)
是生活學習累積的過程
4
例如,在人資系系館前,看到一個黑影,一閃而過,原來是謝育茜…
從一個一閃而過的形象/畫面 啊,那是茜茜 大腦的運作只要數秒鐘…
5
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兒童心理學,兒童的知覺發展,有三個階段:
瞭解什麼是「物」= 瞭解「物」和它周遭環境的關係。 1. 放在嬰兒前面的東西,好像不存在~ 2. 「物體」已經存在,但對它所佔的空間,仍不瞭解。 3. 確實瞭解什麼是「物」--時間、空間、因果。
6
Sense (感覺) Perception(知覺)
也因此,我們的「知覺」會常常出錯: 實際運作只需數秒鐘, 但卻是生活學習長期累積的過程…
7
它們等長。我們的視覺判斷受到箭頭方向的影響,所以感覺兩條線不一樣長。
圖a和b兩條平行線哪一條比較長?
8
鐵軌中哪一條紅線比較長?
9
圖中的士兵何者比較高? 兩紅線一樣長、三個士兵一般高。這是線性透視(linear perspective)的例子之一。 雖然鐵軌的間隔距離固定,但是它在視網膜上的投影隨著距離變遠而縮小, 相對的,鐵軌間距在網膜上的投影也變小了。
10
看得出來這四條黑線都是平行的嗎?
11
A圖大?B圖大?一樣大?
12
你看到什麼? 重疊的黑色弧形片段,似乎形成了一個漩渦,可是它們卻是好幾個同心圓。
13
如果,我們的「知覺」常常「出錯」,那麼,這個錯誤是怎麼產生的?
視網膜接收到的只有2D的長寬,沒有縱深。 因此,要透過大腦的訊息,才形成我們看到的世界。 而大腦訊息,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具有社會性的判斷在其中。 「木作環境」假說 (M. H. Segall)
18
有些藝術(設計)家呈現/利用/發揮這種錯視例如: M.C. Escher (1898-1972) ;
Other World (Another World), 1947 (香蕉皮) (立體解析圖) (立體解析圖)
19
有些藝術(設計)家呈現/利用/發揮這種錯視;
但許多藝術家(或藝評家),則思考:眼睛看到的是什麼?眼睛是否能看到「真相」? 因此,柏拉圖(Plato)主張:「繪畫」離真理三層。
20
René Magritte 雷內·馬格利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1967)是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畫風帶有明顯的符號語言,如《戴黑帽的男人》。他影響了今日許多插畫風格。 1927~1930年居住在巴黎,此後一直住在布魯塞爾。他將突兀、不合理的物體並列,同時營造一種安靜,近似恍惚的氣氛,借此表達他對神秘世界的感覺。他和達利不同,他不以繪畫表現個人的困惑或幻想;他作品的特色是諷刺,還有一種機智論辯的精神。 (Paul Simon - Rene and Georgette Magritte With Their Dog After the War)
21
René Magritte-- the key of dream The Treason Of Pictures
The Listening Room Golconda Personal Values Portrait d'Edward James the Empire of Light The Lovers The Threatened Murderer Perspective II, Manet's Balcony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