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标准必要专利国际研讨会 标准必要专利 概况分析 中国领先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标准必要专利国际研讨会 标准必要专利 概况分析 中国领先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标准必要专利国际研讨会 标准必要专利 概况分析 中国领先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标准化组织以ISO、IEC、ITU为典型代表。ISO、IEC和ITU的标准化工作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能提供自愿性国际技术协议的完整体系。以国际标准或国际“建议”形式出版的这些协议正在帮助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兼容。这些协议的实施能够增加所有经济活动方面大大小小商家的利益,尤其有利于促进贸易。概括的讲,ISO、ITU这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比私权性质的标准化组织的政策内容要简单的多(私权性质的标准化组织的政策见下一章),他们设立此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摘出自己的法律风险。基于此原则,ISO、IUT这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即要求标准的提案人将标准提案中的技术方案涉及的专利技术披露出来,并提供权利人的许可声明;二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声明该组织并不对组织通过的标准承担知识产权权利担保责任。 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是ISO和IEC在1976年达成合作协议后成立的,IEC负责电气和电子领域,其他的由ISO负责。与两者都相关的技术主题由联合技术团体负责,其中一个就是负责信息技术的JTCl。JTCI.包括:一个秘书处、一位主席、一个技术标准特别工作组、一个注册特别工作组、一个评估协调特别工作组和一些负责技术工作的下属委员会。每个下属委员会负责某一特定领域的技术。。例如,第6下属委员会负责电信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第18下属委员会负责文件处理和传送,第29下属委员会负责音频、图像、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许多下属委员会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工作组。例如,第29下属委员会包括工作组1(负责静态图像的编码(JPEG))、工作组11(负责动态图像和相关音频的编码(MPEG))和工作组12(负责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的编码(MHEG))。一个工作组包括一个负责人、一个或多个项目编辑和一些工作人员。负责人和项目编辑是由上级委员会(下属委员会)任命的,他们分别负责一般的行政管理和工作组文件的起草。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最为活跃,制定并发布标准和技术规则的数量最多,在国际上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三大国际标准组织是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体。 为确保全世界范围内技术和系统的兼容性,ISO、IEC和ITU制定了三个组织共同的专利政策,该通用政策已于2007年4月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该通用政策的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准中涉及专利的说明和许可声明。现阶段最新版本是2015年6月26日发布的第二版。 1.通用政策中的专利信息披露原则 标准组织应尽量披露标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全部信息; 标准组织应提请所有利益相关方注意标准中可能涉及的任何已知专利或待批专利,及时反馈给标准制定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

3 ITU/ISO/IEC共同专利政策 及时性 全面性 有效性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尽早披露 任何已知专利或待批专利
虽然各标准组织都规定了成员对专利信息进行披露的义务,但由于大部分属于鼓励性规定,又缺乏违反披露义务的有效惩罚措施,无法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形成有效约束,因此导致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专利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而大多标准组织也在知识产权政策中做出了免责声明。《ITU-T/ITU-R/ISO/IEC 共同专利政策》中的实施规则第一条就指出,ITU、ISO 和IEC 这三大标准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中全部有价值的信息都应该被披露,但标准组织并不提供关于专利有效性及权利范围的权威性信息,也没有证实其成员披露的信息有效性的义务。同样,作为国际上有权威影响力的标准组织ANSI 和ETSI 也没有在其相关专利政策文件中规定违反披露义务的处置规则。 ITU,ISO或IEC不验证披露信息的有效性 有效性

4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

5 ISO 声明列表

6 ISO 历年声明趋势

7 ISO 标准分布  ISO/IEC 联合信息技术委员会(ISO/IEC 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组建的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编号为JTC1。它在ISO和IEC共同领导下,承担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其重要性和影响力非同一般。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这两大国际顶尖的标准化机构,长期以来,形成了即有明确的业务分工,同时相互协作的良性互动关系,具体的说,IEC负责电工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其它领域则由ISO负责。 ISO/IEC 是由IS0/ECJTC1联合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的SC31 (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在“信息技术一物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的总标题下,ISO/IEC18000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参考结构和被标准化的参数的定义 第二部分:低于135 kHz频段短程通讯空间接口的参数 第三部分:13.56 MHz短程通讯空间接口的参数 第四部分:2.45 GHz短程通讯空间接口的参数 第六部分:860MHz至960 MHz频段短程通讯空间接口的参数 第七部分:433 MHz有源短程通讯空间接口的参数

