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3 俄羅斯及國協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考驗與贈禮 第二節 二度政經轉型與挑戰 第三節 國協近年的發展課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3 俄羅斯及國協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考驗與贈禮 第二節 二度政經轉型與挑戰 第三節 國協近年的發展課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3 俄羅斯及國協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考驗與贈禮 第二節 二度政經轉型與挑戰 第三節 國協近年的發展課題

2 國協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獨立國家國協=國協-1991年起由前蘇聯12個加盟共和國陸續加入組成的鬆散政治體 2005土庫曼、2008喬治亞退出,目前包含10國,以俄羅斯為核心,成員國關係錯雜 2011年獨立國協的成員在聖彼得堡簽署協議,成立自由貿易區

3 俄羅斯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北半部,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曾為世界強權,轉型市場經濟之初面臨嚴峻考驗,今藉豐富礦產能源,經濟高度成長 80˚N
180˚E 30˚E 俄羅斯地圖 位置圖 40˚N

4 土地廣袤資源豐富,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地處高緯氣候酷寒,對居民是嚴苛考驗
自然環境的考驗與贈禮 第一節 土地廣袤資源豐富,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地處高緯氣候酷寒,對居民是嚴苛考驗 地形平坦、地質古老 廣袤平坦的地形 雨量往東、南遞減 少雨嚴寒的氣候 冬嚴寒漫長 自然環境 多樣自然景觀帶 人口產業分布極度不均 天寒地凍的考驗 農業活動限制 食衣住行的影響 豐饒的自然資源 能源礦名列世界前茅

5 俄羅斯幅員遼闊 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約1700萬平方公里,東西距離約9,000公里,跨越11個時區
GMT+12 GMT+2 註:2010年俄羅斯政府宣布將時區縮減為9個

6 2010三月 28th,縮減為9個

7 幅員遼闊→交通聯繫不便→鐵路建設為首要工作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最長鐵路

8 地理位置-E太平洋,W波羅的海,S中亞,N北極海 四大地理區 歐俄平原 高加索山區 中亞盆地 西伯利亞
廣袤平坦的地形 地理位置-E太平洋,W波羅的海,S中亞,N北極海 四大地理區 歐俄平原 高加索山區 中亞盆地 西伯利亞 歐俄平原是俄國歷史發展的基礎

9 地形單調以平原為主,山地位於南部、東部外緣 地質古老→地形大致平坦+富藏地下資源

10

11 少雨嚴寒的氣候 地處高緯-冬嚴寒漫長→一月均溫往東、往北低降+冰雪封凍長達半年 水氣主要來自大西洋→年雨量往東、往南遞減
多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副極地大陸性氣候 少雨嚴寒對天然植被、農業、民生+人口分布產生巨大影響 左:聯合報 右:

12 少雨嚴寒的氣候 地處高緯-冬嚴寒漫長→一月均溫往東、往北低降+冰雪封凍長達半年

13 一月氣溫分布圖 ※一月均溫大致由 向 遞減 西

14 七月氣溫分布圖 中亞 ※七月均溫由東向西及西南( )遞增

15 年雨量分布圖

16 多數人口居住在歐俄平原中南部(溫溼的針葉林帶南緣至草原帶) 中亞(乾燥)、西伯利亞(乾寒),人口與都市沿著鐵路幹線散布
天寒地凍的考驗 人口、產業活動分布極度不均 多數人口居住在歐俄平原中南部(溫溼的針葉林帶南緣至草原帶) 中亞(乾燥)、西伯利亞(乾寒),人口與都市沿著鐵路幹線散布

17 天寒地凍的考驗 飲食 ∵凍土廣大-可耕地有限+冬季寒長-生長季短→糧食經常仰賴進口 農作除小麥外,以黑麥、馬鈴薯為主→釀製伏特加酒的原料
黑麥麵包、羅宋湯是日常餐飲 傳統羅宋湯以甜菜根為底,加入其他蔬菜或肉類熬煮,食用時酌添酸奶

