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溶液:由气体、固体和液体分别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溶液:由气体、固体和液体分别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溶液:由气体、固体和液体分别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
Chapter 4 溶液与固溶体 多组分的均相体系称为混合物或溶体,在区分溶质 和溶剂时常用溶体的概念。 按照聚集状态的不同: 溶体 溶液 又称为 溶液:由气体、固体和液体分别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 如果组成溶液的物质有不同的状态,通常将液态物质称为溶剂,气态或固态物质称为溶质。

2 §4.1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稀溶液中的经验定律)
一、拉乌尔定律 1.定义: 1887年,法国化学家Raoult从实验中归纳出一个经验定律:在定温下,在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蒸气压 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用公式表示为: PA ——溶液中溶剂A的蒸汽压 PA* ——纯溶剂A在同一温度下的蒸汽压 xA ——溶液中溶剂A的摩尔分数

3 2.双组份体系 ∵ xA=1 - xB ∴ PA=PA*(1-xB)=PA*-PA*·xB △PA= PA*- PA = PA*·xB △PA —— 稀溶液中溶剂A蒸气压下降值 xB —— 溶液中溶质B的摩尔分数 体系中,若溶质B是不可挥发的,PA即为溶液的 蒸汽压;若溶质B是挥发的,PA为溶剂A在气相中的分压。 溶剂的蒸汽压因加入溶质而降低 稀溶液中,拉乌尔定律符合较好,且xA趋向于 1, 越稀越符合实际。

4 二、亨利定律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微溶的气体或挥发性溶质在 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即
P B = kx · xB xB ——挥发性溶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B ——平衡时B气体的压力 (平衡时液面上该气体的压力) kx —— 亨利定律常数,决定于T、p及溶质、 溶剂的性质

5 2.对稀溶液: 其中, 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C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6 bB单位mol/kg; cB单位mol/L; km、kc、kx为亨利定律常数; 对于确定的溶液, kx≠ km ≠ kc ∴亨利常数不仅与所用的浓度单位有关,还与压力PB 所用单位、温度以及溶剂溶质的性质有关。 注意: 1)亨利定律适用于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不管溶剂是 否挥发)或挥发性溶剂(不管溶质是否挥发)。溶液 越稀,结论越正确。bB<0.01mol/kg时误差一般不大。

7 2)pB为溶质在液面上的平衡分压。如为混合气体,
在总压不大的条件下,亨利定律可以适用于每一 种气体溶质(近似认为与其他气体的分压无关)。 3)亨利定律只适用于溶质在气相和溶液中分子状态相同的情况。如果溶质分子在溶液中与溶剂分子形成了化合物,或发生电离,那么亨利定律即不适用,如HCl溶解在水中,电离H+、Cl-,不适用亨利定律。 4)对大多数气体溶于水时,溶解度随T升高而降低, 溶液就越稀,更适用亨利定律。 例题4-1 P81

8 §4.2 理想液体混合物和稀溶液 一、理想液体混合物
1.定义:由两种或多种挥发性液体组成的液体混合物,如果它的一切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遵守拉乌尔定律,则该液体混合物称为理想液体混合物。或:服从拉乌尔定律而不受浓度和组分限制的液体混合物,称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9 2.在理想液体混合物中,拉乌尔定律等价于亨利定律
从分子层次上讲:理想液体混合物同种物质粒子间的 作用力与不同物质粒子间作用力相同。 接近于理想液体混合物: 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液态同位素化合物的混合物、 液态的紧邻同系物的混合物。 如苯~甲苯混合物、正己烷~正庚烷混合物。

10 3.双组分理想液体混合物 ∵T一定时, pA*、 pB*定值 ∴ pA、 pB与xB成直线关系 P混合物的蒸汽压 p与xB成直线关系

11 图示: 二组分理想溶液的蒸气压-组成图

12 4.相平衡 当理想液体混合物和它上方的气相平衡共存时,理想 液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在液相中的化学势与气相中 的化学势相等,即

