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缺氧 (Hypoxia).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缺氧 (Hypoxi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缺氧 (Hypoxia)

2 主要内容 缺氧的定义 常用血氧指标 缺氧的类型和发病机制 缺氧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3 氧气的获得和利用 外呼吸 氧气在血液中运输 内呼吸

4 O2 CO2 O2 O2 CO2 CO2 肺换气 肺通气 外呼吸

5 左心室 O2 组织细胞 动脉 右心室 CO2 组织细胞 静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6 O2 O2 CO2 CO2 内呼吸

7

8 组织的供氧量=动脉血氧含量X组织血流量 组织的耗氧量=(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含氧量)X组织血流量 成人静息状态下,耗氧250ml/min,而贮氧量仅1.5L左右,即使全部被利用,也只够维持生命活动6分钟。

9 缺氧的定义 组织供应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的细胞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是造成细胞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见于临床的多种疾病,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也是很多疾病引起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10 血氧指标 概念 正常值 影响因素 血氧饱和度 血氧分压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11 一、血氧分压 定义: 溶解于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动脉血 PaO2=13.3kPa(100mmHg)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定义: 溶解于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动脉血 PaO2=13.3kPa(100mmHg) 静脉血 PvO2=5.33kPa(40mmHg) 影响因素: 吸入气体氧分压 外呼吸的功能 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PaO2 PvO2

12 大气 PO2 158 肺泡毛细血管 150 肺泡 动脉血 104 104 95 100 体毛细血管 静脉血 40 50

13 二、血氧容量 (Oxygen capacity) 定义: 100 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正常值: CaO2 max=CvO2 max= ml×15g/dl=20ml/dl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14 血红蛋白

15 三、血氧含量 (Oxygen content) 定义: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 包括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与血浆 中物理溶解氧。
包括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与血浆 中物理溶解氧。 正常值:动脉血CaO2=19ml/dl 静脉血CvO2=14ml/dl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PO2

16 定义: 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动静血氧含量差 定义: 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19ml/dl 14ml/dl A O2 O2 O2 O2 O2 V 5ml/dl 血红蛋白量减少 亲和力下降 组织氧化代谢减弱 存在动静脉分流 循环血流速度快 血红蛋白量增加 亲和力上升 组织氧化代谢增强 不存在动静脉分流 循环血流速度慢 - +

17 四、血氧饱和度 = 定义: 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 血氧容量 100% 正常值:动脉血SaO2=95%
(Oxygen saturation) 定义: 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 血氧容量 100% = 正常值:动脉血SaO2=95% 静脉血SvO2=70% 影响因素: PO2

18 氧解离曲线:反映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oxyhemoglobin dissociation curve)。
Hb+O HbO2↑ PO2 氧离曲线特征呈现S形。

19 影响氧离曲线因素: H+ /PCO2 /T /2,3-DPG
H+  /PCO2  /T  /2,3-DPG  ,Hb与氧的亲和力下降;反之升高。 平台区 陡变区 氧离曲线右移: 相同的PO2 ,SaO2, 表明O2与Hb的亲和力↓ 。 H+ ↓ /PCO2 ↓ /T ↓ /2,3-DPG ↓ 。 氧离曲线左移:相同PO2 ,SaO2↑, 表明O2与Hb的亲和力↑。

20 P50 : 反映Hb与O2的亲和力的指标,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达)50%时的氧分压(PO2)。 正常值 : P50 =3.47 ~ 3.5kPa(26~27mmHg) 影响因素: Hb的性质,即与O2的亲和力; 氧离曲线特征: 氧离曲线右移时,P50↑,表明O2与Hb的亲和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组织供氧。 氧离曲线左移时,P50↓,表明O2与Hb的亲和力↑,O2分子不易游离出来。

21 P50

22 肺泡气氧分压差( 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P(A-a)O2 ):
指肺泡气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值。是判断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正常值:吸入空气时平均约为 P(A-a)O2= 1.3~2.0kpa(10-15mmHg) 影响因素:1、解剖分流↑ 2、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受损

23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hypoxia)
缺氧的类型和发生机制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hypoxia) 乏氧性缺氧(低张性):PaO2 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Hb  循环性缺氧(低血液动力):血流量(有效循环血流量减少) 组织性缺氧:氧的利用 (线粒体生物氧化或氧化磷酸化障碍)

