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企業經營的目標 瞭解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的技術關係 區別短期產出與長期產出 說明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企業經營的目標 瞭解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的技術關係 區別短期產出與長期產出 說明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企業經營的目標 瞭解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的技術關係 區別短期產出與長期產出 說明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瞭解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之關係 OBJECTIVES

3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區別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 區別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瞭解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之關係
瞭解利潤極大化的原則和意涵 瞭解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 OBJECTIVES

4 5.1 企業經營目標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廠商生產的目的是在既定投入條件下,達成追求利潤極大化的目標

5 企業永續經營為哪樁?聲譽能升,成本能降 經濟統計

6 5.2 生產函數 廠商使用各種投入來生產商品,為簡易說明將多種投入生產要素簡化為兩項 勞動(labor) 資本(capital)

7 5.2 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為 q = f (L, K) q 表示商品產量 L 表示勞動使用量 K 表示資本使用量

8 5.2 生產函數 短期與長期 長期與短期以廠商調整產量時,生產要素的使用量能否調整,做為劃分的根據 短期(short run)
廠商欲調整產量時,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無法調整

9 5.2 生產函數 長期(long run) 廠商欲調整產量時,所有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皆可調整 市場期間(market period)
所有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皆無法調整,此時因為產量無法改變

10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短期生產函數 由於固定要素 的使用量無法改變,產量只取決於變動要素 的使用量,短期生產函數可簡化為:
由於固定要素 的使用量無法改變,產量只取決於變動要素 的使用量,短期生產函數可簡化為: q = ƒ(L)

11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短期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總產量(TP)
在給定變動要素使用量(L )可達成的產出總量,表示產量與變動要素使用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TP = q = ƒ(L)

12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平均產量(AP) 總產量與變動要素使用量之比值,即平均每一單位變動要素的產出量 AP = q / L

13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邊際產量(MP) 指增加一單位變動要素使用量所引起總產量的變動量,可表示為總產量的變動量和變動要素變動量之比值
MP =  TP /  L

14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例)勞動使用量與稻米產量之關係

15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推導 平均產量 AP 即是連接原點和總產量曲線上任一點的割線斜率值 邊際產量 MP
即是總產量曲線上任一點的切線斜率值

16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平均產量曲線推導

17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邊際產量曲線推導

18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總產量與邊際產量 TP 曲線上的0-a部分 總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MP曲線為正斜率

19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TP 曲線上的a-c部分
總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愈來愈小。此階段對應的邊際產量為正,但MP曲線為負斜率

20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邊際產量MP為0時 總產量達到最大 TP 曲線上的c點以後部分 總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減少,MP曲線為負斜率

21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指在其他條件不變下,隨著變動要素使用量的增加,所引起總產量的增加愈來愈小

22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平均產量曲線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 在平均產量達最大之前,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

23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當平均產量達最大之後,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 唯有當平均產量達最大時,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

24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生產三階段

25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生產三階段 第I階段 勞動從零單位增加到平均產量達到最大值為止,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增加勞動的使用量,可以使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

26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第II階段 勞動量從平均產量最大增加到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在此區間,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遞減,廠商應在第II階段從事生產

27 5.3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第III階段 勞動量增加使用到邊際產量為零以後的階段。邊際產量為負值,總產量開始減少,由於廠商投入的勞動量相對於固定資本要素過多,此時得不到任何生產上的利益

28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長期時,所有生產要素之使用量皆可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皆為變動要素 長期的生產函數為 q = f (L, K)

29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等產量曲線(isoquant) 表示在技術不變下,能生產某一給定產量之各要素使用量組合所形成的軌跡

30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例)生產稻米300單位之勞動和資本要素組合

31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等產量曲線與邊際技術替代率

32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邊際技術替代率 廠商為完成某一特定產量,可增加某要素使用量,但減少另一要素使用量
增加勞動使用量ΔL 所引起之產量的變動量為Δq = MPL·ΔL

33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勞動增加所替代的資本使用量減少ΔK 所引起之產量的變動量為Δq = MPL·ΔK 產量不變:
Δq = MPL·ΔL + MPL·ΔK = 0 邊際技術替代率(等產量曲線的斜率):