13 ∴ 是纯B液体在温度T,总压为p时的化学势。
—— 理想气体标准态的化学势 当温度、总压一定时,令 当 时(即纯B时), ∴ 是纯B液体在温度T,总压为p时的化学势。

14 当pθ与总压p相差不大时, 当pθ与总压p相差较大时,则不能替换,

15 5.理想液体混合物的特性 ①n种纯液体等温、等压混合成理想液体混合物时, 混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纯液体的体积之和,即 即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即 无热效应产生 即内能不变 ④ 即吉布斯自由能减小 ⑤ 即混合前后熵增加

16 二.稀溶液 1.定义:定温定压下,任何实际溶液随稀释度的增加, 溶剂遵守拉乌尔定律,溶质遵守亨利定律的溶液称为 理想稀溶液,简称稀溶液。反之则为非理想稀溶液。 2.稀溶液中,设A为溶剂,B为溶质 ①溶剂: 溶质:

17 是T,p的函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有确 定值,只是它不等于纯B的化学势。在上 式中,可看作是xB=1,且服从亨利定律 的那个状态的化学势。 ②若亨利定律中,摩尔浓度是bB时,

18 ③当 时,

19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性质 ①溶液的蒸汽压比纯溶剂的蒸汽压降低 ②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的沸点升高 ③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 ④在溶液与纯溶剂之间有渗透压产生 当溶液的浓度较稀时,蒸汽压降低值、沸点升高值、 凝固点降低及溶液的渗透压仅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 子个数有关,而与溶液的本性无关——稀溶液的依数性

20 1.蒸汽压下降 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下降的规律: 该式表明:△p与x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这是造成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根本 原因。 CaCl2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子而潮解,与溶液蒸汽压下降有关。当固体物质表面吸水后形成溶液,它的蒸汽压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小,结果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凝结进入溶液,使这些物质继续潮解。

21 2. 凝固点下降 1)凝固点:固相与液相共存(即两相蒸气压相等) 时的温度。即一定压力下,固态溶剂与溶液平衡 时的温度。 凝固点下降值ΔTf: 下降原因:由蒸气压的下降引起(图4-5) 2)△Tf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定温定压下,两相平衡时,溶剂A在固相、液相中 的化学势相等:

22 ΔfusG(A):固态纯A熔化为液态纯A时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变。 定压下,上式对T微分:

23 对上式积分: 对二元稀溶液,当xB很小时,把ln(1-xB)展成级数, 并取第一项,

24 将 代入上式,得 ——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公式

25 设溶剂A、溶质B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分别为mA、mB
其中 ——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适应范围:稀溶液。难/易挥发性溶质,Kf为bB=1 时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例题p88(4-2)

26 3. 沸点升高 两相平衡时: 设溶液浓度改变dxA时,沸点相应改变dT。跟上述 同样的推导方法: —— 沸点升高常数 注:Kb、Kf 与溶剂性质有关,与溶质无关。 △Tb只适用于不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 △Tf 、△Tb只与溶质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例题p89(4-4)

27 设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
4.渗透压 设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 对纯溶剂A: 对纯溶剂A: 对溶液A: 半透膜 p1 p2 A从(Ⅰ)→(Ⅱ)

28 这种溶剂分子由纯溶剂一方通过半透薄向溶液中迁移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为了防止A从(Ⅰ)→(Ⅱ),则在p2处加压,即p2>p1 这个额外的压力定义为渗透压。 平衡时(两边化学势相等),

29 若忽略VA,m随压力的变化:

30 可用测量渗透压的方法求得大分子物质的平均摩尔质量。

31 § 4.3实际溶液 一. 实际溶液对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偏差
除稀溶液外,在大部分浓度范围内溶剂不遵守拉乌尔定律,溶质不遵守亨利定律,这种溶液被称为实际溶液。 1.偏差原因:①不同种分子之间引力不同; ②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 生化学作用 2.正偏差