24 一、低张性缺氧 定义: PaO2↓,动脉血供应组织的O2不足 特点: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中心性发绀,有呼吸代偿 原因:
(Hypotonic hypoxia) 定义: PaO2↓,动脉血供应组织的O2不足 特点: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中心性发绀,有呼吸代偿 原因: 吸入气中PO2过低(大气性缺氧) 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25 法 洛 氏 四 联 症

26 发病机制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 PaO2↓→ CaO2 ↓ → 供氧不足。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27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SaO2 A-V血氧差 — or↑ ↓or —

28 缺氧 正常 发绀 (cyanosis) 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 g/dl,(SO2 ≤80%)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HHb
HbO2 正常

29

30 二、 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定义: Hb数量↓或性质改变导致的供氧不足。 PaO2不变,又称等张性缺氧
特点:血氧分压不变,血氧饱和度正常,无发绀,无呼吸代偿

31 原因: Hb数量减少: 贫血 Hb性质改变: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肠源性紫绀)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异常增强

32 发病机制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 CO2max↓ ( 除亲和力↑)→ CaO2↓→ 供氧不足。 血红蛋白性质改变 (O2不能释放)

33 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虽然PaO2和氧饱和度正常,但氧容量降低,氧含量随之减少,从而导致缺氧。
贫血(anemia) 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虽然PaO2和氧饱和度正常,但氧容量降低,氧含量随之减少,从而导致缺氧。 又称为贫血性缺氧 (anemic hypoxia) 一般红细胞积压小于20%,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出现缺氧现象。

34 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10倍,形成HbCO CO与Hb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不利于O2的解离。
CO抑制糖酵解,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解离。

35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氧化剂 HbFe2+ HbFe3+OH 亚硝酸盐等 ◆ Fe3+与羟基牢固结合,失去携氧能力
◆剩余的Fe2+与O2亲和力增强,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36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SaO2 A-V血氧差 ↓or —

37 皮肤、粘膜颜色 : 乏氧性缺氧 -紫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咖啡色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樱桃红色 严重贫血 -苍白色

38 三、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定义: 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组织供血量↓ 引起的缺氧。
定义: 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组织供血量↓ 引起的缺氧。 由于循环动力不足所致,因此又称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 特点:血氧分压不变,血氧饱和度正常,外周性发绀,可有呼吸代偿

39 分为:缺血性缺氧(ischemic hypoxia) 淤血性缺氧(congestive hypoxia)
动脉狭窄或阻塞,致动脉血灌流不足 缺血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流缓慢,微循环淤血,导致动脉血灌流减少 淤血性缺氧

40 原因: 缺血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内压↓ 淤血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内压↑

41 发病机制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动脉供血↓→缺血性缺氧          组织供氧 不足。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静脉淤血↑→淤血性缺氧

42 血氧指标的变化: — — — — ↑ PaO2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SaO2 A-V血氧差 19ml/dl 12ml/dl 7ml/dl A

43 皮肤、粘膜颜色 : 淤血性缺氧 -紫绀 缺血性缺氧-苍白色

44 (Histogenous hypoxia)
四、组织性缺氧 (Histogenous hypoxia) 定义: 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因生物氧化过程障碍,又称氧化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 特点:血氧分压不变,血氧饱和度正常,无发绀,无呼吸代偿

45 原因: 抑制细胞氧化磷酸化:组织中毒(氰化物、硫化物) 线粒体损伤: 放射线、细菌毒素 呼吸酶合成障碍: 维生素缺乏

46 呼吸链及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环节 细胞色素氧化酶 46

47 发病机制 (1)组织中毒 氧化磷酸氧化障碍 (2)细胞损伤 生物氧化障碍 → 细胞氧利用障碍 (3)呼吸酶合成障碍

48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SaO2 A-V血氧差

49 皮肤、粘膜颜色 : 由于氧合Hb含量高,鲜红色或玫瑰红

50

51 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 Types of hypoxia PaO2 CO2max CaO2 SaO2 D(CaO2-CvO2) ↓
Hypotonic hypoxia N (or) N (or↓) Hemic hypoxia N N (or ↓) Circulatory hypoxia N Histogenous hypoxia N