34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法則
當勞動不斷增加時,勞動邊際產量 MPL 會不斷地減少,但資本因為被替代而不斷減少,資本的邊際產量 MPK 就會不斷地增加

35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等產量曲線圖

36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等產量曲線的特點 平面上任何一點皆有一條等產量曲線通過 愈往右上方的等產量曲線所表示的產量愈大
任何一點只有一條等產量曲線通過 (亦即無任兩條等產量曲線會相交) 任一條等產量曲線皆是凸向原點

37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規模報酬 長期而言,廠商可依其能力選擇最適當的要素組合

38 5.4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三種生產技術 規模報酬遞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產量增加比例大於要素增加比例
規模報酬不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產量增加比例等於要素增加比例 規模報酬遞減(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產量增加比例小於要素增加比例

39 5.5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技術創新 重新組合生產要素,以獲取利潤極大化的過程 提高生產能力,技術創新的結果可以促使等產量曲線向內移動

40 5.5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技術創新的結果

41 5.5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產品生命週期: 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42 美學經濟?經濟美學! 核心概念 產品創新 全球視野

43 5.5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 就是經由創新管理制度以提高組織的經營效益
除了一般常用的管理方法外,透過重新組合的管理方法亦是企業的創新管理策略

44 創新經驗 經驗創新 核心概念 經驗創新 時間讀解

45 5.6 短期成本 成本概念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通常稱為外顯成本(explicit cost),是廠商支付外部資源提供者的代價 隱含成本(implicit cost) 廠商自有生產要素的報酬,未計入會計成本內

46 5.6 短期成本 成本概念 經濟成本(economic cost)
反映生產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它是外顯成本與隱含成本的總和,即全部生產要素報酬的總和,通常是以市場價格做為計價的依據

47 5.6 短期成本 各類型成本 短期成本(short-run cost, SC)
短期內廠商無法變動某些生產要素,所形成的固定生產成本隱含成本(implicit cost) 長期成本(long-run cost, LC) 廠商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擴大規模條件下的成本

48 5.6 短期成本 各類型成本 總成本(total cost, TC)
生產某特定產量之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總額,隨產量增加而增加 ,是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和

49 5.6 短期成本 各類型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 指不隨產量增減變化而變動的成本
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 VC) 指會隨產量增減變化而變動的成本

50 5.6 短期成本 總成本是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和

51 5.6 短期成本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AC) 平均每一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52 5.6 短期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MC) 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53 5.6 短期成本 短期成本結構 在產量增減時,固定成本保持不變 變動成本與總成本隨產量增減而變化 平均固定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下降
邊際成本、平均成本、平均變動成本均隨著產量增加呈現先降後升的趨勢

54 5.6 短期成本 各項成本間的關係資料

55 5.6 短期成本 短期總成本 平均成本與 邊際成本

56 5.6 短期成本 TC 曲線或VC 曲線任意一點切線的斜率,即為該點對應的MC 當 TC 曲線或 VC 曲線處於轉折點時, MC曲線達最低點

57 5.6 短期成本 TC 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為該點對應的AC TVC 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為該點對應的AVC
TFC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為該點對應的AFC

58 5.6 短期成本 當MC 低於AC,AC 曲線處於遞減階段;當MC 高於AC , AC 曲線處於遞增階段
當MC 低於AVC , AVC 曲線處於遞減階段;當MC 高於AVC , AVC 曲線處於遞增階段 MC 曲線與AVC 、 AC曲線相交於AVC 、 AC 的最低點

59 5.7 長期成本 長期總成本(LTC) 廠商長期在各種不同產量條件之下,經由改變生產規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
在長期間,廠商可以對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進行調整,改變企業的生產規模

60 5.7 長期成本 廠商總是可以在每一個產量選擇較佳的生產規模進行生產
長期總成本曲線是由一組短期總成本曲線如與,且針對產量從其中做比較選出最低之短期總成本部分所形成的「包絡曲線」

61 5.7 長期成本 長期總成本曲線

62 5.7 長期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LAC) LAC = LTC / q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可以透過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求得

63 5.7 長期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線

64 5.7 長期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線 廠商連續多次擴大生產規模,就會相對應有較多的短期成本曲線 SAC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所有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相切,為各條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曲線」(envelope curve)

