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 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第五节 规模报酬 第六节 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2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企业又称厂商,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经过转换,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实体。   从企业发展史看,至今出现过三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现代企业。

3 独资企业:是一种个人出资、个人所有、个人经营、个人承担经营风险、个人享有全部经营剩余的一种企业形式。
古典企业:   独资企业:是一种个人出资、个人所有、个人经营、个人承担经营风险、个人享有全部经营剩余的一种企业形式。   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共负经营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   古典企业的特点:   (1)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   (2)剩余索取权属于企业主;   (3)企业和出资者是一个法律主体,不可分割。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清偿的责任。

4 古典企业的局限性:   (1)融资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企业资本实力的发展。   (2)不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有资本的人不一定都具有经营能力,有经营能力的人又可能没有资本而无法创办企业。

5 现代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确定出资额并交付后,由公司出具股权证明,作为股东在公司中应享有权益的凭证。公司不公开发行股票,股东不得买卖股权。公司经营权交其中一个股东或聘请专业经理人。   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公开发行股票,股份可自由买卖,公司成立法人治理机构,经营权交由董事会聘任的专业经理人,股东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6 现代企业的特点:   (1)产权明晰,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有公司法规定;   (2)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保证了经营的专业性和效率;   (3)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法人基础上相对统一;   (4)建立有合理分工、相互制约和激励的法人治理机构。

7 二、企业和市场 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有两大协调机制:企业协调和市场协调。
  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有两大协调机制:企业协调和市场协调。   企业协调是企业所有者组织协调各种活动来进行生产,然后与其他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发生经济关系。   市场协调是由个人或企业之间直接通过市场来调节各种活动进行生产。

8   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协调取决于两种协调方式的效率或成本。
  一般来说,市场协调更具效率,但企业也有存在的理由。在经济学上,经济学家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和小队生产三方面论述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即在何种情况和规模上,企业协调会比市场协调更具效率。

9 1、交易成本的理由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论证企业存在原因的,是最为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由于他在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上的开拓性贡献获得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纳德·科斯

10   在科斯将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学分析之前,经济学的研究均隐含假设交易成本为零。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劳动的分工。但这不能解释企业规模确定问题。
  疑问:为何一些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分布在不同企业,中间品通过市场交易? 为何一些企业将生产各个环节集聚在一个企业内,本来通过市场交易中间品,却变成企业内部交易呢?

11 2、规模经济的理由   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可以使生产的单位成本不断降低,由此企业会不断扩大规模,对资源配置也就由企业协调替代了市场协调。 3、小队生产的理由   小队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个人属于一个小组织,其中每个人专门从事相关联的工作,小队生产效率更高。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小队,将个人纳入小队比分散进行生产更具效率,由此企业便成立了。

12 三、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要受到两种限制:市场限制和技术限制。 市场限制是企业购买投入品与出售产品的限制。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要受到两种限制:市场限制和技术限制。   市场限制是企业购买投入品与出售产品的限制。   技术限制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所面临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经济学研究中,主要是以资本和劳动之间的配置比例来表示技术水平的高低。

13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 生产的投入要素指生产过程中企业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 根据所起的作用,将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要素: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   生产的投入要素指生产过程中企业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   根据所起的作用,将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要素:   1、土地 2、资本    3、劳动 4、企业家才能

14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其中,Q:产量;x1……xn:投入要素的数量;   Rm:生产可能性集;    q1…….qm为每一个生产计划,表明各种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15   一般地,在研究生产理论中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则生产函数为:
  其中:L为劳动;K为资本。

16   根据生产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的生产函数:
  (一)瞬时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函数

17   (三)长期生产函数   对长期的判断依据三点:   (1)技术水平是否发生变化;   (2)是否有部分要素的投入是固定不能改变的;   (3)现实中的长短期划分因不同行业或产品生产特点而异。

18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总产量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总产量   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变动投入要素与某一固定要素相结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由于劳动这一要素可变,故短期内的总产量实际上是劳动的总产量,方程为:

19 (二)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及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要素与总产量之比。

