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綠色環保 製商整合概論
2
環保概念的興起 世界上人口成長快速且往都市集中。 貧富差距日益增大 臭氧層破洞 溫室效應 空氣污染 雨林濫墾 酸雨 水污染 水資源枯竭
富人的過度浪費的消費型態。 窮人為了生計而過度捕食、採收、放牧或其他濫用資源的情形,對於地球的環境都會有所影響。 臭氧層破洞 溫室效應 空氣污染 雨林濫墾 酸雨 水污染 水資源枯竭 固體廢棄物污染 噪音污染 臭味污染 野生動物保護等與環境及生態相關的議題受到關心
3
環保與產業發展 環保議題受社會重視,對企業是一大衝擊
社會大眾期望制定更嚴格的環保標準來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 但企業主擔心過於嚴格的環保標準會使成本提高、競爭力下降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一九九六年六月間制訂ISO 14000國際環境管理標準 要求企業組織遵行的環保條文予以具體化 國貿局估計實施ISO 14000的國家,將佔臺灣對外貿易額的50%以上,若全面要求交易的對象需通過ISO 14000才願意進行交易,臺灣企業將遭受嚴重打擊。 在面對全球環境的競爭及國內環保意識提高下,企業須透過「綠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以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的角度來進行各項管理工作。
4
企業與各環境成員的連結關係
5
企業社會責任演進圖
6
目前環境保護的問題 I 溫室效應問題 空氣污染 酸雨 水資源污染
在2050年地球的平均溫度將比現在上升攝氏二度;這個幅度相當於過去一萬年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情形。 溫室效應將導致全球氣候異象,可能會產生乾旱、豪雨及冰山的融化,若南北極中所有的冰山融化,將使得海平面上昇六十公尺,到時將有許多的陸地低於海平面,像荷蘭、孟加拉等低勢較低的國家將沈入海底。 空氣污染 一個健康的成人每分鐘呼吸所需的的空氣約十三公升,而且若超過五分鐘而有空氣,人類將會死亡。 臺灣地區每年所排放的粒狀污染物總量約一百萬公噸,這些粒狀污染物對人體有極大的傷害,因此空氣污染亦是目前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酸雨 目前世界上受酸雨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是美國東北部及西北部、加拿大東部、北歐和亞洲某些地區。 水資源污染 臺灣養豬的廢污水遠超過家庭污水,養一頭豬相當於四至六個人的廢污水排放量 臺灣地區約有半數的工廠在排放廢水,這些廢水有的是含有重金屬的有毒物質,有的是生物難分解的有機物,這些都是造成水污染的元兇之一。 1961發明的紙尿布亦會造成水污染,由於紙尿布一般都是與垃圾一樣處理,其中的糞尿未經污水處理就直接滲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嚴重的污染。
7
目前環境保護的問題 II 廢棄物污染 土壤污染 化學品污染 其他消費性污染
臺灣地區每年約產生三千萬噸的事業廢棄物,其中約有10%是屬於有害物質;而最大的廢棄物來源為營建廢棄物。 土壤污染 根據環保署調查報告顯示,臺灣地區約有五萬公頃的農地含有高量的重金屬,而其中有80%是經由廢水污染,13%是空氣落塵,其餘7%是農藥、肥料、廢棄物、酸雨等的污染。 化學品污染 1995年7月份的科學週刊(Science)報導一個案例:位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鱷魚角」(Cape God)半島中,有四座城市的飲用水遭受到軍事基地廢料棄置廠的化學品污染,這將影響到將近七萬人的健康,美國國防部估計需要花費數億美元才能讓此污染環境恢復原狀。 其他消費性污染 含磷酸鹽的洗衣粉、易開罐飲料、免洗餐具、塑膠的大量使用,雖然在使用上是方便了許多,但一不小心卻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8
世界重要的環保協定 華盛頓公約(1975) 蒙特婁議定書(1989) 威靈頓公約(1991) 巴賽爾公約(1992)
即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主要在管制約三萬九千種瀕臨絕種之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 蒙特婁議定書(1989) 主要在規範含破壞臭氧層化學物質的生產及消費。 威靈頓公約(1991) 目的是限制於南太平洋區域內使用流刺網捕魚。 巴賽爾公約(1992) 主要是管制有害廢棄物越境移轉及處理。 二十一世紀議程(1992) 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各出席國家,所獲共識並宣示保護地球環境的最高指導原則。 生物多樣化公約(1993) 保育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1994) 防止全球暖化繼續惡化。 奧斯陸議定書(1994) 主要目的在減少硫化物排放,目前尚未生效(協議中)。 國際熱帶原木協定(1995) 主要在保育各類森林資源。
