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2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三、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四、 萨缪尔森的乘数 与加速数模型

3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4 1、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又成为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或者指经济总量沿着其自然趋势的波动; 或者指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沿着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

5 2、经济周期的阶段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扩张阶段由复苏、繁荣组成;收缩阶段则由衰退、萧条组成。AC为收缩阶段:其中 AB 为衰退、BC为萧条; CE为扩张阶段:其中 CD为复苏、 DE为繁荣

6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长周期 2、中周期 3、短周期

7 1、长周期 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在1925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中首次提出他的“长波理论”,平均长约50年 。

8 2、中周期 又称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法国的朱格拉最初是一名医生,以后弃医而研究经济周期问题。他在1860年发表的《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首先提出周期理论。朱格拉周期一般为9—10年。

9 3、短周期 又称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由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他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小两种周期。一个大周期(相当于朱格拉周期)通常包括2—3个小周期。小(短)周期平均为40个月左右。

10 三、经济波动的原因 1、二战前与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2、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11 1、二战前与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1)二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创新理论、货币供给论、心理因素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太阳黑子论、旧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弗里德曼、★乘数-加速数理论、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2)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新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卢卡斯、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基德兰德

12 2、外生经济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经济波动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相起的,但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例如:技术进步

13 四、乘数——加速数模型 1、乘数与加速数的含义 2、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3、乘数—加速数模型
4、汉森-萨谬尔逊: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缺点 5、希克斯的修正

14 1、乘数与加速数的含义 (1)乘数: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叫投资乘数。 前提条件:存在资源闲置

15 (2)加速数:是指资本存量与收入之间的比例。
加速数原理发生作用的前提:资本存量(K)得到充分利用,且生产技术水平不变,从而资本——产出(v)比固定不变。例如:

16 2、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17 注意:不考虑折旧,则总投资与净投资相等;假设消费和收入保持固定比例
3、萨谬尔逊的乘数—加速数模型 注意:不考虑折旧,则总投资与净投资相等;假设消费和收入保持固定比例

18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时期(t) 政府购买(gt) 从上期国民收入中来的本期消费(Ct) 引致的本期私人投资(It) 国民收入总额(Yt)
经济变化趋势 1 —— 2 0.5 复苏 3 2.5 繁荣 4 1.25 0.25 5 2.25 衰退 6 1.125 -0.125 7 1.875 萧条 8 0.9375 9 1.9375 10 11 12 13 14

19 ▲4、萨谬尔逊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缺点 (1)它需要假定一开始有一收入变动。否则加速数启动不起来,引致投资不能出现,从而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
(2)在波动的几种情况下,收敛与发散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波动; (3)既不收敛又不发散的收入波动,要求v=1,这一条件太苛刻,几乎不能被满足。

20 5、希克斯的修正:经济波动的上下限 (1)经济波动的上限 经济波动的上限是充分就业收入界限。它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和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了,那么收入的增长就会减慢,收入增长的绝对量就会减少。 例如:△Y 下降,最终△Y =0,则C就会下降即社会需求会下降,为什么?同理根据加速原理,这种情况投资就会加速减少(I=v△Y ),引起收入下降。

21 (2)经济波动的下限 经济活动的下限是指加速数停止作用时的收入界限。如果经济处于收缩过程,经济活动不会无止境的萧条下去,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便会稳定下来。这是因为收入不能下降到不能维持最低消费的地步,资本量也不会减少到总投资为负数的地步,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 经济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停止,一旦收入不再下降,投资的乘数作用就会使收入逐步上升, 经济开始复苏。★为什么?由于企业折旧,需要更新设备,就有新的投资,经济开始复苏。实际上这与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一样。

22 五、实际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20世纪80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意料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这种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周期理论。由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自己也认为,货币经济周期的理论说服力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对总产量不稳定的新古典解释主要集中到实际冲击而非货币冲击,这就是所谓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3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明显的两个例子是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可以列出很长的单子,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冲击,因此,该理论有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源。

