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控冷过程中高碳硬线用钢 表面脱碳与氧化研究 学 生 王灿 张强 贾超君 玉买提别克 导 师 刘雅政 教授 周乐育 讲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控冷过程中高碳硬线用钢 表面脱碳与氧化研究 学 生 王灿 张强 贾超君 玉买提别克 导 师 刘雅政 教授 周乐育 讲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控冷过程中高碳硬线用钢 表面脱碳与氧化研究 学 生 王灿 张强 贾超君 玉买提别克 导 师 刘雅政 教授 周乐育 讲师
2011年本科生科技创新结题答辩—— 控冷过程中高碳硬线用钢 表面脱碳与氧化研究 学 生 王灿 张强 贾超君 玉买提别克 导 师 刘雅政 教授 周乐育 讲师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08级

2 主要内容 课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材料与方案 2 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3 冷却工艺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4
结论、项目成果与创新点 5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3 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课题背景 通常把优质碳素结构钢种含碳量≥0.45%的中高碳钢轧制的线材称为硬线。
硬线主要是供给金属制品行业的原料,广泛用于加工低松弛预应力钢丝、钢丝绳、钢绞线、轮胎钢丝及钢帘线、中高强度的紧固件等。 硬线成品 钢绞线

4 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存在的问题之一:表面脱碳
硬线的表面脱碳是影响硬线成品的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在生 产中加以特别的控制。 表面脱碳是钢加热时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现象。线材硬度、耐磨性、疲劳 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明显下降,造成钢帘线、钢绞线、钢丝绳等使用寿命明 显降低。 通常认为碳含量越高,硬线脱碳层深度越大。然而生产实践表明并非如 此。有关两相区对硬线脱碳层深度及结构影响的研究较不完善;此外,加 热温度对脱碳层深度及结构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5 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存在的问题之二:表面氧化
钢材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称为氧化铁皮,其质地硬而脆, 后续 拉拔时易导致钢丝表面的损伤和加剧模具的磨损增加后续处理步骤(如酸 洗),降低金属收得率,并引起环境污染。 目前为止,关于加热及轧制过程中高碳硬线的氧化行为的相关研究做得 较为透彻,在控制轧制和组织性能控制方面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然而, 在轧后控冷过程中,高碳硬线仍会继续发生氧化行为。而对此相关研究进 行得较少,较为理论和系统的研究少见于报道。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6 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探究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层厚度及结构的影响,以及高碳硬线 轧后控制冷却过程中工艺参数(吐丝温度、风冷冷速等)对线材表面氧化 层厚度的影响,进而为线材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意义: 为制定合理的轧后冷却工艺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控制轧后线材的表面脱 碳,提升产品表面质量。 减小表面氧化铁皮厚度,优化其结构,以提高金属收得率,缩短酸洗时 间,减少酸耗,甚至可以用机械除鳞取代酸洗,根除环境污染。 对轴承钢、弹簧钢和模具钢等中高碳钢表面脱碳与氧化的研究与控制, 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7 2. 研究材料与方案 脱碳实验 脱碳实验研究了60、70与82B钢的加热过程脱碳行为。采用箱式电阻炉分别加热3个钢种的试样到不同温度(650℃、700℃、750℃、800℃、850℃、900℃),加热时间为90min,出炉后空冷。脱碳实验后,将试样进行打磨、抛光和浸蚀,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脱碳层形貌,并测定脱碳层深度。 试验钢化学成分 钢种 C Si Mn S P Cr Ni 60 0.57~0.65 0.17~0.37 0.50~0.80 ≤0.035 ≤0.25 ≤0.30 70 0.67~0.75 82B 0.79~0.86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8 2. 研究材料与方案 氧化实验 氧化实验针对70钢Φ6.5mm硬线,采用工业实验研究控制冷却参数(吐丝温度、相变后冷却工艺)对70钢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工业实验方案采用4组冷却工艺,如下表所示。 70钢Φ6.5mm硬线试轧工艺要点 编号 风冷工艺 G1 吐丝890℃,1~5#风机开100%,6~14#风机开50%,保温罩全开 G2 吐丝850℃,1~5#风机开100%,6~14#风机开50%,保温罩全开 G3 吐丝890℃,1~5#风机开100%,6~14#风机关,保温罩全开 G4 吐丝890℃,1~5#风机开100%,6~12#风机开30%,13~14#风机关,保温罩全开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9 2. 研究材料与方案 工业实验的冷却曲线 实测斯太尔摩风冷曲线

10 3. 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脱碳层厚度及结构的影响因素 加热温度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a. 碳含量对γ单相区脱碳的影响 b. 碳含量对α+γ两相区脱碳的影响