9
臺灣訂定之環保相關法律 基本法 管制法規 預防法規 救濟法規 行政組織法規 具有環保憲法性質的「環境保護基本法」。
空氣污染防治法、空氣品質標準、交通工具污染排放標準、公共場所禁煙辦法、水污染防治法、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噪音管制標準、噪音管制法、機動車輛噪音管制辦法、民用航空器噪音管制辦法、廢棄物處理法、事業廢水代處理業與事業廢水委託處理管理辦法、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管理輔導辦法、環境檢驗測定機構管理辦法、放流水標準、飲用水管理條例、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徵收辦法等等。 預防法規 全盤考量環境資源利用的「環境影響評估法」。 救濟法規 「公害糾紛處理法」為迅速處理公害糾紛而設立的。 行政組織法規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組織條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檢驗所組織條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組織條例」。
10
ISO 14000國際標準制度 ISO 14000是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於1993年成立的207技術委員會(TC207),針對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控之環境管理系統規範,主要包括六個項目: 環境管理系統(SC1) 為整合環境管理系統,使企業及工業界能以環保政策為導向並提供環境活動監測,此為一自我規範,乃是以資訊為基礎的管理工具,促使組織調整策略方向。 環境稽核(SC2) 環保標章(SC3) 為自願體制,若產品符合特定標準,便能取得此榮譽標章。 環境績效評估(SC4) 生命週期分析(SC5) 指分析一個產品從製造、使用到廢棄過程中可能對環境的影響,期使產品自原料的取得經生產所需能源到產品的使用、回收、再利用及廢棄等過程都能符合環保規定。 專有名詞及定義 (SC6) ISO 14000中要求企業從原物料、製程、包裝到廢棄物處理,都須能符合環保標準。
11
綠色管理 企業方面 政府方面
12
企業的綠色管理 發展環保概念的產品設計 開發綠色產品(green product) 對消費者教育
13
發展環保概念的產品設計 產品在生產與消費過程中儘可能降低能源的消粍。 產品力求可重複使用與回收。 產品應選擇較環保的材料與加工方式。
儘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限。 具體的發展可朝以下幾個方向進行: 產品經濟化 產品包裝簡化 產品易維護化 產品可回收化 產品耐用化 產品製造環保化 產品材料易分解化
14
開發綠色產品(green product)
在製造、販賣、使用和廢棄過程中不會消耗過多的資源。 在製造、販賣、使用和廢棄過程中不會顯著地破壞生態環境。 在製造、販賣、使用和廢棄過程中不會危害到人體和動物的健康。 不採用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做為產品的原料。 產品是可重複使用及(或)可回收再利用的。 不因包裝過度或產品壽命過短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15
對消費者教育 企業應積極教育消費大眾有關環境保護的理念與作法,例如: 減少消耗(reduce)
反覆使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 循環再生(regeneration) 鼓勵消費大眾共同配合企業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16
政府的綠色管理 工業發展之環境保護策略 環保標章之推動 培訓污染防治專才 推廣環保教育 配合國際環保法令及趨勢 實施減廢措施
推行工業污染防治鼓勵措施 落實土地政策 環保標章之推動 民國81年環保署對於符合「低污染、省資源、可回收」要求之綠色產品,准予使用「環保標章」,以提供消費者選用具環保概念的產品。
17
清潔生產的緣由 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提出清潔生產(cleaner production)的理念及特性,從此清潔生產即在各國間被熱烈的討論 1992年6月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各國代表在最後的21世紀議程報告中,確立清潔生產為協調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方式。
