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The Voice of the Soul ~ Culture of Amis Tribe 我們來自:大直高中
2
The Spread of Taiwan Aborigines
1.The society of Taiwan is composed of Austronesian and the Chinese . 2.Our aborigines, belonging to Austronesian, spread all over Taiwan.
3
Coastal Amis Legend of Tribal Origins
In the distant past a god named Abokirayan lived on the sea to the east of Taiwan. One day the god came to the island of Botoru, and he settled here with the goddess Tariburayan. One day Abokirayan pulled hard on a vine hanging from a tree and accidentally kindled a fire.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fire. One day when the god and goddess were squatting around the fire and cooking yams they discovered that the god had a protrusion in the genital area and the goddess had an indentation.
4
Part 1 Amis music Amis’s music is plentiful and has a lot of varietiew. the change in their songs melody and various music style reflect Amis enthusiasm and sanguine disposition. In their songs method, it include intone, antiphonal singing, lead chorus and respond singing. their words of a song can be directed against special subject and purpose, and also has different subject, live, work, people doing the impromptu singing. a musical scale include Pentameter scale and no chromatic scale pentameter, Temporary sound are also appeared in their music very often.
5
Part 1 Rituals 祭典歌舞是指具神聖性的歌舞,如豐年祭、巫祭等歌舞,主要功能在娛神。非祭典歌舞則是指一般世俗性的歌舞,包括工作歌、休閒歌及童謠。此類歌謠並無傳統規範與禁忌。在工作或休閒時即興而起的歌舞,因此主要的功能為娛人、自娛。 日治時期以來,由於政治力的介入,以及生活 型態改變等種種複雜因素,使得傳統阿美族音樂開始改變,曲調中滲入濃濃的東洋風。 現今的阿美族歌舞,在觀光的浪潮下,傳統的阿美族歌舞脫離了部 落中娛神、娛人、自娛的性質,歌舞中許多傳統的精神與質素,正慢慢流失中……。
6
祭典 豐年祭 阿美族的傳統節慶有豐年祭、播種祭(小米)、捕魚祭和海祭等等。豐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儀式他的規模最大,是阿美族的過年。一方面為感謝神露的宗教活動,另依方面則是族人為了歡慶小米豐收、祭祀神靈祖先所舉行的祭典,並負有教育男子成年、承傳薪火的慎重意義,其重要產相當於漢人的農曆年,會在每年七、八、九月間進行從前阿美族人的主食是小米,祭典的時機也配合小米的收成;如今則改以稻米的收割季節,台東地區約在7月份,花蓮地區則多在8月舉行,時間由一~七天不等,天數依各部落而異,原則上是由部落長老們決 定。豐年祭中一樣會捕獵、採集或購買食物,並由族人們共聚分食。
7
豐年祭意義與由來 阿美族豐年祭的由來: 每年七、八月東部阿美族慶祝小米豐收的祭典,現今改種水稻,因此要等到稻穀收割入倉完畢後,豐年祭才正式的開始。確定的日期視每一個部落收成的時間而定,一般都是從南而北,由台東南區的部落開始,一個接一個陸陸續續展開各部落的豐年祭。豐年祭是阿美族的過年,也是真正表現阿美族文化的祭典。 意義: 因為阿美族的生活型態屬於農耕漁獵生活,不像其它的原住民族群是屬狩獵生活方式,所以生活方式亦會跟隨農耕生活而產生自己的生活文化。豐年祭是阿美族人重要的活動,舉行的時間大都是利用農忙後的空閒時間舉行。藉由豐年祭來慶祝過去一年作物的豐收成果及讓辛苦一年的身心能獲得休息。再則也蘊涵有連繫族人情誼及教育子弟的內在意義。
8
Feature 傳統的阿美族豐年祭,是山胞們慶祝農作物豐收的一大盛事,生性豪邁熱情又樂觀的阿美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手攜手同歌共舞,一邊喝老米酒言歡,流露阿美族原始、豪邁、粗獷的風格表露無遺,豐年祭不僅是阿美族人一年中難得休閒享樂的時刻。豐年祭共分為【迎靈】、【宴靈】、【送靈】三階段,祭典天數短則一天,長則一個星期左右,依部落而不同。常見的儀式包括成年祭、迎賓舞、豐年祭、耕種祭、捕魚祭等,近年來也增加賽跑、拔河、射箭等競技活動助興,而原本限男子參加的祭典活動,近年也漸開放風氣,舊俗與禁忌略有改變,一般遊客也可以加入。 在基督教傳入及社會變遷等諸多因素的衝擊下,縮短日期、簡化宗教儀式已成了共同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融入了相撲、拔河等競技,甚至結合木雕、工藝的展示及美食巡禮,成為上下同歡的歌舞“嘉年華”,也是外人認識阿美文化的窗口。 (港口部落豐年祭)
9
Part 2 Music Music is mainly on singing Classification:
1. according to taboos: for daily life—free style for rituals—fixed style 2. according to ages: adult ballad/ child ballad 3.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entertainment: for God—rituals for others—festal occasions for oneself—at work
10
Characteristic of Amis Music
☆Songs are always with dances, rhythmic movement. ☆ the dance formation in ceremonies or festivals is mostly an enclosed circle with people holding hands. ☆ two most common forms of hand holding --and intervals of about two kinds of one hand to the body while the formation change is in accordance with manager's experience, flexible use of the venue space and formation, according to age, class, young and old order, because his hands holding each other tribe, it steps on to the leg movements the main, the basic steps for the four-step dance, different songs have different steps, as cantor and tribal and vary. ?
