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Isabella York Modified 6年之前
1
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 授課者:呂朝賢 副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主任) 主辦單位:中華救助總會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1段7號2樓
授課者:呂朝賢 副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主任) 主辦單位:中華救助總會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1段7號2樓 日期: ,PM 1:30-03:30
2
講授項目 一、基本概念說明 二、NPO需要管理嗎? 三、NPO管理的成分 四、NPO管理者應有的技能 五、臺灣NPO的挑戰 六、結語
3
一、基本概念說明
4
經營(business) 透過組織定位、組織設計、價值創造活動等,來運作組織,以利組織存續與發展。 很難界定? 組織定位/目標系統
組織設計(organization design) 組織能力建構 契合經營領域 很難界定?
5
管理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nagement
透過規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用人(staffing)、領導( leading or directing)、與控制( controlling )等行動,集合組織中眾人之力,有效率與有效益的運用組織資源來實現可欲/意欲的組織目的。
6
何謂管理者(Robbins, 2001) 透過他人來完成工作。 這包括:制定決策、分派資源,以及引導他人的活動以達成組織目標。
7
管理功能( 規劃(Planning) 組織(Organizing) 用人(Staffing) 領導( Leading or Directing) 控制(Controlling ) 激勵(Motivating)
8
規劃(Robbins, 2001) 界定組織目標,建立全盤性策略來完成目標,以及發展各種計畫來整合及協調組織活動
9
組織(Robbins, 2001) 決定組織中有那些工作要做、由誰去做、這些活動如何分群、部屬與上司關係的界定,以及組織中的決策權要如何分配
10
用人(WIKI, 2009) 依組織所需,找適當的人來做事。
11
領導(Robbins, 2001) 包括要激勵部屬、引導他人的活動、選擇最有效的溝通管道,以及解決成員間的衝突
12
控制(Robbins, 2001) 監看各種活動,以確保每件事都如預期般地發展,如果與預期有顯著差異的話,則加以追溯檢討,必要時還得採行矯正步驟
13
激勵(Robbins, 2001) 強化個體欲達成某目標而付出之努力的強度、方向、及持久的整個過程。
14
NPO定義(A) Lester M. Salamon(1999)認為NPO具有的六個特性: Organizations Private
Non-profit-distributing Self-Governing Voluntary Public Benefit 。
15
NPO定義(B) Thomas Wolf(1999)認為NPO應有五個特徵: 公共服務的使命 為非營利或慈善的法人(corporation)
治理(governance)結構必須排除謀私人利益或財物之可能。 享有政府免稅優惠。 享有法律上的特別地位,捐助或贊助者的捐款得列入免(減)稅範圍 。
16
何謂公益 定義: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公益勸募條例,第2條第1款)
定義:指社會不特定之多數人可以分享之利益(前司法行政部 台68函民字第03294號函 ) ,受益人不得僅限於特定之少數人 。 Q:但如果是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呢? A:此「多數人」應為弱勢者。
17
社會團體、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之比較(修正自張庭庭,2003;劉承愚,2002)
社會團體、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之比較(修正自張庭庭,2003;劉承愚,2002) 比較項目 社會團體 社團法人 財團法人 設立主體 人 人(自律法人) 基金(他律法人) 主管機關 地方政府/內政部社會司 同左 地方政府/中央部會 設立程序 申請案送件、審查、取得主管 機關許可設立文書、召開發起 人暨第一次籌備會議、公告徵 求會員、召開第二或以上籌備 會議、召開成立大會及第一屆 第一次理(監)事會、申請立 案、結案、(4a)不登記法人。 4b.登記法人:社會團 體申請立案後,得向法 院辦理法院登記,完成 成登記後送主管機關 備查。 依各部會管理財團法人之 設立與監督準則之規範辦 理 決策機關 1.會員大會。 2.理事會。 董事會 對外代表 理事長 董事長 主要限制 1.發起人應有30人以上, 2.全國性發起人之戶籍或工作地至 少應有全國七個以上區域(直轄 市、縣市)之分布。 須向辦理法院登記 縣級設立基金為200萬左 右; 全國性則介於500萬至 3000萬間,各部會標準不 一。 成立基礎/ 章程變更/ 解散 會員大會/ 會員大會(理事會)/ 依社員決議 如左 捐助章程/主管機關同意 並經法院必要處分/設立 宗旨無法達到等理由。
18
我國非營利組織適法圖(一)
19
我國非營利組織適法圖(二)(張庭庭,2003)
20
二、NPO需要管理嗎?