24 注意:“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周期的扩张阶段时,也提到技术变化对产出和就业的正向影响,但是在那里技术变化专指机器设备的革新。现代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理论则有所区别,他们不仅用技术变化解释经济的增长,还用它解释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为此,实际周期理论接受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根据这一宽松的定义,诸如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构成技术冲击,也会带来技术变化。

25 2.基本理论(略) 3.结论:总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这里强调的是,技术的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26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三、经济增长的核算 五、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经济增长的争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的核算 四、经济增长的争论 五、哈罗德—多马模型 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7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8 1、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的总产出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经常用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29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 人力资本:劳动力的规模、教育、技术和纪律; 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土壤、天气; 资本:设备、厂房、社会基础设施; 技术:管理技巧、发明创造.

30 ▲西蒙.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这一定义有以下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或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31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是迅速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这六个特征中,前两个数量特征属于总和的比例,中间两个属于结构的转变,后两个属于经济增长在国际间的扩散。这六个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它们标志着一个特定的经济时代。

32 3、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含义:包含经济增长在内的经济结构、民主与法制、人口素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优化与提高。

33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1、劳动力 2、资本 3、技术进步 ﹡4、制度创新

34 生产函数 1、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劳动力的质量或素质,如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知识水平与结构、纪律性以及健康程度,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人口增长率较高,这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时间缩短,这时,就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或人力资本的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

35 2、资本 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基础设施等存量。 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纪律性与健康状况等,已经包含在劳动力之中。因此,这里的资本是指物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资本所作的贡献较大,在以后的增长中,资本的相对作用下降。

36 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使得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随着K、L投入的增加,产出虽然也增加,但由于其MP递减,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日益减慢。 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一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4、制度创新 例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和制度各占一半。

37 若劳动变动为△N,资本变动为△K,技术变动为△A,则产出变动:
★三、经济增长率的核算 生产函数 若劳动变动为△N,资本变动为△K,技术变动为△A,则产出变动: 两边同除以Y=AF(N,K) :

38 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39 经济增长核算公式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 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因素来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

40 技术进步衡量公式 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由于这一原因,表达式 有时被称为索洛余量。

41 四、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增长理论的奠基阶段(古典增长理论) 亚当·斯密——拉姆齐(1928)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人口理论、马克思《资本沦》中的两部门再生产理论(或马克思再生产公式),都是属于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增长理论。而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创新理论”、阿伦·杨格《递增的报酬和经济进步》中的“斯密定理”则可以归入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增长理论。

42 增长理论的成熟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拉姆齐——至今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是19世纪40年代,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由哈罗德(1939、1948)、多马(1947)开创的,他们是凯思斯主义经济学家,致力于将凯思斯的短期分析动态化。

43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索洛(1956)和斯旺(1956)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掀起了一个持续更久、规模更大的兴趣浪潮。这次浪潮在1970年到1986年间经过一段相对被忽视的时期后又重新兴起。
第三次浪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因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的研究工作而掀起的。这次浪潮引发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而内生增长理论是针对新古典模型中理论上、实证上的缺陷而产生的。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开始,经历了“三级跳”才发展到今天的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

44 五、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参见教材P558) 1. 经济增长极限论 2. 经济增长怀疑论 3. 经济增长没有极限的原因

45 六、哈罗德—多马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假定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与稳定性 4、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经济
5、与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异同点

46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 ,即S=sY,这里的s代表这个社会不变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 (3)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4)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n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47 2.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公式 资本—产出比 不存在折旧 凯恩斯均衡条件
基本公式含义: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的边际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率之比。

48 2、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不稳定性 实际增长率(GA)是指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事后的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 s)和实际资本-产量比(vA)所决定,即: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为合意增长率,是指使企业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GN)是指社会最适宜的增长率,是长期人口增长和技术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也就是潜在的或最大可能的增长率。