65 5.7 長期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變動三個階段: 成本遞減、成本不變和成本遞增

66 5.7 長期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LMC)是由短期邊際成本曲線(SMC)所決定
每一個代表最適生產規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上,都有一條相對應的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決定短期邊際成本也是長期邊際成本

67 5.7 長期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與長期邊際成本的關係
當 LAC 處於下降階段時, LMC一定處於LAC之下方;當LAC處於上升階段時,LMC一定處於LAC的上方; LMC與LAC相交於LAC曲線的最低點

68 5.7 長期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

69 5.8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隨產量增加而遞減
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隨產量增加而增加 規模報酬不變或效率規模 長期平均成本則維持不變

70 5.8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

71 辣妹洗車眼亮車亮 核心概念 生產者利潤 生產成本 附加價值 時間讀解

72 5.8 規模經濟 內部規模經濟(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由於廠商本身有利因素所造成的結果
內部規模不經濟 (internal diseconomies of scale) 擴大生產規模時,因廠商本身的因素而導致長期平均成本上升

73 5.8 規模經濟 導致內部規模經濟的因素 技術經濟 一般而言,指分工(division of labor)與專業程度的提升 管理經濟
公司通常能擁有專業的管理幕僚,每一個幕僚都有專精的領域

74 5.8 規模經濟 導致內部規模經濟的因素 行銷(交易)經濟 公司的採購量較大時可能得到較好的待遇和較大的折扣 ;較大的訂單可以分散成本
風險承擔經濟 大製造商比較能分散風險

75 5.8 規模經濟 導致內部規模經濟的因素 資本使用經濟 廠商有較多的資金來購買品質良好、效率高的機器設備,可降低其單位成本 規模報酬遞增
當廠商擴大生產規模,總產出增加的比例大過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76 5.8 規模經濟 導致內部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規模報酬遞減 在擴大生產規模時,總產出增加的比例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管理不經濟
若隨著公司規模擴大,管理效率降低,將使長期平均成本增加

77 5.8 規模經濟 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廠商本身以外有利因素所造成的結果
外部規模不經濟(external diseconomies of scale) 產業的擴展時,由於廠商本身以外不利的因素造成長期平均成本上升

78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 總收益(total revenue, TR)
廠商按某一價格出售某一定量產品所獲得的全部收入:TR = P‧q

79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AR)
廠商平均每銷售一單位產品所獲得的收入:AR = TR / q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 MR) 廠商每增加銷售一單位產品所獲得的收入增加量: MR = ∆TR / ∆q

80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總收益、平均收益、邊際收益的變化 在產品價格不變條件下
增加一單位產品所獲得的總收益增加量等於產品的價格,單位產品的價格等於平均收益,也等於邊際收益

81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價格不變條件下的收益情況

82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在產品價格遞減的條件下
邊際收益小於同一產量下的平均收益,邊際收益曲線位於平均收益曲線之下,都向右下方傾斜,平均收益曲線,也反映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83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價格遞減條件下的收益情況

84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曲線

85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利潤概念 會計利潤(accounting profit)
廠商總收益與會計成本間的差額,是企業經營者的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 總收益減去外顯成本和隱含成本的餘額,又稱為超額利潤

86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會計利潤、經濟利潤與各種成本之間的關係 會計利潤 = 總收益 — 外顯成本 經濟利潤 總收益 — 總成本
總收益 — 外顯成本 經濟利潤 總收益 — 總成本 總收益 — (外顯成本 + 隱含成本) 會計利潤 — 正常利潤(或隱含成本) 超額利潤

87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利潤極大化原則
當達到某一價格或產量時,如果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此時總收益與總成本之間的差額(即總利潤)為最大 利潤極大化的條件為: MC = MR

88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如果MC > MR ,生產量愈多利潤愈大;如果MC < MR,生產量愈多利潤愈小

89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利潤極大化資料

90 5.9 收益、利潤與利潤極大化原則 收益、利潤與 利潤極大化 關係圖


Download ppt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企業經營的目標 瞭解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的技術關係 區別短期產出與長期產出 說明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