21
時也、運也、命也 資源環境:要求績效的年代 資源提供者 捐款人 政府 企業 受服務對象 其他支持群 管理信念,深植人心 學術界 實務界
22
時也、運也、命也 新生產要素:品質憑證 資源競爭 責信 使命達成 問題環境 問題多元化 管理是處理與分析問題的良善工具。
23
時也、運也、命也 技術環境 管理技術成熟 分工與合作執事所需 制度環境 法令要求 專業要求 社會合法性要求 理論預期
24
三、 NPO管理的成分
25
NPO管理的類別例舉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志工 VS 職工。 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資訊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方案管理(Program Management) 行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 ) 策略規劃與變革管理(Strategic Planning and Change Management) 以使命為基的管理(Mission-Based Management)
26
NPO管理的5個M(1) 使命(Mission) Qa:若組織是人,則使命應該是:截斷眾流?隨 波逐流?如其所如?
組織存在的理由;惻隱之心(Compassion)、 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或其它。 願景(Visions):組織活動所欲達到的境地。 價值(Values ):組織行動的指導原則。 例子: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例子: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Qa:若組織是人,則使命應該是:截斷眾流?隨 波逐流?如其所如? Qb:如何衡量組織使命的落實程度?
27
績效,Who benefits from the Nonprofit Sector?
如何衡量(從大學系所評鑑學來的) 欲滿足何者需求/解決何種問題/創造何種價值、 如何做(策略與方法)、 做的成果(績效考評/願景與目的或目標的達成程度)、 如何改善與改善機制。 NPO的績效指標是多層次的,但需以使命/價值為基準。 情感承諾(Emotional Commitment)有助於提昇績效。
28
NPO管理的5個M(2) 成員(Membership) 誰來領導、決策與執行。 誰是組織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
治理(Governance):NPO(領導群)藉由有制度的、透明的決策過程,以有效的、責信的方法,來運用組織能力(人、物、財),以完成願景,落實使命。 董事會(boards)的職責。 好的治理的3A元素: 可近性(Accessibility) 責信( Accountability)[訊息揭露 vs. 資訊不對稱] 倡導(Advocacy) Qa:找理念契合的人來做事,或讓有能人依理念來做事? Qb:我如何知道伙伴是理念一致呢?如何形塑共識呢?
29
責信(李雪瑩,2005;Independent Sector,2009)
責信可視為一種關係的建立與展現,亦即受託者(公益團體)對委託者(捐款者、社會大眾、服務對象等利害關係者),應負責並有所交代。 責信必須透過評估來彰顯或達成,使其更符合為社會公益而存在的目的。 責信是個持續的過程,一個有責信的npo ,將可獲得大眾的信賴與支持,而有益於使命的實現。 要展現責信,有時需要「傳神/貼切」的傳播。
30
責信及其類型(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2009; Leat,1990)
三個自反省(Accountable to whom, for what and why) To Whom:對誰?支持群嗎? For What :那些活動及何種績效類型或層級。 And Why : 生存所需?組織存在之根本?…… 責信類型 財務(Fiscal) : 錢用的恰當嗎?強調是否有好好的管理與運用基金。 過程(Process) : 組織行動符合組織既定的制度嗎?強調程序一致性(正義性?)。 方案(Programme) : 強調服務品質。 優先(Priority):提供那些服務給那些人,是否提供正確服務,做對的事。組織活動能否恰當回應/滿足社會需求。
31
NPO管理的5個M(3) 動員(Mobilization) Q:動員的媒介應繫附在人,還是使命呢?還是公益 呢? 建立人際間的信任關係。
支持群之間 社會其它個人與團體 說服與溝通。 建立論述能力與積累知識。 紀錄(魔戒例子)。 研究、發展、創新。 建立資源的可運用性。 建立協力網絡(Network)。 Q:動員的媒介應繫附在人,還是使命呢?還是公益 呢?