32 产生原因:① A-B分子间引力小于A-A,B-B分子间
液发生解离,使分子数增多,伴随着 蒸汽压增大,体积增大,发生吸热现象。 3.负偏差 产生原因:①A-B分子间引力大于A-A,B-B分 子 间引力 ②AB分子形成缔合物或化合物,使 分子数减 少,体积减小,发生放热现象。

33 xA 1 时,A作为溶剂,符合拉乌尔定律 xA 0 时, A作为溶质,符合亨利定律 在中间浓度,溶剂不遵守拉乌尔定律 溶质不遵守亨利定律
kA pA* A作为溶质 A作为溶剂 xA

34 4.活度 仿照实际气体化学势处理方法。实际溶液对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偏差集中归结到对浓度的校正上。 用xBγB校正实际液体。 γ B——活度系数 二. 实际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及活度概念 1.实际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及活度 理想溶液溶剂遵守拉乌尔定律 (其中 )

35

36 2.实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及活度

37 当溶液极稀时, 当 时,不仅要求所讨论的B溶质趋于零, 还要求溶液中其它溶质也同时趋于零。

38 3. 活度及活度系数的测定与计算 蒸气压法、凝固点法、渗透压法、电动势法 (1)蒸气压法 溶剂: pA—实测蒸气压,pA*—纯A蒸气压 只要配制一定浓度xA的稀溶液,测其pA,就可 求得γA。

39 溶质: pB—实测值;k外推作图得到。 (2)凝固点降低法 ΔTf可实测,代入相差值,可算出α。 例题4-7 P96

40 三、渗透系数Φ 活度对于溶质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比较敏感,但对 溶剂的偏离程度不敏感。 对溶剂来讲,用γ表示理想溶液-实际溶液偏差不 太理想,可用渗透系数Φ来代替γ。 Φ的定义: 例题4-9 P97

41 四 超额函数 γ— 衡量溶剂或溶质的不理想程度 Φ — 衡量溶剂的不理想程度 1. 实际溶液 xE — 超额函数 衡量整个溶液的不理想程度 定义:定温条件下,实际观测的热力学函数与按 理想液体混合物计算值之差。 即:xE = xre - xid 或 ΔmixxE = Δmixxre - Δmixxid Δmix xE>0 正偏差 Δmix xE<0 负偏差

42 例如:实际溶液B组分的化学势: 理想溶液B组分的化学势: 实际溶液B的超额化学势: xE = xre – xid = 讨论:n1组分1与n2组分2混合 1)对理想混合物

43 2)对非理想混合物 G混合前-G混合后=(n1μ1+n2μ2)混合 - (n1μ1+n2μ2)纯液

44 —超额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式

45 3)导出其它公式 GE=HE-TSE ΔmixGE = ΔmixHE -T ΔmixSE

46 若SE=0,则GE=HE,体系的非理想性来源于热效应,
称这种溶液为正规溶液。 若HE=0,则GE=-TSE,体系的非理想性来源于熵效应, 称这种溶液为无热溶液。 无热溶液的特点: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大小相差很大, 即体积有明显差别。

47 §4.4 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在溶液中,根据各组分的化学势表达式就可以求得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如果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液体,则反应体系是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平等对待,不必分溶剂、溶质。 1.平衡时

48 理想溶液 非理想溶液 其中, 是温度T和压力p的函数。 若将p换为pθ,则应对μ加一个校正项,即:

49 体积项很小,忽略不计

50 ①对稀溶液,用摩尔分数来表示 溶质服从亨利定律: 理想溶液: 非理想溶液: 忽略不计

51 ②质量摩尔浓度bB ③物质的量浓度c

52 2.反应式中的平衡常数表示式 对于反应: 平衡时:

53 由于液体的化学势受压力影响不大,所以积分项忽略不计

54 对于理想液体混合物或极稀溶液,γ=1 结论:对于任何反应

55 §4.5 固溶体 纯净液体 液体 含有溶质的液体 纯晶体 固体 含有外来杂质原子的固体
定义:把含有外来杂质原子的晶体称为固体溶液,简称固溶体。或者说:固溶体是在固态条件下,基质中“溶解”了其他物质而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态固体。

56 可以把原有的晶体看作溶剂,把外来原子看作溶质,这样生成固溶体的过程可看作是一个溶解过程。例如,MgO和CoO生成固溶体,可写成
(Mg1-xCox)O。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随着固溶体的生成在一个很大范围内变化。 一. 固溶体的分类 1.按杂质在晶体中的溶解度划分: ①无限固溶体:溶质、溶剂以任意比例无 限互溶。又称连续固溶体或完全互溶固溶体。 ②有限固溶体:存在一个溶解度极限。

57 2.按杂质原子在固溶体中位置划分: ①置换型固溶体;②间隙型固溶体。 ㈠置换型固溶体 溶剂晶格上的部分原子被溶质原子所置换。 特点:溶剂金属的晶格类型不变,但晶格常数有所变动。一般形成有限固溶体。如图:

58 ㈡间隙固溶体 由于溶质、溶剂原子半径相差大,溶质原子不置换溶剂原子,而是分布在晶格的某些间隙位置上,又称为填隙固溶体。 特点:溶剂晶格类型也不变;溶质一般是半径很小的非金属元素(如H、B、C、N、O等),如碳钢中的铁素体就是C原子溶于α-Fe晶格间隙形成的。

59 ③固溶体中的空位结构——缺位型固溶体 (不是一种独立的固溶体) 由于不等价的原子取代或生成间隙离子引起的。 如:Al2O3 在MgO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当Al3+ 进入MgO 晶格时,占据Mg2+ 的位置。因为Al3+比Mg2+ 高出一价,为了保持电中性,要产生Mg空位。 其缺位反应式:

60 书写时注意事项: 1.位置关系 AxBy中,A位置的数目x必须与B位置的数目y成一个正确的比例。如在Al2O3中,Al:O=2:3;在MgO中,Mg:O=1:1。若比例不符合比例关系,表明存在缺位。

61 2.位置增殖 有可能引入A空位—增加点阵位置数 当缺位时 有可能把空位消除—减少点阵位置数 3.质量平衡 缺位反应方程式的两边必须保持质量平衡。 注意:缺陷符号的下标只是表示缺陷的位置,对质量平衡没有作用。 4.电中性

62 晶体必须保持电中性;方程式两边总有效电荷具有相同数目。例:
该式两边总有效电荷都等于零。 5.表面位置 当一个A原子由晶体内部迁移至表面时,A离子的位置数增加。 上述规则在描述固溶体的生成及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反应中是非常重要的。

63 二.置换型固溶体 绝大部分的固溶体都是置换型固溶体。在金属化合物中,置换主要发生在金属离子的位置上。 例如,MgO和CaO都是NaCl型的结构。Mg2+ 半径为0.66A,Ca2+ 的半径为0.72A。由于这两种晶体的结构相同,离子半径相近,因此MgO中的Mg2+ 位置可以无限制地被Ca2+ 占据,生成无限互溶的置换型固溶体。 更多的例子:Al2O3 — Cr2O3体系,ThO2 — VO2体系,PbTiO3 — PbZrO3体系等。

64 从热力学观点分析,杂质原子进入晶格,会使体系的熵值增大,而且有可能使吉布斯自由能下降。因此,在任何晶体中,外来杂质原子都可能有一些溶解度。
关于影响置换型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及影响程度有 若干经验规律: 休谟—罗杰里规则,认为生成无限固溶体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两种原子的大小相差小于15% ②晶体结构相同 ③原子价相同 ④电负性相似