49 (1)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2)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的原因
哈罗德认为,在长期中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即: (2)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的原因

50 (3)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如果GA<GW ,经济收缩,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如果GA>GW,经济扩张,长期处于繁荣状态。
乘数和加速数机制 如果GA<GW ,经济收缩,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如果GA>GW,经济扩张,长期处于繁荣状态。

51 ▲最终经济在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萧条状态。
如果Gw>Gn=n,因为劳动和资本不能相互替代,则劳动力就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济就不能稳定增长。 ▲最终经济在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萧条状态。 如果Gw<Gn =n,劳动力过剩,从而经济中出现了失业,大量失业的存在,经济肯定不能稳定增长。 ▲最终经济在长期处于过度繁荣的状态。

52 3、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经济 (1)当GA<Gw长期处于萧条状态即产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增加总需求;实际资本存量过多的解决方式是增加投资,即增加需求。 (2)当GA>Gw长期处于繁荣状态即产品供不应求时,政府应采取紧性货币政策,以提高利率,减少投资,减少总需求:社会实际资本存量过少的解决方式是减少投资,即减少需求。 例如,如果水泥等产品过剩,实际资本存量过多,那么,增加投资将减少这些实际资本存量。2008开始的经济危机,我国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中央和地方投资。

53 4、与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异同点 (1)相同点:收入由总需求决定,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收入就稳定下来。
(2)不同点:第一、投资不仅增加需求而且还增加生产能力。为了保证经济终沿着充分就业轨迹运行,投资必须增长,以便使新增加的投资能够吸纳上期投资所增加的生产能力,实现均衡增长。 第二,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是静态的、短期的、稳定的,而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是动态的、长期的、与不稳定的。

54 七、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 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3、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及其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55 1、 基本假设 (1 )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但二者可以相互替代,资本—产量比率是可以变动的,从而资本——劳动比率也是可以变动的; (3)规模报酬不变,且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4)储蓄函数S=sY,s为边际储蓄倾向,是一常数,且0<s<1;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6)劳动力按一定比率n增长。

56 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1)基本方程 生产函数,人均产量是人均资本的函数。 人均资本变化量,即资本深化。

57 (2)基本方程含义 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分为两部分: 资本深化,为人均增加的资本,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品;资本广化,为增加的每个人提供每个人平均应得的资本量。

58 3、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存在性和稳定性 y=Y/N f(k) y2 nk y* sf(k) y1 k=K/N k* k2 k1 k=K/N
人均产量曲线 f(k) y2 nk 资本广化曲线 J y* sf(k) 人均储蓄曲线 y1 M E A B k=K/N k* k2 k1 资本深化曲线 k=K/N k2 k* k1

59 (1)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 a. 经济稳定均衡增长含义: 人均资本(k)和人均产量(y)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 b.经济运行中存在均衡增长的条件:

60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当经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存在着某种力量使其恢复倒长期的均衡。即
经济运行中存在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的路径。

61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A、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B、增长率相同: (1)相同点

62 (2)不同点 A、对生产函数的假定不同 哈罗德-多马认为,资本—劳动比不能变动,为固定技术系数;索洛认为,资本—劳动比可以变动,为可变技术系数; B、均衡增长的可能性与稳定性不同 哈罗德-多马认为,经济均衡增长的路径不仅十分狭窄,而且极不稳定; 在索洛看来,经济体系能够自动保持均衡增长。

63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1)使用新技术,提高要素的生产率(上移人均产量f(k)曲线); (2)提高储蓄率,增加积累(上移sf(k)曲线); (3)降低人口增长率(下移nk线)。

64 y=Y/N f′ (k) y0 f(k) nk y* sf′ (k) sf(k) k=K/N k* k0 技术水平提高
H′ y* sf′ (k) sf(k) H k=K/N k* k0 技术水平提高 在新的稳态中,总产量增长率不变,等于n 人均产量上升为y0,人均资本量上升为k0