32
耕耘信任 NPO必須使盡全力來取得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的信任。 信任有二種: 信任有助於增加支持群對於npo的忠誠度。
33
表態式的信任 資訊公開是取得外在信任的一項途徑,但實然面卻需由多方來構建「可信賴感」。
認證、訊息揭露、組織行事原則皆是一種承諾(Commitment ),亦是一項意向性的契約,表承擔責任的意願與執著;對外界而言,則是一種可信賴的憑證。
34
NPO管理的5個M(4) 資金(Money) Q:NPO受雇者完全不應分享盈利利潤嗎?
以責信為基礎來管理組織的資產收益、財貨與服務銷售收益、募款(Fundraising)收入、補助收入等等。 投資原則 安全性 社會性 效益性 流動性 福利性 收支透明,並公開徵信。 Q:NPO受雇者完全不應分享盈利利潤嗎?
35
捐贈三角形(Benefield & Ewards, 2006:66)
Motivation Donor Opportunity Capacity
36
NPO管理的5個M(5) 市場(Markets)
建立與其它組織的關係,以累積組織社會資本(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定位(position ) a.自覺的,b.鏡中之我(the looking-glass self) NPO使命是人們考慮其在慈善市場中定位之參考依據,然更重要的是被認知的npo實際行動。 NPO若有好的定位,有助於在潛在市場中,吸引捐款者、工作者及其它可能合作的伙伴。 行銷(Marketing)
37
行銷:從4Ps(賣方)至4Cs(買方) (Lauterborn,1990)
產品(product) vs. 顧客的需求與慾望(customer needs and wants)、 價格(price) vs. 顧客的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 通路(place) vs. 顧客的便利性(convenience) 促銷(promotion) vs. 與服務使用者/購買者溝通(communication)。 心生善意傳千里?
38
NPO策略管理
39
NPO策略管理
40
四、 NPO管理者應有的技能
41
NPO管理者應具有的技能 管理技能有三大類(Katz, 1955): 領導者應具有的技能(Ewards & Austin, 2006)
技術性技能( Technical Skills) 人際性技能(Human Skills) 概念性技能( Conceptual Skills) 領導者應具有的技能(Ewards & Austin, 2006) 跨界技能(Boundary-Spanning Skills) 人際關係技能(Human Relations Skills) 協調技能(Coordinating Skills) 指導技能(Directing Skills)
42
概念性技能的重要元素”創新〞 創新就是(將)各種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new combination),而此種新組合的類型可區分為5 種(Schumpeter, 1934): 引進新產品或某項產品新品質 引進新的生產方法 開發新市場 獲得新原料供給來源 形成新產業組織 由心的、善意的、真心誠意的創新最可貴。
43
管理技能與位階(Edwards & Austin, 2006:6)
高階管理者 低階管理者 技術技能 人際關係技能 概念技能
44
五、臺灣NPO的挑戰
45
制度環境 法規不善 制衡機制與工具不足 主管單位多元,要求不一 資訊透明化不足 監督準則過多 要求合理與不合理者皆有 沒有公定會計準則
沒有充分的財務徵信機制 資訊公開之規定不清與不足 制衡機制與工具不足
46
制衡機制與工具不足 政府的監督著重於形式的行政報告表單,而非基金會的業務品質。 政府監督能力有限、若干監督理念可議 沒有業界的自律機制。
造成許多基金會其業務性質可議 有若干基金會被掏空情事發生,但政府的行政干預卻有遲緩之疑。 政府監督能力有限、若干監督理念可議 沒有業界的自律機制。 對「公益性」的衡量準則缺乏。
47
多樣化不足? 狀況 原因 直接服務/補助型組織居多 人少、事多、業務相近、經營模式雷同,Ex: 教育基金會多有贊助獎學金的業務。 理念偏誤
只經營成果可見的題材 設立者主觀偏好高於社會公益取向 仍然沒有以使用者或顧客或社會公益角度來經營組織,反而以「積功德」的心態為重。 財源限制 人力限制 制度限制 知識限制
48
(若干組織)經營理念偏頗 偏頗的理念 因應之道:能捨才能得 公關工具 節稅工具 資產移轉工具 子女玩具 員工福利單位 牟利工具
受益對象特定…… 因應之道:能捨才能得
49
臺灣NPOs之網絡 缺乏組織合作網絡,及可相互分享與學習的平台。
大部分運作型基金會都是政府的OEM廠商。有使命偏移的危險。 組織績效以政府評鑑標準為準;創新難見,使命難現。 缺乏整體的、持續的NPOs調查資訊或資料庫。不利於分享網絡的建立。臺灣需有如Independent Sector般的NPO(
50
六、結語
51
幾個反思 為什麼要成立基金會呢?如果自己不雇專職人員,就將錢捐給其它組織就好了,那麼資源也可以更有效的運用啊?為何還要那麼辛苦的自己設立一個基金會呢?其目的真的是為了社會公益嗎?還是另有更深層的目的呢? 既要做善事為什麼財務不願公開徵信呢? 政府一定要監督嗎?要監督的範圍為何呢? 政府真的懂基金會的用心良苦嗎? 「神父做的事,天主知道就好了。」……