8 ISO 标准参与度

9 ISO 标准参与度

10 ISO 标准参与度

11 ISO 标准参与度

12 ISO 整体情况 ISO/IEC 《信息技术一针对物品管理的射频识别(RFID)一第6部分:针对频率为 MHz无接触通信空气接口参数》的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以及防冲突判断机制。 ISO/IEC 14496是MPEG专家组制定的MPEG-4标准于1998年10月公布第1版,1999年1月成为国际标准,1999年12月公布了第2版,2000年初成为国际标准。 就是说白了就是MPEG4 全文分为21个部分: (1)ISO/IEC 系统部分,描述了组成一个场景的音频和视频成分之间的关系 (2、3)ISO/IEC 视频部分和ISO/IEC 音频部分,分别规定自然的和合成的视频对象、音频对象的编码表示。(MPEG4编码方式) (4)ISO/IEC 一致性测试部分,定义了比特流和设备的一致性条件,用来测试MPEG-4的实现。 (5)ISO/IEC 参考软件,包括与MPEG-4的主要部分相对应的软件。 (6)ISO/IEC 多媒体传送整体框架DMIF,这是MPEG-4应用层与传输网络的接口,定义了通信协议,使MPEG-4系统的数据流能进入各种传输网络。还包含一个存储格式MP4,用于存储编码的场景。 (7) ISO/IEC 为MPEG-4工具优化软件,提供了对实现进行优化的例子(这里的实现指的是第五部分)。 (8)ISO/IEC ,定义了在IP网络上传输MPEG-4内容的方式。 (9)ISO/IEC 为参考硬件描述,提供了用于演示怎样在硬件上实现本标准其他部分功能的硬件设计方案。 (10)ISO/IEC 高级视频编码AVC,定义了一个被称为AVC的视频编解码器。(就是H.264) (11)ISO/IEC ,场景描述和应用引擎。 (12)ISO/IEC ,ISO媒体文件格式,定义了一个存储媒体内容的文件格式。 (13)ISO/IEC 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IPMP)扩展。 (14)ISO/IEC ,MP4文件格式,定义了基于第十二部分的用于存储MPEG-4内容的容器文件格式。(.mp4封装格式) (15)ISO/IEC ,AVC文件格式,定义了基于第十二部分的用于存储第十部分的视频内容的文件格式。 (16)ISO/IEC 动画框架扩展AFX(Animation Framework eXtension)。 (17)ISO/IEC ,同步文本字幕格式(尚未完成,2005年1月达成"最终委员会草案"。 (18)ISO/IEC ,字体压缩和流式传输(针对公开字体格式)。 (19)ISO/IEC ,综合材质流(Synthesized Texture Stream)。 (20)ISO/IEC ,简单场景表示(尚未完成,2005年1月达成"最终委员会草案"。 (21)ISO/IEC ,用于描绘(Rendering)的MPEG-J拓展(尚未完成,2005年1月达成"委员会草案"。

13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

14 IEC 声明列表

15 IEC 历年声明趋势

16 IEC 标准分布

17 IEC 标准参与度

18 IEC 标准参与度

19 IEC 整体情况

20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

21 ITU 声明列表

22 ITU 历年声明趋势 最早开始于83年,G.721 G.711 ―― 64 kbps 信道上的语音频率脉冲编码调制(PCM)
G.721 ―― 32 kbit/s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G.722 ―― 64 kbit/s 下的 7 kHz 音频编码 G ――带有低帧损耗的具有免提操作的系统在 24 kbit/s 和 32 kbit/s 上的编码 G ――利用自适应多频率宽带(AMR-WB)以 16 kbit/s 多频率语音编码 G.726 ―― 40、32、24、16 kbit/s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CM G.727 ―― 5-、4-、 3-和 2-bit/s 嵌入式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CM G.728 ――利用低延迟代码线性预测以 16 bit/s 进行语音编码 G.729 ――利用共扼结构-代数激励编码线性预测(CS-ACELP)以 8 bit/s 进行语音编码