18 傳統飲食特色-油厚、肉多、酒烈、蔬菜少→高熱量、高油脂+酗酒→國民健康威脅大
天寒地凍的考驗 飲食 傳統飲食特色-油厚、肉多、酒烈、蔬菜少→高熱量、高油脂+酗酒→國民健康威脅大 兩位無家可歸的莫斯科男子正準備分享一瓶伏特加酒。2010年9月莫斯科市長宣布夜間禁賣烈酒

19 暖氣、水管加熱系統必備→禦寒能源、衣物花費大 凍土區建物須以水泥平台、基樁架高,以防凍土融化而傾斜、倒塌
天寒地凍的考驗 居住 暖氣、水管加熱系統必備→禦寒能源、衣物花費大 凍土區建物須以水泥平台、基樁架高,以防凍土融化而傾斜、倒塌 零下50度的雅庫次克 凍土區房舍以原木為建材,水泥平台架高

20 豐饒的自然資源 擁有得天獨厚的多項自然資源,尤以俄羅斯 豐沛的林木與水力資源 ∵地質古老→蘊藏豐富礦產:
能源礦(煤、石油、 天然氣)儲量、產量 居世界前茅 金屬礦(鑽石、鎳、 鋁、鐵)占重要地位 →自然資源+能源開發, 在國協發展上扮演重 要角色 鑽石礦區

21 國協主要天然資源與工業區分布 西部西伯利亞平原是天然氣主要產地 鐵路連接各大工業區

22 從最早實施計畫經濟,到轉型市場經濟,二度政經變革造成國內社會動盪,亦影響國際情勢
二度政經轉型與挑戰 第二節 從最早實施計畫經濟,到轉型市場經濟,二度政經變革造成國內社會動盪,亦影響國際情勢 國營農場與集體農場 優先發展重工業 計畫經濟實踐先鋒 分散工業區 二度政經轉型挑戰 計畫經濟積弊 財政無力負擔補貼虧損 社會動盪、貧富差距大 轉型市場經濟陣痛 總體經濟嚴重衰退

23 計畫經濟的實踐先鋒 1928年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蘇聯確立中央計畫經濟體制,所有經濟活動由國家計畫安排 農業: 土地、牲畜、農機設備收歸公有→抗爭受壓制 實施國營農場、集體農場制度→農民成為農工 大規模機械化→為工業部門提供勞力

24 計畫經濟的實踐先鋒 工業: 優先發展重工業-利用豐富煤、鐵、石油資源+引進新技術、設備→迅速建立飛機、汽車、化學,輕重型機器等製造廠 ∵資源分布不均+國防安全考量→分散工業區 →二戰期間成功抵禦德軍,戰後躍居世界強權 →1950~60快速發展成工業大國

25 ∵幅員廣大→原料、產品距離遙遠→特別重視交通建設(鐵路、運河、油氣管線)
計畫經濟的實踐先鋒 ∵幅員廣大→原料、產品距離遙遠→特別重視交通建設(鐵路、運河、油氣管線) ∵交通網絡密布→各地區資源相互流通→區域間發展影響深遠 窩瓦頓運河,原名列寧運河,1952年完成,使窩瓦河水運得以導向頓河,經黑海出地中海通大西洋,是歐俄平原最重要的運河

26 計畫經濟的積弊 中央計畫經濟引導蘇聯成為世界超強,最終亦導致其解體,制度性缺失造成長年積弊: 產品品質低、生產效率差、生產成本高 a. 生產、銷售與市場脫節,僅追求計畫目標達成 →忽視品質改善、成本控制 b. 齊頭式薪資→缺乏誘因,工作效率低落 c. 虧損由政府補貼→國家財政負擔沉重

27 計畫經濟的積弊 經濟結構失衡、生活水準難以提升 -長期與美國軍備競賽,忽視農業、民生工業→糧食與生活必需品品質低落、品項不齊→街頭常見大排長龍搶購景象

28 ∵長年積弊→國家經濟沉疴 +1980年代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外匯收入驟減 →無力負擔補貼與虧損 →計畫經濟宣告失敗