52 临床上常为混合性缺氧 失血 血液性缺氧 循环障碍 循环性缺氧 肺功能衰竭 低张性缺氧 内毒素血症 组织性缺氧

53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Effects of hypoxia)
代偿性变化(轻度/慢性) 呼吸: Pa O2 8 kPa呼吸加快/加深 循环:心率 收缩力/血流重分布/肺血管收缩 血液:氧离曲线右移 组织细胞:酶/无氧酵解 /低代谢状态 循环: 毛细血管 血液:RBC  组织细胞:线粒体/肌红蛋白

54 失代偿性或损伤性(重度/急性)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包括呼吸中枢抑制) 心血管系统:心收缩力↓,心律不齐,心力衰竭。 细胞损伤: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 Na+内流细胞内水肿 K+外流细胞代谢障碍 Ca2+ 内流 Ca2+超载自由基形成 线粒体:肿胀/嵴消失/氧化磷酸化障碍/ATP ↓ 溶酶体:肿胀/破裂/溶酶体酶释出 代谢:糖酵解乳酸酸中毒,如有CO2潴留呼酸 (酸中毒)

55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respiratory system)

56 (一) 代偿性反应 肺通气量增加是对急性低张性缺氧的最重要代偿反应 + 颈动脉体、主动 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 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PaO2↓ (<60mmHg) 颈动脉体、主动 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 + 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肺泡通气量增加, 肺泡气氧分压升高 呼吸运动增加, 胸内负压增大, 促进静脉回流, 增加心输血量和肺血流量

57 (二)损伤性变化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发病机制
进入4000m高原后1~4d内出现 发病率:5.7%~17.7% 临床表现:胸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 体征:肺部湿罗音 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肺水肿 肺动脉收缩不均一引起超灌注→非炎性漏出→ 压力性水肿; 继发性炎性反应→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间质性肺水肿,加重肺水肿; 肺水肿→氧弥散障碍→ PaO2↓ → 加重缺氧;

58 (二)损伤性变化 中枢性呼吸衰竭 PaO2<30mmHg→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超过PaO2下降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中枢性呼吸衰竭 表现为:呼吸抑制,呼吸节律和频率不规则,肺通气量减少。

59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60 (一) 代偿性反应 心功能增强 肺血管收缩 血流重新分布 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61 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增加 心肌收缩力增加 回心血量增加 胸廓运动增强 心率加快 机制: 心肌收缩增强 兴奋交感神经 PaO2降低
刺激肺的牵张反射 心肌收缩增强 兴奋交感神经 PaO2降低 CA释放增加 静脉回流量增加和心输血量增加

62 是肺循环独有的生理现象。与体循环血管的反应相反。
肺血管收缩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是肺循环独有的生理现象。与体循环血管的反应相反。 是维持通气与血流比相适应的代偿性保护机制。 机制: 抑制Kv开放,K外流 细胞膜去极化, 引起Ca内流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泌血管活性物质 交感神经兴奋 肺血管a受体高度密集 血管收缩

63 血流重新分布 机制: 乳酸、腺苷、前列环素生成增多 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 心、脑缺氧 供血供氧增加 KCa、KATP开放增多
血液灌注的压力(即动、静脉压差) 器官血流量取决于 开放的血管数量 器官血流的阻力 内径大小 机制: 乳酸、腺苷、前列环素生成增多 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 心、脑缺氧 供血供氧增加 KCa、KATP开放增多 皮肤、内脏、骨骼肌、肾脏a受体高度密集 血管平滑肌收缩,供血量减少

64 组织毛细胞血管密度增加 细胞生成缺氧诱导因子 HIF-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缺氧组织毛细胞血管生成增加

65 (二) 损伤性变化 肺动脉高压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 回心血量↓ , 心输出量↓ 高血压

6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SAHS)
反复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 兴奋交感神经,分泌儿茶酚胺 血管平滑肌重构和肥厚

67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hematological system)

68 (一) 代偿性反应 RBC(红细胞)↑ Hb ↑ 慢性缺氧: 低氧血流→肾脏→EPO →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入血 氧离曲线右移→Hb释放O2↑

69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增强骨髓造血功能。 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增加组织供氧。
EPO能促进肌肉中氧气生成,增强运动员的耐力。EPO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期服用可使人血液黏稠,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栓,甚至死亡。

70 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能力增强 2,3 –DPG含量升高 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

71 当PO2在80mmHg以上,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力下降有助于血液向组织供氧,具有代偿意义。 当PO2在60mmHg以下,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力下降可使肺毛细血管血液与氧结合明显减少,不利于氧的携带,失去代偿作用。

