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實驗二 Van Der Pauw量測與霍爾效應
半導體專題實驗 實驗二 Van Der Pauw量測與霍爾效應
2
Original paper by L. J. van der Pauw in 1958
實驗目的 利用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和霍爾效應 (Hall effect),量測半導體中多數載子濃度與遷移率μ (mobility) 。 The Van Der Pauw Method Original paper by L. J. van der Pauw in 1958
3
霍爾效應 (Hall Effect) 20世紀初 19世紀
發現是carrier density (n) 和 mobility (µ) 決定物質的導電情形而不是電阻率 19世紀 以I/V的關係測量電阻 發現電阻值不只和物質相關也和其形狀相關
4
霍爾效應 (Hall Effect) Edwin H. Hall 於1879年發現在帶電流的薄金屬片上加磁場時會出現一反向電壓 霍爾效應是電場和磁場在移動中的電荷上所施力的結果。 此效應用來分辨一個半導體是N型還是P型並且可測量到majority carrier的concentration和mobility。 霍爾效應有時也被廣泛用在electric probe等其他電路應用上。
5
霍爾效應 (Hall Effect) For p-type:
Remember, Hall effect is used to measure majority carrier density. For minority carrier density, we use Haynes-Shockley experiment.
6
霍爾效應 (Hall Effect) 由Lorentz force balance: 得到 (positive for p-type) 又
: Hall voltage : Hall field : Hall coefficient (positive for p-type) 又 其中 稱 Hall coefficient 故 (d為導體厚度)
7
霍爾效應 (Hall Effect) For n-type: 同理可得 (for n-type) (negative for n-type)
8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中公式(1)的導證
只要在測量時滿足下列四項要求,即使不知道電流的分布情形,仍然可以量測出材料的電阻率: 量測的四個接觸點的位置必在待測樣品的邊 緣。 焊接或黏接的接觸點面積必須非常小。 待測樣品平板的厚度必須非常均勻 待測平板的表面必須是singly connected,亦即是待測表面沒有isolated hole。
9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中公式(1)的導證
在x軸上任取三點M、O、P,由M點灌入的電流將成輻射狀流動。 根據電磁學,距離M點r處的電流密度可表為 電場強度 ,可求得O、P兩點的電位差為:
10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中公式(1)的導證
假設將物體沿橫軸面切半,物體在上半平面,電流由M點灌入,O、P電位差不變。 Original quote:
11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中公式(1)的導證
電流 由N點流出,則O、P兩點的電位差為
12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中公式(1)的導證
由superposition,電流 由M點流入、N點流出 可得
13
Van Der Pauw 四點探針法中公式(1)的導證
同理可證,改為電流 由N點流入、O點流出時,可得 由(1)+(2)式得證
14
量測時的注意重點 焊接時的穩定以及接觸良好 樣本的均勻度和正確的厚度 樣本上均勻的溫度 以避免 thermomagnetic effects
可在暗室中操作 以避免photoconductive effects 樣本的大小要遠大於其厚度
15
實驗原理 以M.K.S.制列舉公式中各項數值之單位 符號 ρ μ d R B M.K.S.
16
實驗原理 如何由 Van Der Pauw 量測來判定晶片型別? (當磁場 往內射入晶片時) : n-type : p-type
17
vs. Original quote:
18
說明微影術的方法 微影術(Lithography)在半導體上製程上較狹義之定義,一般是指以光子束經由光罩(mask)對晶圓(Wafer)上之阻劑照射;以電子束、離子束經由光罩、圖規(Stencil)對阻劑照射;或不經由光罩、圖規,對阻劑直接照射,使阻劑產生極性變化、主鏈斷鏈、主鏈交連等化學作用,經顯影後將光罩、圖規或直寫之特定圖案轉移至晶圓上。 此特定之圖案可供後續製程,如離子佈植、金屬蒸鍍,電漿蝕刻之用。 較廣義的微影技術則包含了上述後續製程。
19
典型光學微影術的步驟
20
微影術 光微影術優點:製作快速、曝光面積大。 反應性離子蝕刻優點:非等向性、高選擇性。
電子束微影:目前在深次微米的研究領域中,電子束微影術之所以能取代光微影術(photolithography)是因為光微影術受限於光的繞射極限。 電子束微影術以高能電子直接穿透到樣品內,擁有焦距深度大、可高度自動與精確控制操作,且不需經由光罩即可直接於晶片上彫鑄出圖形等優點,所以能製作出深次微米的光阻幾何圖形。
21
補充 光阻包括感光劑,有機溶劑,樹脂,有正負之分。 軟烤 (soft bake): 硬烤 (hard bake):
正光阻:感光後分解去除,感光劑產生酸性物質,被鹼性的顯影劑破壞溶解。 負光阻:感光後產生鍵結,不會在負光阻的顯影液中反應。 軟烤 (soft bake): 80℃,烤去光阻大部分有機溶劑,增加和晶片附著力。 硬烤 (hard bake): 120℃,將光阻中樹脂成分烤硬,以利於後續蝕刻處理。
22
實驗步驟 表面鍍鋁: 使用游標尺量晶片厚度(d)。
把晶片切成每片10mm×10mm的大小,使用丙酮 (ACE)、甲醇 (methanol) 和去離子水 (DI water) 清洗。 使用氫氟酸 (HF) 蝕刻 (etch) 表面氧化層後,在晶片正面蒸鍍鋁膜。
23
實驗步驟 製作電極: 用丙酮、甲醇和去離子水清洗晶片。
將晶片放入光阻塗佈機 (spinner) 上,滴上光阻 以 4000 rpm 速度,旋轉30秒。 放入烤箱,以90°C軟烤5分鐘。 利用光罩及光罩對準儀,確定高台位置和區域後曝光。(約80秒)
24
實驗步驟 因顯影液亦可和鋁作用。將曝光好之晶片放入顯影液中,待電極之圖案 (pattern) 出現後迅速拿出以甲醇和去離子水清洗。 放入高溫爐通氮退火 (anneal) 5分鐘。 Van Der Pauw量測: 如圖量測四種不同電流電壓值(含加磁場與未加磁場)。
25
實驗說明 說明本實驗所產生的廢液傾倒在何種回收筒? 氫氟酸 (HF) 含有劇毒,需傾倒於專屬的廢液回收筒。
甲醇與丙酮等有機溶液,需傾倒於有機廢液回收筒。
26
方程式 (1) (2) (3) , 可求出 (majority carrier density) 由量測中得到
27
由量測求出
28
由量測求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