65 纽英兰规则(对上述补充和完善) 1.离子尺寸因素 纽英兰提出相图和结晶化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当原子尺寸大小及原子价相似时,产生可混溶性; 不相似时,形成化合物。 当原子半径之差>15%,固体的固溶度是有限的,这是公认的15%规律。 ①对金属时,原子半径之差<15% ②对非金属时,离子半径值差

66 例如: Mg A,Ca A。 无限固溶体 BeO、MgO % 很有限的固溶体 BeO、CaO % 出现中间化合物

67 ③15%规律的理由 a.当热振动的振幅达到原子之间距离的15%左右时,许多固体就发生熔化。当键的长度变化到(10~15)%时,大多数的晶体变成不稳定,这和15%规律有共同之处。 b.对于离子晶体,波恩模型得到的晶格能U为 A是马德伦常数;r是原子间距;B是排斥系数;n为10左右。

68 当平衡,r=r0,且库仑能(-Ar-1)比排斥能约大10倍左右。可是当原子之间的间距减小时,因为n大,排斥能大到和吸引能一样大的程度,晶体变的不稳定。因此,无论是温度或是组成的变化,只要引起原子之间的距离改变10%或15%,都能引起离解,产生新相。 固溶体的生成也就是杂质原子的引入,当杂质原子的引入使得原子之间间距的变化达到15%时,原有的结构变的不稳定,这就引起了分离,产生新相。在这里,15%规律从晶体结构上得到了解释。

69 2.离子价的因素 只有离子价相同或离子价总和相同时才可能生成无限固溶体,这是生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即要满足电中性条件才能生成无限固溶体。 如 MgO — Al2O3 体系中,离子价相差一价,生成有限固溶体。 斜长石Ca1-xNaxAl2-xSi2+xO8中,Ca、Al同时被Na、Si取代,总价相等,生成无限固溶体。

70 3.晶体结构因素 晶体结构相同是生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结构不同很难互溶。 4.场强因素 场强是一个库伦场,表示为z/d2。z为正离子的价数;d是原子之间的距离,即正、负离子的半径之和。 在二元体系中,中间化合物的数目正比于场强之差,这是著名的弟特杰尔关系。 场强之差指两种正离子的场强之差:

71 △(z/d2)<0.1时,产生完全互溶或具有大的互溶度的区域;
5.电负性 电负性相近 ——有利于生成固溶体; 电负性差别小——生成固溶体或化合物,若生成 化合物,则倾向于生成非极性键或金属键; 电负性差别大——倾向于生成离子键化合物

72 三.间隙型固溶体 杂质进入晶体的间隙位置时生成间隙固溶体,在金属体系中较普遍。通常是原子半径较小的H、C、N、B进入金属晶格间隙,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如钢材中,有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之分,是C在铁中形成的间隙型固溶体。 ①杂质原子进入间隙时——引起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为了保持电价的平衡,则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价态发生变化来达到电价平衡。 例:YF3加入到CaF2中:

73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F-进入间隙——产生负电荷,由Y 3+进入Ca 2+位置来保持电价平衡。
②间隙型固溶体——都使晶格常数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固溶体不稳定而离解。所以不可能生成无限固溶体。 ③固溶度——取决于离子尺寸、离子价、电负性、结构等。其中,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 四. 固体的混合熵与吉布斯自由能 可以用热力学的方法分析固溶体生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74 吉布斯自由能 G=U+pV-TS 对于凝聚体系来讲的固溶体,V变化很小,pV项忽略不计,即 当T≠0时,必须考虑熵的变化。 S包括两部分: ①由T引起的热力学能振动熵S温; ②由溶质原子改变了溶剂原子空间排列而产生的 混合熵S混。 由统计物理学知: Ω:原子在固溶体晶格中的可能分布数

75 设固溶体晶格中有N个格点,其中有n个为溶剂A所占有,(N-n)个为溶质B所占有,则A、B原子在固溶体中的可能分布数:
代入上式并展开, 令 x = n/N —— A原子的分数 由于 x 和(1-x)都是分数,其对数都是负数,所以S混永远为正值,且随溶质的增加而增加,并在 x = ½ 处有极大值。如图4-10.