72 (二) 损伤性变化 血液粘滞度↑ 外周阻力↑ 心脏后负荷↑ 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7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因为脑对氧的需求非常高。脑重量仅为体重的 2% ,而脑血流占心输出量 15% ,脑耗氧量占总耗氧量 23% ,所以,脑对缺氧十分敏感,临床上脑完全缺氧 5-8min后可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7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轻度缺氧或缺氧早期:
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的血流供应 重度缺氧或缺氧中、晚期: 氧供不足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75 损伤性变化 缺氧: 脑水肿和脑细胞受损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间质性脑水肿
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引起钠水潴留 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缺血缺氧

76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n the cellular metabolism)

77 (一) 代偿性反应 糖酵解↑ 细胞内呼吸功能↑ 肌红蛋白↑

78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无氧酵解增强: 当 Pa O2 降低时,线粒体周围的 P O2 低于 0.04 ~ 0.07kPa 时,线粒体的有氧代谢发生障碍, ATP 生成减少,胞浆内 ADP 增加。胞浆内 ADP 增高可使磷酸果糖激酶、糖酵解过程加强,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补偿细胞的能量不足。  利用氧的能力增强:长期慢性和轻度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生物氧化还原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强和含量增多,使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79 Mb 与氧的亲和力比 Hb 的大,如氧分压降为 10mmHg 时, Hb 的氧饱和度约为 10% ,而 Mb 的氧饱和度可达 70% ,因此,当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使肌组织氧分压进一步降低时, Mb 可释放出大量的氧供组织、细胞利用。 Mb 增加可能具有储存氧的作用。

80 (二) 损伤性变化 有氧氧化↓,ATP↓ 糖酵解↑,乳酸↑ 钠泵功能障碍,细胞水肿 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损伤

81 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水肿 Na+ 钠水潴留细胞水肿 Na+ K+ ATP↓ K+

82 Na+、Ca2+内流,K+外流 细胞膜通透性 线粒体损伤 溶酶体损伤

83 急性缺氧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为主。主要体现为肺通气和心脏活动增强。
慢性缺氧时,组织用氧能力和血液运送氧的能力,红细胞增加为主要代偿方式。

8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 耗氧率: 耗氧率高,耐受性低。如脑组织。 耗氧率低,耐受性高。如皮肤、结缔组织。
1. 耗氧率: 耗氧率高,耐受性低。如脑组织。 耗氧率低,耐受性高。如皮肤、结缔组织。 2. 代偿能力 代偿能力强,耐受性高。 代偿能力弱,耐受性低。 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机体的代偿能力

85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treatment for hypoxia)
治疗缺氧的病理生理基础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treatment for hypoxia) 氧疗 对低张性缺氧最有效 提高血液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患者血液物理溶解的氧 组织性缺氧治疗关键是解除呼吸链酶的抑制 高压氧治疗:增加溶解的氧

86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
吸入气体氧分压过高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取决于氧分压:PiO2=(PB-47)×FiO2 活性氧的毒性作用 脑型氧中毒 肺型氧中毒 眼型氧中毒

87 患者,男性,因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内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台阶上,4小时后被发现,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7
患者,男性,因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内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台阶上,4小时后被发现,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7.5℃,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0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PaO2 95mmHg,HbCO 30%,血浆HCO3- 13.5mmol/L.入院后立即吸氧,不久渐醒,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思考题: 1.引起该患者昏倒的原因和机制。 2.该患者属何种类型缺氧?

88 患者,男性,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30分钟入院。入院前中午烧莱时不慎将白色粉末状物当盐撒入莱中,食后半小时患者突觉恶心、呕吐.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 23次/分,血压115/80mmHg,神志清,口唇、四肢青紫。心脏(-),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全腹无压痛。 实验宣检查:血常规:Hbl25g/L,抽血查高铁血红蛋白定性试验(+),吸氧发绀无明显改善,给予洗胃,输入维生素C,亚甲蓝60mg、50%GS40ml缓慢静注,约30min发绀减轻,2h后重复应用1次,发绀消失,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继续住院观察2天,患者无异常,痊愈出院, 思考题:1.该患者发生何种类型缺氧?原因和机制是什么?2.为何吸氧发绀无明显改善?


Download ppt "缺氧 (Hypoxia)."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