29 轉型市場經濟的陣痛 蘇聯解體→改行市場經濟體制: 開放物價,不再控制、補貼價格 允許私有財產、國營企業完全或部分私有化
→各國人民飽受社會動盪之苦 國家資產賤賣,誕生少數新興財團、權貴鉅富 多數人民喪失政府保障的教育、工作與社會福利→失業率暴增、物價飆漲、人民財富縮水 →貧富差距懸殊

30 改採西方私有化市場經濟→俄羅斯經濟1992~1999年嚴重衰退
轉型市場經濟的陣痛 改採西方私有化市場經濟→俄羅斯經濟1992~1999年嚴重衰退 →政府將特定產業-俄羅斯天然工業公司、鐵道部等,及軍事、核能、水電基礎性工業,重新收歸國有 2000年國際油價上漲,經濟才大幅好轉

31 歷經政經轉型陣痛後,國協各國政局穩定、經濟好轉,力求國家自主外,亦積極開拓對外貿易
國協近年的發展課題 第三節 歷經政經轉型陣痛後,國協各國政局穩定、經濟好轉,力求國家自主外,亦積極開拓對外貿易 民族組成複雜 俄國人口問題 人口數量減少 性別比例不均 經濟高度依賴能源 俄國近年發展課題 能源出口成國際折衝手段 能源供輸獨霸一方 貿易關係不若昔密切 國協成員關係轉變 各成員國去俄化漸顯 成員國經濟高度依賴

32 民族組成複雜 俄羅斯的人口問題 境內有100多個民族,俄羅斯人占80%
俄人原聚居歐俄平原,史達林時期推行俄羅斯化政策後,漸與他族混居、東遷→東方正教、俄語擴散至西伯利亞等地 民族組成複雜

33 俄羅斯的人口問題 蘇聯解體後,各地俄人大量遷回歐俄→引發許多社會經濟問題 昔日飽受迫害的少數民族要求獨立的聲浪日益高漲 車臣共和國獨立問題

34 車臣共和國獨立問題 車臣人居住於高加索地區,信奉伊斯蘭教 1991年車臣總統宣告獨立,未獲承認
1994年俄國派軍攻打車臣,造成十萬人死亡的屠殺慘劇 此後由車臣人發起的莫斯科恐佈襲擊不斷發生,戰爭、衝突至今未歇……

35 2.人口數量減少 俄羅斯的人口問題 1992年以來,每年減少達數十萬人 生產力降低+生活水準下降+社會混亂失序 →婦女生育率低+平均壽命下降
→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總人口逐年減少 目前人口:1.4億人

36 人口減少→勞力短缺 俄人回流歐俄→許多村鎮迅速沒落、消失 →區域發展失衡 →兵源、科技人才不足

37 長年戰爭+經濟社會動盪+飲食高油脂、高熱量+酗酒→男性死亡率偏高+預期壽命短→中老年人口男女性別比例差距大
俄羅斯的人口問題 3.性別比例不均 長年戰爭+經濟社會動盪+飲食高油脂、高熱量+酗酒→男性死亡率偏高+預期壽命短→中老年人口男女性別比例差距大 「老太婆的國度」

38 學生活動13-2 2006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丁曾言:人口減少是俄羅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圖13-9是俄羅斯2009年的人口金字塔,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此種人口結構較屬於何種人口金字塔類型? 縮減型

39 學生活動13-2 2. 從圖中可以看出俄羅斯男女性別比例有何變化趨勢?為什麼?
(1)約自25~29歲的年齡組起,各年齡組均為女性多於男性;且年齡愈長,男性人口比例愈低。(2)因長年戰爭、經濟社會動盪,以及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與酗酒等,使男性人口的死亡率偏高、預期壽命短

40 學生活動13-2 (1)65~69歲。 (2) 2009年往前推溯65年,時逢二次大戰期間,當時戰爭傷亡人數多,且出生率低,存活人數少所致
3. 在74歲以下的各組距中,哪一年齡組距的人口最少?為什麼? (1)65~69歲。 (2) 2009年往前推溯65年,時逢二次大戰期間,當時戰爭傷亡人數多,且出生率低,存活人數少所致