11
Significance of Hand-holding Circle
Making a sacred circle with each person-shaped structure to provide a sacred circular space for the invisible "Spirit" and the human body's "creatures" to have mutual entertainment. It’s also a protection against evil spirits to invade the formation.
12
Lesson 4 modern singer 現代的音樂家
現在的阿美族音樂最有名的人物,就是郭英男先生,原名 Difang Duana,出生於台灣東部阿美族馬蘭社部落,他將阿美族的歌聲上到了世界上,到法國做演出『天籟,來自台灣的聲音』從小他就是一位愛唱歌的人,生活中沒事的話就是歌唱,將所有的情緒都用歌聲表達出來,許多傳統歌謠即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點一滴的佇留在他的腦海裡。生活對他來說是旋律。 民國82年,德國Enigma樂團在Return To Innocence這首歌中擷取『老人飲酒歌』原音,但是並沒有人知道這是來自台灣阿美族的郭英男,直到亞特蘭大奧運用【Return To Innocence】作為主題曲之後,才讓世人知道有這樣一位優秀的歌手,也讓世人知道阿美族的音樂之美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逝。可惜的是,郭英男先生已經於2002年3月29日凌晨3點多病逝於台東,享年82歲。後來台灣也一直在尋找能夠繼承他的阿美族之音。
13
sport---張泰山 art---張震嶽
Lesson 5 celebrity sport---張泰山 art---張震嶽
14
第二章 原住民信仰第一節 傳統信仰 一般而言,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應為「泛靈信仰」。所謂的「泛靈」指的是天地之萬物、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祖靈等。因此,早期的台灣原住民衍生出各種山神、海神、河神、太陽神、樹神、小米神等自然的崇拜;以及族人感念祖先渡海來台、所創造出來的「祖靈崇拜」等傳統信仰。原住民傳統社會依賴「祭師」的信仰也是一個重要的面向。原住民傳統信仰的活動裡通常是由「祭師」主持,「祭師」除了主持祭儀,「祭師」也經常替人治病、問卜、解夢等。「祭師」更是族群信仰、歷史傳說的優先詮釋者,藉由宗教祭儀的思維建構,可以進而理解一個族群的宇宙觀及其生命。 (布農族打耳祭)
15
第二節 當代信仰 一般而言,台灣原住民各族的當代信仰體系中,以基督教長老會及天主教為最多。除此之外,亦有傳統信仰及漢人民間信仰,而在平常生活裡,原住民各族傳統信仰裡的部份禁忌仍是被遵守著。 以泰雅族為例,有部分地區的泰雅族在日治時期便已接觸到西方基督宗教,但西方宗教進入泰雅族社會被其接納,主要是戰後時期,包括天主教、基督教等各教派,現今大多數的泰雅族人都已是各派教會的教友了。也因新宗教的進入,泰雅各項傳統信仰、祭儀開始逐漸被捨去、忘卻。而太魯閣族是台灣第一個信仰西方宗教的原住民,當代的族人多信仰耶穌,只是每人選擇的教派並不全然一致。每個太魯閣部落內總是有一間以上的教會,包括基督教長老教會、天主教、真耶穌教會等。耶穌信仰不止成為族人重要的宗教信仰,且教會進而成為族人日常生活作息的一部份,例如每週六日族人上教堂禮拜,週間日子族人則參加家庭禮拜,而各年齡階層又有屬於自己的唱詩班、團契或聚會,再加上教會不時舉辦各類活動,因此一個信仰虔誠的族人,其生活與教會可說是息息相關。
16
相較於基督教與天主教在大多數原住民族群社會裡的宗教優勢,噶瑪蘭族則
表現出另一個傾向漢人民間信仰的當代風貌。清嘉慶元年(1796)漢人成功入 墾蘭陽平原後,漢人民間信仰逐漸注入噶瑪蘭傳統宗教體系中,而清廷也將 漢人宗教的推行視為「教化熟番」的工作。在基督教、天主教傳入之前,噶 瑪蘭人普遍接受漢人民間信仰,後則因教會所提供的經濟誘因較強而轉向依 賴基督教與天主教,19世紀晚期開始,大批族人入教受洗,宜蘭平原上共成 立了25間噶瑪蘭教會,漢人信仰逐漸衰微。然而,自20世紀起,日本政府對 台的宗教政策有諸多限制,隨著教會影響漸弱,噶瑪蘭人逐漸轉向依賴漢人 村廟的祭祀圈,在宗教信仰及生活適應上找到依託;不過,遠離漢人聚落的 族人如宜蘭流流社人等大部份仍保有基督教信仰。