76 A、B形成固溶体时,对U来讲有两种情况:
①A、B有相互结合的倾向,即A、B形成固溶体的能量要比纯A、纯B时能量低。 ②A、B不倾向结合,即形成固溶体的能量要比纯A、纯B高。 图4-11 P109

77 五.固溶体性质 杂质改变固溶体的性质,如晶格常数、密度、电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等。 1.晶格常数与组成的关系 立方结构晶体 ass、a1、a2分别表示固溶体及两个构成固溶体组元的晶格常数;c1和c2是两个组元的浓度;n是描述变化程度的一个任意幂。

78 ①n=1时,ass=a1c1+a2c2,表示:晶格常数与杂质的浓度及晶格常数的乘积成线性关系
2.固溶体的电性能 ①电性 随杂质浓度的变化出现线性或连续变化。 应用于陶瓷: PbTiO3——铁电体,居里点490℃,烧结性能差 PbZrO3——反铁电体,居里点230℃ 生成无限固溶体Pb(ZrxTi1-x)O3,x=0~1

79 在斜方、四方铁电体的边界组成Pb(ZrxTi1-x)O3处,压电性能、介电常数均达到最大值,且烧结性能也很好,性能优于PbTiO3和 PbZrO3。该陶瓷材料称为PZT。
3.透明陶瓷及人造宝石 杂质离子可以改变或调节光学性能。 在PZT中加入少量的La2O3,生成所谓PLZT陶瓷,成为一种透明的压电陶瓷材料。 一个基本配方:Pb1-xLax(Zr0.65Ti0.35) 1-(x/4) O3,x=0.9 La3+ 取代钙钛矿结构A位的Pb2+,并在B位中产生空位以获得电荷平衡。空位的引入提高了PLZT中气孔的扩散,得到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80 透明——主要靠消除气孔,若无气孔,就可得到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
人造宝石一般是固溶体。 如:Al2O ——透明,白宝石 Al2O3-Cr2O3 ——红宝石或淡红宝石 六.固溶体的研究方法 判断固溶体类型的方法: 1.在金属氧化物晶体中,具有NaCl结构的晶体,不大可能生成间隙型固溶体。

81 因为金属离子尺寸比较大,而且NaCl结构中只有四
面体空隙是空的。 如NaCl、KCl、CaO、MgO不会生成间隙型固溶体。 而在金红石型(TiO2)结构或萤石型结构中,有氧八面体空隙,可填入金属离子,形成间隙型固溶体。 2.通过实验来判断固溶体类型 可写出不同类型固溶体的缺位反应方程式,根据缺位方程计算出杂质浓度与固溶体密度的关系,画出曲线,将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 例 生成置换型固溶体

82 化学式 Zr1-xCaxO2-x x—Ca 2+进入Zr位置的分数
生成间隙型固溶体 化学式Zr1-xCa2xO2 根据上述两种缺位反应模型可以计算出固溶体的理论密度与杂质CaO含量(x)的关系。 结论:①1600℃淬火的试样,固溶体符合置换型。 ②1800℃淬火的试样,随CaO含量的变化,由间隙型转为置换型。

83 3.理论密度ρ的计算 V:由X光分析得到晶格常数——计算出晶胞体积 m:假设晶胞中有n种原子,则 ρ↑——一般由间隙型引起的 ρ↓——缺位固溶体

84 4.塞龙固溶体 Si3N4:优良导热性、耐火性、绝缘性。烧结困难。共价型化合物。 β-Si3N4与Al2O3之间在1700℃左右存在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固溶体区域。 含Al2O3的 Si3N4的均匀单相固体溶液即称塞龙,其结构命名为β’-Si3N4 形成塞龙固溶体与其结构有关。[AlO4]5-四面体代替[SiO4]4-四面体。


Download ppt "溶液:由气体、固体和液体分别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