41 近年俄國經濟高度增長-GDP年成長率大幅提升

42 ∵國際油價上漲,而俄國天然氣、石油產量分居世界第一、二 →外滙存底躍居世界第三 →經濟轉型陣痛解除 但∵能源、礦產占出口70%
高度依賴能源經濟 ∵國際油價上漲,而俄國天然氣、石油產量分居世界第一、二 →外滙存底躍居世界第三 →經濟轉型陣痛解除 但∵能源、礦產占出口70% 高度依賴能源→經濟深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

43 獨霸一方的能源供輸 俄國天然氣出口占世界>17%,全由國營俄氣控制(產量占全俄84%) 俄氣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管線運輸網
俄國天然氣供應昔日各盟國、西歐、中歐、東歐→歐洲天然氣40%來自俄國

44 2005年起俄烏政治關係漸疏離,兩國爆發天然氣衝突
俄烏「斷氣事件」 烏克蘭地處俄歐輸氣管線過境中樞 2005年起俄烏政治關係漸疏離,兩國爆發天然氣衝突 2009年1月俄烏「斷氣事件」爆發→波及東歐、西歐各國→稱「新冷戰」

45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北約軍事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70%

46 獨霸一方的能源供輸 俄國藉天然氣出口優勢 以差別價格策略對『去俄化』國家加價
積極控制各國輸氣管線(哈、烏、土)+合資開發各國油氣田+興建多條不經他國的輸氣管線 →開採、輸送、價格全面控制 →能源控制與出口策略成為俄國國際政治運作的手段 興建中的新俄德輸氣管線,直接經由波羅的海至德國

47 俄德天然氣輸氣管線 天然氣開採與輸氣管線興建可能面對哪些嚴竣考驗? 氣候嚴寒、凍土路基不穩 管線路徑刻意經由波羅的海直達德國,原因為何?
過去管線多經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但近年烏俄衝突所以直由波羅的海,長917公里

48 學生活動13-3 俄羅斯的西部西伯利亞地區、中亞地區的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國(土庫曼也是天然氣產區,但已退出國協)
因應能源的國際供輸角力,地理位置成為運輸網路的關鍵要素。請參閱圖13-11,回答下列問題: 1. 除了最近發現的俄羅斯 遠東區天然氣田外,國協中主要天然氣產區是哪些國家或地區? 俄羅斯的西部西伯利亞地區、中亞地區的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國(土庫曼也是天然氣產區,但已退出國協)

49 土庫曼的歸屬 土庫曼濱裏海 盛產天然氣、石油和棉花 ,主要透過伊朗輸出 2005年即退出國協,外交上以維持中立為原則

50 中亞石油、天然氣產區及主要管線分布圖 哈薩克 土庫曼 阿富汗 伊朗 天然氣 石油 烏茲別克
圖片資料來源-- 天然氣 石油

51 2. 中亞地區天然氣產國的對外輸氣管線將受制於哪些國家?
學生活動13-3 2. 中亞地區天然氣產國的對外輸氣管線將受制於哪些國家? 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喬治亞、亞塞拜然等國

52 學生活動13-3 3. 美國積極支持歐盟與北約東擴,致使俄羅斯與數個前盟國的關係陷入緊張狀態。俄羅斯以能源為武器,對輸出各國的天然氣採差別價格策略。以2008年為例,俄對亞美尼亞、白俄羅斯的供應價分別為每千立方公尺110美元和120美元,對烏克蘭為179.5美元,對摩爾多瓦為190美元,對喬治亞則高達235美元。由此可知哪些國家與俄羅斯關係較佳? 亞美尼亞、白俄羅斯

53 學生活動13-3 4. 綜合上述兩題,美國若要改變本區天然氣輸氣管道由俄羅斯主控的局勢,應該會積極開拓與何區的關係? 第一優先是中亞與環裏海周邊的國家,若能直接興建輸氣管直達歐洲,則可避開俄羅斯的掌控。其次是拉攏歐俄平原區的國家,如烏克蘭、摩爾多瓦等國,以及高加索地區國家,如亞塞拜然、喬治亞等國,以打破俄羅斯獨霸的局面