23 ITU 标准分布 声明大于60 H.26x系列是由ITU-T主导的编码系列,主要应用于会议电视等实时通信领域,包括H.261、H.263、H.264、H.265等。   ●H.261   H.261最初是针对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等双向声像业务而提出的,是最早的运动图像编码标准,其详细制定了压缩编码涉及的多项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案。H.261是恒定码流可变质量编码,在编码时占用很少的CPU资源。为了优化带宽占用量,该标准在图像质量与运动幅度之间采用了平衡折衷的原则。   ●H.263   H.263相比于H.261标准有着显著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H.263、H.263+、H.263++等一系列标准。H.263可以应用于基于H.324、H.323、H.320、RTSP和SIP的系统。H.263+通过在H.263的基础上引入许多新技术,进一步扩展了H.263的应用范围。而H.263++则又在H.263+的基础上增加了选项U、V和W,进一步提高了抗误码性能,增强了编码效率。   ●H.264   H.264是在H.263之后由ITU-T组织制定的下一代编解码器,也叫做AVC或者MPEG-4 Part10,它与MPEG-4的第10部分相同,在性能上超越H.263很多。H.264是一种高压缩技术,集中体现了当今国际编码解码技术的最新成果,其采用帧内预测编码技术,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能够提供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网络信道适应性。H.264可工作于多种速率,划分为基本档次、主要档次和扩展档次三档,适用于多媒体流服务、实时多媒体监控、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可视游戏、视频点播、数字电视等应用场景。   ●H.265   H.265是ITU-T继H.264之后所制定的新的压缩编码标准,在H.264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以平衡码流、延时、编码质量和算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最优化设置。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提高压缩效率、减少实时的时延、减少信道获取时间和随机接入时延、提高鲁棒性和错误恢复能力、降低复杂度等。H.265可在低于1.5Mbit/s的传输带宽下,实现1080p全高清视频传输。 G.718编码标准,它是一种嵌入式窄带和宽带语音和音频编解码器标准,采用嵌入式分层结构,比特率为8-32kbit/s,总的算法延迟为42.875ms(宽带输入输出),43.875ms(窄带输入输出)。 G.729编码方案是电话带宽的语音信号编码的标准,对输入语音性质的模拟信号用8kHz、采样,16比特线性PCM量化。G.729A是ITU最新推出的语音编码标准G.729的简化版本。

24 ITU 标准参与度

25 ITU 标准参与度

26 ITU 标准参与度

27 ITU 标准参与度

28 ITU 整体概况 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了首款H.265编解码器,而在仅仅六个月之后,国际电联(ITU)就正式批准通过了HEVC/H.265标准,标准全称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是视频压缩领域继H.264/AVC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面向高清电视(HDTV)以及视频编解码系统

29 ITU 整体概况 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了首款H.265编解码器,而在仅仅六个月之后,国际电联(ITU)就正式批准通过了HEVC/H.265标准,标准全称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是视频压缩领域继H.264/AVC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面向高清电视(HDTV)以及视频编解码系统

30 ITU H.265 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了首款H.265编解码器,而在仅仅六个月之后,国际电联(ITU)就正式批准通过了HEVC/H.265标准,标准全称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是视频压缩领域继H.264/AVC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面向高清电视(HDTV)以及视频编解码系统

31 ITU H.265 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了首款H.265编解码器,而在仅仅六个月之后,国际电联(ITU)就正式批准通过了HEVC/H.265标准,标准全称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是视频压缩领域继H.264/AVC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面向高清电视(HDTV)以及视频编解码系统

32 ITU/ISO/IEC披露的专利数不足 H.265
APPLE通过ITU声明的H.265相关专利只有两项,而MPEGLA HEVC专利包中专利有39件。 H.265

33 感谢聆听 中国领先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Download ppt "标准必要专利国际研讨会 标准必要专利 概况分析 中国领先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