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Chapter 9 氣候改變產生之熱效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LH Tseng
2
熱應力 (Thermal stress) 大多數研究指出未來氣象條件會增加熱的天數,尤其極端高溫的上限值恐將持續提高,反之冷的天數則趨於減少,但極端低溫的下限值並不一定會隨之減緩。 無論是熱天還是冷冬,人體都需要經過調適才能因應。人體的正常體溫一般都維持在36-38°C間,當體溫高於40°C時,往往體內溫度調節系統會失去平衡,引發生理或心理上對周圍熱環境不適應的熱疾病,包括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 LH Tseng
3
熱應力 (Thermal stress) 在美國1979至2003年間,一共超過8,000個死亡案例是由熱暴露所導致,該記錄高於所有因其他自然災害而死亡的總案例數。 當室外溫度增加或熱浪來襲時,建築物自然成了人們最佳的庇護所,然而在2003年歐洲熱浪造成近35,000人死亡的案例中,多數是在住宅空間中死亡,顯示即便是在室內,溫度的控制與適當的調適策略仍是必要的。 LH Tseng
4
熱應力 (Thermal stress) 影響室內溫度的因素眾多,首要則為室外大氣溫度的作用影響及太陽輻射量,再者就是建築物的儲熱能力(即構造材質的熱容量)、冷熱空調系統的使用,以及其他室內產熱源如人工照明(燈)、煮食設備、室內人員的代謝蒸發熱等。 加拿大蒙特婁地區以室外大氣溫度、地表溫度及建築特性嘗試預測室內溫度,發現室外大氣溫度對室內溫度變異程度的模式解釋力(R2)僅22%,而一旦納入考量地表溫度、建築樓層以及提前24小時前的室外溫度,模式解釋力(R2)提升至54%,顯示建築物本身材料結構的蓄熱能力大大地影響了室內外溫度的相關性。 LH Tseng
5
熱容量 大氣溫度對室內溫度變異性的解釋力僅38%;此外,當地平均而言,室內最高溫會高於室外最高溫13.8°C以上,且以乙烯鑲板(vinyl paneling)或木壁板(wood siding)為結構建材之建築相較於磚屋(brick)者較易受室外溫度的變化而影響,也就是「熱容量」的問題。 LH Tseng
6
臺灣的建築 臺灣的建築物高達99.76%使用混凝土為結構材料,雖然有極佳的熱容量,但其在夜間散熱的速度極緩,對於地處熱帶的我們,通常熱的天數比冷的還多,只是無端增加了夜晚使用空調的頻率及耗能問題; 此亦部份解釋,為什麼臺灣在建築物的能源使用上有極大的比例消耗在冷氣空調系統。 LH Tseng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