54 經濟復甦,俄國對外貿易逐年攀升,但貿易對象改變 與歐洲、亞洲經貿往來極密切,與國協成員國間貿易比重漸減 主要貿易夥伴-荷、義、德、中、日
與國協成員國關係的改變 貿易關係: 經濟復甦,俄國對外貿易逐年攀升,但貿易對象改變 與歐洲、亞洲經貿往來極密切,與國協成員國間貿易比重漸減 主要貿易夥伴-荷、義、德、中、日

55 政治關係: 部分國協成員親歐美政黨當權,去俄化明顯 土庫曼、喬治亞宣布退出國協 →俄龍頭地位受威脅 2008年8月出兵喬治亞,有恫嚇親西方政權會員國之意

56 高加索地區民族分布圖 裏海 黑海 在蘇聯時期,少數民族被迫遷移,並引入俄羅斯人,獨立後,民族間衝突不斷,如 俄羅斯 喬治亞 亞塞拜然
我要投靠北方兄弟 南奧塞提亞 北奧塞提亞 俄羅斯 黑海 裏海 我要 獨立 車臣 共和國 我要 獨立 阿布哈茲 喬治亞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 亞美尼亞共和國對外關係概況 對外政策 亞美尼亞拉攏俄國與伊朗抗衡土耳其,避免其介入「納--卡衝突」;柯查亮總統主張「納--卡衝突」應在OSCE架構內解決。為拉攏俄羅斯,亞國簽署協議同意俄軍駐守廿五年。美國亞美尼亞裔僑民已爭取國會對亞國提供相當可觀之援助,並限制對亞塞拜然之援助。 與各國關係 1.目前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納卡」(Nagorno Karabakh)地區衝突問題懸而未決,故兩國關係不睦,導致雙邊經貿往來幾乎停滯。獨立前於 1988年發生之大規模地震,致全國多數地方遭致重創,嗣蘇聯於1991年解體及1993年建立「盧布區」計畫失敗,再使亞國經濟受創。而「納卡」州戰事導致亞塞拜然與土耳其於1991年對該國施行封鎖,另1992年8月間,於喬治亞與阿布哈茲分離主義分子爆發戰事前,阿布哈茲方面封鎖經喬治亞通往俄羅斯之通道,對亞美尼亞經濟間接造成重大衝擊。 2.歐洲理事會議員大會(Parliamentary Assembly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PACE)於2000年6月同時接受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入會申請(2001年1月正式生效),盼「納卡問題」得以和平解決。 3.亞國已於2003年2月5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更新日期:2011/1/11 喬治亞-南奧塞梯亞衝突歷史淵源簡 【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8月3日凌晨,喬治亞和南奧塞梯亞交火,雙方衝突加劇,造成武裝人員傷亡。自5日起,南奧塞梯亞開始疏散首府茨欣瓦利居民。7日早晨,南奧塞梯亞方面宣布,喬治亞在衝突地區集結重型武器,包括20輛坦克和多門火炮,喬治亞第五旅的一個機械化營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大舉進攻南奧塞梯亞,喬治亞-南奧塞梯亞武裝衝突極有可能升級。目前局勢發展變幻莫測,交火仍在持續。 南奧塞梯亞位於俄羅斯和喬治亞之間,是喬治亞的一個地區。1922年4月20日,南奧塞梯亞自治州(簡稱南奧塞梯亞)正式成立,首府茨欣瓦利(當時的名稱是茨欣瓦爾),在行政劃分上歸屬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解體前夕,自1989年起,南奧塞梯亞開始推行從喬治亞獨立出去的路線。1989年底,喬治亞派出內務部部隊,進駐南奧塞梯亞。南奧塞梯亞組織了民兵性質的國民衛隊,開始對喬治亞部隊進行反擊,爆發了大規模軍事衝突。 1990年9月20日,南奧塞梯亞自治州人民代表委員會通過獨立宣言,宣布成立南奧塞梯亞共和國,喬治亞未承認這一獨立。 在扎維阿達‧賈姆薩胡爾季阿1990年至1991年當政期間,喬治亞提出了以排俄為主旨的「喬治亞人的喬治亞」的口號,同時試圖以武力解決喬、南衝突。1990年12月11日,喬治亞最高委員會宣布撤銷南奧塞梯亞自治州建制,同時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1991年1月6日,喬治亞內務部隊在重型武器掩護下開進南奧塞梯亞,雙方再度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衝突造成數千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喬治亞和南奧塞梯亞的和平居民,另有數萬難名南奧塞梯亞居民成為難民。大量南奧塞梯亞難民湧入相鄰的俄羅斯北奧塞梯亞境內,給北奧塞梯亞造成了巨大社會經濟壓力。 1992年1月,南奧塞梯亞舉行全民公決,公決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南奧塞梯亞居民支持獨立。1992年6月14日,已經是謝瓦爾德納澤當政的喬治亞和南奧塞梯亞簽署達戈梅斯停火協議,雙方暫時停止軍事行動,在格南衝突地區開始駐扎俄羅斯-喬治亞-奧塞梯混合維和部隊,將衝突雙方分隔開來。根據達戈梅斯協議,成立了格南衝突斡旋混合監察委員會,作為調解雙方衝突的常設機構。此外協議還規定,在歐洲安全理事會參與衝突調解情況下,俄羅斯具有衝突調停人的身分。 停火協議簽署後,南奧塞梯亞通過了憲法,建立了兩院議會,1996年11月10日舉行了首次總統大選,路德維希‧奇比羅夫當選總統。在2001年11月18日和12月6日舉行的兩輪總統大選中,愛德華‧科科伊特(原名科科耶夫)當選總統。科科伊特積極主張以聯繫國身分加入俄羅斯聯邦。目前在南奧塞梯亞境內通行貨幣是盧布,官方語言為俄語,近半數南奧塞梯亞居民擁有俄羅斯國籍。 (文章來源:俄新網 格魯吉亞─南奧塞梯衝突歷史淵源簡介 ) 【 /俄新網】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我被 攻擊 納卡 高加索地區民族分布圖 土耳其 伊朗