20 (三)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量。

21 (四)TP、AP、MP的关系 1、TP和AP Q 总产量曲线上三个拐点值 得注意: B点,O~B,随着L增加, D TP上升速度较快;
  总产量曲线上三个拐点值 得注意:   B点,O~B,随着L增加, TP上升速度较快;   C点,B~C,TP上升速度 开始减缓。过原点作一射线, 与TP曲线相切于C点,该点处, AP达到最大。   D点,C~D,TP上升速度进 一步减缓,D点处TP达到最大。 之后,TP开始下降。 Q D TPL C B A APL O L L1 L2 L3 L4 MPL

22 (四)TP、AP、MP的关系 1、TP和AP 总产量曲线上三个拐点值得注意: B点,O~B,随着L增加,TP上升速度较快;
  总产量曲线上三个拐点值得注意:   B点,O~B,随着L增加,TP上升速度较快;   C点,B~C,TP上升速度开始减缓。过原点作一射线,与TP曲线相切于C点,该点处,AP达到最大。   D点,C~D,TP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D点处TP达到最大。之后,TP开始下降。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Q 第一阶段 D A TP B C AP D’ L1 L2 L3 L4 L MP

23 TP曲线上任一点的MP就是过该点切线的斜率。C点既是AP点,也是MP点,说明AP和MP在此相交。
  B点之前TP上升速度快于L的增加速度,之后反之,说明,在B点处,MP达到最大。在D点处,TP最大,斜率为零,MP=0,之后MP<0。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Q 第一阶段 D A TP B C AP D’ L1 L2 L3 L4 L MP

24 3、MP和AP   用数学方法推导两者之间的关系:

25  当MPL>APL,   APL 处于递增阶段;

26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要素投入在连续增加,其他要素投入不变,会使报酬或产出连续增加,但过了一定点后,再连续增加该要素投入,会使报酬或产出呈递减趋势。这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该规律存在的原因在于:要素的效率随着相对数量的增减和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7   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解:   第一,以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为前提,技术发生变化了,边际报酬不一定递减。但该规律并不失效,只是延后发挥作用。   第二,以一种生产要素变动,其他要素不变为前提。各要素同时变化了,产量也会变化,这是规模经济问题。   第三,该规律是在要素投入数量超过一定点后才显现出来。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相同的效率,即要素的边际效率相同。

28 三、生产三阶段 第一阶段:O~C K>L,MP>AP>0且递增,增加L,能使TP、AP、MP增加。 第二阶段:C~D
K>L,AP>MP>0且递减,增加L,能使TP增加。   第三阶段:D~ L>K,MP<0,增加L,使TP下降。   因此,第二阶段为合理生产区。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Q 第一阶段 D A TP B C AP D’ L1 L2 L3 L4 L MP

29 第四节 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 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K 一、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线的含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E 5 4 C 3 A B Q3=90 2 Q2=75 1 Q1=55 D 1 2 3 4 L 5

30 (二)几种特殊类型的等产量线 K K C B A O L O L 边际替代率不变时 的等产量曲线 边际替代率为零时 的等产量曲线 Q3 Q2

31 (三)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32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一)含义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上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33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主要原因在于:超过一定点后,各个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减。因此,当一种要素(L)替代另一种要素(K)超过一定点时,MPL递减,而K随着数量减少,其边际产量开始上升,从而,两者的替代比率开始递减。

34 三、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及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K C/r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及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K C/r C=wL+rK L C/w

35 当成本最小时,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四、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 (一)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   生产者均衡条件: 当成本最小时,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K A E Q3 K1 Q2 Q1 O L L1 B

36 当产量最大时,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二)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投入组合   生产者均衡条件: 当产量最大时,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K A E K1 Q0 O L L1 B

37 第五节 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类型   令投入要素L、K同时增加h倍,导致产量变化λ倍,则:

38 反映的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了。
1、规模报酬递增 生产规模报酬递增。   例如,L=K=5时, Q=100,即100=f(5,5) 当h=2时,λ=3,则 3*100=f(2* 5,2* 5)   反映的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了。 K 10 5 Q2=300 Q1=100 L

39 产量增加的比率是由同比率的要素投入带来的。反映了投入增加,但要素的边际产量不变。
K 2、规模报酬不变 当    时,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率是由同比率的要素投入带来的。反映了投入增加,但要素的边际产量不变。 10 5 Q2=200 Q1=100 L

40 反映随着投入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了。
K 3、规模报酬递减   当    时,规模报酬递减。   反映随着投入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了。 10 5 Q2=150 Q1=100 L


Download ppt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