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章 学习动机
2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概述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3
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内驱力(drive) 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诱因(incentive) 能够满足个体需要且具有诱发个体行为的功能的外部刺激。
4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选择 行动 满足需要,解除紧张 新的需要产生
5
动机与需要关系密切。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只有需要并一定能产生动机。动机的产生,一是要有需要的存在,且还要被强化到一定程度;二是要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内在的根本原因。
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6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7
(二)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8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直接表现,我们通常可以从学生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三方面来对它进行考察。
9
注意状态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学生在注意听课时,他的视觉、听觉、思维等活动都指向和集中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学生在注意高度集中时,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都有一定外部表现。
10
情绪状态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11
意志状态 可以从学生是否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去克服困难,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等来考察。
12
有人认为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 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学习价值观) 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 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 对学业成就的归因几方面(成就归因)
13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决定学习成效的主观因素 能不能学 会不会学 愿不愿学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14
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
多种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
15
倒U型曲线
16
(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Yerks—Dodson Law) 学习任务一般时,中等程度激动水平较好 学习任务简单时,需较高程度激动水平
学习任务复杂时,需较低程度激动水平,即不能有大喜大悲的情绪。
17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Yerks—Dodson Law)
18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一致的。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往往可以加强与巩固或是改造与削弱原有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学习动机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反之,则可能使其原有动机得到削弱。
19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否定的情绪体验能大大地增强其原有的动机。由此可见,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其大小和性质要看学生原有动机正确性和强度,也要看学生本身其他心理品质的情况而定。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握这些规律,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正确的(高尚的)动机 错误的(低下的)动机 (二)按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 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远景性)
(一)按动机的社会意义划分 正确的(高尚的)动机 错误的(低下的)动机 (二)按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 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远景性) 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近景性)
21
(三)按动机的动力来源来划分 外来动机 内在动机 由于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赏与惩罚等外来因素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化来的学习动力。
22
奥苏伯尔指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内驱力
23
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24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基本观点 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
25
(二)强化及其变量 概述 强化(reinforcement) 用于影响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人为程序。
强化物: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
26
正强化(积极强化) 负强化(消极强化) 2.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27
3. 教学中常用的强化物 表扬 关注 特权 活动强化物 评定和认证 物质化强化物
28
小学阶段可用的强化物 强化类型 强化例子 消费品 糖果、饮料 娱乐 看电视、唱歌、跳舞 自主 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 成人的赞扬
教师的表扬,书面通报表扬 同伴的赞扬 为同伴提供帮助 竞争 考试高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权利和责任 担任班长,负责班级活动等
29
合理奖赏 要避免奖赏中的“德西效应”,即过分运用奖赏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反而会消弱其内部动机。
30
惩罚的功能 矫正功能 威慑功能
31
对惩罚的批评 不能真正去除不良行为,只能使不良行为减少或延缓发生。 主要起限制作用,不能指出适合该情境的正确行为。
会引起学生情绪紧张及各种不适应行为。 可能提供暴力示范。
32
正确运用惩罚 先教后罚 只在迫不得已时使用 只限于知过能改的领域 多用剥夺式惩罚,少用乃至不用施予式惩罚。 及时惩罚 言出必行
33
二、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有明确的目标和较高的抱负水平; 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重视荣誉并力求成功;
由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首先提出,认为成功者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有明确的目标和较高的抱负水平; 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重视荣誉并力求成功; 能全力以赴完成较困难的工作; 精力充沛,求新开拓。
34
人的许多行为能够用成就需要来加以解释,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具有开创性,能成功应付挑战。
力求成功的动机:喜欢做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工作,倾向于有50%把握成功的工作。 力求避免失败的动机:选择很容易或很难的工作
35
Ts: 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S = MS×PS×IS MS:稳定的追求成功的需要 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IS :成功的诱因值 Taf= Maf×Paf×Iaf Ta = Ts – Taf
36
“追求成功者”与“回避失败者”
37
小测验 以下各题均有四个选项:A非常同意;B比较同意;C不大同意;D完全不同意。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1. 如果知道一个计划会有正面的、积极的成果,我将全力以赴。 2. 极为重视自己的名誉。 3. 有时成败的确可以论英雄。 4. 一旦下决心做一件事,肯定会坚持到底。 5. 非常喜欢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身负重任者。 6. 喜欢高消费,并且有能力享用。
38
7. 我的工作情绪很高昂,很少感到精力不足。 8.我宁愿看到一个方案被推迟,也不愿无计划地随便完成。 9. 我以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为荣。 10. 快乐的意义对我来说比金钱重要得多。
39
(二)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按照现代的归因理论,成功和失败可归因于四个方面:即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会。
40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B.Weiner,1982) 三 维 度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41
数学考试成败的原因分析 成就状态 原因 例子 能力 我擅长数学 成功 努力 我复习得很充分 任务难度 这次考试太容易了 运气
这次考得好,太运气了 我不擅长数学 失败 我准备得不充分 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次我很不走运
42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
43
(四)自我效能理论 (self-efficacy theory)
由Bandura首先提出,认为个体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结果因素即强化; 先行因素主要包括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两方面。 人 行为 结果 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
44
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自我效能的作用: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影响人们对困难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45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经验 书本知识或他人的意见 目标设置
46
获得体验:努力却没有结果导致失败与挫折感。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 形成期待:“将来结果也不可控。”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47
第三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第三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四)适当开展竞赛
48
一个合理的目标应当是: 可达到的 (achievable) 可相信的 (believable) 可想象的 (conceivable)
可向往的 (desirable) B
49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激励学习动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无反馈信息,其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有反馈信息的激励调节作用,好学生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其次,及时反馈的效果最好。
50
C.C.Ross和L.K.Henry的实验 第一组:前8周每天反馈 后8周不反馈 第二组:前8周每周反馈 后8周每周反馈
第一组:前8周每天反馈 后8周不反馈 第二组:前8周每周反馈 后8周每周反馈 第三组:前8周不反馈 后8周每天反馈
52
正确使用评定 先教后奖 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和及时 赞许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 评定要富于指导性和激励作用
评定要注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别差异
53
奖惩时注意 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励宜当众进行,惩罚最好私下进行;切忌将学习任务作为惩罚手段
54
竞赛的消极影响: 增加学习压力 使学习落后的学生丧失信心 可能降低学生的内在动机 竞赛可能引起自私、嫉妒等消极后果,干扰合作精神的形成
55
使用竞赛应注意: 竞赛必须适量,不可多用滥用 倡导团体竞赛、小组竞赛,培养互助与协作精神 多按项目、按能力分组 提倡自我竞赛
56
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二)培养学习兴趣 (三)采取发现学习
5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宋元学案》卷四十八“晦翁学案
58
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疑——问——思——解
59
提问策略 提问的目的 1,鼓励思考、理解。 2,诊断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 3,复习、巩固与强化已学习的知识。 4,管理性目的。
5,鼓励学生参与。
60
采取支持性措施 认真倾听。 暗示、提醒、引导、点拨 非评判性的反馈方式。 应用或反复提到学生的观点。
6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 ①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 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④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 ⑤在教学中要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结合 B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