57 高加索地區民族分布圖 裏海 黑海 這裡除了民族、宗教也複雜 俄羅斯 喬治亞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伊朗 土耳其
喬治亞於2008年進攻南奧塞提亞,俄羅斯出兵並宣布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哈茲獨立,喬治亞與俄羅斯斷交,退出國協 北奧塞提亞 我要投靠北方兄弟 南奧塞提亞 俄羅斯 黑海 裏海 我要 獨立 這裡除了民族、宗教也複雜 阿布哈茲 喬治亞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高加索地區民族分布圖 土耳其 伊朗

58 裏海 黑海 高加索地區宗教分布圖 東 俄羅斯 基 喬治亞 伊 基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伊 伊 伊朗 土耳其 北塞奧提亞 車臣 東 伊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土耳其 伊朗

59 與國協成員國關係的改變 國協成員國在蘇聯瓦解後,政治上雖有去俄化傾向,經濟仍高度依賴俄羅斯 如何在政治上尋求自主,在經濟上擺脫對俄國之依賴,是各成員國當前重要課題

60 如何善用其優勢(自然、人力資源、充裕資金),從單一資源型產業轉型為多元經濟結構,是未來的考驗,也間接影響其他國協成員國,乃至全球國際關係
俄羅斯未來的考驗 從一個努力克服自然環境限制的農業國→實施計畫經濟,迅速蛻變為工業大國,在國際舞台叱吒風雲→改採市場經濟體制,飽受社會動盪之苦→近年憑藉富饒能源礦產東山再起→2008全球金融海嘯又飽受衝擊 如何善用其優勢(自然、人力資源、充裕資金),從單一資源型產業轉型為多元經濟結構,是未來的考驗,也間接影響其他國協成員國,乃至全球國際關係


Download ppt "13 俄羅斯及國協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考驗與贈禮 第二節 二度政經轉型與挑戰 第三節 國協近年的發展課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