17
第三章 原住民服飾 台灣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方,距今三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它曾經與華南地區的陸地相連接。冰河時期後,海水平面漸漸上升,台灣因而豎立在海峽的東側,成為一座海島。海洋隔絕了島民對外的聯絡方式,生活在台灣本島的高山原住民長時間地處於封閉狀態,不容易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保留著許多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有些民族的服裝樣式與我國原始社會的服飾有許多類似,但原住民衣飾上的圖騰各具特色和意義更讓人驚奇不已。 (原住民服飾)
18
第二節 服裝分布及類型 台灣原住民分布定點及服裝類型 可分為下列幾種:
台灣原住民分布定點及服裝類型 由於地質板塊運動,台灣島中央高山群立,山地面積佔全島面積的44.3%,西部為平原地形,東部為縱谷地形。平原區居住的多是平埔族或漢族,高山原住民則分佈于台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的山地。所以,各族原住民的服飾形態也與平地同胞的服飾型態不同。 可分為下列幾種:
19
1. 窄幅貫頭衣型:以泰雅族、賽夏族和阿美族為代表,共同特徵是皆為貫頭衣系統的短衣裙。
2. 皮衣型:以鄒族、布農族和邵族為代表,共同特徵是男子皆以皮革製衣。 (阿美族樹皮衣) (雅美族椰子甲)
20
3. 漢式長衣型:以排灣族、魯凱族和卑南族為代表,其共同特徵為穿著裁剪縫製而成的中式長衣和下裳。
4. 離島型:以離島蘭嶼的達悟族為代表。 (長衣) (丁字褲)
21
第四章 八部合音 「八部合音」起源於布農族「播種祭」祭歌”祈禱小米豐收歌”,演唱時由族中長者先起音,其他歌者則分二至三部的和音陸續加入,當音域高到一個層次時,就出現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為八部合音。西元1952年,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文教組織,「八部合音」獨步世界的群體和音唱法震驚西方樂壇。 布農族的(pasibutbut)是一首在傳統布農社會於每年二月播種祭(minpinan)之前,郡社及巒社群人所唱的一首祭歌。由於其演唱的複雜性及禁忌的限制,因此無形中增添了很多外加的神秘感及不同的解釋法。以小米(dilas)為主食的布農族人,在每年整地完畢到播種祭之前,就運用一套嚴肅的祭儀,透過pasibutbut的集體演唱,把布農族人的心願及祈求傳達給dehanin。 由於儀式的嚴肅性,pasibutbut的演唱自然也加上了不少限制及禁忌,過去在傳統的約定俗成之下,族人也都恪遵規矩,嚴守禁忌,以最虔敬的心情來演唱。 pasibutbut在郡社群、巒社群中視為虔誠的祭歌 (八部合音)
22
第五章 心得感想 訪問心得 這次我們訪問的是花蓮港口部落莎娃綠岸文史工作室的團長陳英彥在訪談的過程中我非常的驚訝,驚訝的是自己懂得原來那麼少,他告訴了我們許多平常我們不會去注意也不太會知道有關原住民所面臨的問題及平常的生活,在訪談的過程中依稀可以感受的到他對原住民文化式微化的感嘆,他積極於利用文化載演的方式來企圖使新一代年輕原住民瞭解到他們本身自有的文化,也使我們什麼都不懂的人可以更加的體會,這次的訪問受益頗多也使自己進一步的瞭解到我們的原住民! 參賽動機 這次非常的高興的透過老師得知了台北市專題研究的比賽,而我們一群對原住民有興趣的同學進而組成了一支專題編輯團隊. 有鑒於大家對原住民都沒有很深入的了解而且原住民文化有趨向邊緣化及式微化的傾向所以我們因而動起了念頭想來介紹我們的原住民來重新喚出大家對他們的重視!!
24
參考資料
25
THE END 感謝您的聆聽觀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