65 t y=Y/N y* y0 t1 t2 G=ΔY/Y G* G0 t1 t2 n t 人均产量和经济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66 ★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经济增长黄金率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与劳动增长率既定条件下,为了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稳态)人均资本量必须确定在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增长率相等的水平上。即: (2)公式推导

67 方法2  即人均产量配置在三种用途上:人均消费、资本的广化与资本的深化。在经济均衡增长时

68 两边对k求导,得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69 y=Y/N nk f(k) k=K/N k1 k* k2
如果资本-劳动比率低于该水平,人均消费量就较少; 如果一个经济社会选择的资本—劳动比率高于该水平,人均消费仍较小。虽然人均产出较多,但人均储蓄(投资)量也很大(为了保持资本—劳动比率不变),因而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仍很低。 y=Y/N nk f(k) X′ M′ X T′ M T k=K/N k1 k* k2 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70 思考:若考虑折旧而不考虑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Y=F(N,K)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2.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3.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资本量

71 ★注意:包含折旧和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本假定:(1 )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但二者可以相互替代,资本—产量比率是可以变动的,从而资本——劳动比率也是可以变动的; (3)规模报酬不变,且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4)储蓄函数S=sY,s为边际储蓄倾向,是一常数,且0<s<1; (5)存在技术进步g,存在资本折旧δ ;劳动力按一定比率n增长。

72

73

74 每单位有效劳动 动的实际投资水平 平(储蓄) 持平投资资 持平投资:break-even investment使得 k 维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需的投资量。 因为k =K/AL,所以,要使得 k 维持在现有水平上保持不变。首先必需进行更新投资即折旧(δk),其次,由于A、L均在上升,K也必须按照相同速率上升才能使k 维持在现有水平上,这就是(n+g)k。

75 因此,如果 即: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投资 k上升 如果 k下降 如果 k不变

76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 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 实际投资<持平投资 (持平投资) 实际投资>持平投资 实际投资 实际投资=持平投资 k* k

77 索洛模型中 k 的相图 k* k 无论处于什么初始值的 水平上,都收敛于k* F1.3

78 稳态(steady state)(∆k=0)
F1.2 k*的出现是由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这一假定。

79 ★索洛模型的结论: (1)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只有水平效应(Level Effect)而无增长效应(Growth Effect)。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技术进步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 (2)注意:

80 人均产出增长率=g+y的增长率(在y点为0),只有技术进步的变化才有增长效应,而其他因素的变化只有水平效应

81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Symbol Variable
平衡增长路径(BGP)请证明以下结论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Symbol Variable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k=K/(L A )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Output per worker (Y/ L ) = y A g Total output Y = y A L n + g

82 总结 1. 若不考虑折旧,不考虑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Y=F(N,K)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2)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3)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资本量

83 2.若考虑折旧,但不考虑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Y=F(N,K)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2)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3)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资本量

84 3. 既考虑折旧又考虑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Y=F(AN,K)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2)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3)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资本量

85 八、内生增长理论:AK模型 AK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具有最简单的线性形式:Y=AK式中,A为反映技术水平的正的常数;K为资本存量。假定储蓄率是参数s。又假定没有人口增长和资本折旧,则所有的储蓄都化为资本存量的增加,于是有:△K=sY=sAK 或者 △K/K=sA 这样,储蓄率就影响到了资本增长率。进一步说,既然产量与资本成比例,产量增长率也等于:△Y/Y= A△K/AK= △K/K= sA

86 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储蓄率s越高,产量的增长率也将越高。由于假定资本具有不变的边际产品,资本积累过程不会中止。即使经济中不存在任何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也足以保证经济沿着一条平衡增长的路径增长。

87 本章小结 1.本校编写的教材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一版) 梁小民.宏观经济学[M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
2.习题:课后习题和本校编写的习题集 3.西方经济学类似数学需要做大量的习题加以巩固。


Download ppt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