11 不同温度加热90min下60钢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
3. 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加热温度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60钢在不同温度(650℃、700℃、750℃、800℃、850℃、900℃),加热时间为90min,出炉后空冷至室温。其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见图。 650 ℃ 700 ℃ 750 ℃ 800 ℃ 850 ℃ 900 ℃ 不同温度加热90min下60钢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

12 3. 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加热温度为650℃时,由于温度较低,表面无明显脱碳发生。
当温度为700℃、750℃和800℃时,表面为全脱碳层+部分脱碳层。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全脱碳层深度逐渐减小。 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当加热温度为850℃和900℃时,脱碳层形貌为部分脱碳。 结果表明:60钢存在一个发生全脱碳的敏感温度区间 ℃,在700℃时全脱碳达到最大值75μm,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全脱碳深度降低。这与我们通常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3 不同碳含量硬线900℃加热90min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
3. 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碳含量对γ单相区脱碳的影响 不同碳含量硬线900℃加热90min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如图所示。从图 中可见看出,三种硬线60、70和82B,脱碳层均为部分脱碳,并且随着 碳含量的增加,脱碳层深度逐渐增大。 900℃时,实验钢处于γ单相区。实验结果表明,处于γ单相区时,硬线 发生部分脱碳,且脱碳层深度随碳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60钢 70钢 82B钢 不同碳含量硬线900℃加热90min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

14 不同碳含量硬线700℃加热90min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
3. 加热温度及碳含量对硬线脱碳的影响 碳含量对α+γ两相区脱碳的影响 加热到60和82B脱碳层均以全脱碳为主,而70钢无表面脱碳。 700℃时,实验钢处于α+γ两相区。因此,处于α+γ两相区时,硬线主要 发生全脱碳,且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全脱碳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 60钢 70钢 82B钢 不同碳含量硬线700℃加热90min脱碳层形貌光学金相

15 4. 冷却工艺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吐丝温度的影响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对于相变后冷却工艺相同(1~5#风机开100%,6~14#风机开50%,保温 罩全开),而吐丝温度不同(890℃、850℃)的试轧试样,氧化层光 学SEM金相如图所示。 由图可见,吐丝温度为890℃时,氧化层厚度为7.5μm;吐丝温度降低 到850℃时,氧化层厚度降低为4.5μm,减少了40%。可见,降低吐丝 温度,可以有效减少表面氧化。 850℃ 890℃ 不同吐丝温度硬线氧化层光学SEM金相

16 不同相变后冷却工艺硬线氧化层光学SEM金相
4. 冷却工艺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相变后冷却工艺的影响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对于吐丝温度相同(890℃),而相变后冷却工艺不同(而相变后冷却 工艺不同(6~14#风机开50%,保温罩全开;6~14#风机关,保温罩全 开;6~12#风机开30%,13~14#风机关,保温罩全开)的试轧试样,氧 化层光学SEM金相如图所示。 由图可见,对比6~14#风机关,6~12#风机开30%能够将氧化层厚度由 11.0μm降至8.0μm,降幅达27%。继续加大冷却,氧化厚度降低较少。 G3工艺 G4工艺 G1工艺 不同相变后冷却工艺硬线氧化层光学SEM金相

17 5. 结论、项目成果及创新点 结论 (1)60钢存在一个发生全脱碳的敏感温度区间 ℃,在700℃时全 脱碳达到最大值75μm,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全脱碳深度降低。结 果证明完全脱碳产生的温度区间与Fe-Fe3C相图上α+γ两相区温度区间 基本一致。 (2)碳含量对硬线脱碳有明显影响:处于γ单相区时,发生部分脱碳, 且脱碳层深度随碳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处于α+γ两相区时,硬线主要 发生全脱碳,且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全脱碳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 (3)轧后冷却工艺可以显著影响70钢盘条氧化层的厚度。相同的风冷条 件下,吐丝温度由890℃降低到850℃,氧化层厚度减少40%;控制相 变结束后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由2.6℃/s升至4.2℃/s,集卷温度由 475℃降为385℃,就能达到显著降低氧化层厚度的目的。

18 5. 结论、项目成果及创新点 项目成果 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对70钢硬线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制定了相 应冷却工艺参数;
研究不同因素对不同含量硬线脱碳层深度及结构的影响,明确了 脱碳层的控制策略; 在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上发表科技论文一篇“轧后冷却工 艺对70钢盘条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完成项目研究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9 5. 结论、项目成果及创新点 项目创新点 采用了工业试验与实验室实验结合的研究手段;
重点关注了目前研究较少的轧后冷却过程中硬线的氧化行为探究了 吐丝温度及相变后冷却工艺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研究了加热温度与碳含量对脱碳层深度及结构的影响,重点关注了 相区对脱碳的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 谢谢!


Download ppt "控冷过程中高碳硬线用钢 表面脱碳与氧化研究 学 生 王灿 张强 贾超君 玉买提别克 导 师 刘雅政 教授 周乐育 讲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