18
何謂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以改變態度出發,持續對程序、產品與服務應用整合性的污染預防策略,以減少人類與環境遭遇之風險,進而提高生態效率,邁向永續發展。其中: 對製程而言 清潔生產包含了節省原料及能源、不用有毒原料,並且減少排放物及廢棄物的量及毒性。 對產品而言 清潔生產在於減少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亦即從原料的萃取到最終的處置)對環境的衝擊。 對服務而言 清潔生產在於減少因提供服務,而對於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在設計及提供服務的生命週期中,都應該將環境的考慮融入其中。 清潔生產需要藉改變態度、有責任的環境管理及評估的科技方法來達成。
19
清潔生產的定義示意圖
20
清潔生產的範疇示意圖
21
清潔生產技術的範疇
22
負責任之企業 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於1998年指出,一個負責任企業須包括三個階段程序:
符合國家法規(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law) 符合國家法規且採行生態效率措施(compliance and eco-efficiency) 符合法規、採行生態效率措施並經予產業新的策略性定義。 所謂新的策略性定義乃將永續發展的「三個基準線」: 經濟繁榮 環境品質 社會安定 納入設計、產品、程序、服務、市場、採購等產業所有活動之考量。
23
負責任產業的定義
24
全球清潔生產發展策略
25
「聯合國工業暨發展組織」八項建言 成立國家清潔生產中心並具有推動清潔生產催化劑之功能,所需時間至少為五年。
接受完整訓練之清潔生產專業人員應授與證明書或執照予以肯定。 清潔生產必須與環境管理系統相互整合,同時推動。 須按不同行業發展清潔生產技術。 在清潔生產為優先的前提下,考慮與其他環境改善單位,如管末處理技術機構,共同合作。 透過技術合作為經驗交流,建立國家清潔生產中心之間相互支援之機制。 須強化功能,以確保地方功能之永久性與持續性,並逐漸減少對贊助機構之依賴。 多施行兼顧「場內評估」及「政策諮詢」之整合性計畫,以促進法潔生產計畫持續之進行。
26
我國清潔生產因應策略 1989年成立「經濟暨環保署工業減廢聯合輔導小組」推動工業減廢工作,例如: 因應全球「永續發展」潮流
清潔生產理念與資訊之宣導與推廣 工業減廢示範工廠之建立及推廣 工業減廢中衛輔導體系 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示範及推廣 優惠獎勵措施 環保標章 廢棄物交換 國際合作等 因應全球「永續發展」潮流 1997年將「行政院全球環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改組並擴編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大氣保護與能源、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化、環境政策與發展(環保署) 生態保育與永續農業(農委會) 海洋與水土資源管理、貿易與環保、永續產業(經濟部) 永續城鄉發展(內政部) 科技發展與諮詢(國科會) 國民保健與福祉(衛生署、內政部) 綠色國民所得帳(主計處、經建會)
27
清潔生產、ISO9000、ISO14000與環保發展在產業永續發展中之關聯
28
企業施行清潔生產之方式 執行階段包括五個步驟: 開始階段包括四個步驟: 選擇執行方案 建立初步執行計畫 確定已獲得執行之許可 開始執行
企業主管之承諾 建立計畫 選擇廢棄物流(waste stream) 建立評估團隊 評估階段包括六個步驟: 資料收集 設定目標 定義問題 提出方案 篩選方案 評估經過篩選之方案 執行階段包括五個步驟: 選擇執行方案 建立初步執行計畫 確定已獲得執行之許可 開始執行 保持人員之參與
29
產業永續發展推動策略 整體樹狀圖
30
企業執行清潔生產技術之方式
31
清潔生產之意義 環境的考慮應被融入到最初的規劃及未來的發展之中。 環境的問題應是在防範於未然(源頭預防)。
環境的考慮完全應以生命週期的觀點出發,避免環境口題從一個範圍,轉移到另一個範圍。 清潔生產的範疇除了包含產品及製程的污染預防之外,更將減少因提供服務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納入其中。 清潔生產是一個不斷持續改善的過程。 清潔生產大大的節省了昂貴的管末處理成本,並提昇企業競爭力。
32
未來十年內國際清潔生產 面臨的挑戰 找出更好的方法以溝通清潔生產訊息
轉移清潔生產從供應導向(supply driven)至需求導向(demand driven) 有與工業界真正成為伙伴關係之決定 增進社區之參與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