52
信念與態度 行善需有美學基礎,但過飾則是負擔 。 管理知識有其限,也撐不起真誠善意。 踏察事實、當下落實、處處可做、隨時自省、經營期待。
理念需有代言人、核心價值需被倡導,論述與實踐合一。 成為被參酌的準則。 人有其限,制度相輔。
53
參考文獻 Robbins, Stephen P.(原著)、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200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Salamon, Lester M.(2002). The Resilient Sector: The State of Nonprofit America. In Salamon, Lester M.(ed.), The State of Nonprofit America.(Pp.3-61).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Salamon, Lester M.(1999).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 2nd ed. The Foundation Center. Edwards, Richard L. and David M. Austin(2006). Managing Effectively in an Environment of Competing Values. In Richard L. Ewards & John A. Yankey(eds.), Effectively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p. 3-25). Washington,D.C.: NASW Press. Katz, Robert L.(1955).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3(1):33-42. 張庭庭(2003)。〈各式營利與非營利組織登記設立之條件與法規比較〉。取得日期: ,網址: 內政部(2009)。〈內政部人民團體全球資訊網〉。取得日期: ,網址: 劉承愚(2002)。〈非營利組織法律的定位〉。取得日期: ,網址 經典雜誌(編著)(2006)。《臺灣慈善四百年》。臺北:經典雜誌出版社。 李雪瑩(2005)。《責信清單》。取得日期: ,網址: Independent Sector(2009). Checklist for Accountability. Retrieved , from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2009). Nonprofit Accountability. Retrieved , from Leat, Diana(1990).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Accountability: Theory & Practice. In Helmut K. Anheier and Wolfgang Seibel(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pp ).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Lauterborn, Bob (1990). New Marketing Litany: 4P's Passe; C-Words Take Over. Advertising Age, Oct 1, 1990:26. Oster, Sharon M.(1995)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ory and Cases.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nefield, Elizabeth A.S. & Richard L. Edwards(2006). Developing A Sustainable Fundraising Program. In Richard L. Ewards & John A. Yankey(eds.), Effectively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p ). Washington,D.C.: NASW Press. Alter, Kim(2004). Social Enterprise Typology. Retrieved 12 Oct, 2005, from Schumpeter, J. A. (1934/2001).《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用.利息和景氣循環的考察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何畏與易家詳(合譯)。臺北縣:左岸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